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习题精选二十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山地——地势较高,曲折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续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宽敞,地势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专门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内蒙古是高原、x疆的吐鲁番是盆地、x藏是高原的地势。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内部从外到里能够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壮的喜马拉雅山。

6、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如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庞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7、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8、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势的变化。

9、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势地貌,形成了许多漂亮的景观。

10、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裂,这种现象叫风化。

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1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连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12、依照颗粒大小能够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小的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的直径大于2毫米、沙的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的直径小于1/16毫米,黏土的直径小于1/256毫米。

13、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1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8、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9、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腐蚀的开始。

20、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都会阻碍土壤被腐蚀的程度。

2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腐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聚拢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全套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全套课件

东非大裂谷
张裂速度为每年2~4厘米
地震和火山都是怎么造成的呢?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 起的。
小结:
①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 高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 的结果。
②地球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 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除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高原五大地形外,还有湖泊、
海洋、河流、沙漠、峡谷等
地名 吉林长白山 福建 四川 长江三角洲 内蒙古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
丘陵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盆地 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平原 宽广平坦,起伏低平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
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代表 什么吗?
颜色 数字 图例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 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黄 土 高 原
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
中间地势较低
高原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山地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
丘陵起伏
盆地
地平而宽广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雅鲁藏布大峡谷
岩浆冷却和堆积可以形成新的地形,如火山岛、火山锥等; 地震可让地面产生裂缝,形成堰塞湖,引发海啸等 。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软流层
地幔 地核
简单制作地球内部结构
要求:有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 时间:10分钟内
13
返回
14
裂谷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山、东部地区多平原。

2.我国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地球从外到内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4.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内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岩石变化的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作用等。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岩石风化的过程图: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继续风化)成为土壤中的微粒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土壤的微粒的从大到小分为:沙砾、沙、粉沙、黏土。

3.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

第五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2.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使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

第六课: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1.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雨量大小有关。

2.土地坡度越大,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3.土地上覆盖的植物越少,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4.降雨量越大,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汇集在一起就成为了河流。

2.河流对土地不但有侵蚀作用,而且也有沉积作用。

3.河流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速度大,容易发生侵蚀。

4.河流坡度较缓的地方流速小,容易发生沉积。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变化》知识点总结第1课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2.地形地貌特点及主要形成原因: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地壳运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2.遇到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在室内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在室外远离建筑物,躲在开阔、安全的地方。

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和作用1.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比如,形成了火山口湖,火山岛等。

2.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

(2)注意事项:①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容易喷发出来。

(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上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

(4)实验结论: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3.火山喷发对环境影响①正面: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②负面:烧毁森林、房屋,污染空气,泥石流.第5课风的作用1.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火山喷发,熔岩阻塞 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 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 大连池。
拓展延伸
• 日本富士山是怎样形成的?
富士山是由地壳运动而 形成的一座火山 ,虽被人们 称为休眠火山 正处在休眠状 态, 可地质学家依旧把它列 入活火山行列 。
拓展延伸
• 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原因? 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
地球内部结构
地幔
地核
地壳
地震发生在地壳 这一部分
新知探究
地壳
地幔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新知探究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理是一个整体, 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 板块。
• 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新知探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推测
实验结论
图书 把图书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板块的 变化。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3.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老师:11
新知导入
火山:一个大山包,平时静悄悄,一旦发了怒,喷火又咆哮。 地震:晨起坡前留雨迹,日出池上水无痕 。
火山和地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新知导入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
它们会使地球发生什么变化呢?
• 地形地貌
断层 岩溶高原
新知探究
堰塞湖 火山锥
新知探究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 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 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 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 称为熔岩堰塞湖。
新知探究
小结: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新知探究
• 地球内部的运动 火山和地震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一、地球表面的地形1. 地球表面上常见的地形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山地。

2. 地球上的海洋多,陆地少。

3.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 地形的特点5. 观察地形图,我们获得的信息列举如下。

①地球表面上有海洋、河流、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

②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③很早的时候,地球上的七大洲是连在一起的。

④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⑤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⑥地球表面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⑦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3.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 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5.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6.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

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7.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三、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 冷和热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2.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3.植物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4.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 岩石变化的过程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6.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四、土壤1.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1课-地球的表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1课-地球的表面

三、选择题。 1.仔细看世界地形图,可以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 A ) A.比陆地面积大 B.比陆地面积小 C.和陆地面积差不多
2.新疆吐鲁番因盛产葡萄和哈密瓜而闻名,它四周群山
环抱、中间低平,因此它的地形是( D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3.如图为墨西哥沙漠地区的岩石照片,这块岩石奇形怪 状的主要原因是( C ) A.水的作用 B.地震 C.风的作用 D.火山
4.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有很多泥沙滞留,原因不可能是( C ) A.入海口水流速度慢 B.入海口地势平坦,适合泥沙沉积 C.入海口泥沙本来就多
四、连线题。
二、重点实验地形特点及主要 海洋 和 陆地 组成。 2.我国地形的整体特点呈现:西部 高 ,多 高原 ;东 部 低 ,多 平原 。 3.地球表面的地形会受到 风 、 流水 、 冰川 、
海浪 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二、判断题。 1.从地形图上看,地球表面是很平坦的。( × ) 2.地形图上蓝色的地方主要表示海洋,颜色越深的地方海水越 深。( √ ) 3.观察我国的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地形比较单一,主要以平 原为主。( × ) 4.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是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 ) 5.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某一种地形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 ) 6.我国西部地区地形比较平坦,修建道路很方便。( × )
第1课 地球的表面
一、知识速记 1.地球表面常见的陆地地形包括 高原 、 丘陵 、 平原 、 盆地 、 山地 等。 2.地球上 海洋 面积大, 陆地 面积小。 3.我国地形的整体特点呈现:西部高,多 高原 、山地; 东部 低 ,多 平原 。
4.地球的表面大约 71%是海洋,而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 29%。 5.地形图上用 白 色或 淡紫 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 6.地形图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 色表示海很 深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浅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2.1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2、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

3、我国地形地貌特点:西高东低。

西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东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4、主要地形特点:丘陵:海拔较低,起伏较大,坡度较小山地:海拔较高,起伏很大平原:海拔较低,起伏小,宽广平坦高原: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外围较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2.2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岩浆岩有玄武岩、浮石和花岗岩,它们都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是经过外力作用下地表被侵蚀的碎屑物被搬运到地势低洼处不断沉积,日积月累而形成。

砾岩、页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

5、变质岩是由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地下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后,岩石重新结晶而形成。

大理岩和板岩都是变质岩。

6、地壳在不停运动,地球内部岩浆在不停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圈层,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在模拟地震实验中,小盒模拟的是板块,泥土模拟的是岩层。

迅速拉开小盒两半时,泥土会出现裂痕;迅速挤压小盒的两半,泥土会向上隆起。

3、地震造成的危害有:破坏建筑物,地面出现裂缝,引起山崩、滑坡、海啸等。

4、当地震发生时,应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无法及时离开教室,应躲避在课桌或坚固物体下。

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火山喷发大多数发生在地壳活跃的地带,是由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

2、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湖口,由火山喷发形成。

3、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土豆泥是模拟地壳深处处于高温状态,土豆泥模拟的是岩层,番茄酱模拟的是岩浆。

这个实验说明了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岩浆在高温作用下在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出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
地形习题精选二十
第1题【单选题】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E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从地形图上看,我国的地势( )。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地形图上的蓝色通常表示( )。

A、海洋
B、高原
C、平原
地形图上,常常用深浅不同的( )表示丘陵。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 )发生变化的。

A、不断
B、从不
C、有时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云贵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我国地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读图题。

根据图片把相应的地形名称填人括号里。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我国的地形______高______低,西部多______,东部多______,呈
阶梯状分布。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下面是关于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四中地貌特征的描述,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相关问题。

A.海拔较高,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徒坡为界。

B.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C.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D.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关于高原.我知道的典型代表是______,高原的地貌特征是(______)。

(填序号)
关于平原,我知道的典型代表是______,平原的地貌特征是(______)。

(填序号)
关于山地,我知道的典型代表是______,山地的地貌特征是(______)。

(填序号)
关于盆地,我知道的典型代表是______,盆地的地貌特征是(______)。

(填序号)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根据世界地形图,回答问题。

地形图是用______和______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

地球上______多______少。

我国______多高山,______多平原。

关于地球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节少写出3条)
【答案】:
【解析】:
第13题【解答题】
简答题。

从地形图上我们能发现什么?
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答案】:
【解析】:
第14题【连线题】
连一连
______平原A
______高原B
______山地C
______丘陵D
______盆地E
【答案】:
【解析】:
第15题【连线题】
连线题。

将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与其所代表的地形用线连起来。

白色海洋
绿色平原
蓝色高原和山地
棕色和褐色终年积雪的山峰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