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六章 设计与情感化
设计心理学第六章 设计与情感化 ppt课件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 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P有PT课些件 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7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 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 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 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P反PT课映件 ,比如 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 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5
现代设计师的职能: 其一是让物品具有情感的张力,通过适当的语言让人们或喜欢、或
好奇、或惊讶、或厌恶人造物品; 其二则是通过“情感肌肤”让用户忽略“盒子”的内部规律和法则,
凭借外在表达理解和判断物品。
PPT课件
6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
14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实验对此加以验证,他们证明:
1.中等愉快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情绪状态更易于使问题求解工作达到最优 效果;——类似“耶克斯-道德逊曲线”
2.兴趣和愉快为智力操作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美的产品更好用,美使人心情愉悦,从而提高了作业(特别是 困难或复杂作业)的作业效率。
3.惧怕和兴趣都在新异刺激作用下发生,但兴趣是刺激新异刺激的动力, 惧怕是破坏性最大的情绪,刺激引起个体的是兴趣、惊奇、PP惧T课怕件 ,以及兴 趣和惧怕之间的流动程度和倾向,依赖于刺激新异程度的大小和个体之 间的差异性。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索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归纳设计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感知与认知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过程。
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们对于颜色、形状、纹理等感知的差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来传递信息和引起情感共鸣。
2. 认知: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理解和处理过程。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呈现设计理念和传递信息。
二、情感与体验1. 情感设计: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或激发情感反应。
设计师可以使用颜色、图像、音乐等多种方式来创造具有情感吸引力的设计作品。
2.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人们在使用产品或者与环境互动时所获得的主观感受。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效率,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以优化用户体验。
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1. 信息加工: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和决策等方面。
通过优化信息的传达方式,可以提高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分析。
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颜色编码和交互方式,以提高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四、界面设计与用户交互1. 界面设计原则:界面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一致性、可见性、反馈等,以提高用户对界面的理解和操作效率。
2. 用户交互设计:用户交互设计关注人们与产品或者界面的互动方式,包括界面布局、导航、交互反馈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供便捷、直观的交互方式。
五、人机接口与可用性1. 人机接口设计:人机接口设计关注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交互方式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易于操作和友好的人机接口。
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读完《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这两本书,更加觉得学习设计就必须要懂得什么是设计心理,把握好设计的心理才能做出更好更完美的设计。
在《设计心理学》中讲到,人类思考和解释的本质--人倾向于只要能加以解释就满意。
但人的解释建立在与过去经验类比的基础上,那经验不一定能应用到目前的情况中。
遇到奇怪或令人费解的事情时,人一旦找到某种解释,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感到满足。
行动的结构——目标、对外部世界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造成的后果。
现实生活中,想要采取行动,还需将目标转化成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人类习惯对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式,即心理模式。
其有助于人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
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取决于知识结构,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
不论做什么事,人们都习惯建立心理模式,这就是为什么设计人员应该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模式的原因。
设计人员若没有提供,用户就有可能自己编出一套不恰当的心理模式。
人的行动包括七个阶段--确定目标;确定意图;明确行动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评估行动结果。
根据人的心理模式与行动的阶段发展进行研究设计,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人并不总是思维慎密、讲究逻辑和道理的。
目标通常不完善,或者模糊。
采取的行动有时只是对外界事件做出的反应。
遇到合适的机会时,人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
只有当事情非常重要时,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
当你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在设计产品上可以体现出来的契机时,使用者会心甘情愿的消费你的产品,并专研使用。
记忆的类别——记忆任意性信息;记忆相关联的信息;通过理解进行记忆。
识记材料如果有意义,符合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可对其进行理解、解释和整合。
一些规则和限制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将那些表面上杂乱无章、毫无关联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而这些限制因素包括物理结构、语意、文化和逻辑等,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中出现,足以用来明晰正确的操作方法有意识思维受到短时记忆的强烈制约,一次只能处理五六个信息条目。
设计心理学之 情感与设计

一、 为何要为感情而设计
1、情感即体验:情感会影响影响我们与产品、品牌互动的每一个方
面。情感上的状态,涵盖了从短期的情绪到长期的个性特征,情感状态从而 持续产生多种多样的影响,改变人们的感观知觉,触发心理过程,最终影响 行为。
2、所有的设计都是情感设计:简单的情感反应很可能就 是很多决定中的决定性因素。
2、情感的生理学剖析极其影响
2.1、情感的两方面:有意识和无意识
对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听到”它,并参与到它的决 策过程。我们通过有意识地预估与评价,触发有意识的情感反应。
无意识的情感反应是自动触发的,有意识的思想对其不起作用。无意 识的情感反应,既包括简单的方面,也包括复杂的、多层次、但仍然 是无意识的判断。在为情感设计时,无意识的反应相对保持不变,故 而更容易设计。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部刺激
刺激因 素
认知因素是决定情感性质的 关键因素。
阿诺德强调情感反应序列 是情境——评估——情感, 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感。
认知因 素
先前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 生理和刺激因素的解释评价
评估
情感
生理因 素
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
产品和产品认知在产品评估这 一环节共同起作用产生情感体 验。
■ 从哲学、科技、社会经济与文化方面看必然性
1. 1、新设计哲学的兴起给情感化设计的引出奠定的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1.2、科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的时代物质基础 。产品标准化只
是一个过度阶段,追求精神生活是人本性所在。 1.3、宽容、开放和多变性成为当今时代的定律 。消费者期盼被产品的体
验所感动 。
■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必然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的实质,人类对产品的需要由 简单实用功能性的需要上升至蕴含着各种精神文化等情感因素的需要。
情感化设计

形态——具象的形态
生活中,更多的以具像的形态综合表现情感状态。虽然或多 或少的被认为是没有深邃的设计思想内涵,但是,人们似乎 愿意接受这类设计。相比那些寓意深远、难于瞬间理解的设 计产品,率真、直接、自然、无忌的造型更让人们感到惬意 。
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瓦设计的萨伏依 花瓶,其设计灵感来自祖国弯弯曲曲的海 岸线,其有机的曲线设计,不同与包豪斯 的直线形态,温暖而富有情感
消费者购买动机示意图
简介
产品属性
购买决策 标准
感情变化
购买动机 出现
无购买动 机
理论
Desmet 模型
感性 工学
情感设计 三层次
三种显著理论
理论
(1)Desmet 的非口述情感测量工具,以他的产品情感模型为基础。 (2)Kansei 工程学, 即“感性工学”。 (3)唐纳德·A·诺曼教授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的三种层次。
视觉——色彩
理论
色彩——共同式感受
依赖色彩本身感受 A、轻重感 B、冷暖感 C、距离感 D、味觉感
常用色彩的情感定位
本能层次——色彩
理论 色彩——情绪式 情绪式,也可称为情感功能。依赖联想。
Desmet 设计情感程序纵览
PrEmo测量软件的界面
感性工学
理论
“感性工学”最早由日本马自达汽车集团前会长山本健一于1986年在美国密西 根大学发表题为“汽车文化论”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它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手段 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关系的理论及方法.在产品设计领域, 它将人们对“物”(即已有产品、数字或虚拟产品)的感性意象定量、半定量地 表达出来,并与产品设计特性相关联,以实现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人”(这里包括 消费者、设计者等)的感性感受,设计出符合“人”的感觉期望的产品.感性工学 也是一种消费者导向的基于人因工程的产品开发支持技术,利用此技术,可将人们 模糊不明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细部设计的形态要素.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一种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通过将情感因素纳入设计过程中,创造出具有情感共鸣的产品和体验。
所谓情感化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将情感元素融入到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中,以增加用户的情感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中,情感化设计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吸引力。
在情感化设计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
色彩对人的情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具有热情和活力的感觉,蓝色则具有冷静和安静的感觉。
设计师通过选择适合的色彩搭配,来传达产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用户的共鸣。
此外,形状、材质和布局等方面的设计也能够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来引发用户的情感反应。
交互过程中的声音、动作和反馈等方面的设计也是情感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通过设计引人注目的声音效果、丰富多样的动作和及时的反馈等方式,来增加用户的情感参与度。
例如,在手机应用程序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音效、动画和弹出通知等方式,增强用户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还能够增加用户的情感满意度,从而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和推荐度。
情感化设计还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情感表达是指设计师通过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等方面的设计来传递特定的情感信息。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产品的外观和交互方式来传达产品的稳定性、亲切性和可靠性等情感特征。
通过这样的设计,用户可以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产品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提高对产品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总之,情感化设计是一种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情感因素纳入设计过程中,创造出具有情感共鸣的产品和体验。
情感化设计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将情感元素融入到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中,以增加用户的情感参与度和满意度。
通过情感化设计,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体验。
04462设计心理学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种选择,这种情况被称为“
选择”。
第 6 页 共 24 页
20、可用性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公认的,衡量产品在使用方面所能满足用户身心需要的量
度,是产品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可用性包括效率.容错性.
。
21、消费心理学中的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典型模式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包括三个部分,
决策信息收集
决策实施。
22、艺术设计中的叙事要素包括:
)
A、政治性
B、适用性
C、文化性
D、公益性
8、( )在设计上首先表现为设计功能,结构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
A、真
B、善
C、美
D、聪颖
9、艺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形式是(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感性形象
B、理性形象
C、思维形象
D、理念
10、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 的新款产品。( )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
第 1 页 共 24 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了解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了解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次重点) 第二节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次重点) 第三节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
4、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
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5、我们应当注意到美术史学史上 19 世纪的两个巨人——森珀和
。正是这两
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做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给 20 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是从美术
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6、二战之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二战期间所发展起来的
如何利用情感化设计提高艺术作品的更深层次

如何利用情感化设计提高艺术作品的更深层次在当今艺术领域,设计师们越来越倾向于情感化设计,因为这种设计能够提升作品的深度和美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情感化设计来提高艺术作品的更深层次。
一、认识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一种在设计中融入情感元素的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旨在将设计与人类情感联系起来,从而让人们在使用产品时产生共鸣。
例如,当人们购买汽车时,他们通常会根据汽车的美观设计、舒适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做出决定。
这些因素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日常需求,还让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感。
情感化设计并不是仅仅要在作品中加入情感元素,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这种情感。
这样才能使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二、情感元素的应用当我们在设计艺术作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搭配色彩是情感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
不同的颜色对人们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红色代表激情、爱情,蓝色代表平静、内敛。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色彩。
有时候,一个微小的颜色改变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一幅黑白画中加入一点红色,可以让人们的眼睛和心灵都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2、形状和比例形状和比例也是情感化设计的重要元素。
不同的形状和比例能够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
例如,大约一半的艺术家使用了黄金比例,这是一种比例上得益于对称、平衡和谐美学的设计方法。
这种比例在艺术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可以放大艺术的感染力。
3、视觉效果视觉效果是情感化设计产生共鸣的关键。
艺术作品在视觉方面的呈现,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深深的共鸣和情感。
例如,一张充满冲击力的照片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一幅能够给人以安宁和舒适感的画作可以让人们感到温暖、向往和舒适。
4、情感表达情感表达也是情感化设计产生共鸣的关键。
当设计师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时,作品更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例如,一幅画作或者一首歌曲,如果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则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感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异刺激包括:
复杂程度:即对象的要素的数量和包含的信息量;
新奇程度:即对象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
和谐程度:即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
使人们体验适度正面情绪的设计的基本特征归纳为:
造型整体而较简洁; 对称、均衡的形体; 要素、部件明确、一目了然; 要素排列与分布规律而有秩序,变化富有节奏; 一致调和的色彩体系; 一定的熟悉度,即看起来并不完全陌生。
情感设计的几条基本原则:
1、对于着重于实用功能的产品或环境,应使之带给人们‚中等强度‛的正面情
绪体验,它们应使人感觉轻松而愉悦。
2、对于既注重实用功能,但实用功能并非用户唯一重视的因素的产品或环境, 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具、灯具、家用电器等产品,愉乐场所或展会,一方 面突出一些具有较强的新异刺激的部分达到唤醒观众的目的的作用;另一方面, 除了那些以刺激观众为目的的特异之处外,整体设计仍应遵守适度正面情绪的 原则。
设计师常通过赋予名称或补充创意介绍作为索引线索。
[阿根廷]埃米罗· 安伯斯, 波吕斐摩斯独眼巨人手电 筒(1985年)。
[法]里基· 德· 桑拉· 法 乐,“查理”扶手椅 (1981年)
来自杂技演员姿态的设计
设计的叙事性还反映于设计作品作为物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获 得的传奇和故事。 香奈尔5号香水、VESPA踏板小摩托车
情色刺激:设计将产品的特质或性能与性暗示混合在一起,吸引人的 注意,并产生愉悦感。 恐怖刺激:通过激发人的恐怖感而达到特定目的的设计。 悲情刺激:通过呈现他人的不幸和遭遇,以激发人的同情心为目的的 情感激发方式。
第二节 产品造型与情感设计
产品造型的概念
广义上的“形”是指所有与形相关的可 视形态的统称;狭义上的“形”是指具 体的图形、形状等 。 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 思水平的设计。 第一个层次,形态自身的要素以及这些 要素组合形成的结构能直接作用于人的 感官而引起人们相应的情绪,同时伴随 着相应的情感体验。 第二个层次,形态的要素使人们无意识 或有意识地联想到具有某种关联的情境 或物品,并由于对这些联想事物的态度 而产生连带的情感。直感的情绪与联想 激发的情感体验往往相伴而出,是一种 较为自动的、本能的心理效应。 第三个层次在于消费者通过对形态象征 意义的理解而体验相应的情感,这是最 高层次的情感激发与体验。
包括: 1、自我形象的表达 2、对物及其使用方式、蕴涵意味的领悟和反思。 3、叙事性的解读
4、象征和符号
返回
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 地位、个性、喜好、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
饮料及其盛放器皿即能说明用户的身份和社会等级。 保罗· 福塞尔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趣味》插图
手表设计 以新的、更加有趣的、更 加艺术化的方式展示了时间,激发了 人们兴趣和审美情感。
情感肌肤
情感是艺术设计区别一般设计的最本质要素。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以 设计使用户和观众产生 复杂的、意味深长的情 感体验,刺激、新奇、 对历史的回忆,破解 ‚谜语‛和‚隐喻‛的 兴奋,从而愉悦他们的 心灵。
拉姆斯的设计:布劳恩T100 全波段收音机和便携收音机
阿里桑德罗·曼迪尼 普劳斯特的扶手椅:这是一 款典型的后现代设计作品, 巴洛克的造型,点彩派的装 饰纹样冲斥着符号的张力。
4.3 设计情感
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它包含了一切 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工物的设计而带来的情感体验。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首先,设计是实用的艺术,因此,设计的情感体验不像纯艺术作品 常常首先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设计的情感体验则是与该设计的 目的性相关。 第二,设计情感不仅取决于‚用‛的结果,还与过程密切相关。 第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 情感。 最后,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其复杂的目的性, 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体验。
崖实验‛
设计情感
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它包含了一切 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工物的设计而带来的情感体验。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首先,设计是实用的艺术,因此,设计的情感体验不像纯艺术作品 常常首先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设计的情感体验则是与该设计的 目的性相关。 第二,设计情感不仅取决于‚用‛的结果,还与过程密切相关。 第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 情感。 最后,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其复杂的目的性, 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体验。
法国政治招贴 渴 生存 吃饭
非洲赈灾公益广告
效能层面 这一层面上的设计情感来自人们在对物的使用中 所感知和体验到的‚用‛的效能,即物品的可用 性 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 效能层面的情感的核心在于人对物的控制和驾驭, 在不同阶段,人们的体验并不相同。
古代工匠使用刨子工作 明万历本《鲁班经匠家镜》
体现效能和理性的设计:电动工具和尼康专业数码相机
3、对于无过多实用功能,以交流、宣传、传递信息和理念,或提供不同体验为 主要目的的环境、产品或其他设计,则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性加以区别对待。 4、由于成年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易于回忆起情绪性质与之相同的过去事件,因 此通过同类情绪体验的重演,可以唤起其相应的情绪体验。
摩托罗拉公司V70手机,从使用功能上看,它并无任何突出之处,它的特点在于 翻盖方式从简单的‚翻开‛变为了转一圈,虽然‚转一圈‛对于产品的可用性 没有任何显著的益处,但是却提供了一种新的、接近娱乐的使用方式。
造型与情感
情感体验的心理机制
设计中直接利用新奇的形和色彩,以及它们的夸张、对比、变形、 超写实的形式来吸引人的注意。
酒类广告 洗发水广告 [法]菲利普· 斯塔克,带有女性形 体特征的桌子。
设计将产品的特质或性能与性暗示混合在 一起,吸引人的注意,并产生愉悦感。
通过呈现他人的不幸和遭遇,以激发人的同情心为目的的情感激发方式。
1984年环境心理学家 拉塞尔和拉尼厄斯 ( Russel&Lanius) 曾按照愉快维度和唤 醒维度描述人们在不 同场所中的情绪。
不同的情绪还对人的行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耶克斯-道德逊曲线揭示了情绪的不同唤醒水平对人的手工操 作的效果呈现一个倒“U”形曲线。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实验对此加以验证,他们证明: 1.中等愉快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情绪状态更易于使问题求解工作达到最优 效果;——类似‚耶克斯-道德逊曲线‛ 2.兴趣和愉快为智力操作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美的产品更好用,美使人心情愉悦,从而提高了作业(特别是 困难或复杂作业)的作业效率。 3.惧怕和兴趣都在新异刺激作用下发生,但兴趣是刺激新异刺激的动力, 惧怕是破坏性最大的情绪,刺激引起个体的是兴趣、惊奇、惧怕,以及兴 趣和惧怕之间的流动程度和倾向,依赖于刺激新异程度的大小和个体之 间的差异性。 4.痛苦情绪因其压抑效应对智力起到干扰延缓慢的作用; 5.愤怒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释放后能起到比痛苦更好的操作效果,然 而,如果愤怒不能释放,则和其他负面情绪一样对操作起到负性作用。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
唐纳德· 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人们对物品的情感体验根据大脑活 动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三类:
情感层次 本能水平的情感 行为水平的情感 反思水平的情感 认知水平 自动的预先设置层 支配日常行为的脑活动 思考的活动 对应产品特点 外形 产品的使用乐趣和效率 用户的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未来?
卓别林电影 《摩登时代》 “流水线”使人们类似于机械上的 “螺钉”,此时高效的工具还能使 工人产生愉悦感吗?
工匠利用陶车造坯 《天工开物》
复杂的现代产品常不能 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所使 用,人们对物品使用方 式的掌握带有了”征服 难题“的意味。
理解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们的 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 解与体会(特别是新的获得)而产生的情感。
叙事原本是一个文学理论上的词汇,属于叙述学的范畴, 荷兰学者米克•巴尔提出:‚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 形象,事像,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 (cultural artifacts)的理论。‛ • 叙述本文是叙述代言人用一种特定的媒介,诸如语言、 形象、声音、建筑艺术,或其混合的媒介叙述(‘讲’) 故事的本文。 • 设计艺术以设计的物或图像作为载体。 • 设计艺术作品的叙事性更多依赖于接受者 —— 设计的观 看者的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
4.2.2 情绪的维度
不同的情绪能对人的信息加工 处理(知觉和记忆)起到不同 的作用。为了区别不同的情绪,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施 洛 伯 格 ( H. Schlosberg , 1954 年)曾提出 一种描述情绪的三维度量表, 这三个独立维度分别为快乐- 不快乐;注意-拒绝;唤醒- 不唤醒(‚唤醒水平‛或‚激 活水平‛。)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 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 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 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
情感设计的理解
产品本身能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体 验,特别是那些形式优美或者具有 意味、象征涵义的设计作品,具有 显著的类似艺术品的属性——艺术 价值,而这些艺术价值在美学中被 统称为“审美体验”。 情感化体验不仅在于产品自身所激 发的体验,更在于人与物互动中产 生的综合性的情感体验,它具有动 态、随机、情境性的特点。
现代设计师的职能:
其一是让物品具有情感的张力,通过适当的语言让人们或喜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