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2)-西师大版(年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2)-西师大版(年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2)-西师大版(年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观察过哪些物体?它们都有哪些特点?2. 学习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讲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如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从不同方向进行描绘。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特点?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描绘,并与家人分享观察结果。

2. 收集不同几何图形的图片,观察并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方面。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还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精神,他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数学教案
第5单元观察物体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课本P69例2、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

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

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3篇

班级活动计划方案1. 引言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为我们的班级制定一个全面的活动计划方案,以确保每个学期都有具有意义且有趣的活动。

2. 活动目标和目的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促进班级的交流、合作和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造力。

本次活动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活动安排3.1 活动一:班级联谊会时间:每学期开始的第一周地点:学校室内或户外场地我们将组织一场班级联谊会,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相互了解和交流。

活动内容包括座谈会、互动游戏和团队建设活动。

这将为新入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个融入班级的机会,同时也是老生们交流感情和分享心得的平台。

3.2 活动二:班级篮球比赛时间:每学期中期地点:学校体育馆班级篮球比赛将是一个有竞争性和团队合作的活动。

学生将组成自己的队伍,并通过篮球比赛展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这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体育精神,并加强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

3.3 活动三:社区志愿者活动时间:每学期末地点:当地社区作为一个班级,我们将组织一次社区志愿者活动,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们将参与社区清理、义务劳动或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使学生们学会关心他人,并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3.4 活动四:班级文化沙龙时间:每学期末地点:学校教室或多功能厅班级文化沙龙是一个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

我们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音乐、舞蹈、绘画、摄影、诗歌等才艺。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才艺的培养和分享,也能增加班级的文化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4. 活动筹备和执行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将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安排场地、联系人员、统筹资源和活动宣传等工作。

每个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执行将由相应的小组成员负责,确保活动流程的精确和人员的安全。

5. 预算和资源为了支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制定合理的预算,并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申请赞助或筹集捐款。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描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差异性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差异性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二、活动设计1. 观察物体的外形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并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这个物体的外形,并注意其中的细节。

观察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个物体的外形特征。

2. 观察物体的颜色教师出示一些颜色鲜艳的物体,并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

观察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特征。

3. 观察物体的质地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不同质地的物体,并要求学生用手触摸并描述这些物体的质地特征。

触摸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质地特征。

4. 观察物体的功能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体,并要求学生讨论这些物体的功能和用途。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呈现给全班。

三、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准确描述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回家观察身边的物体,并用书面形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想。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拓展延伸中的任务,并在下节课上交。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观察物体(二)》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观察物体(二)》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1.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2. 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教具和课件创设教学情景和 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3. 教师恰当处理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运用教具学具与多 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演示情景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拼摆、观察、出图、 连线等实践操作,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判断、合作交 流、巩固深化,促进知识与能力升华,丰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2、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P14做一做
板块三、深化练习,丰富扩展空间观念,发展观察思维推理能力 。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结合例2后的“做一做”与习题,引导学 生“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连一连 ”等分层变式,独立操作,深化练习,拓展延伸,深化理解,掌握 新知,进一步丰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
第二课时 环节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2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
板块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一、说教材
《观察物体(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是物 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形状的认识,是小数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 也是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视角)观察物体位置与形状的基 础上学习的。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物体的属性及分类方法;2.掌握比较大小和相等的概念;3.发现物体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高观察能力;4.培养整体观察、注意细节的能力;5.巩固二维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学习“较大”、“较小”、“相等”等概念;2.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分类方法;3.发现物体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运用二维几何图形基本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2.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辅助学生理解“较大”、“较小”、“相等”等概念,巩固学生的大小比较方法;2.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提高物体分类及形态分析能力;3.针对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巩固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学生用品,如干净的纸张、颜色笔、尺子、黏土、卡纸等;2.教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3.教师提前研读教材,准备授课案例和教学设计方案等。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教师在黑板上以教材为基础绘制图形,设计展示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尺寸大小不一的物品,启发学生针对每种物品,用相对言语描述大小。

比如铅笔和笔记本、水杯和饭碗,提示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关系和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慢慢了解“较大”、“较小”、“相等”等数量概念。

2. 新课讲解1.理解“较大”、“较小”、“相等”的概念。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打出“较大”、“较小”、“相等”的大字,引导学生思维,用生动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2.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分类方法。

让学生带来自己家中常见的物品,并让学生按照形状、颜色、功能等属性对物品进行分类。

通过对物品的分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对物体形态的更深层次思考。

3.发现物体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教师分别展示不同形状的木块、黏土等物品,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感觉分类,提示学生对比分类后的结果,发现分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3——14页第例1、例2,自主练习做一做,练习四第3、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具、学具: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出课题。

上课后,老师走到教室中间,提问:“同学们,请你说出你看到的是老师的哪一面?”,引导学生得出: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老师是不同的侧面。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从正面、右面和上面对物体进行了观察。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观察铺垫。

(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

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能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

3.生成问题:如果由几个正方体搭成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再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形状还会完全一样吗?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设计意图】从一个简单的正方体实物的观察开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正方体的观察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出示情境图(书13页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并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会问:(2)小华从侧面看到的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3)她从上面看到的这两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2.明确观察标准:图中箱子的正面、上面、左面和右面最好以图中谁的位置为标准来观察?预设:最好以穿蓝裤子的男孩为标准来观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体会提高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3~16 页。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2. 经历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习难点:体会由4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所观察的平面图形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学习准备:正方形木块学具、课件等。

学习过程:
小狗看到的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