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葡萄霜霉病的介绍与防治和治疗

叶片受害后,初期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随后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新梢和果实受害后,初期出现油渍状小斑点,随后扩展为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可使果实在成熟前变软、脱落。
葡萄霜霉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欧洲和北美地区最为严重。在我国,该病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地区,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葡萄产区受害最为严重。
VS
选择对葡萄霜霉病有较高抗性的品种,如瑞都香玉、瑞香玉等,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推广抗病品种
将抗病品种进行推广,提高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从而降低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率。
选育抗病品种
03
清除落叶和病残体
秋季葡萄落叶后,及时清理落叶和病残体,以减少病原菌的越冬数量。
01
合理施肥
施足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02
科学浇水
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湿度增加,有利于病害的繁殖和扩散。
06
CHAPTER
葡萄霜霉病的研究展望
01
02
加强病害与环境、品种之间的关系研究,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深入研究葡萄霜霉病的发病机制和流行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预测其发生趋势。
加强葡萄霜霉病防治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果农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后期,对葡萄植株进行精细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强化植株管理
在恢复期,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硫磺制剂等,以保护葡萄植株不受病菌再次侵染。
喷洒保护性杀பைடு நூலகம்剂
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定期检查葡萄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霜霉病的发病症状。
定期检查病情
葡萄霜霉病有何症状怎样防治?

葡萄霜霉病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病害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
危害葡萄叶片,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影响树体养分积累,树体枝条不能成熟,发生该病害的葡萄树越冬时极易发生冻害,并且来年春季萌芽缓慢,影响来年树体生长和结果。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果柄和幼果。
叶片受害,在叶面上产生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淡黄色小斑,随后渐变淡绿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块。
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发病严重时,病叶枯焦,早期脱落。
嫩梢受害,初生水渍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霜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新梢生长停止,弯曲枯死。
卷须、叶柄、幼花序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新梢相似,于病部产生霜霉;如若早期侵染,则最后变褐、干枯及脱落。
幼果受害,病部褐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状霉层,软腐,但在果粒表面很少产生霜霉,萎蔫后脱落。
果实着色后不再被侵染。
葡萄霜霉病一般多于7月份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发病渐多,8-9月为发病盛期。
但在5-6月份低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于6月中旬也可以开始发病。
果园低洼,植株过密,棚架过低,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则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栽培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排除果园积水,降低地表湿度;合理修剪,适时整枝,尽量去掉近地面不必要的枝条,使葡萄植株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增施磷、钙肥及有机肥,酸性土壤多施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果园卫生。
及时收集烧毁或深埋病残体,秋季清扫田园和深翻,可以减少一部分越冬菌源。
(3)药剂防治。
发病前喷布1:0.7:200波尔多液或35%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每隔10-15天喷布一次,连续喷药2-3次,控制病害发生。
发病初期,应喷布具有内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如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64%杀毒矾锌400~500倍液,或乙磷铝与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混用。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和质量 , 也对来年 的葡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掌握葡萄霜
霉 病 的症 状 特 点 、 原 、 病 规 律 以及 防 治 方 法 对 葡 萄 生 病 发
产具有重要意义。
1 葡 萄霜 霉病 的症 状 特 点
1 . 叶 片 受 害 1
发 病 初 期 , 片 正 面 出 现 黄绿 色 、 透 明 、 小 不 一 的 叶 微 大
根据天气变化 , 在寒流到来前 , 用稻草绳缠绕主干 、 主
枝 , 用草捆好树干 , 行包裹御寒 。 或 进
21 清 除 积 雪 . 0
不 留毛茬 。 并涂抹腐 维他 或果 腐宁油膏 。 如伤 口面积较大 ,
下 面又 有 可 利 用 的枝 条 或 萌 蘖 , 可顺 势 桥 接 。
33 加 强肥 水 管理 .
图 1 叶 片 受 害
病斑 , 叶片背面对应部位生 出白霜样霉层。 随病斑扩大, 渐形 成黄褐色或红褐色枯斑。病斑较多时 , 病叶变黄脱落( I。 图 )
1 . 色 , 面生 有 白色 霉 状 物 , 皱 缩 呈 表 后
脱落 , 果粒长大后感病 , 一般不形成霉状物。穗轴感病 , 会
引 起 部 分 果 穗 或 整个 果 穗 脱 落 ( 2 。 图 ) 1 嫩梢 、 须、 柄、 . 3 卷 叶 花穗 梗 感 病
病 斑 初 为半 透 明 水 渍 状 斑 点 , 逐 渐 扩 大 , 斑 呈 黄 后 病
褐色至褐色 、 凹陷 , 稍 空气 湿度大时 , 斑上产生较稀 疏的 病
收 稿 日期 :0 1 0 — O 2 1- 1 1
43 加 强肥 水 管 理 .
2 葡萄霜霉病的病原与发病规律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 、 卵菌纲、 霜霉 目、 单轴霉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葡萄,霜霉病,病害防治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葡萄,霜霉病,病害防治
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分布,而以山东沿海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其他产区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和年份。
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焦枯早落,病梢扭曲,发育不良,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
主要症状表现为:葡萄霜霉病在5~6月份开始发生,8~9月份进入发病盛期。
病害可危害植株地上部分所有的幼嫩组织。
叶片受侵害后,初期呈现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油渍状小斑点,继而常相互联合成大块病斑,多呈黄色至褐色多角形。
天气潮湿或湿度过大时,在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层,这就是病原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
病斑最后变褐于枯,病叶也干枯早落。
新梢、卷须、穗轴、叶柄发病时,开始为半透明的油渍状斑点,后发展为黄色至褐色微凹陷的不定型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层。
病梢生长停滞、扭曲,甚至枯死。
幼果染病后,病部退色、变硬下陷,并生长出白色霜霉层,随即病果脱落;果实半大时受侵染,病果呈褐色软腐状,不久即干缩脱落,果实着色后,病菌不再侵染。
病果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劣。
此病在我国大多数产区于秋季发病,但是在一些多雨地区或多雨年份,也可以在葡萄生长前期流行,对产量影响极大。
第1页共1页。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葡萄霜霉病是平时在种植葡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整个葡萄植株死亡。
那么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表现症状是怎样?如何防治葡萄霜霉病?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葡萄霜霉病可为害葡萄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花蕾穗、果穗、嫩梢、卷须等,有时也可导致老叶发病,整体来说叶片受害最重,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
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量落叶、落果,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霜霉病的发生一般都是昼暖夜凉、多雨潮湿、雾大露重的条件下,这个病会严重发生,属于高湿性病害。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1、预防措施落叶之后,冬季修剪完,彻底打扫落叶、落果,集中带到园外烧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带病的落叶以及病残体入土越冬;霜霉病发生的葡萄地块应该是有炭氮比例失调的现象,要多施有机肥,适当的增施钙肥以及磷肥;要及时的打杈,留枝不要过于密集,及时绑缚,清除接近地面的枝蔓、叶片增强园内通风透光效果;低洼的果园要及时排水,注意通风散湿,在南方多雨潮湿的地区,可以采用避雨栽培的措施,这样可以显著减轻霜霉病的发生。
2、防治药剂当昼夜平均气温达到13度左右时,并且又出现雨、露等,一般在开花前或者落花后开始喷药,时间间隔为10天左右,一直到果实采收。
葡萄采摘之后,如果出现雨露较多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再喷2--3次。
常用保护性杀菌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若是已经发生葡萄霜霉病病害,则可以喷施85%波尔·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有效治疗。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对策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对策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受害葡萄叶面呈黄色或褐色多角形病斑,天气潮湿时,在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病斑最后变褐干枯。
对葡萄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原因:霜霉病多在秋季盛发,气候条件对发病及流行有很大影响,霜霉病孢子囊萌发的适温为10℃一25℃,相对湿度95%以上,当时气候恰好利于病害的流行。
果农对园片管理及防治措施不及时,果园通风透光不良,没有清除病落叶,发病园片防治过晚等多种原因,也是造成秋季霜霉病的大发生的因素。
二、霜霉病的防治措施:1、清理果园:晚秋收集果园内的病叶、落叶,剪除病梢,将清理物烧毁或深埋。
2、加强果园管理:采取措施,提高果园通透性、降低果园小气候湿度。
应该尽量采取南北行向,在畦垅高处定植的方式,同时及时排水,合理修剪,剪除近地面不必要的枝蔓,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葡萄钙的含量,增强抗病性。
3、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高湿低温,当昼夜平均气温达到13℃,而又遇降雨,或大雾,就有可能发病。
抓住发病前期,及时喷药,可选药剂有:内吸杀菌剂72%杜邦克露(72%霜疫清粉)500倍,64%杀毒矾粉500倍,85%乙磷铝粉400倍,25%甲霜灵粉500倍,1:l:180波尔多液等,喷药要求均匀、细致,特别要喷严叶背面,内吸杀菌剂和保护剂要交替使用。
- 1 -。
如何防治葡萄霜霉病?

如何防治葡萄霜霉病?
1、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葡萄的叶片,也能侵害嫩梢、花序和幼果等幼嫩的部分。
叶片发病时最初为细小的不定型淡黄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
在叶片正面出现黄斑时,叶背面形成白色的霜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蜷缩,早期脱落。
2、发生规律病菌借风雨传播,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
在生长期中病菌能不断进行重复浸染,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该病的发生与降雨量有关,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美洲种葡萄较抗病,而欧亚种葡萄则较易感病。
3、防治方法
⑴冬季清园,彻底烧毁病叶,减少果园中越冬菌源。
⑵加强果园栽培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增施磷、钾肥,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石灰,可以提高葡萄的抗病能力。
⑶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喷16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35%甲霜灵2000~3000倍液,以后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以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分别与代森锌、福美双1000倍液混用比单用效果更好,同时还可兼治其它葡萄病害。
- 1 -。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霜霉病和灰霉病的区别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霜霉病和灰霉病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e5d32f8e87101f69f31951d.png)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霜霉病和灰霉病的区别霜霉病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槁脱落,树势衰弱。
发病早期危害叶片,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发育。
中后期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桔或脱落。
枝条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成熟,枝条生长不良,易受冻害,影响下年产量。
现将该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1 病害病症1.1 叶片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水渍状黄色斑点,后扩展至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
叶片反面生白色霉层,后期霉层变为褐色。
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那么大斑,造成叶片早落。
病叶从受害至脱落的颜色变化为水渍状一淡绿色一黄绿色一红褐色。
叶片反面着生白色霜霉层,这是霜霉病的主要特征。
1.2 新梢等幼嫩组织感病新梢、卷须、叶柄、穗轴发病时,产生黄色或褐色斑点,略凹陷,潮湿时也产生白色霉层,生长受阻,易畸形。
1.3 花穗和果粒感病花穗受害,外表生长白色霉层。
花穗腐烂枯槁,幼果变硬,后变为褐色,软化,干缩,易脱落。
幼嫩果实受害,最初果面变灰绿色,上面布白色霉层,后期病果呈褐色并枯槁脱落;较大的果粒受害,果面形成褐色病斑,生长受阻,发育不均衡,成熟期遇雨易形成裂果。
2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于土壤中越冬。
第2年,环境适宜时(降雨量10mm以上,土温15℃左右)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再由孢子囊(温度10~15℃时)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由叶背气孔侵入,潜育期为7~12d,在病部产生孢子梗及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
一个生长季可进行屡次重复浸染。
霜霉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多雨、多露、多雾、潮湿、冷凉天气、地势低洼、郁闭遮阴、偏施氮肥、树势衰弱、通风透光不良、小气候湿润等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高湿、低温是霜霉病流行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在低温、少风、多雨、多雾或多露的情况下最易发病,一般于5月下旬开始发生,6、7月和9月为发病期。
如春季遇多雨潮湿的天气,霜霉病除危害叶片外,还可危害花序和幼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发生非常普遍,并且其发病时期及程度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而异。
本文对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和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症状;防治措施
1 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当地的天气条件、土壤及寄主等因素有关,如:多雨天气、多露天气、多雾天气,以及潮湿、冷凉天气,在地势低洼、植株低矮、荫蔽遮阴等易发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幼芽中或者是随病叶在土壤中越冬。
病菌孢子囊产生新的游动孢子,借风和雨进行传播,自叶背进行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潜育期,进行2次侵染,在1个生长期间病菌可以多次重复侵染,造成霜霉病大发生。
所以植株过密,以及棚架太低,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原因都会造成葡萄霜霉病发生和流行。
2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
2.1 叶片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水渍状不规则的小斑点,数天以后病斑部位变淡绿色,大小形状不一,空气潮湿地区病斑背面着生白色绒状霜霉层,所以又名霜霉病。
有时数个病斑通连在一起变成红褐色像火烧状焦枯。
病叶从水渍状——淡绿色——黄绿色——红褐色与叶片背面着生白色霜霉层,以及病斑干枯呈褐色,直到最后脱落。
2.2 新梢感病症状
霜霉病为害果梗、花梗、嫩梢、卷须、叶柄。
病斑初形成浅颜色水浸状斑点,天气干旱、干燥时病部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霉状物,新梢感病后被害处生水渍状病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最后造成病梢停止生长,并且扭曲,严重时还会枯死。
2.3 花蕾、花、幼果病症
花蕾、花、幼果最初是浅绿色病斑,不久就成颜色变深,呈深褐色。
开花前后,极易导致落花落果。
幼嫩果粒开始病斑近圆形、病幼果变灰色,果粒与果柄表面有白色霉状物。
果粒长大后感病通常不形成霉状物。
而是在果面形成褐色病斑,造成果生长受阻,在近成熟时间,遇雨易形成裂果。
3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葡萄园的栽培管理
晚秋,清除地面的病叶。
清除地面上30cm以下的枝条及叶片,控制副梢的生长,使植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对于病果、剪除病梢,烧毁或深埋,开沟深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适量、适时灌水,保证园内的供排水顺畅,达到避免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土质粘重的地方种植葡萄,以减少菌源,同时可以适当增施p、k肥,n:p:k=1:0.7:1,切忌偏施氮肥,需要增施磷钾肥。
3.2生长期的化学防治
葡萄生长期的化学防治适当追施磷、钾肥和微肥,施肥时需要做到前促后控,以此促进枝条成熟老化,这个是抓住病菌初次侵染前最关键的时刻,病菌通常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的特点,可以使用南京博士邦为您推荐的68.75%氟菌霜霉威,稀释到800~1000倍液,对叶面进行喷施喷施,喷药的重点是叶片背面,喷药后每隔半月喷1次,一般喷过3~4次就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尤其是对发展无公害葡萄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3.3合理密植,及时修剪,改变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要提高浆果品质与加快幼树成形,做到使葡萄架面枝叶不能过密,通风透光好,才能减少病虫孳生。
一是分期分批对果穗附近部分老化叶片和架面上过密的枝蔓摘除,及时绑蔓摘心于疏除副梢,以及抹除发育不良的基节芽和瘦弱的尖头芽,对双生芽或者是三生芽留饱满
的主芽,应该除去副芽,部位不当的不定芽也应抹除,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二是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穗轴与小果梗最常见的易感病区。
初发病时产生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呈腐烂状,发病在1周后果面密生一层灰白色的小粒点,病部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尤其是果蒂部分先变为淡褐色,并且不断扩大呈软腐状,到最后全粒变褐腐烂。
所以对于接地的果穗可采用绳子进行高吊,目的是以防止病虫为害。
3.4 葡萄展叶后的防治
葡萄展叶后,可以施用1:1:120波尔多液保护性杀菌剂,并且把硫酸铜液慢慢倒入稀石灰乳中,并边倒边搅拌,期间是每隔10~15d左右就要喷1次药(波尔多液),在开花前和谢花70%~80%时可以连喷2次药剂,也可用0.5%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尤其是大生m-45 800~10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1000倍液喷治,预防病原菌的侵染和滋生。
3.5 开花到结果期的防治
在开花中期到果实膨大期可以使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喷3次,间隔时间是15天,这样能够达到预防、治疗、铲除葡萄上的真菌性病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