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思想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总结

上卷:中国教育简史第一编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1、简述成均的内容“成均”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
‘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大房子’指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包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人类社会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重进行的有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要求人类必须具有并不断发展进行多方面活动的能力。
因此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和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原始人类在机器艰苦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人类最初的教育,教育的产生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
社会要求其成员能够继续并传授一代有一代人所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能,使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
4、件数中国学校教育的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式。
中国学校教育类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
‘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为主。
(2)“庠”指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兼做养老、储物之处。
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具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必要条件。
(2)教育的无阶级性和社会性。
(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4 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教育手段6、试述原始社会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原始社会生产的教育。
○1人工取火及其教育。
○2生产工具的制造。
○3原始渔猎中得教育和驯养动物的技术,并成为重要的教育的内容。
(2)、原始社会的社会生活教育。
饮食习惯、穿戴习惯、居住习惯、交通习惯、婚姻家庭生活教育。
(3)、原始宗教活动中得教育。
主要包括祭祀和巫术两个方面。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名词解释:1、校:意原为“木囚”,后逐渐演变成习武和比武的场所。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中外学前教育史大一上

胎教始于西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最早的教育机构“痒.”----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中国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礼记。
内则》保傅教育制度:殷商已有,“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太保太傅太公,“三少乳保教育制度: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事务的制度。
三.母.:子师、慈母、保母原始社会特点(启示):1、对儿童实施社会共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4、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奴隶社会特点(启示):1、开始呈现一定的计划性2、家庭承担教育儿童的任务3、学前教育的阶级性明显4、奴隶主贵族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提出实施胎教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目的:1、培养统治人才2、把学前家庭教育作为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内容:1、初步的道德教育(①懂得自幼行孝悌长幼之道②自由培养正确的志向③自小积善行德④自由养成诚实无欺的品德⑤自幼学会礼让和勤俭)2、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3、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教材:三百千)4、幼儿身体保健教育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特征: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幼儿教育的局面,使幼儿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握幼儿编写的勇用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家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幼儿教育的实施。
有关胎教的著作: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外象内感)胎教的经验与局限:1、注重本正(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注重婚姻另一方的家庭及家教③注重婚姻对象,要求双方性情温顺,品行端正)慎始2、要求合理的营养3、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4、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5、注重孕妇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6、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育婴堂: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
(精品) 中外学前教育史

• 第四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注意幼儿园课程研究,创立幼儿园行为课程 • (二)论幼儿教育的对象和目的 • (三)论幼稚师范教育
• 第五节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论幼稚教育应采取的方法和遵循的原则 • (二)论我国幼稚教育之症结及其补救方法 • (三)重视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研究 • (四)论幼稚园之课程
•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王守仁的生平及“致良知”的教育思想 • 二、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 (一)教育应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志趣 • (二)开展“歌诗”“习礼”“读书”的教育 • (三)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 三、评价与启示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晚清时期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使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有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早期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 •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 (三)活教育思想 • (四)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订 • 二、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 (一)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 (二)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 三、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1、远古教育的起源: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主要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学校的产生: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科学和文化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
4、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在教育方面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的学校大体可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乡学”有庠、序、校、塾。
西周奴隶制官学的课程内容,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尚武;后期重文。
大学与小学也有所不同:大学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小学主要是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实力,所以,西周初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奴隶根本没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所有一切文化典籍都深藏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之中,由专门担任文化事务的官吏世袭保管。
这些官吏,同时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师。
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6.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学校教育只能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所需要的武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学兴起: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奴隶制官学衰废的情况下,当时兴起了一种崭新的办学形式,即私学。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 版)要点总结第 1 章原始期间的教育原始期间的教育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原始人群阶段,人类的教育刚产生,仅是不行熟的雏形;二是氏族公社阶段,教育获取发展,它的特点较为明显,能体现原始社会教育的实质。
氏族公社末期,在教育上出现了阶级差异,将向阶级社会的教育过渡。
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其特点以下:第一,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益同样。
氏族公社是成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公社成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集体生产劳动的需要,为了身心发展的需要,接受教育训练。
集体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育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都拥有同样受教育的权益。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含多种方面。
原始社会所累积的经验知识固然有限,但所学习的知识经验是多方面的,不单要学习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还要学习公共生活的规范,接受原始的艺术教育和原始的宗教教育。
这些是参加氏族社会生活所不行少的。
第三,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生活教育。
教育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四,教育的手段限制于以身作则。
有声语言作为氏族成员之间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成为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凡是生产、生活经验的教授,公共生活规范的培育,都是利用口耳相传,并联合实质动作的示范和模拟。
当时还没有比以身作则更加有效的教育手段。
第五,男女教育有差异,本源在于分工。
因为男女生理、体质的差异,故有男女分工。
男女所从事的社会劳动不一样,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差异。
男的劳动重视于打猎、农耕、放牧;女的劳动重视于收集、栽种、家务、纺织。
男女分别劳动,为适应这类需要,也分别进行教育。
第六,教育还没有特意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因为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多半的教育活动是分别进行的,随时随处睁开教育性活动。
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辈,长辈为师,对年轻人进行知识经验的教授,但他们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Company Logo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一、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一)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社会公育(原因?) (二)教育内容: 生活劳动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宗教教育); 审美教育;军事教育;
Company Logo
二、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一)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
Company Logo
四、胎教的作用、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胎教的作用 社会: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故胎教之道应当“书 之玉版,藏之金柜,臵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贾谊的《新书·胎教》) 个人:是人发展的开端,也是后天教育的基础;
Company Logo
(二)胎教的目的 根本目的:一是培养合格的未来君主和统治者; 二是培养有道德、身体健康的下一代。 具体目的: 1.道德的目的 2.健康的目的 3.形貌的目的:“欲子美好,数视壁玉” 4.性别选择的目的 :“欲生男者,操弓矢;欲 有女者,弄珠玑。”
Company Logo
(二)封建社会 1.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
“胎病”“癫病,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 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黄帝内经》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 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颜之推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略) 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家庭承担学前儿童的教育任务; 2.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权,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3.学前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年龄划分; 4.根据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统治者重视,建立保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制度,并重 视胎教;
中外教育思想史(全套课件456P)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
一、夏、商、西周的社会概况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Βιβλιοθήκη 青铜器 农业与手工业分工(手工业发
达,有“百工” 之称)
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历书) 医学 文学
(二)宗法制度的形成
宗法制度是在氏族社会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 组织形式。宗族分为大宗、小宗,这一制度最核心的内容就
是嫡长子继承制。贵族区别等级形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 大夫臣士”的统治网。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二、夏、商、西周的学校
(一)夏、商的学校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夏朝应该已
经正式建立学校。
夏代有“庠” xiáng “序” “校”三种学校的雏形。
“序者,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说明夏是用射箭的技 术训练学子。
有关学校的记载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庠”“序” “学” “瞽gu宗” 等。
“瞽宗”原是商人祭祀乐祖的宗庙,后来发展成为 商代贵族子弟学习唱歌、舞蹈的场所,即所谓“以 乐造士 ” 。
教师由国家职官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 军事和一般文化知识。
学校发展简图
序
序:《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序者,射也”。夏 朝的“序”是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练习骑射的地方。夏朝 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他们“伪政尚武”,是武人 专政,故有“夏后氏以射造士”之称。夏朝的“序”把练 习骑射做为教育内容,含有武士教育的意义。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中外教育思想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的变化和发展脉络,理解和掌握教育思想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把握教育发展的现在和未来,并通过汲取历史上伟大教育思想家的思想精华,提升自己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学时)一、教育思想史的性质与特点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三、教师如何学习教育思想史思考题:1、教育思想史的特征是什么?2、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第二章中外教育思想史的发展轨迹(2学时)一、中国教育思想史的起源和发展二、外国教育思想史的产生和演变思考题: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2、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中外教育思想史的特征和比较(4学时)一、重世俗与重神性二、重道德与重功利三、重政务与重自然四、重和谐与重竞争五、重整体与重个体思考题:1、中国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何在?3、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西方教育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第四章中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学时)一、人性理论二、治乱学说三、人才观念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性问题、治乱学说和人才观念是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2、性恶论和性善论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有哪些?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中国古代的教学论二、中国古代的教师说三、中国古代的读书法四、中国古代的德育论五、中国古代的科举教育思想六、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思想七、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思想八、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思想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对现代教育有何意义?2、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3、中国古代德育理论有何当代意义?第六章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二、关于教学问题的论述三、道德教育问题的论述四、关于体育及音乐教育问题的论述五、关于教师和师生关系的论述思考题:1、外国古代德育理论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2、外国古代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七章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4学时)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学的诞生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思考题:1、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八章外国近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教育学的萌芽二、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思考题:1、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外国近代教育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九章中国著名教育家的生平与学说(8学时)一、孔子的生平与学说二、墨子的生平与学说三、荀子的生平与学说四、颜之推的生平与学说五、韩愈的生平与学说六、朱熹的生平与学说七、王守仁的生平与学说八、王夫之的生平与学说九、蔡元培的生平与学说十、陶行知的生平与学说思考题:1、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试评述中国著名教育家对教育思想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夏,商,西周的学校
(一)夏,商的学校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夏朝应该已 经正式建立学校. 经正式建立学校. 夏代有" 三种学校的雏形. 夏代有"庠" xiáng "序" "校"三种学校的雏形. 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 说明夏是用射箭的技术 "序者,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说明夏是用射箭的技术 序者 射也 训练学子. 训练学子.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1.官学体系 1.官学体系
西周时,学校教育形成了典型的"学在官府, 西周时,学校教育形成了典型的"学在官府, 官师合一"官学体制,学校分为两大系统, 官师合一"官学体制,学校分为两大系统, 即 学校有国学,乡学之分. 学校有国学,乡学之分. 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西周的教育制度
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学校课程内容
西周初期: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 实力,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 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西周后期: 西周后期:由于政权的稳定,学校教育的重心 开始转向礼,乐.学校已不再重视军事训练,而 变成了专门学习礼,乐的场所.西周的小学除学 习礼,乐外,还要学习读,写,算的知识.
3.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 造成了学术官守的原因主要有: 造成了学术官守的原因主要有: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 是官.国学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 乡学的教师 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 是官.国学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乡学的教师 由大司徒主持. 由大司徒主持.
③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1.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有了剩余产品, 1.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有了剩余产品,贫富差 生产力提高 别,脑体劳动的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的物 脑体劳动的分工初步出现, 质条件大致具备; 质条件大致具备; 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 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 社会事务日渐复杂 管理; 管理;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目的一致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男女教育有区别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3.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 3.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 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 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 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因为要掌握文字 和由文字保存下来的 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就更加需要 专门的指导和学习, 专门的指导和学习,就 是说必须经过有组织 的学校教育. 的学校教育.
34;虞庠之学". 《孟子》:"庠者,养 也".古籍中记虞庠之学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一 种学校名称."庠"在原始公社的最初含义,就 是饲养牛羊等牲畜的场所.这项工作是由老年人 担任的.他们一面负责饲养牛羊等牲畜,一面兼 顾看管少年儿童.久而久之,"庠"就由单纯饲 养牛羊的场所演变为敬养老人和教育儿童的地方 了.敬老和孝的教育,也就成为虞庠的重要内容. 从虞庠的教育内容及施教人员的设置来看,庠学 已有专门化的趋向,同成均一样,是我国古代学 校的萌芽.
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的教育:制作石器,骨针,取火,渔 ,生产劳动的教育:制作石器,骨针,取火, 猎,耕种. 耕种. 2,生活习俗的教育:公有观念,尊老爱幼,氏外 ,生活习俗的教育:公有观念,尊老爱幼, 对偶制度,生活习惯,成人礼. 对偶制度,生活习惯,成人礼. 3,原始宗教艺术活动的教育:自然崇拜,图腾崇 ,原始宗教艺术活动的教育:自然崇拜, 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 鬼魂崇拜,祖先崇拜. 4,原始艺术教育:歌舞,绘饰,雕刻. ,原始艺术教育:歌舞,绘饰,雕刻. 5,体格和军事训练. ,体格和军事训练.
有关学校的记载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 ""序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庠""序" "学" "瞽gu宗" 等. "瞽宗"原是商人祭祀乐祖的宗庙,后来发展成为 瞽宗"原是商人祭祀乐祖的宗庙, 商代贵族子弟学习唱歌,舞蹈的场所,即所谓"以 商代贵族子弟学习唱歌,舞蹈的场所,即所谓" 乐造士 " . 教师由国家职官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 教师由国家职官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 军事和一般文化知识. 军事和一般文化知识.
学校发展简图
序
序:《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序者, 射也".夏朝的"序"是奴隶主贵族及其 子弟练习骑射的地方.夏朝的统治者非常 重视军事训练,他们"伪政尚武",是武 人专政,故有"夏后氏以射造士"之称. 夏朝的"序"把练习骑射做为教育内容, 含有武士教育的意义.
校
校:《说文》:"校,从木,交声".《孟子》 中说:"校者,教也" .夏朝的"校"同"序" 一样,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在这 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 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通过十分严格的各项考核. 据考证,"校"的出现在时间上要比"序"略晚 一些,其教育意义则比"序"更大一些.所以夏 朝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事 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书"与"数"是基础文化课. 是基础文化课.
"六书"----"象形" , 六书" 象形" 六书 象形 会意" "指事" , "会意" , 指事" 转注" "形声" , "转注" , 形声" "假借" . 假借" "九数" ----"方田" , 方田" 九数" 方田 衰分" "粟米" ,"衰分" , 粟米" 均输" "商功" ,"均输" , 商功" "盈不足" ,"方 盈不足" 方程" 程" ,"方程" .
如《礼记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 礼记学记》 古之教者,家有塾, 庠,术有序,国有学" . 术有序,国有学"
2.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内容 "六艺"教育----"礼","乐" ,"射" , 六艺"教育 六艺 礼 "御" ,"书" ,"数".以"礼","乐" 为中心. 为中心. "礼"是政治伦理课,内容很广泛,包括了 是政治伦理课,内容很广泛, 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 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 仪节. 仪节. 吉礼, "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五礼" 吉礼 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乐"是综合艺术课. 是综合艺术课.
天子所设的大学为辟雍, 天子所设的大学为辟雍,环绕辟雍在东西南北 四方都设有学校;诸侯的为泮宫 四方都设有学校;诸侯的为泮宫pàn ōn . 国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 国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 大学设在都城近郊. 大学设在都城近郊.
设在乡遂的学校为乡学. 设在乡遂的学校为乡学. 按行政区划设学,设立于闾 的称" 按行政区划设学,设立于闾[lǘ] 的称"塾", 设立于党的称" 设立于党的称"庠",设立于州的称"序", 设立于州的称" 设立于乡的称" 设立于乡的称"校" .
"射"与"御"是军事训练课. 射 是军事训练课.
射箭的要求有五条: 白矢" 参连" 射箭的要求有五条: "白矢" ,"参连" , 襄尺" 井仪" "剡注" , "襄尺" ,"井仪" . 剡注" 驾车的要求也有五条: 鸣和鸾" 驾车的要求也有五条: " 鸣和鸾" ,"逐 水曲" 过君表" 舞交衢" 水曲" , "过君表" , "舞交衢" , "逐禽左" . 逐禽左"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
一,夏,商,西周的社会概况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 青铜器 农业与手工业分工( 农业与手工业分工(手工业发 医学 文学 达,有"百工" 之称) 百工" 之称) 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历书) 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