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生产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PTA生产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PTA生产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PTA生产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宇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兰州730050)

摘要:对精对苯二甲酸(PTA)在我国发展现状做出分析,介绍了现有的PTA生产技术,并针对PTA行业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工艺;技术;产能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乙二醇)。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来制造聚酯纤维;20%用来制造瓶级聚酯,主要是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外包装薄膜、胶片以及磁带。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1]。在化纤行业中,合成纤维制造业是规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业,除了涤纶外,其产品还包括腈纶、锦纶、氨纶等[2]。

1 PTA生产及消费状况

1.1 生产能力状况

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PTA生产企业25家,总产能4335万吨/年,其中产能最大的三家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翔鹭石化和逸盛大化,三家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合计为40%,行业集中度较高。恒逸石化和荣盛石化通过持有逸盛大化、浙江逸盛、海南逸盛股权,其PTA产能分别为400万吨/年和435万吨/年,如表1所示。

自2007~2014年我国PTA产量从981万吨增加至2655万吨,期间复合增速为15.3%;表观消费量从1580万吨增加至2707万吨,期间复合增速为8.0%。近年来我国PTA需求呈现下滑趋势,2014年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6.7%,自给率达98.1%。PTA进口量也在持续下降,到2015年降至68.7万吨,进出口量基本持平。

表1 2014年底,我国的PTA生产企业

1.2 消费能力状况

2014年中国化纤产量425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6096万吨的70%。合成纤维产量占化纤总量的92%,而涤纶纤维占合成纤维的85%。涤纶分长丝和短纤,长丝约占62%,短纤约占38%。长丝和短纤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是PTA和MEG生产出切片、用切片融解后喷丝而成;一种是PTA和MEG在生产过程中不生产切片,而是直接喷丝而成。

涤纶的用途很广,主要包括制造衣着和工业中产品,其主要用途是作为一种纺织原料。国内纺织品原料中,棉花和化纤占总量的95%。我国化纤产量居于世界前列,2014年化纤产量占我国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4849吨的61%。化纤中涤纶占总化纤量的将近80%。因此,涤纶作为纺织产业的主要原料。分为长丝和短纤,其中长丝供纺织企业用来生产化纤布,而短纤主要与棉花混纺。棉纱一般占纺织原料的60%,涤纶占30-35%,不过,二者用量因价格变化而替代[3]。

自2005-2014年我国PTA行业产能从670万吨增加至4335万吨,期间复合增速达23.1%。2014年产能同比增长31.6%,但下游消费需求增速放缓导致工厂开工率下降,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2014年我国PTA行业产能利用率为61.3%,同比下降20.7个百分点。2007-2014年,中国PTA产能逐年增长,尤其是在2012年和2014年,产能增量均在1000万吨左右,截至2014年底的产能约为4335万吨,较上年期末增长19.25%。

过去几年中,2010-2011年是PTA行业盈利情况最好的年份。受当年棉花牛市的刺激,PTA价格出现一轮上涨行情,价差从2009下半年-2010上半年的约2000元/吨不断攀升,最高达3000元/吨甚至4000元/吨以上。然而到2012年,随PX(对二甲苯)价格大幅上涨,PTA价差回落至1000元/吨附近,利润大打折扣。在之后的近四年中,特别是2014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跳水后,PTA 价差基本保持在500元/吨左右波动,有时甚至价差为负、价格出现倒挂。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讲,PTA生产的原料外成本大约为700元/吨,有些甚至高达1000元/吨。因此,长期低于盈亏平衡线的PTA价差,给国内的PTA厂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2015-2016年的新增产能较之前几年已大幅下降。2015年原计划有665万吨/年的产能投放,但实际仅有珠海BP和恒力石化共计345万吨/年的产能投产,四川晟达和江阴汉邦共计320万吨/年的项目延期,其中汉邦项目日前刚刚投入试车,而晟达项目预计将于2016年一季度试车。除此之外,近两年将没有其他PTA产能投产,预计至2016年年末,国内PTA的有效产能有望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

图1 PTA,PX价格走势图

2 PTA技术工艺简介与发展

2.1 PTA技术

PTA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二个部分:氧化单元和加氢精制单元。原料对二甲苯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得到粗对苯二甲(CTA),经过结晶、分离和干燥得到粗品。粗对苯二甲酸经加氢精制去除杂质,再经结晶、

分离和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PTA)。

2.1.1 CTA生产工艺

以高纯度对二甲苯(PX)为原料,醋酸为溶剂,醋酸钴和醋酸锰为催化剂,四溴乙烷或氢溴酸为促进剂,利用空气催化氧化,经过结晶,分离和干燥,得到粗对苯二甲酸(CTA)。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器塔底物连续排入浆料罐,在其中一步减压至常压,通过降压闪蒸沉淀TA,将浆料送入离心机,分离出的湿滤饼进入再打浆罐进行再打浆后送入旋转真空过滤机,使TA与母液分离,母液进入循环再作反应溶剂。TA滤饼进入干燥机内干燥后得到CTA,利用反应尾气或N2风送至料仓。

反应温度通过改变压力来调节。底进轴锚式搅拌器使空气和液体有效的接触,防止氧化反应器的内壁结垢,并保持固体为悬浮状态。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通过蒸发溶剂来带走,反应器的顶部有一个脱水塔用来除去氧化反应中生成的水。2.1.2 PTA精制工艺

粗对苯二甲酸中的主要杂质为4-CBA,采用4-CBA的加氢还原反应原理,在高温高压下,通过钯—炭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加氢还原,使4-CBA转化为易溶于水的对甲基苯甲酸(PT酸)。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其它有机杂质同时被还原。加氢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如下:

干燥的CTA通过风送系统从TA日料仓送入CTA料斗,通过自动称重进料器和浆料罐螺旋进料器以恒定的流量进入进料浆料罐,经脱离子水(DIW)打浆加压,加热溶解,进入加氢反应器与H2在287℃,7.6Mpa的条件下,通过钯/碳(Pd/C)催化剂床层进行加氢反应,使4-CBA转化成易溶于水的对甲基苯甲

酸(PTA)。

然后将浆料依次经过四个结晶器逐级降压结晶,使浆料中析出PTA,然后通过离心机、旋转真空过滤机进行母固分离,洗涤精制后的滤饼,经螺旋输送器进入干燥机中干燥,得到合格的PTA产品,再用反应尾气或N2将PTA输送至料仓,供后面PET(聚酯)使用或由仓储车间打包装置打包外售。

2.2 世界PTA技术的发展

美国中世纪公司(Mid-Century)1955年发明的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由氧化、精制和辅助系统组成。氧化单元是以PX为原料,以钴、锰金属盐为催化剂,溴化物为促进剂,醋酸为溶剂,在反应温度224℃,压力2.5MPa的条件下,空气液相氧化生成TA。该工艺于1958年由日本三井油化公司和美国Amoco公司首次在世界上实现工业化。但是在高温下,氧化的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原料PX和醋酸在反应器内损失大,副反应较多,产物收率较低,而且严重腐蚀设备,目前已经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变为中温氧化工艺。

中温氧化工艺以BP-Amoco工艺、Invista工艺和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为代表,氧化反应温度在190-205℃。日本三井油化工艺经过不断的优化,采用高催化剂操作,目前反应温度已降至185℃,大大降低醋酸和PX的消耗。

Invista工艺使装置操作更稳定,能耗和物耗更低,单套装置生产能力更大,使其更具有竞争力。近期我国新建装置所选择的专利技术大部分为Invista工艺。

低温氧化工艺以Eastman-Lurgi的PTA专利技术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将鼓泡塔作为反应器,不使用搅拌桨,反应温度在155-165℃,反应压力较低,反应过程比较温和,PX和溶剂醋酸经过燃烧的耗能低,因反应釜内压强低,空压机的能耗低。并且Eastman工艺生产方法省去了精制单元,它是在氧化反应得到TA后,TA经一系列工艺技术操作后,进入3台串联在一起的熟化器,在较高的温度下将它进行深度氧化和重新结晶,滤掉TA中的4-CBA和PT酸等杂质。从最后一级结晶器出来的浆料经过滤、干燥后即得到EPTA产品[4]。得到的产品中4-CBA含量高于一般的PTA,称为EPTA(中纯度对苯二甲酸)。

2.3 我国对PTA技术的研究

我国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开发了自主的PTA技术,主要有:

(1)扬子石化60万吨/年PTA成套技术。扬子石化、浙江大学、华东理工

大学共同承担的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的扬子石化PTA成套技术,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的氧化反应器与先进的氧化工艺[5]。

(2)上海石化100万吨/年PTA成套技术。上海石化百万吨PTA成套生产技术的基础是上海石化40万吨/年PTA生产技术与80万吨/年PTA成套技术工艺包。该技术工艺流程为“两头一尾”的技术路线(即两台50万吨/年规模的氧化反应器形成双系列氧化反应系统、一台100万吨/年规模的加氢反应器形成单系列加氢反应系统)。

(3)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成套技术。重庆市的涪陵蓬威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是首个大规模采用国产自主技术的大型PTA装置,选用由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开发的生产技术,主要设备包括氧化反应器、加氢精制反应器、干燥机、空压机、过滤机以及高速进料器等均由国内自主企业制造。海伦石化有限公司120万吨/年PTA装置和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的140万吨/年PTA装置也均采用该技术。

(4)其他技术。大连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是和日立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Hitachi)、日本泽阳工业公司(AEC)合作开发PTA工艺,除氧化反应器需进口外,其他设备基本采用国内设备[6]。

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产业链发展极不均衡,应该实行一体化、规模集约化发展战略从上游看,由于受大连、厦门、宁波等地PX事件的影响,国内民众对PX 生产装置的环保、安全性存在质疑,产能投放远低于预期,近年来我国PX的自给率远远低于60%,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PTA上游原料产品仍将供不应求;而随着PTA产能迅速扩张,也将出现过剩的局面,从下游看,聚酯行业繁荣时期已经结束,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聚酯(PET)开工率将持续下滑,产品高库存将成为常态化,聚酯行业的竞争也将趋于白热化。总之,PTA上游原料紧缺,价格缺乏话语权,而下游产品竞争剧烈,PTA行业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明显压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因此,PTA行业应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国产化技术加速发展,提高了我国PTA的整体发展水平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扬子石化、上海石化以及民营PTA企业积极研发PTA

工艺技术,建成了多套世界级水平的生产装置,采用国产化工艺技术的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的PTA装置是目前世界上单线能力最大的生产装置。国产化技术的加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PTA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了我国PTA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升级换代及结构调整。

(三)注重节能工作

我国PTA产业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当前更应该注重节能工作,通过对工艺技术过程、能量循环回收等步骤进行优化设计,对供热系统中的能量采集和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加强对水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以及推广节能型新设备等措施从而降低整个装置的耗能,同时辅之以先进的能源管理措施,使PTA 装置的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

参考文献

[1]熊一芳. 石化工业品PTA定价策略研究:以X公司为例[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2] 欧阳昆, 米建秋, 吴春华. 对苯二甲酸(PTA)样品中多元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分析[J]. 环境化学, 2013(2):333-334.

[3] 张起花. 假如没有PX[J]. 中国石油石化, 2013(11).

[4] 赵标, 万辉, 管国锋. PTA生产最新进展[J]. 聚酯工业, 2008, 21(4):1-4.

[5]张峰. PTA装置氧化单元流程模拟与分析[D]. 华东理工大学, 2013.

[6] 李永亮, 孙小涛. 中国PTA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3(8):46-49.

各家PTA工艺技术对比评析

各家PTA工艺技术对比评析 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 简称PTA)是生产聚酯的重要原料,对苯二甲酸是无色针状结晶或无定型粉末(外观为白色粉末),无毒、有刺激性,粉尘具有爆炸性,在常温下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会发生爆炸,其最低爆炸浓度为0.05克/升。分子量166.13,密度1.510克/厘米3,比热0.2873卡/克·度,升华热23.5千卡/克分子,熔点(在封管中)425℃,升华点402℃,能溶于碱溶液,稍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 我国聚酯工业的超速成长,极大地刺激了PTA投资的快速增长,从而加快了PTA项目的工艺引进,上述成果也不同程度地在新建或改建的PTA装置中得到了应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PTA生产装置,目前已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但我国PTA装置建设的关键技术仍然依靠进口,基础研究薄弱,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PTA装置的生产规模已经与国际接轨,在大型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工艺优化方面,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仍然有待开发。下面将各家PTA生产工艺技术进行对比,来分析各个工艺的优缺点。

工艺技术 各专利商都拥有工业化生产PTA的专利技术,拥有近期采用最新技术的专利工厂,并生产出合格的PTA产品。都采用回收氧化反应副产蒸汽和反应尾气用于空压机驱动等节能措施,并将尾气用于中间产品CTA和成品PTA输送。 溶剂回收:多数厂家为共沸蒸馏,优于常压蒸馏,筛板塔逐渐改为填料塔。 催化剂回收:工艺技术(二)的回收技术较简单,其他几家公司流程较复杂。 精制母液回收:工艺技术(六)无精制母液回收,脱盐水消耗量大, PTA损失量大,其他几家都有。 工艺条件 氧化反应温度、压力趋于降低。工艺技术(一)(二) (三) (五) (六)为高温氧化工艺,工艺技术(四)为中温氧化工艺。高温氧化反应温度曾先后采用230 ℃→209 ℃→196 ℃→191 ℃;中温186 ℃。高低温氧化温度相差约50 ℃,压力相差约0. 6 MPa,主要为减少副反应,降低原料消耗。不同的氧化反应温度,相应的反应压力、催化剂配比及反应器型式均有所不同。 设备配置 空压机:高温、中温工艺均可采用"空压机+蒸汽轮机+尾气膨胀机+电机",正常生产时,电机用来发电。 氧化反应器:高温工艺均为单台带搅拌反应釜;中温为塔式反应器,底部带搅拌、顶部带精馏段;中温工艺氧化反应器产能较小。 氧化反应器进料罐: 2000年之后引进的技术,大多采用静态混合器,取消进料混合罐。 CTA结晶:采用1段或3段结晶。5种高温氧化工艺均采用3段结晶;中温氧化工艺仅采用1 段结晶,粒径较小。 分离及干燥: CTA均采用RVF 1道分离; PTA均采用2道分离,干燥机为列管式。 产品品质指标 各工艺技术产品品质指标没有大的差异,产品品质相近。 物耗能耗 各工艺技术均注重节能及环保。氧化反应副产蒸汽用于蒸汽轮机和脱水塔再沸器;精制结晶闪蒸蒸汽用于浆料预热;凝液闪蒸蒸汽用于预热或伴热;氧化尾气用于尾气膨胀机驱动空压机和CTA /PTA 输送;增加氧化母液循环率,减少催化剂损失,减少除盐水消耗。

PTA装置概况与流程说明

一、装置概况 (一)概况 本装置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生产纤维级精对苯二甲酸的成套装置,简称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PTA为精对苯二甲酸的英文名称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的缩写。 本装置是成套引进装置,合同情况如下: 合同号:CGD—78416 签字日期:1978年12月22日 生效日期:1979年1月22日 承包商:西德法兰克福/(梅因)鲁奇矿物油技术 专利商:美国标准油公司(印第安那)的阿莫柯化学公司 生产规模:年产45万吨精对苯二甲酸 价格:设备材料及技术服务费305,495,200DM 专利费19,466,667US$ 工程投资61105.46万元 本装置产品主要作为聚酯原料,与仪征化纤公司同期向西德吉玛公司引进的54万吨/年聚酯装置相配套。由于1981年国民经济调整,装置一度停缓建,1983年11月我方与卖方签订了《修改合同协议书》,延续合同关系至1985年10月。1985年6月装置正式动工兴建,并于89年9月试车一次成功。1995年PTA装置逐步实施改造至1997年形成了60万吨/年的规模并达标。2012年3月,新一轮的PTA节能改造项目正式开工。 PTA装置由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区、公用区及灰浆沉降区三部分组成。生产装置区包括中央控制室、总降变配电站、贮罐区、脱离子水生产系统、氢氮压缩及贮存系统等设施。公用区包括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维修站、综合维修站、化学品仓库、压缩空气站、堆场等。装置占地总面积17.9万平方米。 PTA装置共引进设备1202台,工艺管道22.4万米,引进仪表9568台(件),调节控制回路630余套。PTA60万吨改造时,改造和新增设备290台件,增加工艺配管2万米,阀门700台,铺设电缆50000米,增加仪表调节回路100条,电气设备200台。经改造后仪表控制系统全部改为DCS控制。新一轮的PTA节能改造项目,改造和新增设备122台(套),增加工艺配管16263米,阀门1407台,铺设电缆、光缆125610米,增加仪表设备757台。 (二) 生产规模 本装置原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PTA45万吨,年开工时间为7884小时,每小时产量为57吨,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团场实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在团场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职工,基层组织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全日制 2.学制:3年。 四、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员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必备的专项技术和技能要求,使学员熟练掌握4-5种综合生产技术,培养学员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补充和完善,

培养学员一专多能。 1.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为新型团场建设与职工素质教育、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农业基础化学。 2.专业通修模块:主要课程为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3.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农作物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3门专项技术;果树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果树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蔬菜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花卉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其中专项技术课程目录见附件10。 主干课程:观赏树木学花卉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遗传充种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盆景制作、苗木生产技术、果蔬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 五、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见附表) 六、教学安排 1. 自学:学员利用多种媒体教材、网上辅导资源或教学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 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无声像教材的课程由基层校组织面授。 3.辅导: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 (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2)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

各家PTA工艺技术对比

各家PTA工艺技术对比评析 【更新时间:2010-11-6 13:20:44 文章录入:中国PTA行业网站】 前言 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简称PTA)是生产聚酯的重要原料,对苯二甲酸是无色针状结晶或无定型粉末(外观为白色粉末),无毒、有刺激性,粉尘具有爆炸性,在常温下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会发生爆炸,其最低爆炸浓度为0.05克/升。分子量166.13,密度1.510克/厘米3,比热0.2873卡/克·度,升华热23.5千卡/克分子,熔点(在封管中)425℃,升华点402℃,能溶于碱溶液,稍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 我国聚酯工业的超速成长,极大地刺激了PTA投资的快速增长,从而加快了PTA项目的工艺引进,上述成果也不同程度地在新建或改建的PTA装置中得到了应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PTA 生产装置,目前已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但我国PTA装置建设的关键技术仍然依靠进口,基础研究薄弱,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PTA装置的生产规模已经与国际接轨,在大型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工艺优化方面,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仍然有待开发。下面将各家PTA生产工艺技术进行对比,来分析各个工艺的优缺点。 各家PTA工艺技术比较

工艺技术 各专利商都拥有工业化生产PTA的专利技术,拥有近期采用最新技术的专利工厂,并生产出合格的PTA 产品。都采用回收氧化反应副产蒸汽和反应尾气用于空压机驱动等节能措施,并将尾气用于中间产品CTA 和成品PTA输送。 溶剂回收:多数厂家为共沸蒸馏,优于常压蒸馏,筛板塔逐渐改为填料塔。 催化剂回收:工艺技术(二)的回收技术较简单,其他几家公司流程较复杂。 精制母液回收:工艺技术(六)无精制母液回收,脱盐水消耗量大, PTA损失量大,其他几家都有。 工艺条件 氧化反应温度、压力趋于降低。工艺技术(一)(二) (三) (五) (六)为高温氧化工艺,工艺技术(四)为中温氧化工艺。高温氧化反应温度曾先后采用230 ℃→209 ℃→196 ℃→191 ℃;中温186 ℃。高低温氧化温度相差约50 ℃,压力相差约0. 6 MPa,主要为减少副反应,降低原料消耗。不同的氧化反应温度,相应的反应压力、催化剂配比及反应器型式均有所不同。 设备配置 空压机:高温、中温工艺均可采用"空压机+蒸汽轮机+尾气膨胀机+电机",正常生产时,电机用来发电。 氧化反应器:高温工艺均为单台带搅拌反应釜;中温为塔式反应器,底部带搅拌、顶部带精馏段;中温工艺氧化反应器产能较小。 氧化反应器进料罐: 2000年之后引进的技术,大多采用静态混合器,取消进料混合罐。 CTA结晶:采用1段或3段结晶。5种高温氧化工艺均采用3段结晶;中温氧化工艺仅采用1 段结晶,粒径较小。 分离及干燥: CTA均采用RVF 1道分离; PTA均采用2道分离,干燥机为列管式。 产品品质指标

花卉生产技术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科考试 花卉生产技术试卷 (课程代码392388) 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阴性花卉:该类花卉要求在适当阴蔽条件下方能生长良好,不能忍受强烈的直射光线,生长期间一般要求有50-80%的阴蔽度环境条件。 2、球根花卉:球根花卉是多年生花卉中的一大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于地上部茎叶枯死之前,植株地下部的茎或根发生变态,膨大形成球状或块状的贮藏器官,并以地下球根的形式渡过其休眠期,至环境条件适宜时,再度生长并开花。 3、滴灌: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4、半软枝扦插:它是利用半木质化的绿色的枝条作插穗的扦插方法。 5、花期调控:花期调控就是指利用某些栽培手段或措施,人为地改变花卉自然花期的技术,又称催延花期或花期调节。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牡丹、虞美人等属于()植物,要求日照时数大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长日照 2、仙人掌、景天等属于()花卉,它们的耐旱性较强。 旱生 3、荷花、香蒲等属于()类水生花卉,根生于泥水中,茎叶挺出水面。 挺水 4、按生物学特性分类,菊花属于()花卉。 花卉生产技术试卷第1页(共2页)

宿根 5、大部分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分生能力强,每年能长出新球,常用()繁殖。 分球 6、观赏葱、薯蓣等花卉除采用分球繁殖外,还可用()进行繁殖。 种子 7、遮光处理可促使短日照花卉在()季节开花。 日照长 8、月季常用砧木为()。 容易扦插繁殖 9、自古尊为“花王”,称为“富贵花”的花卉是()。 牡丹 10、多浆多肉类植物在休眠期应节制浇水,保持()即可。 盆土不过分干燥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栀子花、八仙花等花卉属于喜酸性土壤的花卉。(√) 2、荷花、美人蕉等花卉属于块根类,地下根膨大呈块状。(×) 3、对于陆续成熟且成熟后易散落的花卉种子,应成熟一批采收一批。(√) 4、扦插繁殖培育的植株比播种苗生长快、开花早,但不能保持原有品种的特性。(×) 5、芽接可在生长季节和休眠季节进行。(×) 6、疏剪有利于通风透光,且使树体造型更加完美。(√) 7、室内盆栽观叶类花卉常选用阳性花卉。(×) 8、松、竹和蜡梅被誉为“岁寒三友”。(√) 9、花烛、红鹤芋等花期持久的花卉适宜盛开时采收用作切花。(√) 10、凡是采用天然土壤以外的基质进行栽培植物的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花卉生产技术试卷第2页(共2页)

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简述 【作者:千木】 目前世界PTA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虽有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精PTA工艺 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对二甲苯(PX)氧化成粗TA,再以加氢还原法除去杂质,将CTA精制成PTA。这种工艺在PTA生产中居主导地位,代表性的生产厂商有:英国石油(BP)、杜邦(Dupont)、三井油化(MPC)、道化学-因卡(Dow-INCA)、三菱化学(MCC)和因特奎萨(Interquisa)等。 (2)优质聚合级对苯二甲酸(QTA、EPTA)工艺 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PX氧化成粗TA,再用进一步深度氧化方法将粗TA精制成聚合级TA。此工艺路线的代表生产厂商有三菱化学(MCC)、伊斯特曼(Eastman)、杜邦(Dupont)、东丽(Toray)等。生产能力约占PTA总产能的16%。 两种工艺路线差异在于精制方法不同,产品质量也有所差异。即两种产品所含杂质总量相当,但杂质种类不一样。PTA产品中所含PT酸较高(200ppm左右),4-CBA较低(25ppm左右),而QTA(或EPTA)产品中所含杂质与PTA相反,4-CBA 较高(250ppm左右),PT酸较低(25ppm以下)。两种工艺路线的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均用于聚酯生产,最终产品长短丝、瓶片的质量差异不大。目前,钴-锰-溴三元复合体系是PX氧化的最佳催化剂,其中钴是最贵的,所以目前该方面的一直进行降低氧化催化剂能耗的研究。PTA生产过程中所用TA加氢反应催化剂为Pd/C,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工业化的精对苯二甲酸制备工艺很多,但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成为制备精对苯二甲酸的最主要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在对苯二甲酸的制备工艺中占有绝对优势。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工艺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副反应较多;而且由于温度高、压力大对设备本身的要求就高。因此工艺改进主要就集中在降低氧化反应温度和降低氧化反应的压力两个方面。目前,拥有这一专利技术的公司主要有美国Amoco公司、英国ICI公司和日本三井油化公司,我国曾在不同时期引进过这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近年,我国对苯二甲酸的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对二甲苯(PX)高温氧化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由氧化、精制和辅助系统组成。该工艺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经空气催化氧化、加氢精制、结晶分离等工序制成。催化氧化是对二甲苯在催化剂存在下,于190-230℃,压力 1.27- 2.45MPa的条件下,用空气氧化得到粗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是将对二甲苯氧化过程中尚未反应完全的4-羟基苯甲醛(4-BCA)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甲基苯甲酸,然后除去。加氢精制反应要在较高压力(约6.8MPa)和较高温度(约280℃)的条件下进行。对苯二甲酸加氢产物再经结晶分离和干燥,就得到可用于纤维生产的精对苯二甲酸。 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流程简单,反应迅速,收率可达90%以上。 (2)高温氧化工艺改进。Amoco公司对高温氧化法工艺进行了改进,使氧化反应温度降至193-200℃的范围,反应压力也相应降到1.45MPa。改进后每吨PTA的PX消耗量减少14kg。三井油化公司在Amoco高温氧化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三井Amoco工艺。该工艺提高了催化剂中钴/锰比和溶剂比,同时为保持溶剂浓度稳定,氧化反应器顶部增加分离塔,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这种工艺可将氧化反应温度降至185-195℃,反应压力降至0.9-1.1MPa,相应副反应减少,同时母液循环比相应提高,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减少了催化剂的用量。 (3)温和反应条件的对苯二甲酸工艺。高温氧化工艺需要高温、高压,很多公司尝试开发反应条件温和的对苯二甲酸工艺,这些工艺中比较成功的有三菱公司开发的QTA工艺, 日本丸善公司开发的MTA工艺以及鲜京公司开发的SPTA 工艺。 MTA工艺适当地加大催化剂的锰/钴比、溶剂比和氧化空气用量,氧化后的产品再实行补充氧化,并添加少量三聚乙醛,强化氧化反应设备,使中间产物转化为最终产物。通过充分氧化使得工艺不需要再进行加氢还原精制。这种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但反应时间较长,原料PX、催化剂和乙酸的消耗较高,并且产品中杂质对羧基甲醛的含量较高,产品只能用于制备纤维级聚酯。 QTA工艺采用高活性催化剂进行对二甲苯氧化。催化剂以铈替代高温氧化工艺中的锰,同时附加镧催化荆,并采用了无机溴化物。对二甲苯氧化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过程中还要对中间产品进行补充氧化。该工艺对二甲苯、催化剂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修订稿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果蔬花卉生产技术 专业代码:0107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专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构建以园艺生产、蔬菜栽培加工绿化技术为核心能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从事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农产品栽培、品种试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与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的高级应用性职业技术人才;获得相关栽培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四、人才规格 (一) 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懂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2)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懂法、知法、守法。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创业精神。 (5)取得园艺工中级职业资格证、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技能合格证等级证书。

(6)胜任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农场管理、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本专业构建以园艺生产、蔬菜栽培加工、绿化技术为核心能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够用为度”的原则,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中专相当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蔬菜生产的知识;林果栽培生产技术;果蔬花卉栽培技术知识;农业现代化及环境保护知识;市场营销知识;计算机及一定的外语水平。 (2)能力结构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常见花卉栽培技能,具备能够独立开展种植工作的能力;常见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的能力;栽培土壤成分分析的能力;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能力;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外语方面,具有借助外语工具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 (3)素质结构 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创业精神;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追求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身心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不断进取,具有强健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 业务素质:坚持业务学习,正确理解、执行法律法规,坚持原则、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PTA生产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PTA生产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宇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兰州730050) 摘要:对精对苯二甲酸(PTA)在我国发展现状做出分析,介绍了现有的PTA生产技术,并针对PTA行业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工艺;技术;产能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乙二醇)。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来制造聚酯纤维;20%用来制造瓶级聚酯,主要是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外包装薄膜、胶片以及磁带。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1]。在化纤行业中,合成纤维制造业是规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业,除了涤纶外,其产品还包括腈纶、锦纶、氨纶等[2]。 1 PTA生产及消费状况 1.1 生产能力状况 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PTA生产企业25家,总产能4335万吨/年,其中产能最大的三家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翔鹭石化和逸盛大化,三家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合计为40%,行业集中度较高。恒逸石化和荣盛石化通过持有逸盛大化、浙江逸盛、海南逸盛股权,其PTA产能分别为400万吨/年和435万吨/年,如表1所示。 自2007~2014年我国PTA产量从981万吨增加至2655万吨,期间复合增速为15.3%;表观消费量从1580万吨增加至2707万吨,期间复合增速为8.0%。近年来我国PTA需求呈现下滑趋势,2014年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6.7%,自给率达98.1%。PTA进口量也在持续下降,到2015年降至68.7万吨,进出口量基本持平。

精品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摘要 精对苯二甲酸(PTA)英文名称: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分子式C6H4(COOH)2 。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液相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再经加氢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精对苯二甲酸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约在 300℃升华,自燃点680℃。能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冰醋酸和氯仿。低毒,易燃。其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0.05g/L~12.5g/ L。 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切片、长短涤纶纤维等化纤产品和其它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关键词: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常压吸收分离干燥溶剂及催化剂回收残渣蒸发溶剂脱水萃取常压汽提系统加氢反应过滤 I

目录 摘要 ··········································································································I 前言 ······································································································- 1 -第一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 2 - 1.1 世界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 2 - 1.2 我国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 3 -第二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链······················································- 5 - 2.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上游产业······························································- 5 - 2.2 精对苯二甲酸的下游产业······························································- 5 -第三章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 6 -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 ····································································- 6 -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用途······························································- 6 -第四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料·····························································- 7 -第五章产品方案及规格···········································································- 8 - 5.1 产品方案······················································································- 8 - 5.2 主要产品规格···············································································- 8 -第六章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技术······················································- 9 - 6.1 国外工艺技术现状 ········································································- 9 - 6.2 国内的工艺技术选择 ··································································- 10 -第七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 ·········································- 11 - 7.1 反应历程简介·············································································- 11 - 7.1.1 对二甲苯氧化 ···································································- 11 - 7.1.2对苯二甲酸精制·································································- 12 - 7.2 工艺流程简述·············································································- 12 - 7.2.1 空气压缩机·······································································- 12 - 7.2.2 100 单元---母液储存罐····················································- 12 - 7.2.3 200 单元--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及常压吸收。 ·········- 13 - 7.2.4 300 单元--分离、干燥 ··················································- 14 - 7.2.5 400 单元--溶剂及催化剂回收、残渣蒸发、溶剂脱水、萃取、 常压汽提系统。 ···········································································- 14 - 7.2.6 500 单元—进料配制、反应进料预热、加氢反应、结晶 ·····- 16 - 7.2.7 600 单元—过滤、干燥······················································- 19 - 7.2.8 PTA 产品之储存装袋及出料···············································- 20 -第八章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的关键设备及其特点 ······································- 22 - 8.1 精对苯二甲酸氧化单元的关键设备——氧化反应器······················- 22 - 8.2 精对苯二甲酸精制单元的关键设备··············································- 22 - I

中等职业教育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果蔬花卉生产技术(010700) 专门化方向: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果蔬花卉生产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果蔬花卉生产行业各职业岗位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任务,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 (1)行业通用能力: ①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具有运用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和生长

环境的知识阐述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的能力,指导园艺作物生产实践的能力。 ②园艺作物繁育的能力:具有应用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和植物繁育的基本原理,进行园艺作物繁育的能力。 ③园艺作物保护的能力:具有利用植物保护原理和知识,进行园艺植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能力。 ④园艺作物科学施肥的能力:具有运用园艺植物体内营养分配、需肥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田间科学施肥的能力。 ⑤园艺作物工厂化育苗的能力:具有运用工厂化育苗的基本知识,解决园艺作物苗圃繁育等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的能力。 ⑥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的能力:具有运用园艺产品贮藏与保鲜的相关知识解决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①果树栽培:具有识别20种常见果树的能力;具有对果树苗圃地进行选择和规划的能力;具有果树嫁接苗、自根苗、无病毒苗培育的能力;具有果树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和除袋的能力;具有识别10种常见果树病害、10种常见果树虫害的能力;具有对常见果树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具有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认证的能力;具有果实采后处理、贮藏与加工的能力。 ②蔬菜栽培:具有识别40种常见蔬菜、20种常见蔬菜种子和幼苗的能力;具有蔬菜种子浸种与催芽技术的能力;具有蔬菜苗床管理、育苗、土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的能力;具有识别10种常见蔬菜病害、10种常见蔬菜虫害的能力;具有对常见蔬菜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具有蔬菜设施栽培环境条件调控的能力;具有有机蔬菜的生产、认证的能力;具有蔬菜采收、贮藏保鲜与加工的能力。 ③花卉栽培:具有识别100种常见花卉、20种常见花卉种子的能力;具有配制培养土的能力;具有花卉实生苖、扦插苗、分生苗、嫁接苗、压条苗培育的能力;具有花卉土肥水管理、花期调控的能力;具有识别10种常见花卉病害、10种常见花卉虫害的能力;具有对常见花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具有花卉上盆、换盆、翻盆的能力;具有鲜切花栽培管理、采收、采后处理和保鲜技术的能力;具有独立完成一份艺术插花的创作和插制的能力;具备树桩盆景的绑扎和修剪造型的能力;具有利用花卉进行室内、外环境装饰的能力。 ④食用菌栽培:具有识别15种常见食用菌的能力;具有配置常用培养基、栽培料的能力;具有常见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的能力;具有食用菌生产过程无菌操作的能力;具有识别10种食用菌常见病害,虫害的能力;具有对食用菌常见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具有常见食用菌袋、菌床、菌畦栽培与管理的能力;具有常见食用菌贮藏与加工的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PTA生产工艺技术

目前世界PTA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虽有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1)精PTA工艺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对二甲苯(PX)氧化成粗TA,再以加氢还原法除去杂质,将CTA精制成PTA。这种工艺在PTA生产中居主导地位,代表性的生产厂商有:英国石油(BP)、杜邦(Dupont)、三井油化(MPC)、道化学-因卡(Dow-INCA)、三菱化学(MCC)和因特奎萨(Interquisa)等。(2)优质聚合级对苯二甲酸(QTA、EPTA)工艺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PX氧化成粗TA,再用进一步深度氧化方法将粗TA精制成聚合级TA。此工艺路线的代表生产厂商有三菱化学(MCC)、伊斯特曼(Eastman)、杜邦(Dupont)、东丽(Toray)等。生产能力约占PTA 总产能的16%。两种工艺路线差异在于精制方法不同,产品质量也有所差异。即两种产品所含杂质总量相当,但杂质种类不一样。PTA产品中所含PT酸较高(200ppm左右),4-CBA较低(25ppm左右),而QTA(或EPTA)产品中所含杂质与PTA相反,4-CBA较高(250ppm 左右),PT酸较低(25ppm以下)。两种工艺路线的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均用于聚酯生产,最终产品长短丝、瓶片的质量差异不大。目前,钴-锰-溴三元复合体系是PX氧化的最佳催化剂,其中钴是最贵的,所以目前该方面的一直进行降低氧化催化剂能耗的研究。PTA生产过程中所用TA加氢反应催化剂为Pd/C,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工业化的精对苯二甲酸制备工艺很多,但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成为制备精对苯二甲酸的最主要的生产工

《花卉生产技术》习题答案

《花卉生产技术》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园林花卉:是指适用于园林和环境绿化、美化的观赏植物,包括 一些野生种和栽培种及品种 2.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 3.保护地:花卉栽培设施和设备所创造的环境,称之为保护地 4.宿根花卉:指可以生活几年到许多年而没有木质茎的植物 5.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的 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二、选择题: 1.从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按用途分类的温室( D ) A. 人工气候温室 B. 观赏温室 C. 繁殖温室 D. 加温温室 2.下列哪一种栽培容器的排水透气性最好( C ) A. 陶瓷盆 B. 水养盆 C. 素烧盆 D. 塑料盆 3.被称为“切花之王”的是( D ) A. 百合 B. 郁金香 C. 风信子 D. 唐菖蒲 4.下列花卉中哪些不属于球根花卉( A ) A. 石菖蒲 B. 唐菖蒲 C. 中国水仙 D. 朱顶红 5.菊花属于什么花卉( A ) A. 宿根花卉 B. 球根花卉 C. 水生花卉 D. 室内花卉 6.缺铁表现( B ) A. 病斑不常出现 B. 叶脉间黄化

C. 严重时叶缘及叶尖干枯 D.使花畸形 7.为了增强植物根系的发育可施( B )肥 A. N B. P C. Fe D. C 8.下列属于球根花卉的是( A )。 A. 郁金香 B. 再力花 C. 长寿花 D. 射干 9.依照园林用途的花卉分类( C ) A. 球根花卉 B. 温室花卉 C. 室内花卉 D.水生花卉 10.下列属于热带花卉的有( B ) A. 大丽花 B.鸡冠花 C. 君子兰 D. 三色堇 11.石菖蒲又叫( C ) A. 鸡头米 B. 剑兰 C. 水剑草 D. 雨久花 12.被称为“花相”的是( B ) A.玫瑰 B. 芍药 C. 牡丹 D. 百合 13.康乃馨又叫( C ) A.香蒲 B.长寿花 C.香石竹 D.鹤望兰 14.荷花的学名正确的为( A ) A. Nelumbo nucifera B.Nelumbo nucifera C. Victoria amazonica D. Victoria amazonica 15.星点木是( C )科 A.凤梨科 B.五加科 C.龙舌兰科 D.百合科 16.肾蕨是( C )科 A.肾蕨科 B.铁角蕨科 C.骨碎补科 D. 水龙骨科

花卉生产技术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习题集 绪论 一、填空 1.花卉栽培形式有和两大类。 2.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有、、、、、、、、、。 3.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世界最大花卉出口国为 。 4.我国花卉资源极多,品种纷繁,享有的称誉。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 2.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是形成全国中、高档盆花生产中心和全国花卉新品种培育和生产技术研发中心等。 3.我国花卉生产是以大规模、百花园式的生产方式占多数。 三、选择题 1.花卉生产技术研究的内容是() A.花卉的种类、形态、产地 B.花卉的繁殖、习性 C.花卉的栽培 D.花卉的园林用途 2.广义的花卉是指() A.花朵美丽的草本观赏植物 B.可用以观叶、观果为主的草本植物 C.一些原产南方的盆栽花木类

D.盆景 3.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是在() A.欧洲B.澳洲C.北美洲D.亚洲 4.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物流中心是() A北京 B 天津 C 沈阳D 西安 5.世界花卉生产的特点包括() A.区域化B.专业化C.大规模化D.周年化 6.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 A 专业化 B 现代化 C 系列化 D 周年化 四、名词解释 广义花卉 五、简答题 1.简述世界花卉的发展趋势。 2.花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章花卉分类 一、填空 1.花卉的观赏部位主要有、、、等。 2.常见的一年生花卉播种期在;二年生花卉播种期在。3.球根花卉按形态不同分为:、、、和 。 4.以观花为主的花卉有、、、和。 5.以观果为主的花卉主要有、、、和。 6.夏季开花的花卉主要有、、、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年生花卉的生长周期为1年,二年生花卉的生长周期为两年。

PTA合成工艺简介

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简述目前世界PTA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虽有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1)精PTA工艺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对二甲苯(PX)氧化成粗TA,再以加氢还原法除去杂质,将CTA精制成PTA。这种工艺在PTA生产中居主导地位,代表性的生产厂商有:英国石油(BP)、杜邦(Dupont)、三井油化(MPC)、道化学-因卡(Dow-INCA)、三菱化学(MCC)和因特奎萨(Interquisa)等。(2)优质聚合级对苯二甲酸(QTA、EPTA)工艺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PX氧化成粗TA,再用进一步深度氧化方法将粗TA精制成聚合级TA。此工艺路线的代表生产厂商有三菱化学(MCC)、伊斯特曼(Eastman)、杜邦(Dupont)、东丽(Toray)等。生产能力约占PTA 总产能的16%。两种工艺路线差异在于精制方法不同,产品质量也有所差异。即两种产品所含杂质总量相当,但杂质种类不一样。PTA 产品中所含PT酸较高(200ppm左右),4-CBA较低(25ppm左右),而QTA(或EPTA)产品中所含杂质与PTA相反,4-CBA较高(250ppm 左右),PT酸较低(25ppm以下)。两种工艺路线的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均用于聚酯生产,最终产品长短丝、瓶片的质量差异不大。目前,钴-锰-溴三元复合体系是PX氧化的最佳催化剂,其中钴是最贵的,所以目前该方面的一直进行降低氧化催化剂能耗的研究。PTA生产过程中所用TA加氢反应催化剂为Pd/C,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工业化的精对苯二甲酸制备工艺很多,但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成为制备精对苯二甲酸的最主要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在对苯二甲酸的制备工艺中占有绝对优势。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工艺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副反应较多;而且由于温度高、压力大对设备本身的要求就高。因此工艺改进主要就集中在降低氧化反应温度和降低氧化反应的压力两个方面。目前,拥有这一专利技术的公司主要有美国Amoco公司、英国ICI公司和日本三井油化公司,我国曾在不同时期引进过这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近年,我国对苯二甲酸的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对二甲苯(PX)高温氧化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由氧化、精制和辅助系统组成。该工艺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经空气催化氧化、加氢精制、结晶分离等工序制成。催化氧化是对二甲苯在催化剂存在下,于190-230℃,压力1.27-2.45MPa的条件下,用空气氧化得到粗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是将对二甲苯氧化过程中尚未反应完全的4-羟基苯甲醛(4-BCA)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甲基苯甲酸,然后除去。加氢精制反应要在较高压力(约6.8MPa)和较高温度(约280℃)的条件下进行。对苯二甲酸加氢产物再经结晶分离和干燥,就得到可用于纤维生产的精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流程简单,反应迅速,收率可达90以上。 (2)高温氧化工艺改进。Amoco公司对高温氧化法工艺进行了改进,使氧化反应温度降至193-200℃的范围,反应压力也相应降到1.45MPa。改进后每吨PTA的PX消耗量减少14kg。三井油化公司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