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主动脉瘤患者护理

主动脉瘤患者护理

主动脉瘤患者护理一概述主动脉瘤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致使主动脉壁的结构失去正常的完整性,血管壁狭窄而形成的动脉异常扩张膨出。

传统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管,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风险高,对患者的身体条件相应的要求也较高。

而内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对主动脉瘤患者缺血、疼痛等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发现和护理,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

2.紧张、焦虑的情绪。

3.潜在的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各脏器缺血、主动脉瘤破裂等。

三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的波动,如激动、沮丧、抑郁、过分焦虑和恐慌,剧烈咳嗽、用力大便易诱发瘤体破裂。

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以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术前自我保护意识。

2.病情观察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波动过大。

观察患者的心率、意识状态、四肢活动状态、尿量、四肢血压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支架植入术术前护理(1)患者术前给予清洁灌肠,利于术中暴露病变处。

(2)术前患者尽量卧床休息。

(3)术前严格戒烟、保持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4)术前1日限制饮食,进食易消化食物,忌暴饮暴食,晚24时以后禁食、禁水。

(5)遵医嘱进行药物皮肤敏感及配血试验。

4.支架植入术术后护理(1)术后应严密观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仔细检查伤口有无出血、红肿、有无渗出液,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

(2)对患者生命体征做出严密的监测,特别是血压。

(3)术后给予抗感染,抗血栓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防止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

(5)术后需卧床休息至少2周,并帮助患者在床上做一些适当的肢体运动,防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6)患者术后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及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抽烟喝酒。

(7)加强呼吸道管理,常规禁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自行深呼吸咳嗽排痰,预防肺不张及肺部感染。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察,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⑦穿刺点局部 观
察: 局部血肿 易发生 在术 后 6小 时 内 , 原 因是动脉硬化 、 血管 弹性 差、 术 中肝 素 过
量或凝血机能障碍 、 术 中穿刺侧肢体活 动
频繁或局部压 迫力 度不够 。故 术后 嘱 患
d 0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1 4 x . 2 0 1 3
警惕再 出血可能 。②瞳孔的变化 : 正 常瞳 孔大小 2—5 m m, 若双 侧 瞳孔 不 等大 , 提 示可能发生 , 若早期发 现有助于挽救 患者
今 年来 , 由于 微 导 管 和 栓 塞 材 料 的 可
下腔 出血才 被 发现 , 其死 亡 率 和致 残 率 高, 且发 生再 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时, 术侧 下 肢 制 动 , 健 侧 翻身 , 抬 高 床 头 1 5 。 一2 0 。 , 以利 于颅 内静 脉 回流 , 防止 脑
瘤血 【 管 内治疗有很 大发展 , 特别是栓塞治 疗具有微创安全、 患 者 恢 复 好 的 优 点。 2 0 0 6年 l 0月 ~2 0 0 7年 4月 收治颅 内动 脉瘤患者 3 0例 , 进行 栓塞 治疗 取得 满意
水肿 , 若 有 出血 和血 肿 , 延 长 卧 床 时 间。 ④生命体征 : 虽然脑动脉瘤手术 危险性较
大, 但效果满意 , 术 后 向手 术 医师 了解 手 术经过 , 以便实施 有 针对性 护理 , 给 予持
效果 , 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临 床 资 料
续心 电监 护 , 密 切监 测生命 体征 的变 化。
02. 29 3
绪不稳定 。因此要做好患者 的心理护理 , 保持 患者情绪稳 定配 合治疗 。保 持 病室

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动脉瘤是指血管壁的局部膨胀和脆弱,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于患有动脉瘤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

一、手术前的护理1. 了解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该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瘤的大小、位置、是否有破裂、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

对于高危患者,应该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

2. 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前往往会感到焦虑、恐惧、不安,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缓解焦虑情绪。

3. 生活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感染。

并且帮助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手术中的护理1. 局部护理:在手术中,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瘤部位的局部消毒和包扎,避免感染。

2. 术中监测: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随时报告医生。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处理。

三、手术后的护理1. 观察病情:手术后,患者往往会感到疼痛、乏力、恶心等不适,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向医生汇报。

2. 动脉压迫:手术后,动脉瘤部位往往需要进行压迫止血,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医嘱做好动脉压迫,避免再次出血。

3. 床旁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预防压疮的发生。

4. 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应该尽快开始少量多餐的饮食,保证营养供应,避免消化不良。

5. 活动护理:手术后,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引起出血风险。

四、其他护理1. 疼痛管理:在手术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止痛和理疗等。

2. 密切观察: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出血、感染、血压波动等情况,随时向医生报告。

3. 家属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的家属介绍动脉瘤护理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休息、药物管理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胸主动脉瘤护理常规

胸主动脉瘤护理常规

胸主动脉瘤护理常规
一、概述
胸主动脉因退行性变、创伤或感染,在高压血流持续冲击下,部分动脉壁变薄,囊性扩张成瘤状。

【临床表现】胸背痛,瘤体压迫可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吞咽困难,甚至因瘤体破裂导致大出血、死亡。

二、术前护理
1、同心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每天测量血压,指导病人控制高血压,避免情绪激动。

3、卧位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绝对卧床,以防瘤体破裂大出血。

三、术后护理
1、护理诊断
(1)组织灌注量改变与高血压或血管缺陷有关。

(2)潜在并发症:出血。

2、护理措施
(1)同心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和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全身出血症状,准确记录胸腔或心包纵膈引流液量、性质。

(3)体位平卧位,减轻血流对吻合口的冲击。

(4)营养支持指导病人低盐饮食。

(5)根据手术部位不同,观察病人有无下肢瘫痪症状(需肋间动脉置换时)。

(6)避免剧烈活动或引起血压升高的活动(抬重物、用力排便),控制体重。

(7)健康教育
①预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

②给予低脂、低盐饮食,科学安排休息,活动量要逐渐增加,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

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腹主动脉瘤的护理常规

腹主动脉瘤的护理常规

腹主动脉瘤的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同心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3.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肺功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CT、MRI或DSA等。

4.应指导患者避免作突然加大腹压的运动,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排尿和身体大幅度活动等以防瘤体破裂。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腰或腹部疼痛剧烈范围扩大,并有心律加快、脉搏增速、血压降低等休克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

【术后护理】1.按心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特别是血压及尿量的变化。

3.注意观察下肢血运、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腹部切口较大者应用腹带加以保护,以减少切口的张力有利于咳嗽及预防切口裂开。

5.观察腹痛情况。

5.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保持切口引流管固定、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蛋白质。

6.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特别对肠系膜下动脉和(或)骼内动脉结扎的患者要密切注意排气排便等情况。

如发生腹痛或便血即提示有乙状结肠缺血的可能。

7.腹主动脉瘤术后应卧床1周左右,如移植血管跨过关节者,关节制动3周。

【健康指导】1.每半年复查B超1次。

2.经常自我检查有无搏动性肿块。

3.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

4.注意有无下肢血栓形成。

一、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体位:仰卧下肢屈曲位,避免剧烈激动及给予外力,以免造成瘤体破裂。

2.心理护理:理解和同情病人,耐心解答病人提问,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3.改善病人营养状态,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饮食,以提高病人抵抗力。

4.避免便秘和剧烈咳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打喷嚏致腹压增加。

5.疑瘤体破裂,立即用腹带加压包扎,在积极抗休克同时送手术室急救。

(二)术后护理1.体位:取仰卧位,卧床2周以上。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是否存在吻合口出血的征象。

3.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压疮。

4.饮食: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提高病人抗感染能力。

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头痛部位、性质,颅内压增高症状。

发病两周内观察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症状,如偏瘫、失语、精神症状、意识变化等。

DSA检查术后有无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栓塞及意识障碍是否加重。

观察有无诱发出血相关因素。

发病两周后观察有无脑积水症状、头痛、意识变化等。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神经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活动、癫痫等情况,并密切观察癫痫症状发作的先兆、持续时间、类型,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

3、预防再出血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病室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排便、情绪过分激动等,并告知目的及重要性,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及缓泻剂。

4、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5、辅助检查护理:DSA检查的方法、目的及重要性及术后注意事项,穿刺处沙袋压迫1-2小时,患侧肢体制动12小时,防穿刺处伤口渗血。

观察DSA检查术后局部敷料情况,患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情况。

术后护理按神经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无颅内压者控制血压高于基础血压10-2OmmHg。

2.注意观察行脑动脉栓塞治疗术后有无脑缺血症状,及行肝素化后病人出血情况。

3.药物护理:使用扩血管药物时,如尼膜通、佩尔、20%硫酸镁等需静脉注射微泵控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低血压头晕、意识改变等脑缺血症状,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4.引流管护理: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者按蛛网膜下腔引流护理常规。

5.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1.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多食粗纤维食物,切忌用力过猛,避免再次出血。

2.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4.有高血压病史者应按时服降压药,使血压维持稳定水平。

5.遵医嘱按时服抗癫痫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6.颅脑术后去骨瓣者,注意局部伤口保护,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修补术。

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病情观察与护理

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病情观察与护理
etrl 0 7 12 1 )2 1 2 1. ne , 0 ,0 ( 1 :4 1— 4 6 o 2 [ ] A b E,rdeB, i nS e a.niec n rgot p c 4 ba A B i Dx ,t Icdneadp n scm at s o o 1 o ii
o a ton e tn lb e d n fe e c tn o s c r n r n ev n in f g sr i tsi a le i g a tr p r u a e u o a y i tr e t o o
化性溃疡病史 、 高血压 病史 、 高龄 和急诊 P I C 患者 , 应做 好术 前危险因素评估及术后临床观察和健康指导 , 对于高危患者 ,
根 据 心 肌 梗死 溶 栓 试验 出血 分 级 正确 判 断 出 血 量 , 利 于 指 有
tvn o s f h r e oiyo cr o g [ ] E r erJ e et n o t e o a sc t f a ioy J . u H a , r i e u p n e d l t
fr ct m oada i a tn j . m J ado,05,6 2 :7 o aue y ri n r i [] A C ri 20 9 ( ) 13 c l fco l

应加用质子泵抑 制剂或 H 受 体拮抗 剂 和有 效的 黏膜保 护
剂 。 同时 加 强 临床 观察 , 期 识 别 高 危 因 素 , 早 正确 评 估判 断 出
[ ] R ca A, oa F D v nH e a i ses et t - 6 okl T L s R , el B,t .Rs assm n e a l n i 1 k f a r ct p e at it t a hm r ae J . u,96,8 3 :1 u upr s o e i l e or g[ ] G t19 3 ( ) 3 6 e g rn sn h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一、定义颅内动脉瘤(ntraraial aneurym)系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二、症状体征(一)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

一且破裂出血,发病急剧,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滴,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严重者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发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骤停。

(二)局灶症状1、动眼神经麻痹常伴有患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

2、蛛网膜下腔出血先兆轻微偏头痛、眼睑痛,随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

3、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感觉性失语。

4、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三)脑血管痉挛脑部血管瘤发生破裂后,广泛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偏障、失语甚至死亡。

三、护理问题(一)有出血的危险与动脉瘤破裂有关。

(二)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三)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躯体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五)自理缺陷有效体活动障碍有关。

(六)皮肤切口与手术创伤有关。

(七)颅内调适能力降低与脑水肿反应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预防出血或再次出血(1)卧床休息,拍高床头 15-30°保证充足睡眠。

(2)控制颅内压:严密监测颅内压波动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保持病房安静,稳定病人情绪,减少血管内外压力差,以防动脉瘤破裂。

①预防颅内压波动幅度过大,应用脱水剂时,控制输注速度。

行脑脊液引流者,引流速度要慢。

腰大池引流管位置不能过低。

②避免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便秘、味嗽等、(3)控制血压,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变化,避免血压偏低造成脑缺血。

2、术前准备介入栓塞治疗者,除了按照术前常规准备外,还应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二)术后护理1、开颅者待意识清醒后,抬高床头 15-30°,避免压迫手术伤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概述: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肿胀疾病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二大致分型: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颈内动脉壁动脉瘤,眼动脉瘤。

三临床症状: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隙出血( subarach2noid hemorrhage , SAH)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

首次出血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3 周内有40 %病例发生再出血,且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 %,首次发病半年内再次出血率为30 %~50 % ,再次出血病死率为25 %~35 %,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因此,对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四检查:确诊: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金标准,能够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体的形态、大小及血供关系。

筛查:头颅CT,根据头部CT 判定Fisher 分级:Ⅰ级(无积血),Ⅱ级(广泛出血但无血凝块,积血厚度<1 mm),Ⅲ级(积血厚度≥1mm),Ⅳ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出血);
五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
2.介入治疗(局麻,静脉全身肝素化,用合适的微导管,微导丝在DSA 下置入合适的弹簧圈于动脉瘤内,力争致密填塞。

),
3.动脉瘤瘤蒂夹闭术(动脉瘤切除、动脉对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术)
六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一)入院时:
1判断患者的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

昏迷患者采取压眶反射、刺痛、掐捏敏感部位来判断,如果对刺激反应灵敏,为浅昏迷,如果没有反应,为深昏迷;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一般是病情稳定的标识,瞳孔一大一小,常是脑疝的表现,但须检查肢体的情况,排除单纯动眼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2头痛: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引起。

护理措施:
①绝对卧床休息,稳定病人情绪,适当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血回流;限制探视人员,检查、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保证病人休息;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病房安静,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大小便通畅。

②遵医嘱用药:止痛: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20 %甘露醇脱水,必要时予镇静药物;止血: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巴曲亭等;降压:持续监测血压,采用有效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行微量泵入,使血压尽快降至正常,根据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入量,避免血压大幅波动。

③心理护理:与病员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信赖关系,告知病员及家属动脉瘤是一项可治愈的疾病,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血压,对动脉瘤的病情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介入术前术后
1.术前护理
①相关检查及备皮,术前行血尿常规、CT、心电图、血凝系列、肝肾功能等检查,常规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禁食12 h ,禁水6 h。

②术前用药,为防止脑血管痉挛,给予尼莫地平10 mg持续泵入,每日1 次,常规3 d。

使用时保持输液通畅,严密观察血压
③训练指导:因术后病人要严格卧床,故术前应训练病人床上进食、床上大小便、术侧肢体制动等
2.术后护理
①体位术后常规卧床6 h~24 h ,术侧下肢制动,健侧翻身。

抬高床头15°~20°,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防止脑水肿。

若有出血和血肿,应延长卧床时间。

②生命体征的监测: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维持血压在(120~130) / (80~90) ,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此类病人术后血压应保持略偏高水平, 对于动脉瘤栓塞术后收缩压可控制在150 ~175 mmHg,未行栓塞术者控制在130~150mmHg ,一般使平
均动脉压高于基础值10~20mmHg ,以增加脑血管的灌流量,减少因脑血管痉挛而致
脑血流量不足。

但过高,可导致再次出血的危险。

③饮食及活动:鼓励病员食用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维生素K含量高的蔬菜,如菠菜、香菜、绿苋菜、韭菜等;鼓励病员多饮水,由于某些造影剂的高活性或化学毒性及栓塞剂的栓塞作用可造成肾脏损害,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疾病病人,故术后应嘱病人多饮水,适量补液,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做尿常规检查,监测
尿素氮、肌酐,了解肾脏损害程度,及时处理;指导病人有效咳嗽,避免因腹压增加导致局部出血,咳嗽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咳药或对症治疗;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以免因穿刺点压力增高而出血。

④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动脉瘤再破裂:瘤体破裂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眼痛、颈部僵痛、不安,出现上述情况应警惕动脉瘤再破裂,必须加强病情观察,如出现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密切观察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做开颅手术准备。

2)脑血管痉挛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长,机械性刺激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

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麻木、失语。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

3)脑梗死,术中和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经常与病人交流,嘱其回答简单问题或活动肢体,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并进行处理。

如发生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意识不清,应考虑有脑梗死的可能,需及时行扩血管、扩容治疗。

4)下肢血栓栓塞治疗中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受损均可造成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术后因病人处于高凝状态、肢体瘫痪,加上精神紧张,缺乏适当的活动,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

故术后2 h观察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1 次,如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痛感觉是否正常。

术后6 h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进行自动翻身,增加被动四肢活动、按摩,或使用弹力长筒袜,以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5)交通性脑积水。

三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术前护理同介入术
2术后护理
加强术区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再出血。

开放引流管前应排空引流袋内液体, 以利记准实际引流量;开放引流管期间应观察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 并作好记录,判断有无再出血、判断有无引流不畅或过度引流发生。

禁止挤压引流管;防止管腔阻塞,如出现引流不畅,检查有无管道扭曲受压及血凝块阻塞等.
脑室引流袋,应抬高引流管位置,一般将引流管最高点固定在穿刺点上10~15cm 高度进行引流。

切勿过高过低,以免出现引流不畅或引流过度出现低颅压、抽搐和继发出血等。

引流袋一般应低于头部15cm,以防引流液返流引起感染。

四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合理饮食,多食蔬菜、水
果,保持大便通畅,需继续服药者严格遵医嘱服用,1 个月~3 个月来院复查,了解动脉瘤栓塞治疗后的变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