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探究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中的渗流与排水问题分析

隧道工程中的渗流与排水问题分析

隧道工程中的渗流与排水问题分析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渗流与排水问题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渗流是指地下水或外部水源通过岩体裂隙或土层渗透进入隧道内部的现象,而排水则是将渗入的水及时有效地排出隧道,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从渗流与排水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渗流与排水的原因1. 地下水位高度:隧道所处地下水位的高低是决定渗流与排水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下水位高于隧道埋深时,地下水就会通过土壤渗透进入隧道内部。

2. 岩层裂隙与断裂带:岩层裂隙和断裂带是地下水进入隧道的一条重要路径。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岩层裂隙和断裂带,就容易形成渗流通道。

3. 硬岩渗透性差:虽然硬岩的渗透性相对较差,但如果岩身中存在裂隙或溶洞等,则会加剧渗流问题。

4. 土层渗透性:土层本身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尤其是细粒土壤。

当隧道建在土层中时,需要对土层进行防水措施,以防渗流进入。

二、渗流与排水的影响1. 工程安全:渗流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对隧道的工程安全造成威胁。

渗流水会侵蚀岩体,导致岩体稳定性下降,增加了隧道的坍塌风险。

2. 工期延误:渗流水的积聚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困难,需要额外采取排水措施,从而延长了工期。

3. 日常维护成本:如果隧道存在渗流问题,日常维护成本将会大幅增加,不仅需要进行排水处理,还需要定期检查渗流情况。

三、渗流与排水问题的解决方法1. 隔离措施: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是解决渗流问题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设置防水层来防止水的渗入,而在施工阶段可以采用贯通泥浆压力平衡法等措施来阻断渗流。

2. 排水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渗流水。

排水系统应该包括排水管道、排水井、排水泵站等设施,以确保渗流水能够迅速排出。

3. 根治措施:对于较为严重的渗流问题,需要采取根治措施来解决。

例如,可以进行固结灌浆、地下连续墙等加固措施,以提高岩体的稳定性和渗透能力。

探究隧道工程中的隧道排水施工

探究隧道工程中的隧道排水施工

探究隧道工程中的隧道排水施工摘要:隧道工程是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修建适应环境需要的,并有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的施工工程。

而随着隧道工程现行的普及,解决隧道施工中水对隧道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也首当其冲。

施工中的每一点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渗漏水隐患,从而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隧道排水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应加强对施工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检测,严格按规范防排水,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高效。

关键词:隧道工程;隧道排水;施工方法引言:目前,根据大量的调研以及考察表明,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水危害多来自于地下水的渗漏,从而引起一系列对隧道内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相关设备的侵蚀等,使隧道周围的土体、岩类经过水渗漏侵蚀后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如膨胀性围岩等等。

水的渗漏现象甚至会引起涌水或者流沙现象的发生,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是需要进行的,是修建安全、高质量隧道的前提,是隧道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1、隧道工程中水环境对隧道施工的危害以及其成因隧道施工中面临着各种威胁,这些威胁也直接影响着隧道的运营情况,隧道是道路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地下层中的各种地下水在隧道工程完成之后将其包围。

水本身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渗流性,在隧道设计或者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和警惕水环境对隧道的危害。

1)隧道施工中的水危害施工中的隧道水危害主要是指隧道围岩的地下水或部分地表水,以渗漏或涌出方式进入隧道内造成的危害。

如潮湿的空气影响隧道内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使施工机械设备锈蚀、造成漏电事故等。

2)隧道运营中的水危害①隧道漏水和涌水。

在运营隧道中围岩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和间接的以渗漏方式或引出的形式进入隧道内造成危害,对隧道结构、牵引类型、地质条件产生影响,使得混凝土衬砌风化、腐蚀、剥落,造成称其结构破坏;道床翻浆冒泥,中断行车等。

②衬砌周围积水。

主要是指运营隧道中地表水或地下水向隧道走位渗流汇流,如果不能迅速排走则会引起危害如:水压较大时会导致衬砌破裂;使原完好的围岩及围岩的结构面软弱夹层因浸水而软化或泥化,失去承载力,对衬砌压力增大而导致衬砌破坏;使膨胀性围岩膨胀,是衬砌破坏。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技术浅析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技术浅析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技术浅析摘要:随着城市开发飞速进行,城镇排水问题却愈演愈烈,城市看海、黑臭水现象频现。

而现有解决方法受城市地上、浅层地下空间高密度开发严重受限,深层隧道排水技术的提出是解决现状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深隧项目国外虽已有多项成功案例,国内却少有工程经验可以借鉴,我国多条深隧项目仅处于设计或施工阶段,新的设计思路与模式势在必行。

1.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进展的加快,高强度开发区、建筑密集区大幅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以及城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排涝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城镇排水现状问题愈发明显,城市看海等内涝导致城市运行瘫痪的新闻频现,“黑臭水”等河涌污染也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城镇居民生活环境。

面对这些问题常规的解决方案主要有:提高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扩大排水系统规模;雨污分流、正本清源;分散或集中收集、处理初小雨、溢流污水;拓宽河道,提高排涝标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消减洪峰流量,降低实际进入排水系统的降雨强度等。

但这些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城市建筑密集、老城区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浅层地下管线复杂,地铁及地下综合体开发导致浅层地下空间有限,排涝系统扩容、新建排水系统难度大;河道穿越中心城区,水面率不高,两岸地区建筑密度高、人口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

利用地下深层空间建设大型排水隧道来解决排水问题成为许多国外发达城市的选择[1],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简称深隧)可避免大量征地和拆迁,并适当利用城市 30-60m 的深层地下空间,已为改善城市排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2.深隧主要构筑物及功能结合国内外深隧排水系统案例进行分析,深层隧道排水主要构筑物有浅层衔接设施、预处理设施、竖井、主体隧道、调压水槽、排水泵站、通风(除臭)设施、排泥除砂设施、检测与控制系统等,可根据深隧的功能而省略部分构筑物。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功能:1)污染控制:多用于老城区合流制改造,可收集超过截留管截留能力的溢流污水及分流制初期雨水,以减少溢流污染,改善河湖水质;收集污水并输送,集中处理,应对城市水系管控要求的提高[2]。

隧道施工设计中的隧道排水系统优化研究

 隧道施工设计中的隧道排水系统优化研究

优化排水泵站运行方式
采用变频技术,实现泵站运行速度的调节 优化泵站运行程序,减少能源消耗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泵站运行自动化 定期对泵站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建立智能监控系统
实时监测:对隧道 排水系统的运行状 态进行实时监测
数据分析:对监测 数据进行分析,及 时发现问题
预警功能:对可能 出现的问题进行预 警,提前采取措施
的破坏
水患对隧道的 影响:可能导 致隧道坍塌、 渗漏、路面损 坏等严重后果
优化隧道排水 系统的必要性: 提高隧道使用 寿命,保障行
车安全
优化措施:采 用先进的排水 技术和设备, 加强隧道排水 系统的维护和
管理
Part Two
隧道排水系统设计 要点
设计原则与标准
安全性:确保 隧道排水系统 的安全性,防 止积水和渗漏
隧道施工设计中的隧道 排水系统优化研究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隧 道 排 水 系 统 的 重 要性
03 隧 道 排 水 系 统 优 化
措施
05 隧 道 排 水 系 统 未 来
发展方向
02 隧 道 排 水 系 统 设 计 要点
04 隧 道 排 水 系 统 案 例 分析
控制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 远程监控和操作,提高排水效率和安全 性
维护:定期对排水泵站进行维护和检修, 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Part Three
隧道排水系统优化 措施
优化隧道排水方式
采用先进的排水技术,如虹吸排水、 真空排水等
采用智能化排水系统,实现自动控 制和监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隧道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探讨

隧道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探讨

隧道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探讨摘要:基于隧道技术在排水中的应用趋势,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隧道技术在排水中的应用案例提出其功能分类,并以武汉市为例提出隧道技术在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隧道技术;排水;应用需求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盾构、顶管、矿山开挖等技术在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逐渐普遍,大口径排水转输管道施工技术日益成熟,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

在解决城市排水升级改造难题的过程中,隧道作为一种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受到极大关注,本文从隧道在排水系统中应用案例、功能出发,并以武汉市排水系统存在问题探讨隧道的应用需求。

1、隧道功能分类目前,国内外建成及在建隧道排水工程约14处。

根据隧道的功能及目标,可分为“雨洪排放隧道”、“污水输送隧道”、“合流调蓄隧道”三种。

1.1雨洪排放隧道雨洪排放隧道是指为避免城市洪涝灾害而建设的排洪通道,隧道末端通常设有大型抽排泵站,最终出路是江河、海洋等水体。

典型代表是日本东京的“江户川深隧工程”和香港的“荔枝角、港岛西、荃湾雨水排放隧道工程”。

1.2污水输送隧道污水输送隧道主要为收集输送城市污水的地下通道。

典型代表是新加坡的“深层隧道排污系统”。

1.3合流调蓄隧道合流调蓄隧道主要是对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水、初期雨水的收集、调蓄和输送,最终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典型代表是美国芝加哥“深层隧道及水库计划”和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深隧工程”。

泰晤士河深隧道工程隧道总长25.1km,直径6.5~7.2m,埋深35~75m。

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改善泰晤士河道水质。

2、排涝需求分析武汉城区一般地面标高为20~24米,低于长江多年平均洪水位23.87米,汛期时城区内雨水需依托泵站抽排出江。

城区分布有41个湖泊,面积275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用地17%,主要分布在武昌和汉阳地区;汉口地区9个湖泊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面积普遍较小,且位于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区域,基本不承担调蓄功能。

探究隧道工程中的隧道排水施工

探究隧道工程中的隧道排水施工

科技应用58 2015年18期探究隧道工程中的隧道排水施工邹光炯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122摘要:隧道渗漏水问题是一个施工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隧道施工中水对隧道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

应加强对施工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检测,严格按规范防排水,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高效,同时应借鉴国外一些先进技术,完善和发展国内技术,精心进行隧道防水系统、排水系统的施工。

关键词:隧道;防排水;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U4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18-0058-011 洞内的防排水工作施工技术1.1 防水层(1)防水层的检查要多重且及时,要采取样本检查和质量检查相结合要防水层进场时检查。

要检查防水层的颜色、薄厚、表面。

完好度。

刀痕等加果有质量问题要及时解决。

(2)铺设防水层前要特别检查。

特别是对支护进行量测,必要时喷射混凝土保证挖凿足够深入通过分层喷射混凝土使得防水层达到基本一致的平面。

另外要注意不要外露锚杆头保证平顺。

1.2 安装止水带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焊接缝隙等,需要用止水带。

对于止水带的安装也必须谨慎小心同时做好定期检查。

保证止水带在固定的位置没有任何偏移伺时有防止其偏移的工程设置。

保证止水带的接头宽度和完好度保证止水带有卡环固定并伸入两端混凝土内。

要详细检查和记录及时反馈和记录并且和工程部门进行沟通,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补。

2 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2.1 隧道排水施工(1)喷射砼背面排水。

隧道在初喷4cm砼后,然后在环向设置φ50Ω型弹簧排水半圆管,排水管的布置对于富水区段可间距控制为300cm~500cm,对于贫水区段间距应当控制为500cm~800cm。

排水半圆管通过纵向排水盲沟和横向排水管最终引入排水边沟。

(2)衬砌背面排水层。

在防水层与喷砼之间设置400g/m2土工布,使漏水能从衬砌背面通过排水滤层排至墙角,再出墙角处衬背纵向排水盲沟集水,通过φ100mm、φ50mmPVC横向排水管引至路侧排水沟排出洞外。

深层调蓄隧道排水系统在国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深层调蓄隧道排水系统在国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深层调蓄隧道排水系统在国内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城市暴雨内涝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采用深层调蓄隧道工程解决城市所面临的排水问题,但相关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推进深隧建设存在诸多风险。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深隧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技术难点和风险,并概述了部分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深隧;排水;竖井;主隧泵站深层调蓄隧道是解决高密城区普遍存在的排水系统提标、内涝防治和面源污染控制问题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其主要占用城市的深层地下空间及现状绿地等地表空间,建设过程中对地表和浅层己建设施、市政交通、区域环境、生产生活等影响较小,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特大城市开始尝试引入深层调蓄隧道排水系统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深隧排水系统涉及专业多,系统极其复杂,对基础研究要求高,设计建造难度大。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深隧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分析深隧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风险,以期为国内深隧建设提供借鉴。

1深层调蓄隧道排水系统简介深层调蓄隧道按功能分,可分为雨洪排放型、污水输送型和合流调蓄型三类。

雨洪排放型:为防洪涝灾害而建泄洪通道,其尾端设有大型的泄洪泵站与大江、大河或海洋连接;污水输送型:由输送、处理、排放三部分组成,用以收集输送城市污水;合流调蓄型:用以对合流雨污水进行收集、调蓄和输送的排水系统。

2国内外深层调蓄隧道建设案例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已应用于巴黎、伦敦、芝加哥、东京、香港等大都市,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

表1部分已建成深隧排水系统情况汇总国内关于深隧排水系统的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有规划设计案例,相关科研实验工作也在有序展开。

表2国内主要城市深隧规划建设情况汇总注:本表为根据相关规划设计资料整理所得,后期可能会有所调整。

3深隧排水系统的定位深隧排水系统是对现状排水系统的补充完善,深层调蓄隧道建设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排水系统难以解决的城市排水顽疾,但雨水径流或污水都是通过现有管网收集再排入深层调蓄隧道,只有浅层排水系统运行良好,深隧排水系统才能发挥作用。

成都市中心城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规划研究

成都市中心城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规划研究
要 因 素 有 4类 : 分散排放丁 、 l l , 企业 及 生 活 污 水 , 城
2 0 1 7 年0 6, r 】 第0 6 期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防洪排水 1 4 7
报告书》 I , 成 都 市 地 表 水 水 质 总 体 为 巾度 污 染 , 主 要污染指标为总锛 、 氨 氮 和 化 学需 氧 量 , 主要 污 染 河段 H _ { 现 在府河 、 南河 、 汀安河 , 中心 城 主 要 河 道 污 染 严 重 。影 响 中心 城 区河 道 水 环 境 质量 的 主
图 3所示 . 1 . 2 雨 水 及 防 涝 系统
图 2 成 都 市 中 心 城 区 污 水 管 道 带 压 运 行 区 域 分 布 图
近 几 - 2 成 都 市 亦 如 国 内其 他 城 市 一 样 内涝 频
发 ,给 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 的生 产 生 活 和 交通 } { 行 带 来 一 定 的影
水 系 统 问 题 及 水 环 境 题
关 键 词 :深 隧 道 排 水 系 统 ; 浅层改造 方案 ; 深J 隧 道 胴 蓄 案 ; 模 拟 仿 中图分 类号 : T U 9 9 2 . 0 l 文 献标 志码 :B 文章编 号 :1 0 0 9 — 7 7 I 6 ( 2 0 1 7) 0 6 — 0 1 4 6 — 0 4
1 排 水 系 统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题
1 . 1 污水 系统 随 着 城 市 化进 程 的推 进 , 城 市 人 口不 断 增 加 ,

I 6 0 i

成 都 市 中心 城 区 ( 以下 简 称 中心 城 ) 范 内污 水
排 放总量 以每年 约 l 0万 t / d的规模 递 增I I I ( 见图 1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探究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凭借其自身的优势,近年来在城市排水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本文以国内外典型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工程为例,总结了其在城市防洪排涝和控制溢流污染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其与其他排水系统相比的优势以及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针对国内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关键词: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控制溢流污染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ity scale, urban drainage capacity of the drainage system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Deep Tunnel Drainage System,with its own advantages, in recent years in urban drainage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typical home and abroad Deep Tunnel Drainage System projects as examples, summarizes its application in city flood control & drainage and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Pollution, analyses it`s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ther drainage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tunnel drainage system some substantiv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Deep Tunnel; Drainage System; city flood control & drainage; control the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Pollution1.前言1.1城市排水现状当前社会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了,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一些城市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却并没有随之发展起来,比如当前在城市中常见的一些因为雨水而导致的内涝灾害时有发生。

近五六年来,城市内涝近一直是困扰中国大城市的难题,且不说看得见的交通瘫痪等问题,其还能引发下游水体溢流污染等次生灾害[1]。

频繁的内涝已经给城市敲响了警钟,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2],国外先进理念和措施得到普遍认同,其中深层隧道(简称深隧)排水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广州市开始开展深层隧道方面研究[3],编制《广州市中心城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对策研究》,以及“东濠涌试验段工程”的开始施工,“深层隧道排水”技术作为缓解中国内涝问题的一种手段开始逐渐被大众熟知[4]。

1.2深层隧道排水系统1.2.1系统分类从功能和运行方式的不同,排水深层隧道有以下分类。

(1)根据控制目的及功能,隧道类型主要分为:污染控制隧道,收集合流制溢流污水、兼顾分流制雨水径流;洪涝控制隧道,收集、调蓄雨水径流及截流、接纳上游洪水;多功能雨洪隧道,同时实现洪涝控制、污染控制、交通等多种功能。

(2)根据运行方式,隧道类型主要分为:用于污染控制的调蓄——处理式隧道、用于洪涝控制的直接排放式隧道和调蓄——排放式隧道。

1.2.2系统组成隧道主要由以下6个部分构成:○1主隧道;○2衔接设施:进水口结构、竖井、垂直弯头、连接隧道;○3通风系统:注入新鲜空气、排除经处理的臭气;○4出口设施:末端排水泵站、处理设施;○5控制中心:对隧道系统的连接点和泵站实行24h监测;○6底泥清洗。

其中衔接设施是连接现有管道系统、地面设施、溢流口、积水点和主隧道的配套设施,如图1所示。

图1 隧道衔接设施构造示意图1.2.3应用原则深层隧道的应用主要应符合以下的原则:1)方案比选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因地制宜。

隧道一般都设置在地下管线复杂、传统的雨水排放和存储设施不具备空间条件以及洪涝或CSO(合流制地区的溢流)污染问题突出的老城区和中心城区。

2)遵循重力排水优先,自排减少抽排原则。

利用自身竖向条件重力排水,节省能耗,开辟了新的排水隧道,对下游水体水位影响较小。

3)浅层排水与深层隧道相结合。

深层隧道和浅层系统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排洪能力、较好的解决水浸、污染问题。

4)新建隧道与原有系统合理衔接。

新建隧道与原有系统(检查井、排水干管和支管、溢流口等)和配套设施(竖井、污水厂、泵站)的合理衔接,以最大程度的缓解洪涝和污染。

5)多方案多功能。

投资大,使用频率低,应尽量结合交通、排涝、污染控制等发挥多功能的目标。

2.国内外深隧排水系统的建设在国外,深层隧道排水技术已经应用多年,且有更为广泛的用途。

本节从不同用途方面出发,通过引举国内外经典工程案例,对深隧排水系统的应用做以介绍、启示。

2.1引流排放,避免城市内涝城市排水规划要具有前瞻性,为未来变化留有余地,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暴雨和洪水的侵袭更加频繁,加上中国的城市排水标准较低,引发城市内涝在所难免[5]。

这时深层排水系统可以作为浅层排水系统的补充,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6]。

典型城市有墨西哥城、东京和香港。

2.1.1墨西哥城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墨西哥城是墨西哥合众国的首都,位于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为2240m。

墨西哥城面积为1500km2,人口达1800多万,平均降雨量为748mm。

墨西哥城始建于公元前500年,是美洲较古老的城市之一,由于地处中央高原墨西哥谷地,四面环山,特别容易遭受“水患”。

该城市最早的排水系统是按雨污合流制形式建成于20世纪初,管道总长度达1.4万km。

由于收集的雨水、污水最终通过Gran Canal(大排水渠)利用重力流将城市雨水和污水收集排出城外,为早期城市防洪排涝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墨西哥城大量抽取地下水而造成严重地表沉降(年平均沉降0~300mm),使得修建于地表浅层的Gran Canal严重错位,无法维持建设时的坡降,到1950年,其中有20km长的管道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坡度,使得Gran Canal的过流能力由原来的90m3/s锐减至12m3/s。

当局不得不对Gran Canal系统进行改造,通过增设抽水系统来改变因不均匀沉降形成的逆坡现状[7]。

随着对当地的地表沉降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认为墨西哥城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重新建立一套免受地表沉降影响的“深层排水系统”。

1967年启动了名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一期于197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由中央隧道和截水隧道两部分组成,全部敷设在地表30m以下,采用泥水盾构施工方法。

中央隧道直径为6.5m,长为50km,设计过流能力为220m3/s,是将墨西哥城雨水和污水排出城外的主要通道,承担了整个城市排洪纳污功能。

截水隧道由呈支状分布的9条总长约154km,直径为3.1~5.0m的隧道组成,主要负责及时将区域内的雨洪及污水收集并排入中央隧道。

但由于人口增长(由1960年的512.5万增长到2000年的1794.6万)和服务范围的扩展(由1970年的683km2扩大到1990年的1295km2),1975年建成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已满足不了需求,特别是雨季过流能力不足,导致城市内涝频发,为此提出了“东部隧道”工程。

该工程由长63km,直径7m,埋设深度超过200m的“东部隧道”(East Tunnel)和埋设深度在150~200m的24条进水道组成,排水能力为150m3/s,是目前全球在建的最大城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将与中央隧道互为备用,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中国有些城市地面沉降也很严重!地下管网错位不可避免,只不过情况难以检测。

一些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的老城区,浅层排水难以有大的改善。

针对这些情况,深层排水系统可作为有利补充,加大排水效力[8]。

2.1.2东京深层排水工程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是世界上较大的城市之一。

面积为2187km2,人口达1332万。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6℃,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

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除了地震以外,台风和暴雨带来的洪水是最大的威胁。

特别是近几十年,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给日本这个岛国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

当短历时超常降雨出现时,带来的洪水超出河道正常排涝能力,引起积水倒灌,城市内涝[9]。

但分析表明,东京范围内大大小小的河流中,最大的江户川河道宽阔,具有足够的泄洪能力。

因此,如何提高其他河道的洪水容纳能力,并及时通过江户川排入东京湾,是解决东京洪水问题的关键,也是深层隧道工程建设的初衷[10]。

该工程全长 6.3km,下水道直径约10m,埋设深度为地下60~100m,由地下隧道、5座巨型竖井、调压水槽、排水泵房和中控室组成,将东京都十八号水路、中川、仓松川、幸松川、大落古利根川与江户川串联在一起,用于超标准暴雨情况下流域内洪水的调蓄和引流排放,调蓄量约为67万m3,最大排洪量可达200m3/s。

在正常状态和普通降雨时,该隧道不必启动,污水及雨水经常规、浅埋的下水道和河道系统排入东京湾,而当诸如台风,超标准暴雨等异常情况出现,并超过上述串联河流的过流能力时,竖井的闸门便会开启,将洪水引入深层下水道系统存储起来,当超过调蓄规模时,排洪泵站自行启动,经江户川将洪水抽排入东京湾[11]。

中国的防洪规划还主要针对流域,防洪和排涝之间难以衔接,这也与中国水利和市政两专业一直严于区分有关[12]。

东京的深层排水工程将浅层排水系统与外围河道有效连接,值得中国借鉴。

2.1.3香港——港岛西雨水排水隧道1)现状:香港山多平地少,海洋性气候、高降雨量、位于低洼地区、老化的排水系统不能满足当前洪水预防标准,所以极易发生内涝灾害。

2)方案:在半山修建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从半山区上游流域拦截雨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从而减少雨水流向下游低洼地区。

利用自身竖向条件重力排水,节省能耗,见图2。

图2 港岛西雨水排放方案示意3)规模:主隧道长度为11km,隧道直径为6.25~7.25m;有34个入口设施,在数码港有一个出口;主隧道采用双重盾构隧道挖进机。

4)效果:项目于为2007年11月动土,共投资207亿元。

雨水截取和排放到数码港附近的海域,减少流向上环、中环、金钟及湾仔等下游地区,整个香港岛北部洪水问题得到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