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古典主义音乐(上)》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西方古典音乐史

高中音乐教案西方古典音乐史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2.掌握西方古典音乐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主要作曲家。
3.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教学重点:1.西方古典音乐的时期划分。
2.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西方古典音乐的时期特点和代表作品的鉴赏。
2.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教学准备:1.音乐CD或音乐视频。
2.文化课本或音乐历史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CD或音乐视频播放一段西方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引入(10分钟)通过介绍西方古典音乐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区别,并激发他们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讲解(30分钟)1.西方古典音乐的时期划分。
讲解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各个音乐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时期的发展背景和风格特点。
2.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代表作品。
介绍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大师的代表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作品对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贡献。
四、展示与实践(40分钟)1.播放音乐CD或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代表作品,指导他们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音乐鉴赏。
2.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唱、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欣赏、音乐会等拓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高中音乐鉴赏《欧洲古典音乐》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欧洲古典音乐》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真的聆听和感受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增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2、了解和记忆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能够积极参与探究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并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材分析:1、本课以鉴赏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为主要内容,聆听莫扎特、海顿、贝多芬三位大师的代表作品。
主要有《G大调弦乐小夜曲》《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2、学生通过聆听、讨论充分感受并体验欧洲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欧洲古典音乐的魅力。
了解这一时期代表人物及作品、创作特点。
交响乐队编制及乐器音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乐课礼仪二、导入:教师活动★播放《小星星变奏曲》学生思考:在哪里听过这个旋律片段?(能不能模仿一下主要旋律?)莫扎特其人发生了那些故事?(激起学生兴趣)三、新课:莫扎特:【奥】(1756-1791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第39、40、41号交响曲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
★欣赏一下《G大调弦乐小夜曲》提问:(1)听全曲,说说音乐的情绪(优美、清新、流畅、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2)这首乐曲是何演奏形式?(弦乐合奏)作品分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通过莫扎特引出课题-------欧洲古典时期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故认为应当称之为“经典”(classic)的音乐。
1、海顿: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他最大的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
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4部清唱剧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突出,同时也写作了68首的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20部歌剧(5部散失)、轻歌剧、13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莫扎特、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风格,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其作品的特点。
2.通过对音乐的赏析来感受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欣赏作品,来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难点:初步理解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微视频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
随着巴赫的逝世,西方音乐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这一时期奥地利维也纳的众多作曲家中有三位大师赫赫有名,分别被称之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今天我们将要走进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来了解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二)《弦乐小夜曲》1.简介莫扎特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主义三杰之一,被誉为音乐神童。
虽然只活了35岁,但他的作品之多、之精美让后人难以想象。
他的作品几乎涉及古典主义时期所有音乐体裁,尤其是在器乐协奏曲方面做出来巨大贡献。
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性的优美,作品体现了18世纪市民阶层的思想。
2.介绍《弦乐小夜曲》小夜曲情绪明快爽朗,轻松活泼,常在贵族们宴饮时演奏,是室内乐体裁之一。
莫扎特一生写了十三首小夜曲,这部作品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由于它是莫扎特小夜曲中唯一只用弦乐演奏的乐曲,常称为《弦乐小夜曲》,也因第一、第三、第四乐章都是G大调,所以又称为《G大调弦乐小夜曲》。
3.《弦乐小夜曲》各主题赏析(1)赏析主部主题(A),思考主部主题有怎样的旋律特点?速度庄严稳定的行板速度,细微平稳的起伏,显得优美典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之一,也奠定了作品基调。
(2)第一插部主题(B):两个乐句很对称,短小且匀称,第一小节每拍以升号开始,旋律显得婉转灵活,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听起来干净流畅。
(3)第二插部(C):也是对称乐句,跳弓演奏,显得轻快活泼,让作品有了层次变化。
(4)第三插部(D):转为了小调式,旋律显得稍暗淡些,在高低声部一起出现回音音型,优美中蕴含着戏剧性。
《第三单元 二、 古典主义音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古典主义音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背景;2. 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掌握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3. 尝试通过模仿或创作,表达自己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感受。
二、作业内容:1. 阅读古典主义音乐相关文献,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征。
2. 选择一首典型的古典主义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曲式结构、乐器配置、演奏风格等。
3. 完成一份音乐分析报告,总结自己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 尝试模仿所选作品,创作一首短小精悍的古典风格音乐作品,可以是一首简单的旋律或一段和弦进行。
三、作业要求:1. 分析报告应包括曲式分析、乐器配置分析、演奏风格分析等,字数不少于200字;2. 创作作品应体现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形式和内容自选,长度适中;3. 作业需按时提交,提交方式不限,但需确保作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作业应体现学生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主义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掌握程度以及提交情况;2. 老师将根据分析报告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模仿作品的风格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价;3. 评价结果将以分数形式呈现,优秀作业将有机会在班级或学校展示;4. 学生可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作业反馈:1. 学生需认真听取老师的评价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2. 学生可向老师提出疑问和困惑,老师将尽力给予解答和指导;3. 老师将定期收集并整理优秀作业,将其作为教学案例或素材进行分享,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课程的学习。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背景,掌握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感受。
同时,本次作业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应认真听取老师的评价和建议,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三单元二、古典主义音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古典主义音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背景。
2. 学会识别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曲式和风格。
3. 提高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和曲式风格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古典主义音乐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音乐素材,包括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和音频、视频资料。
2. 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3. 准备好教室、音响设备以及评价表格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感受古典主义音乐的魅力。
2.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欣赏作品,分析作曲家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
同时,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古典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
3.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乐器和作曲技法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4.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分享自己对古典主义音乐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前,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印象和理解。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欣赏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并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乐曲,以加深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掌握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概念。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古典主义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古典主义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聆听、分析古典主义音乐作品,理解其特点和风格。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主义音乐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古典主义音乐作品音频文件,包括交响乐、室内乐等。
高中音乐鉴赏《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精品课件-PPT课件

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
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 《时钟交响曲》 4部清唱剧以“创世纪”和“四 季”最为突出,同时也写作了 68首的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 奏鸣曲,以及一些20部歌剧(5 部散失)、轻歌剧、13部弥撒 曲和声乐作品。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
小知识:交响乐队中的乐器分类
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 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 和贝多芬。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 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 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故认为应当称之 为“经典”(classic)的音乐。
海 顿 【奥】(1732-1809年)
03 33 | 1 -
2、副部主题:
2/4
. 5 i | 7 i | 2 6 | 6 5 |
欣赏《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 ?
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
情绪激昂、气势宏大,给人以震撼力! 展现出一幅 惊心动魄的,与命运交战的画 面。
合作探究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 音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 大管、 英国管等; 铜管组:小号、圆号(法国号)、长号、 大号等; 打击乐组:定音鼓、三角铁、大鼓、小 军鼓
弦乐组: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木管组:
短笛
长笛
单簧管
双簧管
英国管
铜管组:
小号
长号
圆号(法国号)
大号
打击乐器组:
你熟悉这首作品的旋律吗?能不 能哼唱一下?
你熟悉这首作品的旋律吗?能不 能哼唱一下?
《第三单元 二、 古典主义音乐》教学设计

《古典主义音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和主要作曲家。
2. 掌握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通过欣赏和演奏古典主义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古典主义音乐的和谐、典雅和精致的风格特点,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作曲家。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演奏和欣赏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掌握基本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能够将这些元素应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古典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和主要作曲家等资料。
2. 准备古典主义音乐作品音频和视频素材,供学生欣赏和演奏。
3. 准备乐器和音响设备,供学生实践演奏。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了解水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高中音乐课程《古典主义音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古典主义音乐的相关视频,如贝多芬、莫扎特的交响乐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引导学生进入古典主义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兴趣。
2. 介绍古典主义音乐背景:教师简要介绍古典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包括音乐风格、作曲家特点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整体背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卖力组织讨论。
小组任务是讨论一部古典主义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分析作品的特点、作曲家情感表达、音乐风格等。
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提问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对古典主义音乐的鉴赏能力。
4. 教室分享与评判: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效果,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评判。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进一步强调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辨识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元素第一节:旋律第二节:节奏第三节:和声2. 第二章:中国民族音乐第一节:民间音乐第二节:传统戏曲音乐第三节:现代民族音乐3. 第三章:西方古典音乐第一节:巴洛克时期音乐第二节: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第三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4. 第四章:流行音乐第一节:摇滚音乐第二节:爵士音乐第三节:电子音乐5. 第五章:音乐鉴赏方法与技巧第一节:听觉训练第二节:音乐分析方法第三节:音乐鉴赏心得分享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风格、流派等相关知识。
2. 运用示范法,播放各类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辨别不同的音乐特点。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作品展示: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其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的PPT,辅助教学。
2. 音乐素材:收集各类音乐作品,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音乐鉴赏相关的书籍,丰富其音乐知识。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鉴赏素材和相关知识。
六、第六章:现代音乐第一节:现代音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20世纪音乐的主要流派第三节: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七、第七章:音乐与情感第一节:音乐的情感表达第二节:不同音乐风格的情感体现第三节:情感共鸣与音乐欣赏八、第八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节:音乐与人生经历的关联第三节:音乐疗愈与自我成长九、第九章:音乐鉴赏实战第一节:音乐会鉴赏第二节:音乐专辑评价第三节:音乐比赛欣赏与分析十、第十章:音乐鉴赏拓展第一节:国内外音乐节的特色与价值第二节: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第三节:音乐产业的发展与未来十一、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20世纪音乐的主要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古典主义音乐(上)》教案
高中音乐《古典主义音乐(上)》教案
教具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定义、代表人物、代表作
重点难点理解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知识
一、导。
1、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
后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
因此,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
二、授新
1、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巴罗克(Barque)风格
从年代上说,大体上从十六世纪末到170年间的音乐,称为巴罗克音乐。
巴罗克(Barque)一词,原的意思是形状不整的珍珠,最初是在建筑方面表明一种艺术形式。
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以希腊、罗马的形式美为第一性的,对之而言,巴罗克风格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也是后兴起的洛可可(R)艺术的前提。
巴罗克时代的欧洲音乐以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几个国家为代表,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巴罗克时代的德意志音乐,可以说以许茨、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
如果把中世纪以的复调音乐比做金字塔,则他们的音乐就是塔顶,他们吸收了艺复兴以的意大利的新音乐,并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作品,无论在集成传统音乐方面,还是在追随新思潮方面,都在音乐史上放着射着异彩。
亨德尔的作品,多为歌剧和清唱剧音乐,在器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声乐因素,这显然是受了意大利的影响;而巴赫的音乐,在声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器乐因素,这预示了以后的古典主义时代的到。
也可以说在音乐创作上不存在所谓“古典时期”,仅有“古典风格”。
按照这种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写出了他们的名作。
如果说这是杰出的典范,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这种风格并非仅仅出现于他们三人的作品中,这个时期的其他作曲家的创根基本上也是这种风格,也是按照这种传统。
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之间,还有一些短暂的过渡阶段。
其中之
一是洛可可(R),就像音乐史学者给巴洛克取名一样,是按照其风格而取名的。
这一名称原是艺术史学者们专门用指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的装饰性艺术的。
这一时期的法国建筑中,巴洛克式的雄伟、严峻的风格分解或者柔化,成为类似贝壳制品(法语为raille)式的线条。
由此发展出一种新颖的、绚丽的、优美的、富有想象的风格。
像所有的法国化及趣味一样,这种风格也迅速传遍欧洲,在德国南部及奥地利特别风行。
如果说音乐和建筑等其他艺术的演变完全一样,那是不恰当的,但在音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浓墨重彩让位于优美、纤细的精雕细琢,尤其在键盘乐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一流的作曲家写了极尽装饰能事的乐曲,著名的格可可风格的作曲家当数法国的库普兰,在德国采用这种风格的是巴赫的同时代人泰勒曼和马特松,意大利作曲家有D·斯卡拉蒂。
在PE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犹可见到洛可可风格的余韵。
维也纳古典乐派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与海顿大致相同的时候,世上出现了堪称神童的莫扎特,由此维人的古典乐派立即增添了光彩包括贝多芬在内的这三人,都不是出生于维
也纳,却聚集在维也纳,这可能有其必然的道理三人虽各自走着不同的道路,但互相影响、协力合作,终于结下了不解之缘
沃尔夫冈·阿马丢斯·莫扎特于17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他虽然比海顿年轻24岁,但海顿于27岁时才创作他的第一部交响乐,而莫扎特的第一交响曲却是八岁时的作品,他们的创作活动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开始的莫扎特于1791年完结了一生,海顿却比他多活生活了十八年更加有趣的是,莫扎特在年轻时尊敬海顿并向他学习,而在莫扎特死后海顿所作的交响乐中出现了莫扎特风格的优美性和歌唱性,反而受到了莫扎特的影响。
莫扎特的音乐才能,其异乎寻常的早熟史无前例的据说他在三岁时,每坐在钢琴之前,就特别对找出的三度程的和弦长时间欣然自得他四岁开始学习钢琴时,短曲只需30分钟,稍长的乐曲也只用一小时就能熟记,而且能准确地弹奏出他五岁时开始作曲,最初的一曲是他父亲把他即兴的弹奏谱
写出的,但不久他就开始自己谱曲现在克歇尔编目的第一号小步舞曲就是他五岁时的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
在欣赏的同时介绍:
海顿生于1732年,于1809年去世,是“三巨头”中寿命最长的,慈祥和蔼的他被人称作“海顿爸爸”。
在音乐创作领域,他被誉为“交响曲之父”,一生创作出过一百多部交响曲作品(有编号的就有104部),
同时他还是弦乐四重奏这一曲式的缔造者。
虽然它并不是三人中成就最高的,但对音乐发展史而言,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莫扎特,176年-1791年。
在他头上有太多光环,“神童”和“天使”是人们给予他最常用的两个代名词,而他更是音乐学界所公认的作曲天才。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交响曲,最后-6部被认为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杰作;而他的27首钢琴协奏曲,作为一个整体则是后人无法超越的极高境界;莫扎特的歌剧在当时更是具有极高的声望,并广受欢迎。
然而这位音乐天才却在3岁那年因病早逝,即便如此,他所遗留下的有编号的音乐作品也多达六百多部。
贝多芬,1770年-1827年,他被誉为“乐圣”。
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奋斗以及精神境界的写照,而他的许多器乐奏鸣曲、协奏曲、序曲、歌剧等更是一个革命时代的象征。
有人说,贝多芬是半个古典主义者、半个浪漫主义者,这是不无道理的,他不能算作纯粹的古典主义者,贝多芬更像是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之间的一个过渡使者,一个音乐风格独特的大师。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
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给抽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
妙的表情。
虽然三人都写过歌剧,但是真正在歌剧中留下了璀璨名篇的只有莫扎特,而且也确实没有称得上“古典主义”的歌剧风格存在。
主要是这些大作曲家的器乐曲给了当时以及整个十九世纪以巨大影响。
除了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艰深外,这三人的作品都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开始的音乐从此走向世界。
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仍仅限于在中部德国及英国流传,而海顿的作品不仅在他受雇的贵族宅邸演奏,而且在维也纳、巴黎、伦敦都能听到;莫扎特以演奏家的身份漫游全欧,演奏他自己的作品;贝多芬的作品从180年后也是在欧洲到处都能听到。
三、总结
请同学们在后多欣赏一些古典主义音乐,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今天的程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