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梳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梳理
2.地震会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
3.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
第四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地球内部感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2.岩浆中的大量气体和岩浆,从地壳中薄弱地带喷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3.火山按照活动类型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
第二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厚度最厚的是(地核)。
2.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地壳的不断运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喷发,还会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形变)。
第三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梳理
第一课《地球的表面》
1.观察地形图时,首先要确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地形图和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和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3.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1.降雨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大江大河的下游往往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3.沙洲是由河道分割成的小岛,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侵蚀。
2.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无法参与真实情境的几个洞或者使用喷壹等)来进行。
3.岩石被破坏和侵蚀的现象叫做(风化)。
4.火山喷发有害处,也有益处,如地热资源,稀有矿物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6.地表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6.地表的变化

北京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
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
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
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
京通州区北关,全长1794千米,
贯通6个省市,流经钱塘江、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
水系。1000多年来,它一直是
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
了商业、文化、服务等各行各
业的发展。
杭州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破坏有哪些?
6.地表的变化
地球表面是一成不变的么?
答:不是。地球的内力作用,如: 地震,火山爆发的地壳运动。 地球的外力作用,如:风蚀作用, 风化作用,流水搬运作用。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 原,号称“世界屋脊”。科 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 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 物的遗体(如动物足迹、虫 穴、蛋、粪便等)。化石可 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 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 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1.过度放牧
2.修筑大坝
3.毁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荒
4.过度采挖地下水
1.不能过量抽取地下水。 2.停止毁林开荒。 3.恢复天然草场。 4.调度河水。 5.退耕还林。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导语】地球⾚道半径6378.137千⽶,极半径6356.752千⽶,平均半径约6371千⽶,⾚道周长⼤约为40076千⽶,呈两极稍扁⾚道略⿎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积5.1亿平⽅公⾥,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地球表⾯的地形 【教学⽬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原、⾼⼭、盆地、湖泊、峡⾕、平原等。

地球表⾯有河流、海洋、⼭脉、⾼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是⾼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原、平原、⾕地、⼭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事先准备⼀些⾃⼰去过的地⽅的风景照⽚,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准备⼀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引⼊ 1、教师⽤课件展⽰⾃⼰到外地旅游的照⽚,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吗?从照⽚上,你可以感受到那⾥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呢?能不能拿出照⽚来介绍⼀下呢?你可以说说那⾥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初步交流展⽰。

要求:出⽰照⽚,向⼤家介绍该地⽅,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照⽚上的地形,出⽰相关图⽚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平坦,起伏很⼩; 丘陵:⾼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丘组成; ⾼原:⾯积很⼤,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地:地势较⾼,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

编辑课件
10
物了科的青
的一学高藏
化些家原高
石远在,原
。古这号是
时个称世
代地世界
海方界上
洋发屋最
生现脊高
编辑课件
, 11
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如 动物骨骼、硬壳等)或遗迹(如动物足印、 虫穴、蛋、粪便等)。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 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 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课件
12
编辑课件
13
编辑课件
14
编辑课件
15
编辑课件
16
编辑课件
17
编辑课件
18
编辑课件
19
编辑课件
20
编辑课件
21
编辑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22编辑课件23编辑课件
24
编辑课件
25
编辑课件
26
编辑课件
27
一、填一填: 1. 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 化石,
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 遗体或 遗迹 。化
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 √历史 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 、风雨侵蚀 、
地震 等。 二、当好小法官:
(1)地球内部和表面都在时刻不停地变化着。( √ ) (2)所有生物死后都能变成化石。( × )
编辑课件
1
编辑课件
2
爆发前编的辑课圣件 海伦斯火山
3
爆发后的编辑圣课件海伦斯火山
4
编辑课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地表在变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地表在变化》教案

《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地表在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到地表在不断变化,并了解地表变化的主要类型。

•学生能够描述地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地表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自然现象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地表变化的主要类型。

•地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地表变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释地表变化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地表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地球模型或地球仪。

•相关的科学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地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地表变化的特征。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地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展示一些地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如火山喷发、地震、河流侵蚀等,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或视频后,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些地表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吗?1.新课学习•地表变化的概念和类型(5分钟)•讲解地表变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态和特征的变化,包括侵蚀、沉积、火山活动、地震等。

•展示不同类型的地表变化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地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10分钟)•分析各种地表变化的原因,如自然力量(风、水、冰等)的作用、地球内部运动等。

•通过动画或模型演示,展示地表变化的过程,如河流侵蚀、冰川运动等。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地表变化类型,分析其原因和过程,并讨论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小组内分享观点,形成共识。

•小组汇报(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和观点。

•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1.整理•总结地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原因,强调地表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火山喷发,熔岩阻塞 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 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 大连池。
拓展延伸
• 日本富士山是怎样形成的?
富士山是由地壳运动而 形成的一座火山 ,虽被人们 称为休眠火山 正处在休眠状 态, 可地质学家依旧把它列 入活火山行列 。
拓展延伸
• 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原因? 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
地球内部结构
地幔
地核
地壳
地震发生在地壳 这一部分
新知探究
地壳
地幔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新知探究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理是一个整体, 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 板块。
• 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新知探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推测
实验结论
图书 把图书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板块的 变化。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3.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老师:11
新知导入
火山:一个大山包,平时静悄悄,一旦发了怒,喷火又咆哮。 地震:晨起坡前留雨迹,日出池上水无痕 。
火山和地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新知导入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
它们会使地球发生什么变化呢?
• 地形地貌
断层 岩溶高原
新知探究
堰塞湖 火山锥
新知探究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 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 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 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 称为熔岩堰塞湖。
新知探究
小结: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新知探究
• 地球内部的运动 火山和地震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地表的变化》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3、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重点: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地表变化对人类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猜图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给出的图片来猜一下这是什么地方?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出示各种地貌图片〗学生猜图片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其实地球上关于这样的地表形态还有很多,老师不知道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刚才我们一起介绍了这么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那么这些地表形态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是的,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表的变化。

(板书:地表的变化)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地表形态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的,关于地表里面藏着好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好好想一想,你最想研究什么呢?学生交流2、猜测地表变化原因前几课我们学习了火山、地震等相关知识,结合前几课我们学的知识,大胆猜想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表的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3、对影响地表的因素进行分类刚才同学们对地表千姿百态的原因做了大胆的猜想,科学探究的过程首先就是从猜想开始的,这一点我们同学们刚才已经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好。

同学们,我们如果能给影响地表的众多因素分一分类,你觉得该怎样分?学生试着分类,教师引导教师小结:像火山、地震这些因素我们称为自然力量;像京杭大运河、三峡工程这些因素我们称为人为力量。

今天我们就从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这两个主题入手来研究地表的成因可以吗?4、自选主题,小组合作探究,认识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小组讨论选择研究的主题教师分发资料,以备学生参考研究自然力量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播放关于火山、地震、风化、搬运、沉积、板块移动等的课件资料。

小学科学地表的变化(课件)

小学科学地表的变化(课件)

小学科学地表的变化(课件)地表的变化是指地球表面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地表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表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以小学科学的视角,介绍小学生关于地表变化的知识。

第一部分:地表的变化概述地表的变化是指地球上陆地、水域、大气和生物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地表变化是地球上生物和自然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球上的地表变化可以分为自然地表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化。

自然地表变化包括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生物变化等;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城市建设、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

第二部分:自然地表变化1.地质活动:地球上的地壳不断发生变化,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地壳构造发生变化时造成的地面晃动和震荡,火山爆发是地下岩浆爆发到地表的现象,地壳运动包括地壳板块的漂移和碰撞等。

这些地质活动的变化会影响到地表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2.气候变化: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地球的气候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循环等。

气候变化影响到地表水文循环、植被生长和动物迁徙等,例如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3.生物变化: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在地球上大量分布和相互作用,它们与地表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表变化的重要因素。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并参与了土壤形成;动物的迁徙和繁殖也会对地表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第三部分: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化1.城市建设: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土地的开发和建设。

城市化带来了道路、建筑物、工厂等的建设,这些改变了地表的利用方式和建筑结构。

城市建设还会带来流域水文循环的改变、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等地表变化。

2.森林砍伐:人类砍伐森林用于造纸、家具等需求,这会导致森林的减少和退化。

森林的砍伐会影响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地表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地表的变化》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重点:
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地表变化对人类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给出
的图片来猜一下这是什么地方?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出示各种地貌图
片〗
学生猜图片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其实地球上关于这样的地表形态还有很多,老
师不知道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刚才我们一起介绍了这么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那么这些地表形态一开始
就是这样的吗?是的,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
表的变化。

(板书:地表的变化)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地表形态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的,关于地表里面藏着好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好好想一想,你最想研究什么呢?
学生交流
2、猜测地表变化原因
前几课我们学习了火山、地震等相关知识,结合前几课我们学的知识,大胆猜想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表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对影响地表的因素进行分类
刚才同学们对地表千姿百态的原因做了大胆的猜想,科学探究的过程首先就是从猜想开始的,这一点我们同学们刚才已经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好。

同学们,我们如果能给影响地表的众多因素分一分类,你觉得该怎样分?
学生试着分类,教师引导
教师小结:像火山、地震这些因素我们称为自然力量;像京杭大运河、三峡工程这些因素我们称为人为力量。

今天我们就从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这两个主题入手来研究地表的成因可以吗?
4、自选主题,小组合作探究,认识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小组讨论选择研究的主题
教师分发资料,以备学生参考
研究自然力量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播放关于火山、地震、风化、搬运、沉积、板块移动等的课件资料。


研究人为力量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针对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播放关于京杭大运河、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乱砍森林、过度放牧、石墨矿坑等课件资料)
本环节适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5、认识地表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同学们,我们知道事物往往都是相互作用的,人类的活动能改变地表的形态,那么,地表形态的改变对我们人类有没有影响呢?
学生交流地表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老师注意到了我们刚才交流的这些都是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难道地表的变化只能带给我们负面影响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正面的影响
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注意到了地表的变化确实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这就要求我们人类不仅要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更要善待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园,只有这样人与大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三、自由活动,为保护家园献计献策
我们如何善待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表呢?
学生交流保护地表的措施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非常好,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吧。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地表的变化,知道了影响地表变化的各种因素以及这种变化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正负影响。

同学们,作为黄岛人,我们很自豪,因为黄岛作为大青岛的主力军,随着海湾大桥的建成,黄岛的发展也会更加美好。

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黄岛,请同学们课后做一个调查报告:在黄岛,在你的身边,地表发生了哪些改变?这种改变对你、对当地的人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附:板书设计
力量
地表的变化影响人类
人为力量
课后评析:
优点:
教师尊重认知规律,通过“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梳理观点”“学习资料深入认识”“回归生活反思行动”的过程体现出讨论课的基本架构。

不足:
1.教学策略:资料学习后的交流环节策略单一,趣味性不足,让课堂陷入
乏味循环;关于指导学生学习资料的策略有所缺失。

2.目标落实方面:“了解地球表面不断变化”可设计一个想象百年后的三
峡、泰山、桂林……及原因的巩固环节,可以让学生真正感知“不断变
化”,更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3、
4、
5、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6、
7、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