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锡证伪燃素说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伟大成就?他如何推翻了燃素说

历史趣谈: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伟大成就?他如何推翻了燃素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伟大成就?他如何推翻了燃素

导语:拉瓦锡是一位法国的贵族,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化学家,由于其在化学上的成就,拉瓦锡至今仍被人们所尊敬,可见科学的魅力是巨大的,就来介绍
拉瓦锡是一位法国的贵族,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化学家,由于其在化学上的成就,拉瓦锡至今仍被人们所尊敬,可见科学的魅力是巨大的,就来介绍几则拉瓦锡的故事。

断头台上的故事,在1794年5月8日,51岁的拉瓦锡因为一个指控——在士兵的烟草中掺水,而被送上了断头台,其实当时的拉瓦锡在科学界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在化学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大的。

可是面对这项错误的指控,只要能够让其活下来,能够继续做实验,他甘愿只做一名药剂师,可是就是这样的要求也没有被批准。

眨眼睛的故事,在拉瓦锡被行刑前,他还想着试验,也就是身首分离的人,大脑多长时间才能死亡,他与刽子手商量,在他身首分离的时候,他努力的眨眼睛,看看到底多长时间大脑才能真正的死亡,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拉瓦锡作为一名科学家在面对死亡时的豁达以及对科学的严谨。

氧气的故事,拉瓦锡的故事中有一个关于氧气的故事,当时流行着“燃素学说”,可是对于这一学说的正确性拉瓦锡一直持怀疑态度。

他做了一个试验,发明了钟罩,从中得出了空气也参与到燃烧的过程中了,这一发现,打破了“燃素学说”这一错误的思想。

拉瓦锡的故事一生中有许多,大多都是关于研究方面的,从这些故事中,可以让大家感受到拉瓦锡思想的光芒以及人格的魅力。

拉瓦锡有什么重要贡献?拉瓦锡的重要贡献之多,太令人惊讶。


生活常识分享。

化学小史(1)——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化学小史(1)——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化学小史(1)——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这期为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拉瓦锡是法国伟大的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743年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1761年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1763年获得律师资格。

拉瓦锡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自然科学,其后组织参加对法国矿产的考察,1768年25岁的拉瓦锡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拉瓦锡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对近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在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对物质基本构成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四元素说”与“燃素说”这两种理论上。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学说:“四元素说”“四元素说”起源于古希腊,经泰利斯、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发展起来,“四元素说”认为世界万物均是由土、气、水、火组成,并且这四种元素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毕达哥拉斯提出土、气、水、火是由冷、热、湿、燥四种基本物性两两组合形成的。

虽然“四元素说”的提出说明古希腊哲学家已经意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但是由于这种学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统治着科学界,导致化学的发展停滞不前。

四元素说示意图“燃素说”17世纪,德国化学家施塔尔对大量燃烧现象进行总结后,系统地提出“燃素学说”,他认为火是由无数活性小颗粒构成的,这些颗粒可以与其他元素相互化合形成新的物质,也能以游离形式存在,这些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火焰,分散在大气中则使人感受到热量,这便是所谓的“燃素”。

他指出物体一旦失去燃素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灰烬,而当灰烬获得燃素,物体又会复活。

在当时有限的认识水平上,这两种学说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些学说逐渐与许多新发现的自然现象产生矛盾,随着矛盾不断激化,拉瓦锡等一批近代化学先驱开始通过各种实验手段推翻这些错误的学说。

“鹈鹕蒸馏实验”为推翻土是由水转化而来的论断,拉瓦锡设计了“鹈鹕蒸馏实验”。

他首先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到鹈鹕蒸馏器中,密闭后称量装置的总重量M1;然后连续加热装置101天,因为鹈鹕蒸馏器可以将水蒸气冷凝并重新流入到蒸馏器内部,所以在加热过程中不会造成水汽的蒸发,经过长时间加热会在装置底部析出少量沉淀物;接着称量加热后装置的总重量M2,比较发现M2=M1;更重要的是,拉瓦锡发现沉淀物重量恰好等于蒸馏器加热前后重量的减少值,并且加热前后装置中水的重量几乎没有变化。

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

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

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什么拉瓦锡研究化学的业绩,人们尊称之为化学革命呢?这不仅仅在于他认识了氧气,否定了燃素的存在,而在于化学观念的根本变革,从整体推倒了旧的理论体系而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

正如恩格斯所说,拉瓦锡“使过去在燃素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

拉瓦锡之所以能做出这样伟大的功绩,是同他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

他在研究化学方法上所作的贡献,是他化学革命的一部分、并不亚于他在化学理论方面的成就。

所以他的科学方法,至今对科学研究和教学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一、重视实验而且作了定量要求拉瓦锡研究科学的名言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

他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不能推导出严格的定律。

他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使我们的推理受到实验的检验,除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的自然道路去寻求真理之外,别无他途。

”他对待任何化学问题,都要用实验来检验。

关于金属在空气中锻炼变成灰渣,其重量增加的解释问题。

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提出“火微粒”的假说,认为金属灰渣重量的增加,来自增加了具有重量的火微粒。

可是,拉瓦锡对此并未主观地予以否定,而是用实验来检验,然后作出结论。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水转为土的古老论点,曾经获得权威人士海尔蒙特和波义耳的支持。

拉瓦锡并没有盲目轻信,而是通过他亲自操作的101天加热水的实验,证明了水不能转变成土。

至于从水中得到的沉淀,实际上是容器被溶下来的固体物质,从而推翻了水变为土的说法。

拉瓦锡开始从事化学研究,就应用了精确的测量方法。

他21岁时做的一个实验,就是定量地测定了石膏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24岁时,他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用自己设计的比重计研究法国各地的水的比重。

关于燃素是否存在的问题,拉瓦锡认为假如有燃素这种东西,我们就能把它提取出来看看,而且在天平上一定能够觉察出来。

他用磷和硫分别作燃烧实验,就是应用了定量测定方法证明了氧气参加了变化。

正是由于拉瓦锡采用了定量实验,才能“把以前人们所做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

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实验原理

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实验原理

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实验原理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拉瓦锡就是其中极为耀眼的一颗。

今天呀,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实验原理,这可真是一个超级有趣又无比重要的事儿呢!我先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在拉瓦锡之前,人们对于燃烧的理解那是相当的模糊。

有的人觉得,东西燃烧是因为有一种叫“燃素”的东西跑掉了。

哼,这“燃素说”就像一个笼罩在人们头上的迷雾,让大家在化学的道路上走得晕头转向。

拉瓦锡呢,他就像是一个智慧的侦探,决心要揭开燃烧背后的真相。

他做的这个测定氧气的实验,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魔术揭秘。

他用到了一些很普通的东西,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一样常见。

比如说汞,也就是水银。

这个汞啊,在拉瓦锡的实验里可是个大明星呢。

他把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就像把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关进了一个小房间里。

然后,他开始给这个容器加热。

哎呀,这一加热可不得了。

汞就像被唤醒了一样,开始发生变化。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它到底发生了啥变化呢?嘿,汞在加热的情况下,慢慢地变成了一种红色的粉末,这个粉末叫氧化汞。

这就好比是汞这个小娃娃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新衣服。

你看,是不是很神奇?那这个过程到底隐藏着什么原理呢?其实啊,这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空气中的氧气就像一个热情的拥抱者,和汞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形成了氧化汞。

那拉瓦锡怎么知道是氧气在起作用呢?这就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了。

他继续对这个红色的氧化汞进行加热。

这时候,氧化汞又发生了变化。

它像一个被解开魔法的精灵,又变回了汞,同时呢,还有一种气体产生了。

这种气体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氧气。

拉瓦锡通过精确的测量发现,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和之前容器里减少的那部分气体的体积几乎是一样的。

这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燃烧秘密的大门。

想象一下,拉瓦锡当时的心情该有多激动啊!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的探险家,终于找到了宝藏。

他这个实验原理其实很简单又很深刻。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给人们的启示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给人们的启示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给人们的启示摘要:拉瓦锡没有发现过新物质,没有设计过新仪器,没有改进过实验手段和方法,这位现代化学之父的伟大功绩是什么?这不仅仅在于他认识了氧,建立氧化学说和新的理论体系,“使过去在燃素说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更多的是他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给人们的启示:继承别人完成的实验工作,用自己的定量实验补充、加强,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

关键词:拉瓦锡;燃素说;实验;定量研究;正确的观念1777年,拉瓦锡在向法国科学院提交的《燃烧通论》这篇论文中,详尽列举了推翻燃素说的实验数据,提出他的新的燃烧的氧化学说。

他的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的贡献,是化学革命的一部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1、定量的方法拉瓦锡工作的一个特点是系统的定量性,他善于使用天平进行精密分析。

应用定量方法室必须假定质量守恒定律成立,拉瓦锡将其描述为“我们必须假定被检定的物体的要素和其分解产物的要素精确相等”。

关于燃素是否存在的这个问题,他认为通过天平测量质量的增减能够回答。

通过实验他发现,在空气中燃烧硫和磷,其质量会增加,且增加的质量和所用的1/5体积的空气的质量非常接近。

而在曲颈瓶中焙烧锡和铅,前后质量没有变化,从而推翻的玻意尔的“火微粒”假说。

正是通过定量的测验和计算,证明了氧气参加了反应。

另外,拉瓦锡在一个定量实验中把糖和硝酸共煮,糖被氧化,放出亚硝空气(NO)和(气态)“白垩酸”(即二氧化碳),并产生草酸,它“是由白糖和大约1/3糖重的酸化要素化合而成”。

证明了几乎所有酸都含有与氧素结合在一起的各种不同基。

正是由于拉瓦锡采用了定量实验,才能“把以前人们所做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因而他才敢于对已为人们所肯定的实验予以检验,从而掀起了化学革命的风暴。

2、继承前人的实验工作,得出正确的解释(1)拉瓦锡善于学习,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

对于前人的有关研究,他的学习是很认真的,他能把前人对于同一实验所作的不同解释加以分析比较,从中发现矛盾和问题。

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

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

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从17世纪末至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之前大约一百年间,欧洲流传着的燃素学说占统治地位。

燃素说是普鲁士医生施塔尔提出的。

照他的理论,可以用下面两个简单的式子来说明燃烧反应:燃素学说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可是风行了一百多年。

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如舍勒、普利斯斯特里、卡文迪许都拥护燃素学说。

推翻燃素学说的科学家是拉瓦锡,关于拉瓦锡的传记很多,在自然科学史里,前后介绍他的生平的书籍和论文有好几十种之多。

拉瓦锡的全名是安都昂·罗朗·拉瓦锡,他于1743年8月26日生在巴黎,他一生的工作除了到外地参观视察以外,主要成就大都是在巴黎完成的。

1794年5月8日他因当过征税官而被送上断头台,年仅51岁。

因此没有发挥他科学上更多的专长,这是相当可惜的。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所以从小就培养他学法律。

他在1763年20岁的时候,得到了法律学士的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

当时他家里很富有,他不急于去当律师,他的兴趣转向了自然科学。

他最早感兴趣的是植物学,由于要采集植物标本,所以要经常上山。

他在这期间,对于气象学发生了兴趣,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气压计,这使他一生详细记录气象变化而没有停止。

他的父亲和亲友感觉到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没有再勉强他做律师工作。

他从21岁起就专门跟着一位地质学家葛太德从事地质学研究,得到了法国政府资助,使他们能从事全国地质图的绘制工作。

由于他的地质老师的建议,他去学化学,当时在巴黎教化学的老师是一位很有名的教授,他的名字是鲁伊勒,教课是很有名的。

在巴黎讲课时室内外挤满了听众,不仅有学化学的学生和药剂师,并且有许多社会名流,例如狄特罗和卢梭等人都来听他的报告,在他的报告里主要讲了当时的矿物学和矿物的化学作用。

拉瓦锡很用心地听了他的报告,增加了许多化学知识。

尽管拉瓦锡的大量工作是关于化学的贡献,可是他一生没有放弃对于矿物的研究。

燃素说和拉瓦锡

燃素说和拉瓦锡

燃素说和拉瓦锡数学学院谢盼恩格斯对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把燃素学说之于燃烧的氧化学说与黑格尔辩证法之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比拟,这让我对燃素说产生了兴趣,于是写下这篇关于燃素说和拉瓦锡的文章。

一·燃素说的产生和兴起燃烧过程和金属锻造在十七世纪末引起了化学家们的特别注意,然而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只能根据燃烧是物质分解的固有概念。

这些观点来源于当时普遍承认的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轮或者是炼金术的三要素论,而波义耳关于元素的新观点没有得到承认和发展(波义耳认为元素是确定的,初始的,简单的,完全未混合的物质。

它们彼此不互相构成,而是由他们构成一切的所谓的混合物体,而这些混合物体归根结蒂可以分解为其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燃素说诞生了。

一般认为燃素说的创始人是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和他的追随者施塔尔(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后者,因为前者的观点太过混乱,有些自相矛盾)。

施塔尔这样解释燃烧现象,他认为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体吸收燃素或放出燃素的过程。

例如,煅烧金属时,燃素从中逃逸出来,变成煅渣;将煅渣与木炭共燃,则煅渣又从木炭中吸取燃素而重回到金属面目。

硫磺燃烧后变成硫酸,硫酸与松节油共煮而变成硫磺,都是由于物质中的燃素得失而完成变化的。

在施塔尔看来,物体中所含燃素的多少决定了该物质可燃性的大小。

根据这一错误理论发展起来的燃素说没有任何合理的根据,也从来没人制出过燃素。

但这一学说用统一的观点来研究和解释完全不同的化学现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二·燃素说的危机在18世纪中期,尽管燃素说统治着整个化学领域,但已有不少化学家开始对其怀疑。

当时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科学繁荣昌盛。

因此,欧洲其他的许多科学家都赞同法国科学家所提出的许多发现和新的科学原理。

十八世纪中期,在化学领域开始了迅速积累关于物质成分的试验资料过程,化学家们开始注意对某些化学变化产生的气体的研究。

拉瓦锡,近代化学的奠基者

拉瓦锡,近代化学的奠基者

拉瓦锡,近代化学的奠基者作者:聂文颖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7年第08期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

1763年,20岁的拉瓦锡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

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

所以拉瓦锡没有去律师所上班,因为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

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著名的化学家鲁伊勒教授。

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试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

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

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

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

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

由此,他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

为了表明守恒的思想,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

如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葡萄糖=碳酸(CO2)+酒精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拉瓦锡又撰文写到:“可以设想,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通过实验,算出它们的值。

这样,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计算。

我就经常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改进实验,直到获得成功。

”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二大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定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灰烬(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给人们的启示
摘要:拉瓦锡没有发现过新物质,没有设计过新仪器,没有改进过实验手段和方法,这位现代化学之父的伟大功绩是什么?这不仅仅在于他认识了氧,建立氧化学说和新的理论体系,“使过去在燃素说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更多的是他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给人们的启示:继承别人完成的实验工作,用自己的定量实验补充、加强,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

关键词:拉瓦锡;燃素说;实验;定量研究;正确的观念
1777年,拉瓦锡在向法国科学院提交的《燃烧通论》这篇论文中,详尽列举了推翻燃素说的实验数据,提出他的新的燃烧的氧化学说。

他的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的贡献,是化学革命的一部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1、定量的方法
拉瓦锡工作的一个特点是系统的定量性,他善于使用天平进行精密分析。

应用定量方法室必须假定质量守恒定律成立,拉瓦锡将其描述为“我们必须假定被检定的物体的要素和其分解产物的要素精确相等”。

关于燃素是否存在的这个问题,他认为通过天平测量质量的增减能够回答。

通过实验他发现,在空气中燃烧硫和磷,其质量会增加,且增加的质量和所用的1/5体积的空气的质量非常接近。

而在曲颈瓶中焙烧锡和铅,前后质量没有变化,从而推翻的玻意尔的“火微粒”假说。

正是通过定量的测验和计算,证明了氧气参加了反应。

另外,拉瓦锡在一个定量实验中把糖和硝酸共煮,糖被氧化,放出亚硝空气(NO)和(气态)“白垩酸”(即二氧化碳),并产生草酸,它“是由白糖和大约1/3糖重的酸化要素化合而成”。

证明了几乎所有酸都含有与氧素结合在一起的各种不同基。

(1)
正是由于拉瓦锡采用了定量实验,才能“把以前人们所做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因而他才敢于对已为人们所肯定的实验予以检验,从而掀起了化学革命的风暴。

2、继承前人的实验工作,得出正确的解释
拉瓦锡善于学习,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

对于前人的有关研究,他的学习是很认真的,他能把前人对于同一实验所作的不同解释加以分析比较,从中发现矛盾和问题。

他把布莱克、普利司特里、卡文迪许的工作完成了,并给出了最正确的解释。

在证伪燃素说的过程中,拉瓦锡并不是第一个发现硫和磷在空气中燃烧质量会增加的人,玛格拉夫早在1740年就发现了磷的这个事实,而黑尔斯也1727
年时便发现了硫和磷在燃烧时会吸收一些空气。

此外,氧也不是拉瓦锡发现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这种气体,普利司特里先生、舍勒先生和我大约同时发现”,普利司特里称他曾告诉过拉瓦锡他用聚光镜加热红色沉淀物(氧化汞)制得氧气的实验。

虽然拉瓦锡没有发现氧,但是他想到了这种气体可能正是他预想的在还原金属煅烧灰是放出的气体,也正是在燃烧中被吸收的那部分空气,于是他重复了普利司特里的实验,从汞锻灰中分解得到了“上等纯空气”,并把它命名为氧气。

拉瓦锡是第一个真正正确理解这些实验后果的人,也是理解了氧作为元素的本来性质的第一人。

而关于水的组成实验,拉瓦锡也是根据卡文迪许的实验,首次把结果解释清楚。

前人的工作启发他找到了研究的课题,重复、改进别人的实验以判断其真伪,他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我研究所有从物质中所析出或与物质结合的空气的全部历史时,一些不同的解释全部呈现。

由于这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促使我担任这项工作,这项研究最后可能导致物理学和化学的革命。

我认为过去做的实验仅供参考,有人建议我用新的方法重做这些实验以便将空气从物体中析出或与物体结合的知识同其他知识融合,以形成一项新的理论。

”(2)
3、注重科学实验,以事实为依据
1703年,德国医生兼化学家贝歇尔和他的学生施塔尔共同提出著名的燃素学说来解释燃烧现象。

他们认为:“燃素是一种很微小的物质,它能穿过稠密的物质。

燃素本身既不燃烧又不发光,也不可见。

但是,一旦它迅速运动,就能将它的运动传递给接受它的物质粒子,产生火光。

火就是一堆燃素的聚集体。

”然而事实上,没有人见过燃素,也无法从实验中得到;物质燃烧后失去燃素质量却会增加。

这些问题燃素说都不能很好的解释。

相反,拉瓦锡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不能推导出严格的定律。

他研究科学的名言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了有力的论据,使得拉瓦锡最终彻底地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全新的氧化学说理论。

化学自此完全切断了与炼金术的联系,进入到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化学阶段。

4、开放的观念,敢于接受新的理论
普利司特里发现了不易溶于水,有助燃能力,适宜于动物和人呼吸的氧气,但是他也是燃素说的支持者,他认为这是一种失去燃素的空气,保守主意让他与真理失之交臂,他坚持传统的燃素说直到死去,而不赞成靠他的氧的发现而建立起来的那些新学说。

同样的还有卡文迪许,他甚至在最后由于无法适应在自己的实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新的化学体系,放弃了化学研究。

(3)他们无法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出新的结论,却给拉瓦锡提供了材料和机会。

拉瓦锡并没有发现新的物质,甚至只是重复了前人的实验,加以逻辑的推导和阐释,却建立了崭新的理论体系,酝酿了变革的风暴。

前人的保守和自己的开放观念,与时俱进以及敢于接受新的理论为拉瓦锡的工作和成功造就了良好的机会。

5、总结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建立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新体系的建立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然而,我认为他在从事研究时的严谨的态度,接受新思想的观念以及科学有效的方法更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

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被广泛地应用与科学实验,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英]J.R.柏庭顿.化学简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2)曾敬民. 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J]. 化学通报, 1988
(3)[英]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7年6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