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三讲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程标准中这一理念实际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理念阐述表达了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实施基础美术教育,必须体现全体性,即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基础美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也不是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整个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特点。

第二,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上、师生关系上、教学评价上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要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第三,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课程标准中的表达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的美术素养,即通过美术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形成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美术素养。具体来讲,就是培养视觉意识和视觉文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图像作为一种信息传媒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视觉意识,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现阶段的美术课程太强调学科本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因此,必须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平衡冷暖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所谓的冷性是指偏向于理智、约束的倾向。暖性是指偏向于情感、自由的倾向。就一般情形而言,科学教育偏于冷性,美术教育偏于暖性。艾斯纳指出:“学校中,学生接受的绝大部分的教育,都是被规范管理体系所控制的,这种体系几乎不让人对事物拥有自己的理解。对的和错的,都是这本词典中有关解释的一部分。孩子的任务,只在于使其内在化。”这明确地描述了一般科学教育的性状——被动地接受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教育主要运用的是人的记忆以及思维的演绎方法。因此,这类学习不可避免地倾向于冷性。而美术则不然,它在众多面孔严肃的学校教育科目中,扮演的是一种活泼、轻松的角色,尽管它也有严肃之态,但那不属于它真正的性格。在此,美术学习相对地倾向于暖性。例如,与程序和方法的单一性以及结果的惟一性比较,美术学习的程序和方法是丰富的,结果也是多样的,难以用简单的正误加以评价。这样,学生的美术学习就具备了主动性、自由性、完整性和情意性。这些特征正是美

术学习的魅力。如果我们忽视美术教育的暖性特征,一味要求美术教育做出严肃之态,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后,我们的孩子对学习兴趣下降,对美术现象麻木不仁,甚至厌恶。

当然,在强调美术教育的暖性特征时,并不完全排斥冷性。现阶段我国的美术教育现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因此,要平衡冷暖性,使之协调。惟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自身的学科魅力。

其次,要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程标准在(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所提到的“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的颜色。”

第三,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是人类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尤其在文字尚未出现以前更是如此。每件美术作品都是文化的化石,都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心影。美术是整个文化、思想观念、经济的反映。美术作品将生产和生活知识,将自然环境、人物、禽兽、宗教、道德、伦理等精神因素形象地展示给人们。如西班牙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中的野兽,就显示了当时社会是以狩猎为生的社会;《清明上河图》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宋朝时市民阶层生活的伟大诗篇。因此,美术学习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或在单一文化中讨论和分析美术作品,而是从不同文化背景中衍生出美术文化,还包括音乐文化、地理、历史、语文等更为广泛的文化。在这种情境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的表现形式、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更要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对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宽容和尊重。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虽然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依然

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蚀。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转变学习方式。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在评价功能上突出改善,在评价标准上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剖析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动漫设计授课单位:数字媒体学院 学分: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美术基础》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之一,是电视节目专业、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电视节目专业、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一门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为本位,使高职专业教育与社会有机衔接,全面构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高专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平面广告设计工作过程的课程。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和色彩搭配能力,对手绘能力有很大的锻炼。本课程是为同期和后续课程学生能快速的把设计理念和感觉用手绘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可以清晰的传达。 《美术基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造型规律、方法、步骤,特别是掌握了一定的视觉传达形式美的原则和基本的美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鉴赏的方法,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电视画面美术》、《视听语言》、《影视欣赏》等专业课程的教学。 1.2课程设计理念 1.2.1面向全体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集互动性与创造性学习于一身,是开发孩子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1.学习美术基本技能 2.发展孩子的独特性,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相互性。 3.通过对感官和手的训练,发展儿童活跃思维、促进心灵成长和拓展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美术教学理念:想象力的培养 一、设置教学情景激发想象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 三、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四、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思考1:在画画的过程中,想象力和技法有机统一的点把握的度是最关键的!自由想象非常重要。譬如在纸上乱涂乱抹,甚至好动!一刻都不闲着,老师围着孩子团团转!其实儿童的好动性是他的特色,大人或老师不要横加干涉或禁止,家长千万别“指挥”或“命令”孩子,要让他自己指挥自己,自己听从自己的命令。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儿童就能自然的活动他的筋骨,健康的身体随之而至。

尊重儿童的自由想象(独立性),并非让他为所欲为,且不可让孩子以为安静、顺从、听话、被动就是好事;而活动或工作就是坏事。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要求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并着力于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教具,让儿童借由具体操作来用画笔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让其自由发挥,当孩子发挥不下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项选择题”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引导。 思考2:孩子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们不要“主动”(刻意)的想去“教”孩子,应该做个“旁观者”来注视孩子的一切行为,留心孩子们的每一个表情以及眼神。唯一必须人为的就是设计或制作许多教具,甚至鼓励孩子尽情的游玩及操弄,就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毕加索说:我愿意一辈子像孩子学习。我们所理解的毕加索的话的意思有两层。其一是毕加索从小开始画画,最后成为大师,他老的时候一定在思考,思考自己最后将去哪里去?最后结果是回到孩子那里去!经过世事和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孩子那里去!这也许就是那个古老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从孩子来,最后回到孩子那里去!那时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很“真”!“真”就是真正的老师,就是儿童本身。 思考3:尊重个性: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传统教育强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的新课程改革给各学科教学带来重新整 合的机遇,美术课怎样才能走出过去的泥沼,恢复它应有的面目?需要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尺度对传统美术课教学重新审视,纠其偏失,对新时期美术课程的目的任务及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定位,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手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改革美术教学 正文: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回归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就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及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当前学校美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我国历史上千年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对人们思维习惯的影响和当前高考制度的现实存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深入人心,并且仍作用于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素质教育仍然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和口头上而未能成为教育的主导思想。考试成绩仍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衡量教育质量的不二法宝。在这种教育体制的笼罩下,各学科自然以其与高考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美术学科也必然难逃边缘化的命运。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少投入;美术课为主课让路,成了自习课或机动课,教师教学缺少热情,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内容单调枯燥,重技法轻素养,缺少人文关怀;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以个别掩盖整体,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改下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一、案例 二、名词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四个学习领域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最新美术教学理念

《我的新朋友》教学案例 一、教学对象:一年级新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画新朋友,培养同学间的情感,建立同学间的友谊。(人文目标) 2.培养大胆作画,随兴赋色的作画习惯。(技法目标) 三、授课时间:45分钟 四、主要材料 教师:收集范例若干、多媒体、小型录像机 学生:彩色作业纸、各种绘画工具、自带照片一张。 五、背景说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分析教法) 本课原为一年级上册第十课,现将其调至第一课上,旨在通过美术教学把社会人际交往,友情观念,朋友意识灌输给学生,让刚刚认识的同学建立朋友关系,为今后六年的共同学习生活打好感情基础。这样的安排较符合实际。 作为进入小学的第一节美术课,它的地位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在本课起决定作用,如果第一节课是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那么容易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为此本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降低技能难度,不讲人物比例,画面构图等,只要能大胆作画就是好的。 对于刚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新学校,新书本,新同学,新老师都是他的新朋友。但根据课本中提示:确定本课的作业为画新同学。 在技法指导上,本课借一系列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力求让其学会观察,并能抓住人物特征。范作形象稚拙,构图简洁,色彩明快,学生会产生“和我画的一样”的亲切感,消除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考虑到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的境遇因素,可借由本课的学习,树立班级是个大家庭,里面有我的许多新朋友的观念。所以把本课定位为以情感为主的课。 六、教学片段 1.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先唱首歌给你们听,好不好? 生:好!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_)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美术教育理论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的方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 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 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新课程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 个学习领域。 5.与本《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 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 6.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环 境。 7.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8.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非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9.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 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 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想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因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课程 4.心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的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5.下列哪项不是基础教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内容(D)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C.改变课程机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D.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根据学生给你成绩的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是(D) A.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B.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C.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D.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E.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F.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8.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建议(C) A.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B.是否认识常用颜色。 C.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D.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9.“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欣赏.评价”学习领域的那个学段阶段目标。(C)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三、判断题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标准答案2011版

美术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和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的作用。 2、美术课程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设定。 3、美术课程分目标从“”“”“”“”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二是相综合,三是相联系。 5、重视和不仅是内容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6、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和客观事实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评价和评价。 7、在针对具体的美术作业、作品评价时应该考虑和 两个方面。 8、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总原则是不“伤筋动骨”,而着力于使之更、更、更、更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9、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可以从方式、、 和四个方面来理解。

10、一般来说,评价的时机可以从教学的不同阶段切入,包括学习开始、学习过程、学习结束三个阶段。第一,学习开始时进行评价。第二,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第三,学习结束进行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关于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B、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C、采用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D、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2、下列资源中:①学校资源②自然资源③社会资源④网络资源⑤物力资源 属于美术课程资源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3、下列说法中:①形式大于内容②一味地“鼓励”产生误导③重结果轻过程④对学生的评价是错误的。属于当前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关于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关注文化与生活 D、注重审美精神 5、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 )要点三部分组成。 A、评价B、反思C、总结D、交流 6、()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儿童美术》课程标准

专业技能核心课程 《儿童美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179 建议课时数: 132课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儿童美术课程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按能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局度去进行讨论,其视点与其他课程不同。 把简笔画引入课堂教学,能丰富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表达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看,这种复合式的教学方法,拓宽了教师传递信息的渠道,也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绘画是儿童十分喜爱的视觉艺术,教师一旦把生动有趣的简笔画描绘在黑板上,立即会形成学生的视觉兴奋点,课堂气氛因此而变得十分活跃,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消除他们学习的疲劳。 教学中有些难以言喻的抽象概念和头绪纷繁的复杂难题,教师仅

用口头语言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倘若运用简笔画进行直观教学,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化复杂问题为简单图示,积极启发学生思维,不但会使许多难点迎刃而解,而且还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上娴熟自如地运用简笔画与学生交流,课前必须吃透教学内容,设计视觉形象,加强绘画练习,这是一个有效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实践过程。 二、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简笔画掌握的基本知识; (2)掌握简笔画的种类; (3)掌握简笔画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4)了解简笔画; (5)掌握简笔画的基本特点。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我的美术教育理念

我的美术教育理念 【摘要】 在当代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当代艺 术语境中,青少年美术教育中审美意识和造 型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再有唯一的造型训练 样式,艺术教育也不应该再规定和束缚他们, 而应该倡导艺术的自由发展,倡导学生运用 个性智慧去无限制地发展自己。这样才能使 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沿着自 身的特点得到发展。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 会有不同的艺术文化传统,为了使学生能更 好的沿着自身特点的发展,教师应该培养学 生从小了解和热爱本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是 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让教师能更清楚 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一 定要建立良好师生情感管理,才能方便的将 其开发和引导。 关键词:个性发展师生情感亲其 师,而信其道。临其生,而育其才。盲目 的学习和教学动机形式美与抽象美 一、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才能扬人之长,促能人之优,遂人之愿。 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此之中往往有很多的教育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把他们训练成全能型的人才。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是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各行各业都精通的人,而是要根据个体的独特的先天禀赋,扬长避短,培养有个性的人。艺术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情感的产物,不同的生活经验决定了艺术的表现,不同的美感经验孕育着不同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进行美术教育之始,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激活他们自身朴素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沿着个人的知觉和情感发展去进行艺术创造。在青少年的艺术发展中始终把培养个性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才能体现创造的真谛。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绘画技术和个性表现密切交织在一起的,技能应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发展出来的,而不是教授出来的。因此,美术教育中的各种技巧,必须培养个人的自由表现为前提,使个人的心灵、感情成长都得到顺利发展。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家庭背景里以及深入到学生群体里面,教师应该降低身份与学生心灵相交,这样才能更深程度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以及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在第一时间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必须先引起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领会、掌握,才能让学生的元认知得到更全面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效率得到有效的发挥,只有学生明确和认识自我意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才使学生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和问题解决的成功率。 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会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要尊重青少年个性发展,要对他们喜欢的画风、画派和与众不同的绘画思维以及想法给予肯定,对于理论性的错误教师要明确指导。教师要提升自身修养和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审美进行逻辑思维的扩散,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才能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审美思维体系,也

美术教学的新理念

美术教学的新理念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己近20个年头,这份美好的工作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次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回回与学生的心灵碰撞,都让我的生命多了一份惊喜,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期待。我惊喜于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幸福于学生无尽的求知热情,更期待着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这里,就我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新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美术教师角色的变化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教师不能总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形象,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需要和发展,走下讲台,放下架子,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这并不是说要打破班级授课制,而是要改变教师在班级中知识传授者的形象,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特别是美术课,本来就是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完全可以去探索更大的教学空间,寻找到更适合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教学形式。 二、关注学生需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以前我们美术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循规蹈矩的做法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

少儿美术简介复习课程

少儿美术简介

精品文档 环海创意少儿美术培训目标 很多家长送孩子学画画,去不知道让孩子学画画的意义所在。孩子学画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根据调查分析认为: 要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那么什么是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直觉活动。而理性思维呢?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前面这两点是绘画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少年儿童在成长的阶段,外部世界的一切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心可以让他们对万物充满兴趣。而这一点正是少儿绘画的动力源泉。他们愿意把眼中的新鲜事物通过画笔描绘出来。目前成长的这一代少年儿童,有个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他们接触各类事物和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这是他们这一代思维活跃的一个原因。但信息繁杂,就必然导致对事物的观察浮于表面,凡是不愿独立观察和深入体验,这样也会导致浮躁的性格。而绘画教育就能够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 一个细小的事物,孩子们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它们更具体的结构组成,更丰富的颜色变化,这样才能把事物最本质和最传神的美描绘出来。 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例如常吃的各种蔬菜水果,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喜好,去描绘它。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反对老师给学生打好底稿,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描图。孩子们的视角是跟成人不一样的,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只是引导他们朝更细微的方向去观察。 例如说:一盆摆在自家阳台的小花,要让孩子观察到:花盆的造型,花盆和花的比例,叶子的形态和颜色,花的形态和颜色,叶子和花的关系……而不是让他们照背下来的样子画一个茶杯似的花盆和几片几何型的花和叶子。这种观察方法也可以大大提高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孩子以后不管是学什么学科都有一定益处。 环海创意少儿美术培训能力培养 1)培养儿童美术绘画技能,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鉴别能力 2)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动手制作能力 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且,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协作,培养和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 4)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并且促进儿童全脑的开发 环海创意少儿美术培训效果 通过少儿美术的学习,儿童不仅获得了基础的美术绘画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经过少儿少儿美术的的思维训练,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他们的注意力、模仿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等等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大增强,从而使得儿童在其他知识的学习也变得轻松、容易。儿童身心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效果。 环海创意少儿美术培训简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美术(心得)之美术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美术论文之美术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内容标准和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4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内容标准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行了调整。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见图表一) 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 (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儿童美术基础课标

《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儿童美术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素质课程。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为28学时。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美术基础》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发个人的情感。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

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同时。该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提供技术支撑,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与基础性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增加学习现代设计艺术等内容;又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如绘画中的素描、色彩的学习等。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敏锐的洞察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

值得家长看的美术教育理念

值得家长看的美术教育理念 值得家长看的美术教育理念 ●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确实是“画得要像”。 ●艺术最怕“套路”,最喜爱“花花点子”,小孩画画也是如此。 ●儿童画是个性的展现,制造的表达,是不同凡响,是独一无二。儿童画的画有了这几条,即便是画面“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也是最优秀之作。 ●小孩的画是从抽象走向具象的,但小孩的抽象不是成人理性化的抽象,小孩的具像也不是客观真实的具像,而是小孩们自己内心的东西。 ●五岁左右的小孩在看问题时,仅凭感受或直感,还不明白得理性摸索,小孩奇特精妙的幻想与想象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他们相信一切神话、童话差不多上确实,家长一定不要告诉他们“灰小姐是不可能骑着由动物变成的马车参加王子舞会的,孙悟空不可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等小孩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只是是神话故事,实在没必要这时扫小孩的兴。 ●成人画的美在于“求”,儿童画的美在于“碰”。 ●成人画画*的是思想与审美力,小孩画画*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永久是小孩画画的动力。 ●涂鸦期的初始是,从无目的地乱涂乱画到能有意识地操纵,并设想了某些意义,说明儿童已从单一的机械动作转化为对形象摸索的心理进展过程。这一时期小孩的心理特点还表现为爱好高而能力小,超出了他们心理和生理进展的局限。小孩在画画时往往不能为所欲为,大部分不能获得成功。但好奇心、新奇感又促使他们作进一步尝试。 ●儿童画不能作“统一”画法,不能作“统一”要求,更不能作“统一”标准。儿童画不是画得专门像的就好,不是画得漂亮洁净的就好,不是涂色平均的就好。在画的过程中,既不能“互相学习”,又不能“取长补短”,也不能“互通有无”。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一、标题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使 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 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基础素描学习和色彩基础知识认识与学习;特别 注意学习简单色彩绘画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等;力求能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和更好的教育幼儿。 四、参考课时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共计66学时,安排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学时,第一学期17周,第二学期16周,共计66学时。 五、总学分 4学分 六、课程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具有比较系统和比较扎实的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能力。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为 将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打下专业基础。

七、设计思路 在《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遵循“学以致用”的能 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下幼儿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设置仿真 实践操作任务,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任务、项目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 为学生可感知的对象,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知幼儿的 绘画的特点,掌握绘画的方法,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把工作实践作为课程体系展开的起点,让学生进入工 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 者的角色转换。由于鲜活工作场景的刺激,中等职业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责 任感和价值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1、校园合作,共同建设 本课程建设的合作企业是天津市蓟县大地幼儿园、天津市蓟县童话之城双 语幼儿园、天津市蓟县金贝星光幼儿园。合作企业在课程建设中提供了幼儿园 教学的数据和资料,参加多次课程设计论证,幼儿园专家作为课程组主讲教师,担任相关教学做一体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接受专任教师到幼儿园调研、实践,校园双方合作开发研究项目。 2、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团队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开放性教学项目,应用角色扮演、案例 分析、仿真模拟操作、现场教学、实战对抗、启发引导等多元化教学法。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共设计了十个项目,各学习项目的学时和课程内容选 取依据如下: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