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

合集下载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

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

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

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1、滨水景观特点1.1综合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

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

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

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

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

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远景设计研究院提醒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

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美感。

1.2多样与统一再者,“多样与统一”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

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

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

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二、护岸 护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用于河岸及堤防免受河冲刷的建筑物。护岸一般
可分为垂直式护岸、倾斜式护岸、台阶式护岸等。护岸设计在滨水景观中起着水陆 交界边缘的核心作用,是水域通向陆域和陆域进入水域的缓冲地带。规划与设计护 岸,必须强调其安全性、便利性、生态性。与此同时,还要达到它的治水性质,只 有充分发挥治水功能,人们才能在水边安心赏玩。另外,要保证亲水性,可以轻松 和便捷地接近水边,甚至可以触摸到水,最大限度地实现滨水景观设计的美观性和 功能性。
章节导读
第二章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第一节 滨水景观的设计构成元素
一、水体 水体是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元素。水体是指水的集合体,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
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 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常以以下三种形式存在于 我们的环境中。
第二章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滨水景观中 的水域植物
第二章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四、滨水区建筑物 滨水区沿岸建筑物在滨水景观中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滨水区域的空间开放特
性,建筑的密度和形式都关系着滨水区与城市景观轮廓线的形成结果。因为滨水区 的建筑物是可视的,它们应该被设计成有着平衡外观的,一面正对城市,另一面对 着水域的形式。
第二章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滨水广场
第二章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滨水景观
第二章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驳岸
第二章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亲水 设施
小贴士
自然滨水景观分类
自然滨水景观是指在地壳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地 形地貌条件下的水域、陆域及水际线的物化关系。类型分类如 下。
1.海洋景观 海洋景观是自然滨水景观类型中最为壮观美丽和变换无穷 的了。海和洋之间存在差别,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 主体。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滨水区域的规划和布局,创造出美丽、宜人的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本文将介绍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的要点和设计思路。

1. 背景介绍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宝贵的资源,它可以提供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滨水地区面临着环境破坏和开发压力。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成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2. 规划和布局在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中,规划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对滨水地区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地理特点、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

然后,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和形态、道路和步道的布置、植被的选择等。

最后,将各个元素组织起来,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感的景观空间。

3. 水体处理水是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其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方案的效果。

可以通过设置水域、喷泉、湿地等方式,将自然的水资源与建筑物相融合,创造出动人的水景效果。

同时,合理的水体处理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气温,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4. 植被设计植被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防风、遮阳的功能。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生长周期和色彩特点。

同时,合理的植被布局可以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5. 设施设置滨水地区的设施设置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休闲体验。

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相关设施,如休闲区、游憩设施、亲水平台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公共艺术品、广场和座椅等,提供更多的休闲选择。

6.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置,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景观效果,增强场地的夜间吸引力。

同时,考虑使用节能的照明设备,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初步构建一个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是需要考虑环境、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

其中,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1. 环境适应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尽可能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矛盾冲突。

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2. 开放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引各种人群前来游玩、休闲、娱乐等活动。

同时,在开放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安全性和管理性问题。

3. 整体协调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围建筑物、道路、公园等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

在设计中要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使人们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都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三、功能性原则1. 适应多种活动的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活动需求,如散步、跑步、钓鱼、划船等。

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合理布局。

2. 环保节能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建设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并配备节能设施。

3. 安全可靠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安全可靠性问题,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同时,在管理上也要加强监管和维护工作,确保游客在享受美景时也能够得到保障。

四、美学原则1. 景观美学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景观美学问题,创造出优美的景观,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气息。

在设计中要注重色彩、形状、材质等方面的搭配和运用,使景观更加生动、丰富。

2. 文化传承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问题,在设计中要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地文化。

浅议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浅议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1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 计中存在问题 .
崛起 ,这些 城市的领导者 或者决策者开 始把 目光转移 到改 变城市面貌
1 生态观 念与景 观观念 相冲突 。生活在 城市 的人们在 亲手创 造 上来 ,由于对 景观的认知不 足 ,引进 了大量 的外来景观 ,忽 略了对乡 . 1 并欣 赏这些美景的时候 , 自身活动的影响也使 得水 域 的生态特征 渐渐 土特色和环境 协调的引用 。但 其实景观应该结 合乡土特色 ,协调 周边
性 、区域 性层 次性 和动态 性等特 点 ,并有 明确 的经济社 会 和生态 建 们 注 意加强 水质 保护 ,防 止废水 污染 河流 。 同时还 同步设水 、电 、 设 目标。
气 、电力通讯 管 线以及 园林 绿化 工程 ,使工 程一 步到位 ,避 免 了重
消失 ,即 自然景 观被人 工化 。 江河湖堤 岸 由 自然 土变成 了混凝 土包 环境 ,保护其生态 系统 ,这样 的景观才有生命力 和活力的 。事实上 ,
裹 ,植物 和动物失去 了快乐 的家 园 ,沿河开 山修筑 游览大道 ,边坡 岩 我们身边的例子也 不少 ,例如沈 阳市建筑大学新校 区的设计 ,这是 一 石裸露 ,自然植被破坏 ,把原本 漂亮的 自然河流掩埋 ,而把水道变成 个 用水稻作物 和当地 野草 、用最 经济的途径来 营造 一个校 园环境 的案 暗渠 ,原有空 间变 成了道路和建筑 ,再 加上过量的污水排 放 ,使得我 例 ,景 观中应用 了大 量的水稻和庄稼 ,并通过 旧材料 的再 利用 ,试 图 国的许多城市河道 景观失去 了其应有价值 ,自然形态 的河 流被裁弯取 对 庄稼 、野草 和校 园做 一个重 新 的认识 。又 如秦 皇岛鸟类 博物 馆设 直 ,被填埋 、切割 、覆盖 ,被裹上水泥外 衣 ,致使城市水体 不再 有生 计 ,基 于场地 的滨海特征 ,利用海风和 陆风降温 ,通过建 筑内部和朝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摘要:复兴河位于丰县东西方向中部,是连贯古城和新城的过渡水带,同时贯穿城市的南北方向,是展现丰县历史的独特场地,该流域的滨河用地是城市商业、居住活动、应急避难的重要场所。

因此方案的设计致力于体现对复兴河生态流域环境,社会形态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将其营造成载有文化内涵的一个极具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的河岸生态绿色走廊。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空间营造文化意象在该滨河景观的设计中,有三个核心性的要素:生态---作为永久的主体,是景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景观---通过人工手法的营造与干预,营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风景。

文化---将景观绿地作为文脉的主要载体,提升地块的文化内涵。

1、现状分析本次设计范围为复新河解放路至南环路段东岸,长约2185米,宽约150米,总面积约30公顷。

道路以西的现有滨河绿地面积15公顷。

此次东岸设计的需在视线上与西岸的现状滨河绿地做以呼应,同时需弥补西岸现状从功能和景观及文化传承上的不足。

现状绿地评价如下:植物层次缺乏,植物层次不够理想,乔、灌、草未形成稳定群落空间;驳岸处理单调,平直的驳岸是早期水利工程裁弯取直的结果;功能设施不足,周边沿线密集居住区,须引进满足日常活动需要的功能设施;地域文脉欠缺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应在文脉传承上更多的体现一些文化地域性。

2、生态滨水景观的本土化表达水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美好的水环境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滨水的自然美,营造优雅的滨水空间。

水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利用优雅的滨水空间,引人驻足欣赏,供人沿河漫步、垂钓河畔,使人在波光林影中洗去尘嚣,还都市人一份清静自然的心境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目标。

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对河涌堤岸整治采取生态型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河涌的综合功能,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型城市滨水。

滨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设计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地区以水体为基础,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手段来打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水作为大自然的礼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益处,如增加负氧离子含量、调节城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等。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水体,可以创造出壮观且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效果,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1. 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边的建筑、自然环境相协调,既不突兀也不违和。

可以选择自然形态的水体,如河流、湖泊等,也可以人工构建水景,如喷泉、人工河道等。

2. 利用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岩石、植物、石块等景观元素,打造出更加生动的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搭配这些元素,可以增加水体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3. 考虑安全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安全。

在水体附近设置护栏、防滑设施等,确保游客在欣赏景观时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水体打造壮观景观的方法1. 喷泉设计:喷泉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景设计元素。

通过控制水流的喷射和高度,可以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喷泉效果。

多个喷泉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壮观的水景群。

2. 水景灯光设计:通过灯光照射,可以在夜晚打造出独特而浪漫的水景效果。

合理设置灯光的颜色和亮度,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 浮桥设计:在水体中设置一座浮桥或者观景平台,可以让游客更近距离地接触水体,同时欣赏水面上的景色。

浮桥设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木质浮桥、玻璃浮桥等。

4. 水景雕塑设计:利用水流的特性,设计出独特的水景雕塑。

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如石头、玻璃、金属等,将其与水体完美结合,形成一道令人惊艳的景观。

5. 水平台设计:在靠近水体的地方,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水平台,供游客休憩、观景。

平台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舒适度要有保障。

三、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1. 深圳大鹏滨海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以海洋为主题,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和绿化带,创造出壮观的滨海景观。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周边的景观设计,它以水为主题,融合自然与人文元素,打造出具有艺术、观赏和功能性的优美场所。

滨水景观设计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环境质量,为居民和游客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本文将针对某滨水区域进行设计方案的探讨。

二、目标定位本设计方案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既具有观赏性、活动性,又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滨水景观。

通过合理规划,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的地标与人们的憩息之所。

三、设计要点与构思1. 保护与修复水域生态为了保护并改善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将利用适宜的植物、湿地等手段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域自然动态。

同时,合理设置生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引进部分具有观赏价值的鸟类和鱼类,为游客提供生态教育与观赏体验。

2. 整体规划与布局基于区域特点,我们将设计多层次的景观及活动空间,使滨水区域具有丰富的功能性。

比如,设置散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骑行道等活动区域,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在适宜的地方设置休闲座椅、户外音乐喷泉等设施,提供休憩和娱乐场所。

3. 引入艺术元素通过艺术装置的设置,使滨水景观区更具艺术氛围、文化内涵。

我们将在景观设计中融入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定期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等,为滨水景观区注入生动活力。

4. 创新的互动体验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的参与感,我们将引入科技元素,打造智能互动体验区。

通过VR技术、增强现实等手段,游客可以参与虚拟的水上运动、水下探险等活动,增强其体验感与参与度。

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注重环保理念的贯彻落实。

采用可再生材料、LED照明系统等节能环保设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选择环保型植物,进行科学养护与管理,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水质的清洁与健康。

六、维护管理策略为了确保景观长期维护和管理,我们建议建立专门的滨水景观管理机构,负责景观区的维护、保洁和安全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
摘要: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 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

它的景观设计所反映的是城市和和水的关系,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交通设计护岸和防洪堤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滨水建筑特色和主题
前言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空间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

它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城市灵魂的历史文化之载体,更是今天的城市居民精神寄托的空间场所。

正如黑川纪章所说,城市水系作为与城市人工环境共存的一个自然景观要素,已深化为城市文脉的一元,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心象风景"。

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它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1 绿化设计
(1)绿化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个环节,滨水绿化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多地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连续性绿化带,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滨水空间的新形象"在绿化种类上,应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

(2)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应重视当地乡土植物,利用场地条件种植多样的植物,注重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节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3)城市滨水区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布局。

对绿化植物的选择应以耐水湿植物和地方性的观赏植物为主,对植物的搭配要求如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

2 交通设计
滨水交通设计的目标要结合滨水空间的实际状况,把道路交通、公交交通及站点、步行交通、水上交通及码头有机地结合组织起来,尽量减少和控制“路夹河”的局面,加强水体与周边的绿地、服务性设施之间的联系,使市民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面。

在进行滨水交通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2.1 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是滨水空间内部的交通组织,其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合理的步行系统"要形成步行区域,滨水散步道的设置必不可少"散步道串连起各处户外活动空间,同时利用建筑首层架空的柱廊,作为联系室内外的步行区,形成内外交融的空间组合;或设临水空中走廊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人行网络,使游人可自由地在有高差的不同平面上往返,并获得多种高度、多个角度的观水视点,使步行空间更加活泼。

2.2 车行系统
许多城市与其滨水区之间设有平行的车流干道,这样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心理上都割裂了城市中心与滨水区的紧密联系,步行者很难由市中心方向便捷地到达滨水区"在城市承受越来越大的交通负担的同时,这种压力也转移到滨水区,有些滨水区域内部被城市干道直接截断,破坏了滨水区的空间完整性,城市干道阻断了岸地建筑与水体的渗透和交流,人群只能在靠近水边的狭小区域内活动"因此,调整滨水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形成便捷的车行系统,是维护城市滨水空间的重要措施"车行交通以及停车场的地下化有力地保证了地面行人的安全和便捷,消除了噪音和废气对滨水空间的行人和绿化的危害,高架也是一种实现人车分流的有效途径。

3 护岸和防洪堤
护岸设计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安全与亲水的关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规划设计应考虑景观的美感和生态的平衡。

3.1 护岸的造型设计
根据剖面形态的差别,护岸分为垂直型、斜坡型和阶梯型三种"垂直型护岸节约用地,但刻板生硬,令人望而却步,通常用于河面较窄河道"其他两种适用于水面宽阔的岸线,有利于保护滨水生态环境,并使水面易于亲近。

3.2 护岸的选材
根据护岸的材料不同,护岸可分为绿化护岸、碎石护岸、沙滨护岸、混凝土护岸等几种"护岸设计应尊重河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少用人为的方法改造"即使在不得不进行人工建设的情况下,也应该创造自然的生态河堤"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

4 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
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中,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适当的位置建设合适的休闲广场或建筑小品,有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观景点。

观景首先要有适当的观景点,滨水设置的亭、榭、廊、雕塑等建筑小品,水边的亲水步道、平台、桥头、滨水建筑物等,都可以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其中既有静态观景点(如平台、亲水步道等),又有动态观景点(如人、车、船等)"同时还可分为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观景点,
相互穿插,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产生人景交融的滨水景观"如每隔一段河岸就设有半圆的亲水平台,配上黑色的手扶栏杆以及风格别致的景观树,
形成了一个小广场,成了当地又一处休闲之地。

(2)营造适宜的空间环境和健身环境。

在滨水公共绿地空间,设计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休闲健身空间环境,游步道宽度可定为 1.2~1.5m,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轻松地在林荫下漫步,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座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

5 滨水建筑
城市滨水区建筑群体的平面配置和空间布局,对营造良好的滨水景观有重大意义"滨水区建筑群体布局要为建筑群争取到达水域的尽可能多的视线走廊,保证已有重要建筑物视线走廊的通畅,并使水域观察建筑获得层次感,群体布局中,通过前后建筑的错落布局,使后排建筑通过前排建筑的间口获得水景。

滨水地带建筑高度宜分区控制,建筑布局和形体应有意识地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靠近水域的建筑不能阻挡朝向水域的视线,将水岸美景纳入生活版图,开窗见绿,举目观水"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保持建筑室内空间与水域的视觉联系,使室内外空间一体化"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靠近水边建筑底层架空或局部透空,形成半公共空间,吸引人的活动,同时也使滨水建筑成为视觉焦点。

滨水建筑在规划设计时宜采用群体围合成合院,向水面敞开或半敞开,将水景引入建筑群的内部形成水域空间与广场、庭院的有机融合,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广场尽端的两根立柱,既限定了广场空间,又形成框景,将水上画面引进来"还可利用天然的地形或用人工的方式将水体引入建筑群的纵深地带,通过水体与基地的反复穿插,形成链式或网络状体系,从而最大程度地达到水与建筑的融合和视线的交织。

滨水建筑单位为取得通向水面的视线,可通过形体的扭转、窗位的精心设置及表面透明材质的选择来加强与水域空间的交流"如香港浅水湾丽晶苑,位于浅水湾西侧的山坡上,面海前部被建筑物所阻挡,但由于其设计形体的变化,其建筑与周围的山水极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6 城市滨水景观还要有自己特色和主题
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应突出自然风光带、历史风光带、生态风光带、人文风光带的主题,突出不同主题特征和功能特色,形成具体的景观环境,使人得到不断变化的空间感受。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在都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每一个建筑设计师都应该充分发挥创意和灵感,设计出和谐优美而又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西德)普林茨(Prinz,D.)著;(日)小幡一日,李维荣,解庆希译. 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天津:天津大学,1989.9
2、董雅文. 城市景观生态.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2
3、梁振强, 区伟耕. 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绿地·滨水景观.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