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文献综述是指对所讨论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鉴别,并对其所取得的讨论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所以文献综述又可叫文献综合评述。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元讨论,应揭示讨论文献生发的规律历史生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讨论文献之间的关联性。
胜利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它不仅具有“述性”,更具有“综性”,即是描述与解释、观赏与批判、继承与进展的有机统一,绝不是简洁的排列和积累。
1、文献综述具有何种学术意义作为一种详细而特别的元讨论,文献综述是学术讨论乃至学术创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学术首先要学会“述”,即要在自己关怀的问题上,知道前人已经积累的学问,叙述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也就是说,做学问或学术就是先“照着说”,然后再“接着说”;即使我们最终要达到“六经注我”的境界,但也要从“我注六经”开头。
学术讨论具有历史继承性,整体上是螺旋式向前推动的,是后浪推前浪或前浪带后浪式的,若能踏着前人的脚印向前挺进,或踩着巨人的臂膀向上攀登,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关心我们攀得更高、看得更远。
与此相反,假如无视或忽视前人的讨论成果,那么原地踏步或绕圈子势所难免,甚或重复前人的讨论,把前人早已取得的成果当作自己的发觉和创新。
对学术讨论而言,重温前人所做的讨论,可以使讨论者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讨论什么、可以讨论什么。
批判性文献综述犹如清晰的讨论地图,它关心讨论者总结以前的讨论信息,指导讨论者以后的讨论路线,推动讨论或学问向更深层次进展。
有了批判性文献综述,讨论者不必自称专家或闻名学者,也会被认为了解所讨论领域的主要观点和争辩相关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本课题讨论的进展状貌,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课题讨论是必要的、理性的和有根基的。
从世界范围看,大凡胜利的学者都特别重视文献综述,也精于文献综述。
为了今日的讨论,也为了将来的讨论,对过去所作的讨论再作一些讨论,是不行或缺的。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一、引言文献综述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领域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以了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文献综述法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系统地了解已有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新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文献综述法的定义、特点、分类及操作步骤。
二、文献综述法的定义文献综述法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利用获取到的文献材料进行梳理、整理、分析和综合描写,以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反映的方法。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帮助研究者掌握已有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和研究空白,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文献综述方法可以适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
三、文献综述法的特点1.系统性:文献综述法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和步骤,确保从获取文献到总结分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全面性:文献综述法要求研究者全面梳理已有文献,不能片面选择性地进行综述,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批判性:文献综述法要求研究者对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评价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价值。
四、文献综述法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文献综述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历史综述: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进行总结和回顾。
2.理论综述:聚焦于某一理论或理论体系的研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探讨。
3.方法综述:对某一研究方法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4.主题综述:通过对某一主题或问题的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五、文献综述法的操作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明确文献综述的目的和范围,确定综述的主题和研究领域。
2.文献检索和筛选:使用合适的检索工具和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筛选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
3.文献梳理和整理: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整理,建立文献数据库或档案。
4.文献分析和综合:对梳理好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归纳出已有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5.撰写综述报告: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包括综述的背景、目的、方法、结论和展望。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引言在进行学术研究或者科研项目时,开题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对所要进行的研究或项目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而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文献综述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回顾的过程。
本文将对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进行深入探讨,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文献综述的定义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相关书籍、刊物等文献资料的系统检索、筛选、整理和分析,以获取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
文献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基础,帮助他们了解和把握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献综述的意义和作用1.阐明研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者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基础:文献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关该领域前沿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全面了解。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设计研究方案和方法时有条不紊,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3.揭示研究现状和问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准确描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与前人研究的关联性和创新点。
4.引导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文献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者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设计和方法,确定自己研究的合适路径和方法。
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领域和范围:在开始综述前,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有助于筛选和检索相关文献。
2.检索和筛选文献:根据研究目标和关键词,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搜索引擎等途径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然后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初步筛选,选取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
(完整版)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
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
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
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文献综述的作用

文献综述的作用
综述是对众多的专题文献进行搜集、分析、归纳和综合,并以高度浓缩的文章形式,向人们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情报信息。
其作用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提供综合信息
综述是在大量的原始文献基础上凝聚成的情报性文献,提供综合信息,指导科学研究。
阅读它,渎者可以花较少的时问获取最新的综合信息,了解学科(专业、课题)新进展、存在问题、努力方向,在把握学科动态的基础上及时指导自己的工作,为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参照系统。
2.报道专题文献
综述文章一般都列有相关的参考文献目录,报道专题文献,便于回溯检索。
尤其在缺乏专门检索工具的情况下,经常可将综述作为检索工具来使用,从而省时省力地获取所需原始文献的线索。
3.反映现状趋势
不少综述文章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撰写,提供决策依据。
文中既有关于成就、数据、纵横对比的客观叙述,也有专家自己的评论、预测、建议等,这就使得综述成为科研管理部门了解科学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能为其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4.培养文献信息研究能力
撰写综述需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
这一方面是科研人员获取一手情报信息,把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研究状况的重要手段。
因而,撰写综述文章通常是选报课题、撰写学位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
而另一方面,在撰写综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整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1.文笔精练有力。
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简单地说,就是自已再看或者请他人评阅时,很难删除任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
需要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行写作,逐字逐句地雕琢,尽可能用最朴实的文字描述自己的观点。
说到文笔的力量,这就要有多年的报告撰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一句就需要花费许多功夫思量。
既要大气,也要切中研究重点。
随便举二个农业方面的例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发展农业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向。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根据研究目的有层次地展开。
2.研究重点明确。
这一条做得好,表明研究思路已清比较清楚了,让评委感觉申请基金是可行的。
研究重点一般会在六个方面出现,一是研究意义的最后一段(一般是在提出意义之前的总结);二是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综述完文献后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三是研究目标部分;四是研究内容的第一段(一般是总结性陈述);五是拟解决关键问题部分;六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部分。
研究重点在上述六个部分出现的时候往往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
这六个部分内容的撰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标书的研究重点在第一处,应该是用一二句话对本研究要做什么进行点评,关键在于提出想法。
例子如下:“本课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xx理论和国际先进经验,从xx创新的视角出发,针对xx模式对xx的xx与xx进行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并量化xx等诸多因素对xxx的影响,最终提出适合我国的xxxx。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xx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整xx的绩效和竞争力。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其它xx建构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前言近年来,除测绘领域之外,其他行业如机械制造、建筑、医学等,对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量测相机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而越来越普及的非量测相机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利用非量测相机进行摄影测量具有非常远大的应用前景。
非量测相机在影像获取方面具有使用简单方便、价格合理,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但是非量测相机的主距f和像主点在像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都是未知的,并且非量测相机存在较大的镜头畸变,因此必须先对其进行检校,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像点量测和数据处理。
所谓的相机检校是指借助于像平面上一些点在物方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照相机的内、外参数,得到有效的成像模型,以达到在像平面上像素点与三维空间中的点之间建立映射的目的。
广义上讲,近景摄影机检校的内容包括:1.主点位置(x0,y0)与主距(f)的测定;2.光学畸变系数的测定;3.压平装置以及像框坐标系的设定;4.调焦后主距变化的测定与设定;5.调焦后畸变差变化的测定;6.摄影机偏心常数的测定;7.立体摄影机(及立体视觉系统)内方位元素与外方位元素的测定;8.多台摄影机同步精度的测定。
对于一般相机检校任务,我们主要测定相机的内方位元素(x0,y0,f)和镜头畸变差参数(k1,k2,p1,p2),其主要的检校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光学实验室检校(Optical Laboratory Calibration)法;实验场检校(Test Range Calibration)法;作业检校(On the Job Calibration)法;自检校(Self Calibration)法;恒星检校(Stellar Calibration)法。
其中,适用于非量测相机检校的作业检校法是一种在完成某个近景测量任务中同时对相机进行检校的方法。
此方法依据物方空间分布合理的一群高质量控制点,在解求待定点物方空间坐标的任务中,同时解求像片内外方位元素、物镜畸变系数。
基于直接线性变换(DLT)的相机检校法,也属作业检校法的一种。
直接线性变换(direct linear t ransformation ,简称DL T) 是建立像点坐标和物点坐标直接线性关系的算法。
处理时不需要相机内外方位元素的初始值,因而在近景摄影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利用DLT方法进行相机检校的算法,多是在有3维控制信息的情况下,采用3维DLT方法进行检校较多,而采用2维DLT方法的较少。
利用3维控制场进行相机检校,程序虽简单,但高精度3维控制场的建立比较困难。
廉价数码相机的广泛应用,促使简便、高精度的检校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随着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理论的发展,许多学者对相机检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检校用的控制场也由3维向2维转变。
基于2维DLT相机标定算法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相机标定研究的热点。
主题为了进行基于2维DLT相机标定算法的研究,我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现将文献资料按所用标定方法的不同综述如下:1.传统相机标定法该方法需要使用尺寸已知的标定物,通过建立标定物上坐标已知的点与其图像点之间的对应,利用一定的算法获得相机模型的内外参数。
自从Abdal-Aziz和Karara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DLT直接线性变换算法以来,后人在其基础上加入了畸变模型同时充分利用线性方程进行计算.减少了算法复杂度,提高运算效率,同时又能较好保证精度,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比较成熟的一种传统相机算法。
根据标定物的不同可分为三维标定物和平面型标定物。
三维标定物可由单幅图像进行标定,标定精度较高,但高精密三维标定物的加工和维护较困难。
平面型定标物比三维标定物制作简单,精度易保证,因而对基于2维DLT的相机标定的研究更加多一些。
靳志光等人在《非量测数码相机标定方法研究》中以PI-Calib 软件内置的二维校正图表作为二维标定物,以2维DLT作为理论基础来进行非量测相机的标定。
这种方法操作方便,但是精度不高,整个实验过程的控制也比较粗糙。
随后,他又在《基于LCD的相机标定新方法中》,将标定物改为液晶显示器(LCD),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标定物的精度,也便于物方坐标的量测。
夏仁波等人在《基于圆形标志点的全自动相机标定方法》中,在传统圆形标志点模板的基础上增设了5个方位圆并提出了新标定板下图像特征点的自动检测和匹配算法,避免了标定过程的人工干预。
詹总谦等人提出的基于LCD平面格网和有限元内插模型的相机标定法,以常见的纯液晶显示器和精确的格网圆点绘制程序代替一般的高精度平面装置,像点畸变差由格网角点畸变差通过有限元法内插得到。
这种方法的精度高于一般的基于畸变参数差的标定方法。
其他的各种基于2维DLT的相机标定方法,均是在各种细枝末节上的改进,大同小异。
具体到2维相机标定算法研究,刘超等人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基于平面控制格网的相机标定算法,探讨了内方位元素初值的确定方法并利用二维直接线性变换(2D-DLT)和共线方程分解出相机的外方位元素初值,引入了基于共面方程的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附加约束条件的自检校光束法平差用于相机的精确标定。
2.相机的自标定法目前出现的自标定算法中主要是利用场景约束或者利用相机运动约束。
相机的运动约束条件太强,因此使得其在实际中并不实用。
利用场景约束主要是利用场景中的—些平行或者正交的信息。
其中空间平行线在相机图像平面上的交点被称为消失点,它是射影几何中—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所以很多学者研究了基于消失点的相机自标定方法。
所谓的基于消失点的自标定方法是指,找到3个正交方向的消失点,利用三个消失点与像主点的关系解算相机内参数。
但这种方法要求场景中存在3组正交的平行线,在实际中难以满足,实用性不强。
故韩秀丽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消失点的相机自标定方法。
3.基于主动视觉的相机标定法该方法不需要标定物,但需要控制相机做某些特殊运动,利用这种运动的特殊性可以计算出相机的内部参数。
如HartleyI“提出了一种使相机作纯旋转运动来对相机进行标定的方法。
基于主动视觉的相机标定法的优点是算法简单,往往能够获得线性解,故鲁棒性较高,缺点是系统的成本高,实验设备昂贵,实验条件要求高,而且不适合于运动参数未知或无法控制的场合。
总结相机检校是摄影测量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步骤,对相机检校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而基于2维DLT的相机标定算法则是传统相机标定的基础,但是目前的学者都把侧重点放到标定的实验过程上,改善提高实验的条件以提高标定精度,忽略了对算法本身的研究和改善。
此次的毕业论文,我将从2维DLT算法本身出发,利用MATLAB实现非量测相机的标定。
参考文献:[1]冯文灏.近景摄影测量[2]杨冬.王哲斌.刘永刚.彭晓世.蒋小华.朱托.李志超.张小丁.王丽伟.李三伟.刘惧业.丁永坤.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条纹相机标定数据处理方法《期刊论文》—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5)[3]靳志光.卫建东.卢成静.非量测数码相机标定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测绘技术装备2008(2)[4]靳志光.卫建东.张冠宇.蒲亭汀.基于LCD的相机标定新方法.2008(1)[5]韩秀丽.毋立芳.郭江.杨鹏.基于二消失点的相机标定方法《期刊论文》—信号处理2007(8)[6]张丹.段锦.顾玲嘉.景文博.基于图像的模拟相机标定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6)[7]詹总谦.张祖勋.张剑清.基于LCD平面格网和有限元内插模型的相机标定《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5)[8]杨雪荣.张湘伟.成思源.黄曼慧.视觉测量中的相机标定方法进展研究《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3)[9]于宇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非量测CCD相机标定算法《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4)[10]姜大志.孙闵.刘淼.姜梅.丁秋林.数码相机标定方法研究.2001(2)[11]钟志光.易建强.赵冬斌.一种基于点对的相机几何标定方法.2005(1)[12]刘旭宏.谭瑛.马骏.一种改进的相机标定方法.2008[13]余烨.罗月童.徐伟.刘晓平.一种基于灭点的相机标定方法.2007[14]钟志光.赵一鸣.林雪明.一种基于任意点对的相机标定方法《期刊论文》—机器人2008(1)[15]谢文寒.张祖勋.张剑清.一种新的基于灭点的相机标定方法.2003(11)[16]韩龙.汪增福.基于几何约束的高精度特征点检测和相机标定.2008(10)[17]张吴明.钟约先.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相机标定研究《期刊论文》—光学技术2004(11)[18]夏仁波.刘伟军.赵吉宾.徐金亭.基于圆形标志点的全自动相机标定方法《期刊论文》—仪器仪表学报2009(2)[19]冯文灏.关于近景摄影机检校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测绘通报2000[20] 佟书泉.王东.任忠成.巩维龙.基于2维DLT方法的普通数码相机检校《期刊论文》—测绘通报2007[21] 李平.全斌.高琴.基于DLT的数码相机检校方法.2008[22] 殷福忠.刘红军.基于DLT方法的非量测数码相机检校研究.2009[23] 刘超.高井祥.杨化超.基于平面控制格网的相机标定算法研究《期刊论文》—测绘科学2009(7)[24] 何晓兰.姜国权.杜尚丰.基于平面模板的摄像机标定方法《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2007(8)[25] 杨化超.邓喀中.利用2 维DL T 和共线方程分解相机外方位元素.2006(6)[26] 张永军.张祖勋.张剑清.利用二维DL T 及光束法平差进行数字摄像机标定.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