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美术馆解析
历届普利兹克奖

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
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建筑学届的诺贝尔奖。
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美国作品: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60-1963)、纽约林肯中心的纽约州剧院(1964)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1976)、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作品简析:水晶大教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南面的橙县境内,一个叫“庭院树丛”的地方。
1968年开始兴建,1980年竣工,历时12年,耗资2000多万美元。
这座建筑由美国著名的建筑师、金牌优胜者菲利普・约翰逊与他的伙伴约翰·布尔吉设计。
教堂长122m,宽61m,高36m,体量超过著名的巴黎圣母院。
外壳全部为银色玻璃,晶莹透亮,由此得名。
设计理念:约翰逊相当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同时也意识到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中,他加入了几个单独的却又有一定关联的喷泉。
他还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他说道:“一方面,我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尽管约翰逊还是一直追随着密斯的步伐,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摩天大楼的主要设计师。
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墨西哥作品:巴拉干公寓、吉拉弟公寓、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作品简析:巴拉干是墨西哥二十世纪有关庭园景观设计的著名建筑师,他于1902年出生在墨西哥瓜达拉哈纳(Guadalajara)附近的一处牧场,那里是一片红色泥土的大地,有很多起伏的小山丘,可以看日初日落的美景。
15-后现代主义建筑

15-后现代主义建筑D②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段的种种观感,产生比喻效果。
③它可以丰富建筑,使其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隐喻主义不拘泥于后现代主义,将后现代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特林、矶崎新代表作品:斯图加特美术馆、日本筑波中心2)文脉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重新关注历史文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古典建筑元素,试图以新的方式使用历史元素。
无论是邻里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试图建立与城市历史的关联性。
②建筑形式看上去古典,但每一个片段常被鲜亮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等非常规的要素所削弱,将传统元素从“原本文脉关系中撕拉出来”,再以既冲突又和谐的方式组合。
历史元素也因此转入了一种新创造的文脉关系之中。
③认为历史建筑的形式原理和方法事实在产生现代建筑作品的整体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手法主义倾向。
3)装饰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十分喜爱在建筑立面上附加各种装饰,所谓的装饰主义,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并不在意装饰本身与建筑的功能结合,而是注重装饰的构图效果。
将建筑立面上的各类构件分为有实际功能的“功能构件”与同建筑功能分离的“非功能构件”。
③非功能构件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当代西方建筑的形式语言,表达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净化装饰的一种反叛,也是当代西方建筑走向复杂的一个标志。
√作手法:1)双重译码:①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创作方法,强调建筑艺术应具有既能与大众沟通又能与建筑师对话的标识特征。
②除了强调技术与功能,还认为现代建筑的形式应是可以联想的。
③它是一种有职业根基同时又是大众化的建筑艺术,以新技术与老样式为基础。
双重译码是对现代主义的继续和超越,推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代表人物:文丘里、C·詹克斯代表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喷泉广场2)“戏弄之”手法:借鉴传统建筑构件元素,夸大其某些部分,以完成“戏弄之”的手法,这种处理传统建筑构件的方式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对待传统建筑的一种常见模式,即强调戏谑性、折中性和装饰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连续性空间组合

精选ppt
68
皇家利物浦大厦 邱娜德大厦 利物浦港务大厦
精选ppt
69
精选ppt
70
精选ppt
71
通过对连续性的探索,发现在空 间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连续性空间, 有待继续... ...
谢谢观赏!
精选ppt
7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
53
精选ppt
二层平面 平面
三层平面
一层
54
精选ppt
55
探索性研究
精选ppt
56
连续性空间组合
物质上的连续性 连 续 性
精神上的连续性
城市设计 城市肌理 群体建筑 单体建筑 室内空间
建筑文化 建筑历史 空间氛围
精选ppt
57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项赋予城市机能与造型的规则与信条,其作用在求城市或邻里内各 结构物间的和谐与风格一致。为满足城市没学的要求,不同的城市领域在城市天际线,街 道立面,城市空间的开合所表现出的某种关联
14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精选ppt
15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精选ppt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16
放射性空间组合形式
精选ppt
17
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布局特点:将陈列空间围绕放射状的交通枢纽进行组合,交 通枢纽空间形成了联系各展厅的中心。空间形式仍呈现出一定的 联系性。
Loading………
连续性空间组合
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连 续
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性
空
串联兼通道的组合形式
间
组
合
第九节课——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一)剖析

② “U”形
上海鲁迅美术馆
三面围合而成的共 享庭院。
③ “口”形
北京木材综合展览室
④ “口口”形
江苏省展览中心
⑤ 其他形式
通过展厅与展厅门位置 的相错,以及展柜的布 置,使得原本单一的流 线变得曲折复杂。
重庆市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展览馆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
五层平面
使用上显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具有空间组 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通
道相联系的优点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以陈列大厅所形成的枢纽 空间为组合特点的布局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大温室
以门厅枢纽空间为中心,联系展览空间 为组合特点的布局
但也要注意,如处理不当,不仅易使枢纽空间的采光通风产生 不良的后果,而且也易造成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和人流量大时出 现拥堵与混乱现象。
复廊式
办公建筑
• 平面布置要点:
• 开间和进深 • 大空间(会议厅)的安排 • 辅助用房的安排 • 出入口的布置
• 开间和进深
2020/11/11
大 空 间 的 安 排
2020/11/11
• 辅助用房的安排
2020/11/11
出 入 口 的 布 置
2020/11/11
二 连续性空间组合
1 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缺点:枢纽空间中的参 观路线不够明确,容易 造成迂回交叉的问题, 各陈列厅所形成的袋状 路线,易产生停滞不畅 的现象。
3 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布局方式的特点: 各陈列空间即可直接贯穿连 通,又可经过通道联系各个 陈列空间。
第3届普利兹克奖:詹姆斯·斯特林

普利兹克奖作品_斯图加特美术馆
➢结构:覆面石 ➢时间:1977—1983 ➢风格:后现代(实 际斯特林先生极力反 对) ➢手法:采用简单的 立体主义外形,低矮 的整体,使新建筑在 视觉上超越旧建筑, 在细节上在门口以标 准的古典主义的轮廓 开口,造成一个负形 的古典三角门楣。是 利用古典符号达到后 现代主义形式主张的 典型例子。
詹姆斯·斯特林
1981年第三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一、年代背景以及社会家庭环境 二、设计主张及特色 三、主要作品及分析
一、年代背景及家庭社会环境
中文名 : 詹姆斯·斯特林 国籍 : 英国 出生地 : 格拉斯哥 出生日期: 1926年 逝世日期: 1992年
获得荣誉 : 阿尔瓦·阿尔托奖、英国皇家建 筑师学会金奖、普利茨克奖、 托马斯·杰弗逊金奖
2、20世纪50年代,随着现代建筑在全球迅猛发展, 现代建筑的弊端逐渐显现,规矩的柱网,将不同功能的 房间硬塞进方形的平面,简洁的形体让世界各地的城市 毫无特色可言,1959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宣告解散—— 构成主义。
3、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建筑的权威地位受到 越来越多的质疑 ,各种建筑思潮纷纷涌现,与现代建筑 全球化相反,新的建筑思潮中城市与环境,建筑与历史 等受到重视。
三、重要作品简介
Poultry路1号,伦 敦莱斯特大学
所在国家:英国 所在地区:伦敦
剑桥大学图书馆学
术厅 所在国家:英国 所在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伦敦
书店
➢ 双年展园 地是位于阿森 纳附近的一个 大的公共花园. 在这里 ,代表 各国建筑风格 的亭台楼阁随 意分散在树林 里 ,其中最大 的建筑就是这 座意大利风格 的书店.
总结
他大多的作品都以石头等坚硬的材质为建 筑表面的修饰而且作品大都是棱角分明,十分 硬朗。把古典的石器和自己的个性完美契合在 了一起,既有古典风格,又不乏现代建筑的新 颖。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分析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姓名:学号:2014 年 11 月 18 日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
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
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
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
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
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
(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庭。
)。
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③注重建筑环境与地方文化(对文脉很重视)——用和相邻建筑类似的布局方式,是新的建筑从属于旧的建筑,甚至将建筑融入旧的环境中。
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新馆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的设计实践是在后现代主义在 美国甚嚣尘上的90年代之前,詹姆斯· 斯特林通过不断建筑 实践探索和个人审美取向的选择,使后现代主义的痕迹已 经在他的观念和手法中突显无疑。 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的落成,使得该建筑成为后现代 建筑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新 馆由詹姆斯· 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1926年 - 1992年) 著名英国建筑师设计。 斯特林是1981年第 三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生于格拉斯哥,毕业 于利物浦大学(一所 拥有世界上最悠久建 筑学办学历史的学 校),开业于伦敦。 他死后英国皇家建筑 学会设立了以他命名 的斯特林奖。术馆新馆(Neue Staatsgalerie)于1984年落成, 是对建于“U”形布局的老美术 馆的扩建,新馆包括报告厅,咖 啡厅剧场音乐学院等内容。为解 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 特林(Stirling)的设计巧妙地把 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 休步行区,这条动人的步行道贯 穿了新旧美术馆,把城市两侧的 人群吸引到美术馆内,让人们自 然地参与到其中,也把古典艺术 的老馆与现代艺术的新馆通过建 筑间回应无缝衔接起来。
虽然斯特林为我们留下的建筑作品并不算多, 而且我们也只能从他现存 的作品中去探究他在设计中构思和灵感的蛛丝马迹,但他在设计中对空 间、形体客体以及感知,反馈主体之间的把握是十分恰当得体的,不少 参观过斯图加特美术馆的人都会由衷的感叹,在其中参观漫步,就像是 是欣赏由建筑师为你撰写的建筑诗篇,而这样的诗篇所叙述的每一页轻 重缓急正是我们想要听到的一样。这,也许就是对“建筑师凝固的音乐” 最好的解释吧
总的来说斯特林 (Stirling)的斯图加特 州美术馆新馆(Neue Staatsgalerie)尊重了 历史环境,把抽象的建 筑布局原则与形象的传 统建筑的历史片段相结 合,将纪念性与非纪念 性,严肃与活泼,传统 与高科技等一些列矛盾 统一在一起,将城市与 建筑融合到一起,开辟 了德国博物馆建筑史上 的一片新天地。
詹姆斯·斯特林及其作品分析

a
15
a
16
一层平面图
1入口平台 2主门厅 3临时展室 4圆形庭院 5报告厅 6餐厅 7剧场门厅 12图书馆 15音乐教室
a
17
二层平面图
8常设展室 9连通旧馆 10陈列平台 11公共步道 13剧场 14彩排厅 15音乐教室
a
18
剖面图
a
19
入 口 平 台
a
20
门厅
a
21
地下车库入口
• 细部处理
35
• 建筑采用勒花岗石和大理石 为建筑材料,局部采用古典 主义的细节,如拱券,天井。 但整体上的古典主义又戏谑 的局部处理,如扭曲的玻璃 幕墙,粉红色的巨大扶手, 莫名其妙的结构细节等。现 代主义,波谱风格和古典主 义被塞在一起,造成古怪的 效果,戏谑,冷嘲热讽的手 段处处可见。
a
36
总结
• 注重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 • 非功能的城市分区及对人情化的追求 • 自然主义的倾向 • 强调建筑的高质量与高技术
斯图加特 国立美术馆
后现代主义建筑 大师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erling)
a
1
James Stirling 生平简介
• (1926年 - 1992年)
• 著名英国建筑师。1981年第三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生于格拉斯哥,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开业于伦敦。
斯特林本人是这样描述1945年所发生的变化的:
a
22
a
23
圆形雕塑庭院
a
24
a
25
• 下沉式中庭使德国政府设置一条公 共走廊的设想得以实现
• 沿中庭可直达美术馆主入口
• 新馆在空间组织上的枢纽
a
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7/1984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德国 (Staatsgalerie New Building and Workshop Theatre Stuttgart) 1979/1984 萨克洛博物馆,哈佛大学 (Sackler Museum,Harvard University,New York) 1980/1986 克洛美术馆,伦敦 (Clore Gallery,London)
1964/1967
女王学院
1966/1971
奥利维梯职业学校
1969/1972
1989/1991
双年展园地书店
关于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 1 •… 2 •… 3 •… 4 •… 5 •… 6
生平简介 主要经历 重要作品
获奖情况
创作风格 一些评论
1976 荣获美国国家文学艺术研究院布鲁诺奖 1977 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赫尔辛基) 1980 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史学会金奖 1981 荣获美国普利兹克奖 1985 荣获芝加哥建筑奖 1986 荣获美国托马斯·杰弗逊金奖 1988 荣获雨果·哈林奖 1990 荣获普雷米厄姆帝国奖(日本) 1991 荣获法米意阿·巴西尔奖(墨西拿,意大利)
·1989/1991 双年展园地书店,威尼斯
(Biennale Bookshop Venice)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地段狭小,政府首次允许大
学建造高层
·一个占据了大部分用地的单
层厂房和一个高起的塔楼
·塔楼采用两种形体连接的方
式
1959/1963
剑桥大学
历史系馆 ·
1964/1967
剑桥大学
历史系馆196·8·
关于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 1 •… 2 •… 3 •… 4 •… 5 •… 6
生平简介 主要经历 重要作品 获奖情况
创作风格
一些评论
建筑风格
• 早期粗野主义风格住宅 • 玻璃、砖系列大学建筑 • 钢结构办公楼 • 预制装配的住宅和宿舍 • 后期美术馆博物馆
创作手法
早期 后期
关于斯图加特美术馆:
New Staatsgalerie and Workshop Theatre
Stuttgart 1977-1984
•… 1
简介
•… 2
背景及构思
•… 3
关切点
•… 4
详细分析
•… 5
细部处理
•… 6
相关评论
•… 7
图片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Stuttgart 1977-1984
在斯图加特,有一个重要的美术馆。 英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 特林在这里留下了可能是他一生中最 重要的作品:新国立美术馆,他也因 此获得1981年普利策奖。建筑各个细 部颇有J.Sterling五六十 年代追随高技派的痕迹。而各种相异 的成分相互碰撞,各种符号混杂并存, 体现了后现代派追求的矛盾性和混杂 性。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关于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 1 •… 2 •… 3 •… 4 •… 5 •… 6
生平简介
主要经历 重要作品 获奖情况 创作风格 一些评论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1926年 - 1992年)
著名英国建筑师。1981年第三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生于格拉斯哥,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开业于伦敦。
Approach terrace
门 厅
Entrance hall
圆 形 雕 塑 庭 院
Circular sculpture garden
•下沉式中庭使德国政府设置 一条公共走廊的设想得以实现
•沿中庭可直达美术馆主入口
•新馆在空间组织上的枢纽
剧 场 、 展 厅 及 报 告 厅
·一些大大小小相类似的‘构成主义’的华盖集合物用
来指明各个入口的等级。
·直接搞古典主义是不再被接受的,中心大殿而不是建
筑的终点,成了虚的,——一个如同无空间的房屋:而 不是一个穹隆——敞向天空。平面是有轴线的,然而往 往是妥协性的。一套零碎的小房间与一个‘自由平面’ 相结合,公共步道蜿蜒在中轴线的两侧。结果,自然出 现的纪念性为慎重考虑的非正式处理所削弱。
• 斯图加特曾被炸平, 在战后重建中又被进一 步破坏,所以对残留建 筑环境的保护是设计竞 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许多现有建筑应尽 可能地保留,以保持地 区的街道特色。
•建筑地段要融汇于街 道中,有相似的尺度, 而且材料与相邻建筑相 同。
• 希望国立美术馆具有 纪念性,还希望它是非 正式的和具有大众化 的——由此引出了这曲 折的步行道的非纪念性; 以及虚的中心和其他等 等,包括色彩处理。
关于斯图加特美术馆:
New Staatsgalerie and Workshop Theatre
Stuttgart 1977-1984
•… 1
简介
•… 2
背景及构思
•… 3
关切点
•… 4
详细分析
•… 5
细部处理
•… 6
相关评论
•… 7
图片
• 竞赛规定一定要包括 一个3米高平台以作停车 场,此外还要求有一个 公共步道穿过用地。
• 对建筑材料,功能,技术的科学合理的安排运用 • 对建筑经济的重视 • 不受“传统”羁绊,不盲 从“现代” “时髦” • 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传统) • 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 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于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 1 •… 2 •… 3 •… 4 •… 5 •… 6
Theatre & Gallery & Lecture hall
•室内设计空间流畅 •色彩清新明快 •格调高雅
地 下 车 库 入 口
Underground garage entrance
细 部 处 理
Some Details
总结
·注重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 ·非功能的城市分区及对人情化的追求 ·自然主义的倾向 ·强调建筑的高质量与高技术
·建筑正面的双重性是与大街的模糊性性质相一致的
(康拉德·阿德诺尔大街在使用上更接近一条高速公路的 性质)。取代立面的是正面向后退,使人们在走动、进 出、穿过这座建筑时可以看到一系列事件。
关于斯图加特美术馆:
New Staatsgalerie and Workshop Theatre
Stuttgart 1977-1984
•… 1
简介
•… 2
背景及构思
•… 3
关切点
•… 4
详细分析
•… 5
细部处理
•… 6
相关评论
•… 7
图片
功 能 分 区 概 述
Functional Area Overview
First Floor Plan
一 层 平 面 图
1入口平台 2主门厅 3临时展室 4圆形 庭院 5报告厅 6餐厅 7剧场门厅 8常 设展室 9连通旧馆 10陈列平台 11公 共步道 12图书馆 13剧场 14彩排厅 15音乐教室
内在地呈现出自己的外貌和细部,而不必外在地从那些对环境文化因素或多或少的 理解中去获得了。” • “在设计上调动了包括传统的、老的、新的,只要符合功能、造价和社会接受性等 要求的一切可用手段。” • “他的建筑作品具有表现力。但不是表现主义。后者有一种自我陶醉或脱离建筑主 体概念的文学或历史的符号主义。” • “在斯特林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某些领域他向一代人显示了〝怎样〞去建 造。先是用砖,即在发挥其结构优势的同时,处理好顶部,窗台,靳脚等传统功能 细部。继之,用玻璃,证明工业化玻璃可以被开发利用,以致超越其原来的使用的 意义,第三是预制混凝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细外观程度,最后是重型结构。”
1968/1961 凯伯威尔学校讲堂,南伦敦
(School Assembly Hall,Camberwell South London)
·1966/1971 女王学院,牛津,圣克里门茨 (Queen’s College St.Clements Oxford)
·1969/1972 奥利维梯职业学校,英国,萨里郡,哈斯洛莫
关于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 1 •… 2 •… 3 •… 4 •… 5 •… 6
生平简介 主要经历
重要作品
获奖情况 创作风格 一些评论
·1958/1963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Leicester University Engineering Building)
·1964/1967 剑桥大学历史系馆 (Cambridge University History Faculty Building)
斯特林本人是这样描述1945年所发生的变化的:
“当时,现代建筑革命才通过第二手的影 响,姗姗来迟地冲击到建筑学校。对于现代建筑的 可行性在校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气氛热烈,讨论 十分紧张。一些教师辞职了,部分同学转入其他学 校,但无论如何,我却对〝新建筑〞在道义上的正 确性深信无疑。”
关于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体积是128600立方米 ·造价8500万德国马克 ·7个月里接待了100万观众 ·周末一天就有20000人 ·从德国博物馆的第56位一
跃成为第一位。
总的来说,在当时千遍一律的方盒子充斥世界 每个角落的年代,对城市环境和传统的深刻理解, 以及各种富有灵气的想法等等,或许都是斯特林能 在国立美术馆的设计竞赛中胜出的原因。但后现代 主义这种矛盾性和混杂性也让很多人吃不消,所以 当时对采取这个方案其实是有很大的争议,斯特林 也引来了德国国内的一阵子臭骂,当然包括在竞赛 中吃了败仗的德国建筑师奥托和贝尼切等。不过事 实胜于雄辩,斯特林在美术馆新馆的设计中,立足 于对历史和环境的尊重,使它成为充分体现后现代 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无论从参观人数还是从公众 对建筑物的使用评价上看,这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 作品,也是欧洲旅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馆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