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合集下载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流程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流程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流程在工作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和矛盾。

当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双方协商解决时,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就成为了重要的解决途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流程。

一、劳动争议调解流程1、申请调解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认为存在劳动争议,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或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提出调解申请。

申请时应当提交书面调解申请,并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调解请求、事实与理由等。

2、受理调解申请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如果申请符合受理条件,调解组织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受理,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如果不符合受理条件,会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3、开展调解调解组织会指定调解员或者调解小组进行调解。

调解员会分别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诉求,并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4、达成调解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主持下达成一致意见,调解组织会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应当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争议事项、调解结果和履行期限等内容。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

5、履行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调解协议书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二、劳动争议仲裁流程1、申请仲裁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2、受理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劳资纠纷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劳资纠纷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劳资纠纷的处理流程是什么劳资纠纷的处理流程是什么相信大家对劳资纠纷都有一定的了解吧。

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劳资纠纷的处理流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资纠纷的处理流程一、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劳动争议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也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

协议达成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或诉讼。

二、调解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的调解:(一) 劳动争议发生后的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不能达成和解协议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1、提出调解申请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的,可以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提出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2、组织调解调解组织派调解员组织调解,调解员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并依协议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不愿调解、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注: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

(二) 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的调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由仲裁庭或仲裁员主持,对劳动争议案件先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

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或纠纷。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纠纷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妥善处理劳动纠纷,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劳动纠纷处理的一般流程。

一、沟通协商阶段。

劳动纠纷的第一步是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

双方应当在发生纠纷后第一时间进行沟通,了解对方的诉求和意见,并尝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个阶段,双方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书面沟通、或者找相关部门协助进行调解,以达成共识。

二、调解仲裁阶段。

如果沟通协商无法解决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选择通过调解或者仲裁来解决问题。

调解是指由第三方对双方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而仲裁是指将纠纷提交给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裁决。

在这个阶段,双方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以便第三方能够做出公正的裁决。

三、诉讼解决阶段。

如果调解或者仲裁无法解决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解决劳动纠纷。

在诉讼解决阶段,双方需要提交诉讼材料,并且需要出庭参加诉讼,以便法院能够做出裁决。

四、执行阶段。

如果法院做出了裁决,双方都需要遵守法院的判决结果。

如果一方不服判决,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在执行阶段,双方需要配合执行法院的工作,确保裁决结果得到有效执行。

以上就是一般劳动纠纷处理的流程。

在处理劳动纠纷时,双方都应当保持理性和冷静,尊重法律和法规,遵守相关程序,以便妥善解决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希望大家在遇到劳动纠纷时能够依法处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及相关措施

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及相关措施

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及相关措施一、劳动争议的定义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因权益问题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劳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用人单位的不当行为或劳动者权益意识的觉醒等原因引起的。

二、劳动争议处理流程1.调解阶段在劳动争议发生时,首先应该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调解可以由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进行,也可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调解的目的是通过双方的协商达成一致,尽量避免进一步的纠纷扩大化。

2.仲裁阶段如果调解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仲裁委员会由政府或相关部门设立,具有独立公正的性质。

在仲裁阶段,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需要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并进行口头陈述。

仲裁委员会将根据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作出仲裁决定。

3.诉讼阶段如果双方对仲裁决定不满意,可以将争议提交劳动争议法院进行诉讼。

诉讼程序包括起诉、举证、开庭审理、判决等环节。

劳动争议法院将依法审理案件,并根据相关法规作出判决。

三、相关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了更好地处理劳动争议,需要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

这样可以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减少纠纷的发生。

2.加强调解机构建设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需要加强调解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调解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知识普及,提高双方的法律素质,增强解决纠纷的能力。

3.提高仲裁公正性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环节,要确保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加强对仲裁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仲裁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仲裁程序,确保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得到维护。

4.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合法权益维护意识,从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5.建立健全劳动监督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劳动关系争议处理流程及相关措施

对于劳动关系争议处理流程及相关措施

对于劳动关系争议处理流程及相关措施劳动关系争议处理流程及相关措施通常具体如下:1. 协商解决:当劳动关系争议发生时,首先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

雇主和劳动者可以通过直接交流或者职工代表参与的集体协商等形式进行协商。

这种方式旨在通过双方的合作和妥协,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法。

2. 调解解决:如果协商解决方式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向劳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申请调解。

调解是一种中立的第三方介入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调解员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双方达成一致。

3. 仲裁解决:如果调解失败或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结果,当事人可以向相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仲裁是采用法律程序进行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仲裁员会听取双方的证据和意见,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

仲裁裁决对双方都具有强制执行力。

4. 诉讼解决:如果仲裁失败或当事人不满意仲裁结果,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法律和相关证据进行判决。

在劳动关系争议处理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来保障双方权益,例如:1. 保护举证方的证据权益:当事人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权提供证据,可以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证据,调解或仲裁机构应确保当事人的证据权益受到保护。

2. 维护劳动者权益:在劳动关系争议处理过程中,调解、仲裁组织和法院应当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们因争议处理而受到任何不当待遇。

3. 强制执行仲裁或判决:一旦达成仲裁或法院判决,相关机构应主动配合执行,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4. 信息公开与宣传:相关机构应当公开相关的仲裁或判决结果,并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了解劳动关系争议处理渠道,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简述劳动争议的主要处理程序

简述劳动争议的主要处理程序

简述劳动争议的主要处理程序
劳动争议的主要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协商谈判: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先进行协商谈判,试图达成和解。

雇主和员工代表一般在公司内部协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寻求第三方协调。

2.调解:如果协商谈判未能解决争议,要求第三方介入调解。

调解员会以公正、中立的态度协助双方寻求解决方案,既满足员工的诉求又尽量考虑公司的利益。

3.仲裁:如果调解无法解决争议,争议双方可以请求仲裁。

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法律程序,由仲裁员对争议进行仲裁,最终达成裁决,该裁决有法律效力。

4.诉讼:作为最后的手段,雇员或雇主可以通过诉讼解决劳动争议。

诉讼程序具有很高的成本和时间成本,需要双方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

因此,尽可能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解决劳动争议是最好的选择。

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纠纷处理流程

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纠纷处理流程

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纠纷处理流程在劳动局工作的人员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工作纠纷,这些纠纷可能涉及工资争议、劳动合同纠纷、工作时间和休假等问题。

为了保障双方的权益,劳动局工作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处理这些工作纠纷。

1. 接收纠纷投诉当一份工作纠纷的投诉被提交给劳动局时,工作人员首先会接收这份投诉。

他们会检查投诉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没有任何遗漏或错误。

如果投诉材料不完整,工作人员可能会要求投诉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或文件。

2. 调查核实接收到纠纷投诉后,劳动局工作人员会进行调查核实。

他们可能会与雇主和雇员进行面谈,了解双方的观点和辩解。

此外,他们还可以要求双方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文件,如工资单、劳动合同等。

通过调查核实,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纠纷的细节和双方的权益。

3. 调解协商一旦调查核实结束,劳动局工作人员将尝试调解双方。

他们会召集双方进行协商,促使他们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会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解决双方的分歧。

他们会引导双方进行对话和讨论,以促进和谈判的顺利进行。

4. 立案仲裁如果通过调解协商无法解决工作纠纷,劳动局工作人员将会立案仲裁。

他们会收集双方的证据和文件,将案件提交给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仲裁委员会将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并根据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仲裁决定。

工作人员会将仲裁结果通知双方,并对其执行进行监督。

5. 效力审查和申诉一旦仲裁结果生效,劳动局工作人员还会负责对其进行效力审查。

他们会仔细审核仲裁裁决书,并确保实施执行。

如果有任何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满意,他们可以提出申诉。

工作人员将根据相关程序处理申诉,并确保公正、公平的处理。

总结起来,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纠纷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接收纠纷投诉、调查核实、调解协商、立案仲裁以及效力审查和申诉。

他们通过细致的调查、公正的仲裁和有效的协商,旨在解决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和雇主的合法权益。

他们的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劳动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纠纷。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各国都制定了一套劳动纠纷处理流程。

下面是一个通常的劳动纠纷处理流程的简要介绍。

一、调解阶段1.接受申请:当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双方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递交申请书,申请调解解决劳动纠纷。

2.调解受理:调解机构在接受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是否符合调解条件,并决定是否受理。

3.调解准备:调解机构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调解,并提前了解双方纠纷的情况,为调解做好准备。

4.调解进行:调解员会主持调解会议,双方当事人可以就纠纷的事实、理由和解决办法进行阐述和交流,调解员会协助双方寻找解决办法。

5.调解结果: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员会将协议书交给双方签字,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

如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调解员会终止调解,并出具调解终结书。

二、仲裁阶段1.仲裁申请:如果调解未能解决纠纷或一方当事人不满意调解结果,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递交仲裁申请书。

2.仲裁受理:仲裁机构在接受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3.仲裁庭组建:仲裁机构会组建仲裁庭,由仲裁员组成,负责审理纠纷案件。

4.仲裁过程:仲裁庭会组织双方当事人出庭陈述、提供证据,并进行辩论。

仲裁员会根据法律法规和事实依据,做出裁决。

5.仲裁裁决:仲裁庭会将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接受裁决。

三、诉讼阶段1.提起诉讼: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劳动争议审判机构提起诉讼。

2.立案受理:劳动争议审判机构会对诉讼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3.开庭审理:劳动争议审判机构会组织庭审,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陈述意见,并进行辩论。

4.判决结果:劳动争议审判机构会根据法律和事实依据作出判决,并将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判决书具有法律效力。

5.上诉程序: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管你是找哪个部门解决劳动纠纷,也无论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劳动纠纷,在处理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相关的处理流程。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劳动纠纷处理流程是怎样的的内容。

中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

在处理劳动争议的时候,劳动关系当事人可以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进行申诉,依靠法律途径得到解决。

一、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仲裁也称公断,仲裁作为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之一,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

仲裁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1)案件受理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请求仲裁的书面申请;二是案件受理。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一段时间内要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2)调查取证阶段。

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有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实施,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好准备工作。

调查取证
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等。

(3)调解阶段。

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要做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对达成协议的仲裁庭还需制作仲裁调解书。

(4)裁决阶段。

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的,劳动争议的处理便进入裁决阶段。

仲裁庭的裁决要通过召开仲裁会议的形式做出。

一般要经过庭审调查、双方辩论和陈述等过程,最后由仲裁员对争议事实进行充分协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裁决。

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制作调解裁决书。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

(5)调解或裁决的执行阶段。

仲裁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仲裁裁决书在法定起诉期满后生效。

生效后的调解或裁决,当事双方都应该自觉执行。

三、申请劳动争议诉讼程序
劳动争议诉讼是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规的程序,以劳动法规为依据,按照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1、依照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主要的法定维权渠道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保障监察程序。

2、目前两个程序都存在各自的不足:
(1)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劳动者需出庭举证、办理比较繁琐的仲裁诉讼手续,劳动者常常由于应诉能力不强导致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按照劳动监察程序举报投诉,可以免去出庭应诉之累,成本低,但是由于劳动监察处理该类案件时缺乏司法体系的有力支持,劳动保障监察处理难、执行难现象十分突出。

不同的解决途径,其对劳动纠纷的处理流程都是不同的。

小编在上文中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三种解决劳动纠纷方式的处理流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式解决与用人单位的劳动纠纷。

有必要的话,可以委托网站的专业律师来为你提供法律帮助。


2017最新劳动纠纷律师费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