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脓肿切开引流

合集下载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
李静如;滕美芬;顾雪玲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2(010)021
【摘要】[目的]在伤口护理中及时评估伤口,选用合适的敷料加速伤口的愈合能力及在换药过程中减轻换药给病人带来的疼痛和不便.[方法]将10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美盐和纳米银抗菌凝胶换药,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换药,对两组病人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创面疼痛程度、术后坏死组织脱尽时间、周围红肿消退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美盐和纳米银抗菌凝胶换药后伤口愈合能力显著提高,换药时无疼痛.[结论]及时评估伤口,选用合适的敷料换药,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病人不抵触治疗,易于接受.
【总页数】1页(P1946-1946)
【作者】李静如;滕美芬;顾雪玲
【作者单位】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云南白药联合甲硝唑在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中的应用
2.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切口延期缝合治疗110例疗效观察
3.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切口延期缝合治疗110
例疗效观察4.优拓结合爱康肤银在儿童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应用5.透明质酸钠伤口愈合水凝胶促进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残腔愈合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的护理体会

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的护理体会

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护理的疗效。

方法选80例我院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患者,分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换药,实验组行湿性愈合换药方法,对比护理相关指标、伤口愈合情况。

结果实验组换药频次、疼痛评分较少、愈合时间短、术后总愈合率(100.00%)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通过湿性愈合换药方法能够促进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愈合,值得推广。

【关键词】脓肿切开引流伤口;创口换药;护理脓肿是体表常见的化脓性疾病,多由于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变引起,各种致病菌导致炎症,使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脓腔,后渗出物、坏死组织和细菌等共同组成局限性脓液积聚。

脓肿会导致患者疼痛、行动不便,及时手术切开引流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换药以控制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1]。

对患者实施手术切开排脓后,如何有效引流,减少感染,促进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及伤口美观是护理的重点。

传统护理时采用普通敷料护理,患者愈合时间较长及成本相对较高,迫切需要能效比高的敷料及护理方法[2]。

湿性愈合换药使用多种湿性敷料如水凝胶、藻酸盐和泡沫敷料等,湿性敷料对创面渗液的吸收能力较强,能提供并维持有利的湿性环境,促使皮肤组织生长、修复,直至愈合[3]。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湿性敷料对脓肿切开引流伤口的护理效果,探寻一种能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2018.1~2019.1.我院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

男性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

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9岁,中位年龄(51.56±14.86)岁。

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换药方法,实验组行湿性愈合换药方法,患者术后首周每日换药1次,2至3周隔日换药1次,3周后每周换药1~2次。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中西医治疗及护理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中西医治疗及护理
3中医对体表脓肿切开引流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研究
中医对于切开引流后的不同时期及结合切口愈合情况予以不同的治疗,在切开引流时期,若脓液蓄积,引流不畅,可用五五丹药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入疮口,蚀脓引流,或用棉签蘸五五丹或八二丹,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如伤口肉芽生长不良,可用祛腐生肌的各种外用散敷于伤口,其疗效常胜于西药。且可根据伤口的改变情况选择药味及剂量。对于伤口形成窦道的,可用刮匙深入去除坏死组织和肉芽,再用中药药捻置于窦道内治疗。在创口的收口期,疮面脓腐已尽,新肉渐生,以生肌散掺疮口,外敷白玉膏,若疮口有空腔,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粘合者,可用垫棉法加压包扎。
[2]吴钢,刘斐等.透明质酸钠伤口愈合水凝胶促进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残腔愈合的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September 2008, Vol. 22, No.9:1082.
[3]孙庆华,杨文东.湿润烧伤膏与凡士林沙条填充治疗体表脓肿切开排脓后创面的临床比较.实用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27卷第12期:1081.
中西医在脓肿切开引流后的局部治疗中,均强调伤口的祛腐生肌、加强愈合、防治感染等方面。西医目前的众多的治疗及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采用不同的药物予以换药治疗、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及伤口的愈合,其疗效较传统换药治疗好,但其使用的药物种类相对中医较少。中医在脓肿切开引流后的局部治疗中强调根据不同时期及结合切口愈合情况予以不同药物的治疗,其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同时可根据伤口的改变情况选择药味及剂量,其治疗的疗效常胜于西药。而对于形成窦道的病人,中医可不用手术切开而通过局部用药即可治疗,故传统中医在脓肿切开引流的局部治疗中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239-01

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步骤

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步骤

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步骤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体内或体表脓肿。

脓肿是局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后,产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通常伴有脓液积聚。

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切开脓肿,将积聚的脓液排出,清除感染源,促进伤口愈合。

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时,需遵循一系列操作步骤,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在确认手术必要性和排除禁忌症后,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药物,麻醉和消毒用品等。

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禁食、洗浴和完善的术前护理。

2. 局麻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情况和脓肿部位的不同,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主要适用于浅部脓肿,全身麻醉适用于深部脓肿或需要切开引流的较大脓肿。

3. 术中消毒:在进行手术切口消毒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常用的有碘伏、酒精、氯己定等。

应确保消毒剂覆盖局部,并保持足够的接触时间,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4. 切口位置确定:根据脓肿的部位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切开引流位置。

一般情况下,在脓肿最高点或最易穿破的部位进行切开。

应避免切开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周围器官。

5. 切口制备:在确定好切口位置后,用手术刀在皮肤上作一切口。

常见的切口形式有线状切口、椭圆形切口等。

应注意切口大小适度,能够充分暴露脓肿,确保容易引流脓液。

6. 脓肿切开:在切口制备完毕后,使用手术刀或剪刀等器械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层一层一层地切开,直至达到脓肿。

同时,注意避免大动脉和神经的损伤,以免出现并发症。

7. 脓液排出:在切开到脓肿后,应用无菌的纱布或吸水棉球等吸取脓液,帮助引流脓液。

同时,可向脓肿内部放置引流管,促进脓液排出,避免脓液在切口处积聚。

8. 脓肿洗净:在脓液排出后,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对脓肿进行冲洗。

将洗净液注入脓肿内部,轻轻按揉,帮助清洗脓肿内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

9. 渗出物采样:在脓肿洗净后,可采集渗出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后续的抗感染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

脓肿切开引流

XXXXX一、目的⑴组织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放止脓液向周边蔓延而造成感染扩散⑵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并做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二、适应症、禁忌症1、适应症①体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伴脓肿形成②需行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2、禁忌症①全身出血性疾病②化脓性炎症早期,脓肿尚未形成,以及抗生素治疗有效,炎症有吸收消散趋势三、实施要点(一)体位:根据脓肿部位取患者舒适位(二)消毒铺单1、准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准备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2、消毒:手术区域消毒两遍3、铺巾: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三)麻醉: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药物时应从远处逐渐向脓腔附近推进(四)切开排脓1、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切开引流脓液,若脓肿位置较深,切开前先行穿刺抽脓,并应以穿刺抽出脓液的穿刺点处切开脓肿,取适量脓液送细菌培养及做药敏试验2、待脓液排尽后,探查脓腔大小、位置以及形状3、脓腔内有纤维隔膜将其分隔为多个小房者,应用手指钝性分离,使其变为单一大脓腔,以利引流。

4、术中切忌动作粗暴而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或挤压脓肿造成感染扩散(五)引流1、脓腔排尽后,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外部以无菌纱布包扎2、术后视情况逐步更换包扎敷料及引流条3、因局部解剖关系切口不能扩大或脓腔过大者,可在两极做对口引流,充分敞开脓腔,以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六)标本处理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七)记录脓肿部位、大小、脓液量及性质,引流条的数量四、注意事项1、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若脓肿位置较深,切开前先行穿刺抽脓,并应以穿刺抽出脓液的穿刺点处切开脓肿2、切口应有足够长度,要考虑患者站立及平卧的姿势,尽量取最低部位,以利引流3、切口方向一般要与皮纹、大血管、神经平行,避免跨越关节,以免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

4、切口不要穿过对侧脓腔壁而达正常组织,以免感染扩散5、脓液排出后,用手指探查脓腔,并将脓腔内纤维间隔分开6、记录放入脓腔内的凡士林纱布或引流条的数目,以免换药时将其遗留在脓腔内操作步骤及评分表科室:姓名:得分:。

脓肿切开引流实训报告

脓肿切开引流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脓肿切开引流是临床治疗脓肿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手术切开脓肿,排出脓液,缓解症状,预防感染扩散。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手术操作,掌握脓肿切开引流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临床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脓肿切开引流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2. 掌握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操作步骤;3. 学会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敷料;4. 培养无菌操作观念,提高临床操作技能。

三、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四、实训地点XX医院手术室五、实训器材1. 手术床、手术台;2. 无菌手术包;3. 手术器械(刀、剪、镊子、缝针等);4. 无菌敷料、引流管、缝合线等;5. 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

六、实训内容1. 脓肿切开引流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术前告知患者手术相关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2)器械准备: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完好,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消毒;(3)环境准备: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

2. 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操作步骤(1)患者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手术部位;(2)皮肤消毒:用碘伏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3)局部麻醉:在手术区域注射局部麻醉药物;(4)切开脓肿:用手术刀在脓肿最低点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探查脓腔,排出脓液;(5)引流:放置引流管,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6)缝合:用缝合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缝合,包扎伤口。

3. 术后护理(1)观察伤口: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更换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3)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4)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七、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脓肿切开引流实训,我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脓肿切开引流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2. 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操作步骤;3. 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敷料;4. 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术前准备至关重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 手术操作要规范,避免并发症;3. 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4. 注重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脓肿切开引流术同意书

脓肿切开引流术同意书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医生已告知我此疾病的其它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脓肿切开引流术2.保守治疗暂不手术我已清楚其它治疗方法,选择第1种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进一步明确诊断、切除病灶(可疑癌变/癌变/功能亢进/其他)、缓解症状预期效果:疾病诊断进一步明确、疾病进展获得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症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如下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心肺脑意外,呼吸心跳骤停、猝死。

(2)手术中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变更手术方式,扩大手术范围。

(3)术后复发。

(4)切口感染、积液、切口裂开。

(5)术后心、肺、脑意外,呼吸心跳骤停,肺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呼吸循环衰竭,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6)其他,如: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签名日期: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以下特殊并发症或风险: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医生陈述我已经告知患者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患者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

医生签名签名日期:记录时间患者知情选择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操作方式、此次操作及操作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操作的相关问题。

表脓肿切开引流的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表脓肿切开引流的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表脓肿切开引流的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Superficial Abscess Incision and Drainage一、目的1. 及时切开引流体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肿,有利于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2. 针对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扩散。

二、适应证1. 体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伴脓肿形成。

2. 需行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三、禁忌证1. 全身出血性疾病患者。

2. 化脓性炎症早期,尚未形成脓肿及抗生素治疗炎症有吸收、消散趋势时。

四、操作前准备1. 患者准备1) 测量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并对全身状况加以评价。

2) 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3) 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保持体位,如有不适及时报告) 4) 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5) 术前清洗局部,剔去毛发,局部若涂有油质类药物时,可用松节油轻轻擦去,体位依 脓肿所在部位而定。

2. 材料准备 1) 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a) 治疗盘,治疗碗,小弯血管钳 1 把,直血管钳 1 把,镊子一把,11 号尖刀片和相应 3 号刀柄,剪刀,无菌杯,细橡胶皮管 1 根,棉签,胶布,纱布,小洞巾等。

b) 消毒用品:1%碘伏。

c) 麻药:2%利多卡因 lOml 或 l%普鲁卡因lOml 。

注意:使用普鲁卡因,需皮试。

2) 其他:注射器(2ml 或 Sm12 个,10ml 的 1 个),胶布 1 卷,凡士林纱布条 1 条;抢救车 1 个;无菌手套 2 副。

3) 无菌培养瓶。

3. 操作者准备1) 了解患者病情、操作目的等情况。

2) 掌握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操作相关知识,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3) 术前协助患者体位摆放,操作者戴帽子、口罩,并刷手。

医护配合,2 人操作。

五、操作步骤1.体位:根据患者脓肿部位取患者舒适体位。

2.消毒铺单1)准备:术者刷手,戴好无菌手套,在两个消毒小杯内分别放人数个棉球,助手协助,分别倒人少量1%碘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
一、目的
(—)组织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及吋切开引流,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防止脓液向周边蔓延而造成感染扩散。

(二)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并做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二、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体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伴脓肿形成。

2.需行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二)禁忌证。

1.全身出血性疾病者c
2.化脓性炎症早期,脓肿尚未形成,以及抗生素治疗有效,炎症有吸收消散趋势。

三、实施要点
(一)体位:根据脓肿部位取患者舒适体位。

(二)消毒铺单。

1.准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准备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

2.消毒:手术区域消毒两遍。

3.铺巾: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三)麻醉: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药物时应从远处逐渐向脓腔附近推进。

(四)切开及排脓。

1.于脓肿波动明显处,切开引流脓液,若脓肿位置较深,切开前应先行穿剌抽脓,并应以穿刺抽出脓液的穿刺点处切开脓肿,取适量脓液送细菌培养及做药敏试验。

2.待脓液排尽后,探查脓腔大小、位置以及形状。

3.脓腔内有纤维隔膜将其分隔为多个小房者,应用手指钝性分离,使其变为单一大脓腔,以利引流。

4.术中切忌动作粗暴而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或挤压脓肿造成感染扩
散。

(五)引流。

1.脓肿排尽后,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外部以无菌纱布包扎。

2.术后观情况逐步更换包扎敷料及引流条。

3.因局部解剖关系切口不能扩大或脓腔过大者,可在两极做对口引流,充分敞开脓腔,以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

(六)标本处理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

(七)记录脓肿部位、大小、脓液量与性质,引流条的数量。

四、注意事项
(一)在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若脓肿位罝较深,切开前应先行穿刺抽脓,并应以穿刺抽出脓液的穿刺点处切开脓肿。

(二)切口应有足够长度,要考虑患者站立及平卧的姿势,尽量取最低部位,以利引流。

(三)切口方向一般要与皮纹、大血管、神经平行,避免跨越关节,以免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

(四)切口不要穿过对侧脓腔壁而达正常组织,以免感染扩散。

(五)脓液排出后,用手指探查脓腔,并将脓腔内纤维间隔分开。

(六)记录放人脓腔内的凡士林纱布或引流条的数目,以免换药时将其遗留在脓腔内。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评分表
考生:得分:评委: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