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拉瓦锡的故事资料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四、建立科学的化学命名法
早期化学家们对各种化合物的命名,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标 准。他们常常使用一些隐晦和怪诞的名词,结果没有一个化 学家能够准确地弄清楚另外的化学家谈论的是什么。 拉瓦锡的化学体系,是在与四元素论和燃素论根本对立的新 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为了与新学说相适应,拉瓦锡对旧的 化学术语进行改革。他与贝特莱、福克拉、居顿德莫沃等 化学家一起,根据新理论着手编撰新的化学术语体系。1787 年,他们四人出版了《化学命名法》,系统建立了对每一种 物质用组成它们的元素而定名的原则,对化学术语第一次进 行了清晰的表述,系统阐明了化学术语的内在逻辑性,奠定了 现代化学命名法的基础。时至今日,我们所使用的大部分化 学术语,仍是根据拉瓦锡的命名法命名的。
拉瓦锡人物简介
拉瓦锡,出生于公元1743年,法国著名化 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789年瓦 锡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化学基础论》, 完成了近代化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为 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 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建立氧化燃烧理论 推翻四元素论 建立定量化学 建立科学的化学命名法
拉瓦锡对化学的主要贡献
拉瓦锡革命开创了化学研究的一个崭新时代。 他的实验方法和理论观点,如定量方法、氧理 论、元素理论、化学术语理论、质量守恒观点 等,对近代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响,使化学第一次可与物理学并驾齐驱。正因 如此,他才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化学 中的牛顿。
燃素论的提出在当时解决了许多与燃烧现象有关的问题,但它却 不能解释燃烧或金属灰化过程中重量的变化。 由此,1772年开始拉瓦锡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在密 闭容器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灰的增重是金属与空气某种成分 结合的缘故,从而推翻了火粒子论 1775年后拉瓦锡进行了多次实验,得知以前实验中与燃烧物结 合的某种空气成分实际上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并且在1779年 把这种助燃气体确定为氧,表明金属的灰化是一个与氧结合的 过程。 这样,拉瓦锡就从根本上推翻了燃素论,建立氧化燃烧理论。从 1785年起,燃素论开始衰落。新的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拉 瓦锡的领导下朝着现代化学的正确方向发
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的毕生贡献

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的毕生贡献
现代化学之父化学家拉瓦锡的毕生贡献
序号
贡献内容
具体说明
1
燃烧原理
驳斥了“燃素说”,第一个发现氧气,并将其命名。确认燃烧是氧化反应,提出了氧气助燃的学说。
5
《化学基本论述》
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建立起化学这门学科的体系,有了拉瓦锡,化学这个学科才有了规则。
6
制定公制度量衡
拉瓦锡领导了法国的一个委员会,确定了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制,如米制系统,质量标准等,使世界的科学研究有了统一的单位标准。
以下是拉瓦锡当时所制作的元素表:
2
提出“元素”概念
拉瓦锡是第一个提出元素概念的化学家,并且他联合其他科学家制定了今天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命名法。
3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拉瓦锡喜欢使用天平,天平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提供了基础。在研究燃烧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拉瓦锡通过天平定量实验,证实了极其重要的质量守恒拉瓦锡历时四年终于写成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元素一览表,共33个元素,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系统的方法归类元素,为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奠定基础。
化学emo小故事

化学emo小故事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法国贵族。
著名的化学家和生物学家。
因为他划时代的贡献实在太多了,所以被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
他提出了“元素”的定义,发表的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就是根据他的定义列出的。
不过这个跟大家背的那个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不一样。
这个表里只有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
那是一个春天,拉瓦锡老师不再是一个人了:他与同事的女儿,玛丽安娜皮埃尔莱特,迈入了婚姻殿堂。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十年后她成了拉瓦锡夫人。
没过几年,拉瓦锡对科学的兴趣爆了棚。
手头非常宽裕的拉瓦锡就开始搞科学了。
拉瓦锡夫人每天看着老公做实验做得热火朝天,慢慢地也对科研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这样!夫妻双双搞科研的日子开始了!拉瓦锡夫人对化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她从拉瓦锡的同事那里接受了专业培训,和老公组队做研究。
她是优秀的文献翻译小助手,把资料从英文翻译成法文,其中包括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亨利卡文迪什的著作,拉瓦锡的研究离不开她翻译的文献,推翻燃素学说也是得益于她的工作。
除此之外,夫人还保存着拉瓦锡的实验记录,在她去世之前,几乎能够还原出拉瓦锡全部的实验笔记和仪器。
拉瓦锡夫妇的爱情故事,最后是以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告终。
大革命爆发后,拉瓦锡被定罪,而且在当天与其他27个官员一起被推上断头台。
拉瓦锡夫人虽然免于一死,但是没收了她的全部财产,这还不算,所有的实验手记和设备也被通通收走。
拉瓦锡夫人经历了这样一场劫难,几乎一无所有。
但即使这样,她依旧克服了诸多磨难,坚持出版了拉瓦锡的回忆录。
回忆录里记录着拉瓦锡和他的同事们十分宝贵的研究成果:液体的形成、有关热量的研究、水的组成,等等。
是她的不懈努力,让自己爱人在化学领域那些伟大的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大放异彩。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1774年他用锡和铅做了著名的金属煅烧试验: 把精确称量过的锡和铅分别放在曲颈瓶中,封 闭后,准确称量金属与瓶的总质量。然后再加 热,使铅、锡变为灰烬发现加热前后总质量没 有变化。其后,一方面他发现金属经燃烧后质 量却增加了,这说明所增的质量既非来自火中, 亦非来自瓶外的任何物质,只可能是结合了瓶 中部分空气的结果。
其他化学成就
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 他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 编著《化学概要》
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 着现代化学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 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在历史上还第一 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
Thank you
另一方面,他把瓶子打开时发现空气充了进 去,瓶和金属煅灰的总量增加了,而所增加的 量和金属经燃烧后增加的质量恰好相等,这是 对他以上想法的有力证明。在这鲜明的事实面 前,拉瓦锡对燃素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金属 的煅灰会不会是金属和空气的化合物?
拉瓦锡受到普利斯特里和舍勒的启发,做了很 精细的实验。由于这个实验一连进行了二十天, 所以被人们称为“二十天实验”。 拉瓦锡发现,实验结束时,钟罩里的空气的体 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 拉瓦赐把那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称 为“氧气”(舍勒所谓的“火空气”)。
此后不久,水的合成和分解试验取得成功,氧 学说被举世公认了。这一学说的建立,把人们 长久未能解释的燃烧的秘密揭开了。于是人们 知道了氧是具有确定性质、可度量、可采集的 气体物质,与所谓神秘的“燃素”毫无共同之 处,因而燃素说从此遭到完全破产,使得化学 科学割断了与古代炼金术所保留的联系,而能 够按照物质的本来面目进行研究,它开始蓬蓬 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拉瓦锡验证空气成分的故事

拉瓦锡验证空气成分的故事
拉瓦锡是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化学家,他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他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就是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在18 世纪中叶,人们普遍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但是,拉瓦锡对此表示怀疑,并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的实验装置由一个玻璃钟罩、一个汞槽和一个玻璃管组成。
他首先将汞注入汞槽中,并将玻璃钟罩罩在汞槽上。
然后,他用火焰加热玻璃管中的汞,使其蒸发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
这个反应会消耗玻璃钟罩内的氧气,导致玻璃钟罩内的气压降低。
接下来,拉瓦锡将玻璃管的另一端浸入汞槽中,使氧化汞与汞反应,重新生成汞和氧气。
这个反应会释放出氧气,导致玻璃钟罩内的气压升高。
通过这个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结论: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两种不同的气体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支持燃烧的氧气,另一种是不支持燃烧的氮气。
拉瓦锡的实验结果对于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实验方法和结论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中,为后来的化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需要勇气和创新精神,同时也需要严谨的实验和科学的方法。
拉瓦锡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拉瓦锡 硫元素

拉瓦锡硫元素
摘要:
1.拉瓦锡的生平简介
2.拉瓦锡对硫元素的研究
3.硫元素的特性和应用
4.拉瓦锡对化学的贡献
正文:
1.拉瓦锡的生平简介
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1743-1794),全名皮埃尔- 路易- 安东尼- 拉瓦锡,法国著名化学家,被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他在化学领域的贡献举世闻名,特别是对硫元素的研究和氧气的发现。
2.拉瓦锡对硫元素的研究
在18 世纪末,人们对硫元素的认识还很有限。
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了硫的氧化性,即硫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硫。
此外,他还发现硫可以与许多金属结合,形成相应的硫化物。
这些发现为硫元素的特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3.硫元素的特性和应用
硫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S,原子序数16。
硫元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许多元素结合。
同时,硫还具有可变价性,可以呈现不同的氧化态。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具有多种应用,如制取硫酸、硫化橡胶、火药等。
4.拉瓦锡对化学的贡献
除了对硫元素的研究,拉瓦锡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化学观念,如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等。
他通过实验证明,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定律。
这一定律为化学研究奠定了基本原则。
此外,拉瓦锡还发现了氧气,并揭示了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这些发现和观念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化学从炼金术走向现代科学。
总之,拉瓦锡对硫元素的研究和发现,以及他在化学领域的诸多贡献,使他成为现代化学的奠基人。
死在断头台上的税务官,活在教科书中的“近代化学之父”!

死在断头台上的税务官,活在教科书中的“近代化学之父”!拉格朗日:“砍下他的头颅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但是生出他那样的大脑一百年也不够!”看过这句话的人应该都听过这么一件事在16世纪的法国国家推崇用断头台处死死刑犯他们认为这是最为人道也是最没有痛苦的处决方式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从不这么认为因此在自己被判死刑后他决定做一个实验当自己头被砍下时开始不断眨眼睛然后让自己的助手记录他眨了几次眼最后的记录结果是他总共眨了十一次眼这一位至死都还在做实验的人就是阿光今天要介绍的主角他是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奠基人之一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1743年拉瓦锡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家境优渥得以接受最优越的教育在他5岁时母亲因病过世此后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拉瓦锡11岁时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扎林学院在这里他受到了实验科学的基本训练那时他的化学老师是化学家鲁埃尔也正是他使拉瓦锡对化学着迷据说鲁埃尔是一位风趣的演说家,每次讲课他都是先讲一段原理,然后说:“先生们,现在让我用实验来证明它。
”可结果他的实验总是与他刚刚讲过的原理相矛盾。
这时他就提醒大家:要尊重实验,不能仅从实验出发。
这就是为什么拉瓦锡很擅长用实验来推翻和证实一些理论和事实1754年拉瓦锡在马萨林学院学习家人想要他成为一名律师但是他本人却对自然科学更感兴趣1761年他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在课余时间里他继续学习自然科学拉瓦锡从鲁埃尔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化学教育以及对燃素说的怀疑尽管在1763年拉瓦锡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并取得律师开业证书并且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子承父业做了一名律师也开始在父亲所主持的法律事务所工作但拉瓦锡已着迷于自然科学对法律提不起丝毫的兴趣经常只在法律厅中呆坐几个小时然后匆匆赶回家,钻进自己的房间认真做起各种化学实验而让拉瓦锡想不到的是正是由于他的执着与兴趣让他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被人们所熟知在拉瓦锡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化学远远落后于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尽管那个时代化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独立的化学现象但并没有一个适当的理论框架来综合这些相互隔离的零碎的信息当时人们普遍相信物质可以燃烧的原因在于它含有燃素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燃素所以将变得更轻这也是燃素说的基本理念燃素说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因此很多化学家包括普利斯特里和舍勒等人都拥护这一说法。
拉瓦锡_真正发现氧气的化学家

分类号:B J E中国化工报/2002年/02月/24日/第006版/科普拉瓦锡 真正发现氧气的化学家王志明1794年5月8日,一位年仅51岁的学者因被指控 在士兵的烟草中掺水,而被押上断头台。
临刑前,这位学者要求: 只要让我做一名普通的药剂师,做一点化学试验就心满意足了。
情愿被剥夺其他一切。
然而,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
当时他正在进行一项化学实验,要求缓刑两个星期,让他做完这个实验,也未获准。
这位学者就是被人们誉为 近代化学之父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他的死是一个世界性的悲剧,正像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所说: 他们割下拉瓦锡的头,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但是在100年之内,不知世界上还能不能再长出一颗像他那样的头来!拉瓦锡于1743年8月26日生于法国巴黎。
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家境富有。
尽管他父亲希望他也成为一个律师,而他却爱上了自然科学。
他小时候为了研究各种光线,竟把自己关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达六个星期之久,为的是使自己的眼睛变得很敏锐,能够在暗处看出光线的微弱变化。
21岁时,他写出了一篇关于城市燃灯最好方法的论文,受到法国科学院的赞许,给他颁发了金质奖章。
他博学多才,研制的高效黑色火药帮助法国的革命者打开了巴士底狱的大门;他在农业生产上提倡种麻、种山芋和种甜萝卜,改良过养牛法、养羊法。
不过,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还是他在化学和物理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他通过长期的严格实验,发现了一种能助燃、助呼吸的气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氧气。
氧气的发现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1774年8月,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在利用透镜聚焦加热氧化汞的实验中,分解出了一种新的气体。
他仔细地将这种气体收集起来,将点着的蜡烛放进去,发现蜡烛发出非常亮的光焰;又将两只小老鼠放进充满这种气体的玻璃罩里,观察到老鼠活的时间要比在等体积的空气中长3~4倍;他还亲自尝试吸入这种气体,身心觉得十分轻松愉快。
事实上他已经发现了氧气,但他由于受当时流行的 燃素说的束缚,没有去研究这种气体到底是什么,只是称这种气体为 无燃素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拉瓦锡的故事资料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拉瓦锡的故事资料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
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
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
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
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
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
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
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
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对“燃素”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
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
那么,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会怎样呢?于是他把金刚石用调成糊状的石墨厚厚地包上一层,再把这些乌黑的圆球放在烈火中烧得通红。
几小时后,剥开石墨外衣,里面的金刚石竟然完好无损!拉瓦锡捉摸着:“金刚石的失踪看来与空气有关!莫非它与空气发生作用了?”这种想法和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截然相反!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了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
而白磷在燃烧过程中,只有1/5的空气可以助燃,拉瓦锡把这种空气暂时称为“有用空气”。
至此,应该说“燃素”学说可以推翻了,但拉瓦锡仍不肯冒然作出结论。
1774年,他又用天平在曲颈瓶中通过加热金属作了定量研究,结果仍然证明了他的设想!“如果能从金属灰中提出纯的‘有用空气’的话,那么,我的燃烧理论就无懈可击了!”按照他的这一新设想,1774年10月,他在加热汞灰之后,收集到的“脱燃素空气”果然具备了他对“有用空气”所预言的性质。
这时,拉瓦锡坚信:绝对没有“燃素”存在,可燃物质的燃烧,或者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有用空气”发生了化合!1777年,他把这种“有用空气”正式命名为氧。
一向严肃谨慎的拉瓦锡,从1772年到1777年的5年中,作了大量的燃烧实验,对燃烧之后产生的物质以及剩余气体一一加以研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
直到1777年,他才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研究报告,题目是《燃烧概论》。
这一理论彻底推翻了长达百年之久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学说,完全割断了化学与炼金术的联系,使得100年来在“燃素”学说错误基础上被颠倒了的全部化学又重新恢复了科学的本来面目,使化学这门科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化学发展史上,化全物的第一种合理命名法是拉瓦锡和另外三位化学家共同拟定的。
此后,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定量关系才开始用初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
拉瓦锡以1787年建立的新化学语言和1789年出版的《化学基本教程》完成了化学革命,用17年的时间改造了化学科学。
拉瓦锡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他毕生勤奋,每天6点起床,从6点到8点进行实验研究,8点到下午7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7点到晚上10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
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
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拉瓦锡的故事资料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
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
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
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
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
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
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
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
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对“燃素”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
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
那么,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会怎样呢?于是他把金刚石用调成糊状的石墨厚厚地包上一层,再把这些乌黑的圆球放在烈火中烧得通红。
几小时后,剥开石墨外衣,里面的金刚石竟然完好无损!拉瓦锡捉摸着:“金刚石的失踪看来与空气有关!莫非它与空气发生作用了?”这种想法和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截然相反!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了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
而白磷在燃烧过程中,只有1/5的空气可以助燃,拉瓦锡把这种空气暂时称为“有用空气”。
至此,应该说“燃素”学说可以推翻了,但拉瓦锡仍不肯冒然作出结论。
1774年,他又用天平在曲颈瓶中通过加热金属作了定量研究,结果仍然证明了他的设想!“如果能从金属灰中提出纯的‘有用空气’的话,那么,我的燃烧理论就无懈可击了!”按照他的这一新设想,1774年10月,他在加热汞灰之后,收集到的“脱燃素空气”果然具备了他对“有用空气”所预言的性质。
这时,拉瓦锡坚信:绝对没有“燃素”存在,可燃物质的燃烧,或者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有用空气”发生了化合!1777年,他把这种“有用空气”正式命名为氧。
一向严肃谨慎的拉瓦锡,从1772年到1777年的5年中,作了大量的燃烧实验,对燃烧之后产生的物质以及剩余气体一一加以研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
直到1777年,他才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研究报告,题目是《燃烧概论》。
这一理论彻底推翻了长达百年之久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学说,完全割断了化学与炼金术的联系,使得100年来在“燃素”学说错误基础上被颠倒了的全部化学又重新恢复了科学的本来面目,使化学这门科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化学发展史上,化全物的第一种合理命名法是拉瓦锡和另外三位化学家共同拟定的。
此后,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定量关系才开始用初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
拉瓦锡以1787年建立的新化学语言和1789年出版的《化学基本教程》完成了化学革命,用17年的时间改造了化学科学。
拉瓦锡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他毕生勤奋,每天6点起床,从6点到8点进行实验研究,8点到下午7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7点到晚上10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
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
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拉瓦锡的故事资料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
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
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
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
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
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
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
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
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对“燃素”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
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
那么,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会怎样呢?于是他把金刚石用调成糊状的石墨厚厚地包上一层,再把这些乌黑的圆球放在烈火中烧得通红。
几小时后,剥开石墨外衣,里面的金刚石竟然完好无损!拉瓦锡捉摸着:“金刚石的失踪看来与空气有关!莫非它与空气发生作用了?”这种想法和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截然相反!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了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
而白磷在燃烧过程中,只有1/5的空气可以助燃,拉瓦锡把这种空气暂时称为“有用空气”。
至此,应该说“燃素”学说可以推翻了,但拉瓦锡仍不肯冒然作出结论。
1774年,他又用天平在曲颈瓶中通过加热金属作了定量研究,结果仍然证明了他的设想!“如果能从金属灰中提出纯的‘有用空气’的话,那么,我的燃烧理论就无懈可击了!”按照他的这一新设想,1774年10月,他在加热汞灰之后,收集到的“脱燃素空气”果然具备了他对“有用空气”所预言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