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全等三角形之截长补短法

合集下载

专题14 倍长中线法与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原卷版)

专题14 倍长中线法与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原卷版)

专题14倍长中线法与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形模型一: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模型二: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典例分析】【模型一: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中线方式1到E ,使DE=AD ,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1)作CF ⊥AD 于F,作BE⊥AD 的延长线于E(2)延长MD 到N,使DN=MD,连接CN【典例1】(2021春•吉安县期末)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 中,若AB =8,AC =6,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小N延长边上(不一定是底边)的中线,使所延长部分与中线相等,然后往往需要连接相应的顶点,则对应角对应边都对应相等。

此法常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中线的性质、辅助线、对顶角一般用“SAS ”证明对应边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中)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 (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B.6≤AD≤8C.1<AD<7D.1≤AD≤7(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变式1-1】(2021秋•肥西县期末)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9,设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A.x>5B.x<7C.4<x<14D.2<x<7【变式1-2】如图,AE是△ABD的中线AB=CD=BD.求证:AB+AD>2AE;【变式1-3】(2021秋•齐河县期末)(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ABC中,若AB=6,AC=4,点D为BC边的中点,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可证△ACD≌△EBD,从而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直接写出范围即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2)探究应用:如图②,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D,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E 是BC的中点,若AE是∠BAF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AB,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模型二: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截长: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专题课截长补短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专题课截长补短法教学设计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助中共同探究截长补短法的应用。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4.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安排尺规作图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截长补短法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作图和证明过程中的错误,确保学习效果。
5.反思评价,促进成长:
-在复杂问题中识别应用截长补短法的时机,并能够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有效证明。
-对于一些非标准图形,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截长补短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建筑设计中的几何图形,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全等三角形,并感受到截长补短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便捷性。
2.教学实施: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或多个问题,要求运用截长补短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小组分享:鼓励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课堂练习
1.教学设计: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截长补短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优势和局限。
-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进步和需要提升的地方,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设计: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自然导入新课——截长补短法在全等三角形中的应用。
-展示图片:呈现一些包含全等三角形的生活场景,如建筑物的立面图、拼图游戏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专题课截长补短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专题课截长补短法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专题课截长补短法优秀教学案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截长补短法这一专题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达和阐述解题过程和思路。例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4.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路、分享解题方法。
在全等三角形专题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然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而截长补短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简洁地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互评和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提高自我认知。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例如,通过展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

“截长补短”的思想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学习目标】(30秒)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重、难点】(30秒)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操作思考】(2 分钟)1、画一画:线段AB=CD+EF线段CD=AB-EF线段 AB线段 CD线段 EF(通过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线段的和和差的图形来说明线段的截长补短)导学设计教学重难点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教具准备三角尺、翻折全等三角形的纸张模型、多媒体课件.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 揭示目标 (1 分钟 )线段 AB=10cm线段 CD=6cm线段 EF=4cm语言;画三条线段思考两条线段和与差能否等于第三条线段。

师生对照课件解读学习目标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归纳小结】( 2 分钟)截长补短法”:“截长”就是将题中的某条线段截成题中的几条线段之和;“补短”就是将题中某条线段延长(或补上某线段),然后,证明它与题中某条线段相等。

典题解析( 3+4+6 分钟)例 1、如图,在ABC 中, AD 是∠ BAC 的平分线,∠C=2 ∠B. 求证: AB=AC+CD思路点拨:延长AC 到 E,使 CE=CD, 连接 DE.二、归纳小结截长补短法:“ 截长” 就是将题中的某条线段截成题中的几条线段之和;“ 补短”就是将题中某条线段延长(或补上某线段),然后,证明它与题中某条线段相等。

三.典题解析例 1、思路点拨:延长AC 到 E,使ACE=CD, 连接 DE. 或者在 AB 上截取 AG ,使 AG =AC ,连接 DG。

追问 ; 这个图形的基本图形是怎样的图形?请把它画出来。

CDB证明:在AB上取一点E,使AE=AC,连接DE,∵AD 平分∠ BAC∴ ∠ EAD=∠ CADAE=AC ,∠EAD= ∠ CAD AD=AD ;∴△ AED ≌△ ACD ( SAS)∴∠ AED= ∠ C=2∠ BED=CD例 2、已知,如图 1-1 ,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 ABC.展示分配:一、三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提问。

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整理)

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整理)

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整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整理)的全部内容。

12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讲义)一、知识点睛截长补短:题目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考虑截长补短;截长补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精讲精练1. 已知:如图,在△ABC 中,∠1=∠2,∠B =2∠C .求证:AC =AB +BD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B =90°,点E 为AB 边上一点,且DE 平分21D CB A 21D CB A 21D B A3∠ADC ,CE 平分∠BCD . 求证:CD =AD +BC .3.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D =AB ,∠B =∠D =∠BAD =90°,E ,F 分别为CD ,BC 边上的点,且∠EAF =45°,连接EF .E DCA F EDCB A4求证:EF =BF +DE .4.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C =60°,△ABC 的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 .求证:AC =AE +CD .OED CBA F EDCB A55. 已知:如图,在△ABC 中,∠A =90°,AB =AC ,BD 平分∠ABC ,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CE =BD .21OED BEDCB A。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

全等·截长补短 page 1 of 3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补短 例题精讲 知识点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B A4321FDOE CB A【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NEB M A D【例3】 如图2-9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中,M 为CD 的中点,E 为MC 上一点,且∠BAE =2∠DAM .求证:AE =BC +CE .全等·截长补短page 2 of 3 家庭作业 M ED CBA【例4】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NM DCBA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10】 如图,在ABC ∆中,60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C AB BD =+,求ABC ∠的度数.D CB A【例11】 在等腰ABC ∆中,AB AC =,顶角20A ∠=︒,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DCB A全等·截长补短 page 3 of 3【习题1】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BDC =120°,∠MDN =60°,求证MN =MB +NC .NM DCBA【习题2】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 AD =∠F AE . 求证:BE +DF =AE .FEDCBA。

利用截长补短法构全等三角形

利用截长补短法构全等三角形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三为主,N环节”教学模式数学学科导学案序号:20 设计者:洪彩虹班级:姓名:时间:课题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证明线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教学重难点: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一、目标导学,引入新课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差时,通常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截长法就是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段,使之等于其中一段短线段,再设法证明剩下的线段等于另一短线段;补短法就是延长短线段中的一条,使延长来的线段等于另一短线段,再证明两线段之和等于较长线段,或直接将某短线段延长至等于较长的线段。

二、典型例题如图:已知AC∥BD,E是CD上一点,且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求证:AB=AC+BD 证明:方法一(截长法)在AB上截取AF=AC,连接EF。

(自已完成下面的证明)方法二:(补短法)延长AC至F,使AF=AB,连接EF。

三、巩固应用1、如图,在ΔABC中,∠B=60º,两条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求证:AC=AE+CD2、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BC边上的中点,EF⊥AE于E交∠DCM的角平分线于F,(1)试探究线段AE与EF的数量关系。

(2)若点E是BC边上不同于B、C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吗?画出图形并证明。

(3)若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又如何?请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在BC、CD边上,且∠EAF=45º,求证:BE+DF=EF4、如图:在Δ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1,1)A为y负半轴上一点,B为X正半轴上一点,PA=PB,(1)求∠P的度数,(2)若A(0,-2)求B点坐标。

(3)当点A在y负半轴上运动时,OB-OA的值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四、布置作业:完成《新观察》P32。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最新版)目录1.截长补短法的概念2.截长补短法的两种方法:截长法和补短法3.截长补短法在全等三角形中的应用4.经典例题解析4.1 例题一4.2 例题二4.3 例题三5.截长补短法的优点和意义正文一、截长补短法的概念截长补短法是一种在几何问题中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全等三角形的问题。

截长指的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较短的线段,补短则是在较短线段上补一段线段,使其和较长的线段相等。

截长补短法的目的是将问题合理地转化为更容易解决的形式,从而简化结论。

二、截长补短法的两种方法截长补短法包括两种方法:截长法和补短法。

1.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与较短线段相等的线段。

2.补短法:在较短线段上补一段线段,使其和较长的线段相等。

三、截长补短法在全等三角形中的应用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截长补短法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容易证明的形式,从而得出结论。

下面通过几个经典例题来具体讲解截长补短法在全等三角形中的应用。

四、经典例题解析1.例题一已知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满足条件:AB=DE,BC=EF,∠ABC=∠DEF,求证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DEF 全等。

解:通过截长补短法,我们可以在 BC 上截取 BE=CF,连接 AD 和 CE。

由于 AB=DE,BC=EF,且∠ABC=∠DEF,根据三角形全等的 SAS 条件,可得三角形 ABC≌三角形 DEF。

2.例题二已知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满足条件:AB=DE,BC=EF,∠ABC=∠DEF,求证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DEF 全等。

解:这次我们可以在 AB 上截取 AD=DF,连接 CE 和 BD。

同样地,由于 AB=DE,BC=EF,且∠ABC=∠DEF,根据三角形全等的 SAS 条件,可得三角形 ABC≌三角形 DEF。

3.例题三已知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满足条件:AB=DE,BC=EF,∠ABC=∠DEF,求证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DEF 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