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中学课文《龟虽寿》课堂实录

中学课文《龟虽寿》课堂实录

中学课文《龟虽寿》课堂实录中学课文《龟虽寿》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认识曹操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古诗,在进一步了解古诗之前老师想看看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老师将随机抽取几位幸运同学回答接下来老师的问题,龟虽寿写于(生答建安十二年)作者是(生答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选自(生答《乐府诗集》),是组诗(生答《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的准确,非常的充分,希望今后再接再厉师:在我们朗读诗歌之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己默读一下,解决有困难的字,把诗歌读顺,再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读这首诗是(平淡朴实的、高亢激越的、消极悲观的)(生答高亢激越) 师:同学们都说要读得高亢激越,那看看你们到底能不能读出那份激情来请同学们齐读--龟虽寿(生读) 师:读出来了,读出了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同学们了不起师:说道了不起啊老师发现这首古诗里有两样了不起的动物,它们是什么?(生答神龟、螣蛇)师: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生答神龟寿命很长,螣蛇能够乘雾飞行)师:神龟虽寿,神龟的寿命很长,比普通的人和动物都长,可以活几百年犹有竟时,这个竟是(生答终结,死亡),再长寿的神龟也有死亡的时候螣蛇乘雾,螣蛇是(生答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驾雾),与龙一样能乘云驾雾的神物,结果怎么样(生答终为土灰),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就连神龟和螣蛇这样长寿的能腾云驾雾的神物都有一个逃不过宿命,是什么(生答死亡)师:诗人用神龟和腾蛇终会死去来比喻人生命的有限,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平凡的人呢,写到这,诗人是不是就感到沮丧、灰心了呢(生答没有)师:他又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非常好理解,哪位同学根据课文注释来解释一下(生答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师:很好,年老的千里马和下句烈士暮年相对应,同学们请注意,这里的烈士是古今异意的,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而在诗中指的是(生答有远大抱负的人)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暮年晚年,已是(生答停止),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这两句诗是全诗的诗眼,同学们做个标记要着重理解,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千里马比作烈士,暗示诗人虽然已经快要接近花甲之年,却不甘衰老,不因暮年而消沉,依然渴望建功立业,表达了他统一革新的壮心至老不衰,大有吞吐宇宙之势我们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看看,当时诗人曹操是多少岁了(生答53)这个年纪不管在古时候还是现代来看都算是到了人生的暮年了,但是当时53岁的曹操正在做些什么呢?(师出示相关资料)(相关资料: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自己人生的路程,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他看到马棚里的老战马在欢乐地蹦跳着时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龟虽寿》)师:看了这段资料,再结合本诗,同学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曹操?为什么?(生答积极乐观、雄韬伟略、雄心壮志、老当益壮、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有才华,在材料和诗中找依据)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再朗诵一次这首诗,老师闭着眼睛听,老师要听到诗人的那种积极乐观、雄心壮志、老当益壮、慷慨激昂你们有信心读出来吗?(生朗诵诗)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老师的确听到了一个有雄心壮志,老当益壮的诗人,这样一位能文能武、雄韬伟略的盖世豪雄,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诗人曹操,你会不会感到很骄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呀(生答会/不会)师:在历史上的确也有两位雄韬伟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大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一统江山,纵横捭阖,他们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是在他们建功立业,坐拥江山之后,却仍想千秋万世永垂不朽的美名,出于对权力的贪欲,妄想服食求仙,长生不老,以致于受到了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诗人曹操也是一代英豪,他对死亡、对生命的自然规律却有清醒的认识,他写到(生答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师:盈、缩,一对反义词,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不但在天,这个但字很重要,但是(生答仅,只)的意思如果我们去掉但字或者改成是字,曹操就变成了和秦皇汉武一样不尊重生命规律的人了,诗人说人的寿命长短,不只(重读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我们可以怎样(生答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师:是啊,我们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寿命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哪位同学根据注释来解释一下(生答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很好,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生命是有限的,但事在人为,只要积极地调养身心,也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做出一番丰功伟绩来这两句突出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人生观,表现了他统一中国,结束群雄割据的'雄心壮志师:当然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包括你我可能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再看看诗人曹操他是不是也是一个行动上的矮子呢?(出示曹操生平)曹操生平: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20岁时举孝廉,除洛阳北部都尉,后迁顿丘令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作为一世之雄还雅爱诗章,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苍劲雄浑,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师:同学们曹操他是一个行动上的矮子吗?(生答不是)他是语言和行动上的(生答巨人)让我们怀着对曹操的崇敬,再一次朗诵这首饱含人生哲理的慷慨赞歌(生朗诵)师: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我们可以解释为我非常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能够得出如此深邃的人生哲理,换做是我,我也会非常的高兴曹操作为当时政治和文坛上的领袖之一,“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一曲龟虽寿,豪迈如战歌他的诗悲壮慷慨,荡气回肠,大气纵横,震烁古今而龟虽寿只是曹操65年风云生涯的惊鸿一瞥,老师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多了解一些三国,多了解一些曹操(布置作业,生自选一个有关曹操的历史故事,评价曹操)。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1

《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2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学习认识诗人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认识诗人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图片以及相关的人物介绍。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1.板书课题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古诗,了解诗意。

1.范读课文。

2.指名读诗。

3.组织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读诗、正音。

4.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前四句为第一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然长寿,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和就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这四句诗说明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这在当时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紧接着在第二层中,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中,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几句诗中,曹操自己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认为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啊!后四句为第三层。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继发壮怀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能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

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国,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龟虽寿 教案

龟虽寿  教案

龟虽寿教案教案名称:龟虽寿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龟虽寿古诗的教材。

2. 学生的课本。

3. 图片或实物展示龟。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展示一只龟的图片或实物给学生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 学习古诗(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本上的《龟虽寿》古诗,然后讲解古诗的意思和感受。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几遍,然后逐字逐句解释词义和提问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练习(15分钟)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生词,并通过图片展示或示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义。

然后请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对应的诗句。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诗句的朗读和交流,然后从每个小组中找出一位学生进行展示。

4. 总结(10分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总结龟的特点和寿命的长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护动物。

5. 拓展(1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爱护动物的经历和做法。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类似于《龟虽寿》的小诗。

6. 完成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写一份关于自己对动物的爱护的日记。

教学反思:通过对古诗《龟虽寿》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还能够引发他们对动物的关注和爱护意识。

同时,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拓展环节,学生还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写诗的方式表达爱护动物的心情。

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教学设计

《龟虽寿》教学流程曹操钩史钓典《龟虽寿》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

其中最著名的诗句是:“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者作品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初举孝廉,任基层地方官。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过程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皇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13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死后封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于吟诗作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是他的代表作。

本课导读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

而袁绍战败后两个儿子投奔乌桓。

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取得了胜利。

这首《龟虽寿》是他凯旋时写的。

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全诗十四句,最后两句为入乐而加,与内容没有关系。

其他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全诗分为三层。

第一层表明“人寿不长”,没有直述,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

第二层设喻表意,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着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

第三层强调人寿在于人的自身保养与努力。

全诗虽主要为抒发壮志凌云之志,但是也不乏令人深思的哲理情怀。

课文注释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寿:长寿。

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竟时:终了的时候。

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传说中的神龟虽然寿命很长,最终还是有死亡的时候。

传说中的腾蛇即使能腾云驾雾,终究还是要化作灰土。

生花妙笔:《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龟虽寿》教学实录

《龟虽寿》教学实录

《龟虽寿》教学实录引言《龟虽寿》是一首经典的古体诗,诗歌赞颂了龟的长寿。

本文将对该诗歌进行教学实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教学内容诗歌赏析第一句:“道之所存,天地之间,若箭无眼,何不射乎!”这句话通过比喻来表达“道”的重要性。

诗人认为,道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一条线,不可见却真实存在。

这句诗歌使用了明喻,将“箭无眼”与“道”相比较,表达出道的重要性和无处不在的力量。

第二句:“取妙取舍,得恶失誉,人生最苦,多情易得。

”这句话讲到了人生的困境,即时刻面临取舍和评判。

诗人认为,这是人生最大的苦难。

同时,诗人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取妙取舍,并且要明辨得失。

诗歌的表达方式也很清晰,使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第三句:“信而好古,竞先疑怪,道通天地,乃孔聖人。

”这一句话表达了信仰的价值。

诗人认为,相信古代的道德观念,有助于通达天地间的道路。

这也是成为“孔圣人”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的表达方式,使用了比喻加假设句,表达了信仰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艺术手法分析对仗在该诗歌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对仗。

这些对仗结构十分严谨,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感觉。

例如,第一句中的“存”和“射”、第二句中的“妙”和“恶”等。

排比句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音韵感。

例如,第二句中的“取妙取舍,得恶失誉,人生最苦,多情易得。

”。

教学方法在教授《龟虽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线上教学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将教学过程放到线上。

可以使用教学视频、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技巧。

互动讨论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对该诗歌展开合理的分析和猜测。

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增强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龟虽寿》,学生们应该能够:1.熟悉古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形式。

2.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

3.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思考能力。

结语《龟虽寿》是一首经典的古诗歌,短小精悍,深刻寓意。

「优质」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3

「优质」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3

课时授课计划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上不仅仅有唐朝创造了诗歌的伟大时代,在更早的时期,我国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一首三国时期的诗歌,这首诗的作者也同样有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看一看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感受作者曹操的壮志豪情。

二、课文学习1.播放配乐朗读,纠正生僻字读音。

2.解释字义、词意。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3.文意解释:神龟即使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螣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却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三、课文背诵1.各组分组朗读,进行小组赛。

2.四人以小组互相背诵。

3.请学生上来进行背诵展示。

四、课外拓展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优质」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5

「优质」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5
老骥(ji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
老妪(yu)幽咽(ye)翁媪(ao)
二、导人
这五首诗词上起汉末,下至南宋。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
明珠,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三、正课
(-)
1·朗读这首诗
2.作家作品简介;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
篇目
课时




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3.评点: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篇目
龟虽寿
课时
1
教学目标Leabharlann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优秀教学案例
5.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借鉴古人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角色,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详细解读《龟虽寿》的词句,分析诗中的韵律、意象等。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他们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要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鼓励人们要自信、勇敢地面对挑战。通过深入剖析诗句,让学生领悟到古人对时间、人生的独特见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1.诗中的“龟”代表了什么寓意?为什么诗人会选择龟作为载体?
2.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这些对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3.诗歌中的哲理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心得。在此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龟虽寿》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经典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陈之涓。这首诗以寓意长寿的乌龟为载体,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本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龟虽寿》,使其体会古人对时间价值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培养他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感悟古诗词魅力的同时,提升语文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时间的宝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虽寿》课堂实录
韩晓旭
教材分析:
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酣畅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犹有”“终为”两个词组显得沉着。

而“老骥”以下四句,一改“及时行乐”的糜风,语气转为激昂,使这位“自强不息”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设想:
关于曹操,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在此之前刚学过曹操的另一首诗《观沧海》。

因此学习本课要从旧有的知识入手,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把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串连起来,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
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
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问好!
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学过的曹操的诗作。

生齐答:《观沧海》
师:谁能起来有感情的背诵?
生:纷纷举手。

师:好,我们齐背吧。

生:齐背《观沧海》
师:同学们,背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学习《龟虽寿》。

师:你知道曹操有多少?
生:字孟德,我国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师:范读。

生:读两遍。

师:指生读。

师:指生不足,指导注意节奏缓慢
师:好多了,以后继续练习。

师: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

写了滕蛇、神龟,为什么写哪?
生:四人一组讨论,回答
师:明确:为了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万物的生和灭都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即使滕蛇、神龟也不例外。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

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生:做大事。

师:一般文人墨客写到此处,可能倡导什么思想?
生:及时行乐。

师: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忧来明日愁。

生:个别作喝酒状。

师:你可别学,否则你以后就像郑智化的《水手》中所唱的“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总是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阵的空虚”。

曹操作品的风格突然在这儿转向了。

大家听我朗读,注意到我这里语气的变化没有?
生:注意到了。

师: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参照注释理解。

师:“烈士”是什么意思?
生:有远大抱负的人。

师:大家把这几句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我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句的意思。

生: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师:回答得很好!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人难免一死,但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师:好。

其实大家已经明确前四句意思了,哪后三句什么意思哪?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师:有答案的同学举手。

师:指生答,明确: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师:曹操的认识很到位,一个人的生命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完全听从上天的安排,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是健康的重要因素。

师:本诗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声:背诗。

师:提问背诵。

师:本诗是怎么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述理、明志、抒情?请找出来短语词组作具体分析。

生:神龟、滕蛇、年老的千里马、烈士
师:咱在整体看这首诗,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苦短,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无法避免的是年老。

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老的教育,但是,面对年老,每一个人的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夕死可矣。

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

不同人对待年老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年老,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他想到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师:其实,人的一生应是奋斗的一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

这些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

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我曾经说过――做人要“胸有大志”,但要“鼠目寸光”。

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去想太远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
课后反思:
学习此古诗,我坚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的一贯主张。

此诗为二组,先充分朗读,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交流经验、理解诗意,接着再读,直至背诵。

这样学生在课堂里真正活跃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参与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不足主要是读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