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模具周期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39工装周检规定

39工装周检规定

工装周检规定依据ISO/TS16949:2002标准编制文件编号: ZC/7.5.1.3-33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2006-05-15发布2006-06-01 实施聊城市世通轴承有限公司发布1目的规范工装、模具的周期检定工作2适用范围适用与产品有关的工艺装备、模具的周期检定。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工装周期检定的计划与监督工作。

3.2 生产部负责工装周期检定的提交与申报3.3技检部负责工装周期检定的检验与验收工作4定义与术语:4.1 预知性(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4.2 预知性(预见性)维护判断表征值:在预见性维护中能够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过程数据。

5流程图:6规定内容6.1 生产部每年年初应编制当年的工装模具周期审核计划。

工装模具的检定周期最长不能超过半年.特殊情况下,根据预知性(预见性)维护的判断或当对工装模具的精度或功能发生怀疑时,应增加对工装模具的检定频率。

6.2 生产部负责按生产部编制的工装模具周期检定计划,对到期的工装模具进行送检。

6.3 生产部按工装模具周期检定计划组织到期和周期检定不合格的工装模具,送质检部进行检定。

6.4技检部对工装模具检定可用下列方式进行:6.4.1 按工装模具的设计图进行逐项要求对比检定。

工装模具的检测结果在设计图规定的范围内视为检定合格。

此法的限制条件是:所加工的工件控制图记录数据必须都在控制区内。

6.4.2 根据预知性(预见性)维护判断表征值进行检定。

工装模具的检测结果预知性(预见性)维护判断表征值允许范围内视为检定合格。

此法的限制条件是:所加工的工件控制图记录数据必须都在控制区内。

6.4.3 根据工装模具加工的产品实物质量测量结果进行检定。

加工工件的检测结果在产品图规定的范围内视为检定合格。

此法的限制条件是:所加工的工件控制图记录数据必须都在控制区内。

6.4.4当对工装模具的精度或使用功能发生怀疑时,对工装模具的检定必须在有怀疑或争议的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并且要求相关在场人员在检定单上签字,以证实检定结果的客观性。

工装模具周期鉴定及维护保养

工装模具周期鉴定及维护保养

工装模具周期鉴定及维护保养工装模具周期鉴定及维护保养工装模具周期鉴定及维护保养生效日期文件编号版次页码修改ZH/WI-714-002第A版第1页共4页第0次120xx/11/01慈溪市振惠转向器后视镜有限公司工装模具周期鉴定及维修保养20xx年10月31日发布20xx年11月01日实施工装模具周期鉴定及维护保养生效日期文件编号版次页码修改ZH/WI-714-002第A版第2页共4页第0次220xx/11/01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修订次数更改版本单号A修订修订更改内容日期页次初版发行生效日期20xx.11.工装模具周期鉴定及维护保养生效日期文件编号版次页码修改ZH/WI-714-002第A版第3页共4页第0次320xx/11/011目的以确保公司所有工装模具能满足工序质量和装备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已入库使用的工装模具。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编制工装模具的维护保养计划。

3.2生产部负责工装模具的使用情况及安排维护保养工作。

3.3质保部负责工装模具的周期鉴定。

4实施4.1工装的保养及周期检验。

4.1.1工装保养4.1.1.1工装在使用结束后使用者对其进行清洁及防锈后入库。

4.1.1.2工装管理员结合工装的实际情况制定《工装保养计划》,每个月对工装夹具进行清洁、防锈、防腐、防潮等工作以确保工装的使用寿命并将保养的内容填写入《工装模具保养记录》中。

4.1.2工装周期鉴定4.1.2.1金属工装的鉴定周期为6个月,木质工装为3个月,由工装管理员负责制定《工装鉴定计划表》并按计划提交质控部进行鉴定。

4.2模具的保养及周期检验4.2.1模具库结合模具的合模数对模具进行相应的保养及周期检验,对于在台式注塑机60G-100G上生产的模具其开模数累计到达10万模则要进行周期保养及周期检验。

4.2.2在100G以上至300G注塑机上生产的模具其开模数累计达到5万模则要进行周期保养及周期检验。

工装夹具检验规范

工装夹具检验规范

工装夹具检验规范1.目的对于来自内外的模具/工装夹具以及总成后的模具按要求进行检验。

以确保投入使用的模具/工装夹具能满足预期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所有模具,钻模及工装夹具/辅具/工位器具等工艺装备。

对于维修后或长期(3个月以上)闲置的工装模具再次使用前,需要进行检查和确认。

对于常用重要部位及非本厂配合安装部位(如:配机面、底脚等安装尺寸)工模夹具、钻模需3个月检查一次;其余非重要部位及本厂配合安装部位的工模夹具、钻模需半年检查一次。

3.定义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4.职责4.1技术部门提供相关图纸及要求。

4.2质量管理部为工模夹具检验的责任部门,并做出最终结论。

4.3采购部,对外委采购的提出技术要求,并按要求与供方签订技术保证协议。

4.4生产部组织试模试产,由质量管理部对所生产产品进行判定,作出最终结论。

5.自制模具/工装治具检验工装治具/模具完工后由制作部门自检;若自检不合格的重新返工;合格的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检验及试产。

6.检验作业方法检验项目:1.工模治具的外观,图纸要求尺寸,角度,平面度等2.配合尺寸,试产后产品的公差尺寸。

3.所提要求或者技术协议中提及的要求。

7. 让步接收属下述情况,不满足规定要求但不影响性能的,可让步接收。

1.部件尺寸超差,但实配后符合要求的(只适用本厂内部安装尺寸)。

2.经重新加工或者修补后,能达到要求的。

3.有缺陷但与客户沟通后能接受的。

或者可内部降级使用的。

8. 免检要求不高且工艺能完全保证的、现有资源不能检测的经质量管理部和技术部主管签字同意后免于检查。

9.紧急放行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查,且本道工序不合格品不影响下道工序加工(并且不影响产品质量),才能紧急放行。

编制:审核:批准:。

工装模具检具管理制度

工装模具检具管理制度

工装模具检具管理制度为保证生产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强化工装模具和检具的管理,制定本《工装模具检具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1. 规范化管理: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建立工装模具和检具档案,并按照规范化的流程管理。

2. 合理使用: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合理配置和使用工装模具和检具,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损耗。

3. 严格保养:维护好工装模具和检具,及时清洗、保养和维修,保证使用寿命和精度。

二、工装模具管理1. 建立档案:对每一套工装模具都建立档案,包括模具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商、保管地点等信息,并编制管理台账。

2. 购置与报废:工装模具的购置需由负责人提出申请,并进行相应的技术评审。

报废的工装模具需进行记录,不得随意丢弃或出售。

3. 使用和保养:工装模具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保养时要注意清洁、润滑、防止撞击等。

4. 维修和更换:发现工装模具有损坏或异常现象,应及时停机检查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5. 盘点与清点:定期进行工装模具的盘点和清点,确保工装模具处于完好状态。

三、检具管理1. 建立档案:每一个检具都要建立档案,标明检具名称、规格、类型、编号、使用范围等信息,并编制管理台账。

2. 购置与报废:检具的购置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评审和审批程序。

报废的检具需记录并送至废品回收处处置。

3. 使用和保养:使用检具时必须正确使用,并注意保养和维护工作,包括保持清洁、防止损坏和丢失。

4. 维修和更换:发现检具有损坏或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送至维修部门处理。

5. 盘点与清点:检具需要定期清点和盘点,确保检具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并及时更新检具清单。

四、管理人员职责1. 设立专门岗位:负责工装模具和检具管理的岗位应该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工装模具和检具的购置、保养、盘点和更换等工作。

2. 制定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立检查制度和考核标准,确保工装模具和检具的合理使用。

3. 定期培训: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授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公司工装、模具、夹具、检具管理办法

公司工装、模具、夹具、检具管理办法

公司工装、模具、夹具、检具管理办法1. 引言为了规范公司工装、模具、夹具、检具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定义2.1 工装:工装是指一种特定和定制的装置,用于加工、装配和检验制造产品。

2.2 模具:模具是指一种用于制造产品的金属、塑料、玻璃等材料的装置。

2.3 夹具:夹具是指用于固定工件的装置,例如架子、卡盘和工具。

2.4 检具:检具是指用于检测产品的高精度测量工具,例如卡尺、千分尺和坐标仪。

3. 管理流程3.1 鉴定对新采购的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进行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未经鉴定不得使用。

3.2 登记对入库的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名称、类型、数量、鉴定日期和鉴定人员等信息。

3.3 分配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要求,对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进行合理分配,确保使用期限不过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4 保养对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进行定期保养。

保养内容包括清洁、防锈、涂油、松绑等,定期更换易损件。

3.5 维修对有损坏或出现异常的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并制定相应的工装维修计划。

3.6 废弃对已经过期或无法维修的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进行废弃处理,并记录废弃日期、数量和原因等信息。

3.7 盘点对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进行定期盘点,记录存量数量和损坏情况等信息,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 使用规范4.1 使用说明使用工装、模具、夹具、检具时,需按照相应的说明书使用,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异常情况。

4.2 使用期限严格按照使用期限使用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超期使用需重新鉴定,鉴定合格方可继续使用。

4.3 使用保护使用工装、模具、夹具、检具需防止损坏,规范使用要求,杜绝大力敲击、冲击等操作,避免对设备造成影响。

4.4 使用记录对每次使用工装、模具、夹具、检具进行记录,包括使用日期和使用人员等信息,并做好每次检查和维修的记录。

模具检验标准

模具检验标准

模具检验标准
模具是制造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模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因此模具的检验非
常重要。

模具检验标准是保证模具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介绍模
具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模具的外观检验是模具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外观检验
主要是对模具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表面光洁度、表面无损伤等方面。

外观检验的合格标准是保证模具表面质量符合
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

其次,模具的尺寸检验也是模具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尺寸检
验是对模具的各项尺寸进行检查,包括尺寸精度、尺寸偏差、尺寸
一致性等方面。

尺寸检验的合格标准是保证模具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一致性。

另外,模具的材料检验也是模具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检
验是对模具所采用的材料进行检查,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热处理效果等方面。

材料检验的合格标准是保证模具所采用的
材料符合要求,从而保证模具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最后,模具的使用寿命检验也是模具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使用寿命检验是对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磨损情况、裂纹情况、变形情况等方面。

使用寿命检验的合格标准是保证模具在规定的使用次数内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模具检验标准是保证模具质量的重要手段,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材料检验和使用寿命检验等内容。

只有严格按照模具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才能保证模具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模具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工装模具周期检验规范1

工装模具周期检验规范1

XXXX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工装、模具周期检定规范1、目的对工装、模具进行周期检验,确保满足产品工艺、技术要求。

为不断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供有效的生产前期保障。

2、范围适用于生产用模具、工装夹具等工艺装备的周期检验。

3、鉴定周期主要工装模具鉴定周期见下表:4、检验程序4.1批量生产产品的工装模具,由模具员根据模具检验周期规定及模具实际生产使用频次编制《工艺装备定期检查计划表》,组织周期检验。

4.2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使用单位可随时向提交工装模具检查:1)、工装磨损,已不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

2)、产品、芯轴外观、防错工装尺寸偏差超出允许范围。

3)、操作不当,造成工装模具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

4)、工装模具停用半年以上(含半年),重新使用的。

14.3模具员负责按检验标准对工装模具进行检验,并填写“工装模具检验记录表”。

4.4检验为合格工装,鉴发《合格证》。

检验为不合格的工装,按规定处理。

4.5正常周期检验不应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

5、技术要求:5.1.模具产品的加工基准面磨损极限偏差为最小加工余量的12%。

芯头处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芯头间隙的20%。

5.2模具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0.4μm,不允许存在多肉、缺肉及加工刀痕的存在,不允许存在影响起模和使用性能的缺陷。

模具分型面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1.6μm,不允许存在影响合模和造型合箱的缺陷存在。

5.3芯盒的合模间隙应≤0.0.15mm。

合模后错边、错箱量应小于0.0.01 mm。

芯盒上的抽块应定位准确、抽动平稳、安装牢固。

顶杆及排气塞装配后凸出或凹下应≤0.5mm。

5.4工装模具配合定位销直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制造公差下偏差的二倍,定位套孔的直径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制造公差上偏差的二倍。

5.5工装模具上产品标识及铸造日期标识应完整、清晰、无缺陷,安装字块凸出或凹陷产品所在面≤0.5mm。

5.6工装模具铭牌标识应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并固定牢固。

5.7由相关工装模具生产出的产品按相关检验标准检验,尺寸合格率应达到100%。

工装模具周期检验与维护规范

工装模具周期检验与维护规范

工装模具周期检验与维护规范1、目的对工装、模具进行周期检验,确保满足产品工艺、技术要求。

为不断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供有效的生产前期保障。

2、范围适用于生产用模具、工装夹具等工艺装备的周期检验。

3、鉴定周期主要工装模具鉴定周期见下表:序号鉴定内容鉴定周期1 清洁防锈每批完成后2 水路,电路3个月3 其它6个月4、检验程序4.1批量生产产品的工装模具,由模具员根据模具检验周期规定及模具实际生产使用频次编制《工装模具检验/维护计划》,组织周期检验。

4.2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使用单位可随时提交工装模具检查:1)、工装磨损,已不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

2)、产品、砂芯外观、尺寸偏差超出允许范围。

3)、操作不当,造成工装模具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

4)、工装模具停用半年以上(含半年),重新使用的。

4.3模具管理员负责按第五项“技术要求”对工装模具进行检验,并填写“工装模具检验/维护记录表”。

4.4检验为合格工装,鉴发《合格证》。

检验为不合格的工装,进行评审处理。

4.5正常周期检验不应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

5、技术要求:5.1.模具产品的加工基准面磨损极限偏差为最小加工余量的12%。

芯头处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芯头间隙的30%。

5.2模具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1.6μm,不允许存在多肉、缺肉及加工刀痕的存在,不允许存在影响起模和使用性能的缺陷。

模具分型面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6.3μm,不允许存在影响合模和造型合箱的缺陷存在。

5.3芯盒的合模间隙应≤0.3mm。

合模后错边、错箱量应小于0.2 mm。

芯盒上的抽块应定位准确、抽动平稳、安装牢固。

顶杆及排气塞装配后凸出或凹下应≤0.5mm。

5.4工装模具配合定位销直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制造公差下偏差的二倍,定位套孔的直径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制造公差上偏差的二倍。

出气孔铣刀直径的磨损极限偏差为直径不大于2mm。

5.5工装模具上产品标识及铸造日期标识应完整、清晰、无缺陷,安装字块凸出或凹陷产品所在面≤0.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柴动力海安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T1000003+01
版次:A/0
文件名称:工装模具周期检验规范
发文:技术部
1、目的
对工装、模具进行周期检验,确保满足产品工艺、技术要求。为不断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供有效的生产前期保障。
2、范围
适用于生产用模具、工装夹具等工艺装备的周期检验。
3、鉴定周期
主要工装模具鉴定周期见下表:
5、技术要求:
5.1.模具产品的加工基准面磨损极限偏差为最小加工余量的12%。芯头处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芯头间隙的30%。
5.2模具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1.6μm,不允许存在多肉、缺肉及加工刀痕的存在,不允许存在影响起模和使用性能的缺陷。模具分型面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6.3μm,不允许存在影响合模和造型合箱的缺陷存在。
序号
工装名称
鉴定周期
1
定位销、套,出气孔铣刀,样板
3个月
2
其它
6个月
4、检验程序
4.1批量生产产品的工装模具,由模具员根据模具检验周期规定及模具实际生产使用频次编制《工艺装备定期检查计划表》,组织周期检验。
4.2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使用单位可随时向提交工装模具检查:
1)、工装磨损,已不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
5.3芯盒的合模间隙应≤0.3mm。合模后错边、错箱量应小于0.2 mm。芯盒上的抽块应定位准确、抽动平稳、安装牢固。顶杆及排气塞装配后凸出或凹下应≤0.5mm。
5.4工装模具配合定位销直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制造公差下偏差的二倍,定位套孔的直径的磨损极限偏差不大于制造公差上偏差的二倍。出气孔铣刀直径的磨损极限偏差为直径不大于2mm。
2)、产品、砂芯外观、尺寸偏差超出允许范围。
3)、操作不当,造成工装模具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
4)、工装模具停用半年以上(含半年),重新使用的。
4.3模具员负责按检验标准对工装模具进行检验,并填写“工装模具检验记录表”。
4.4检验为合格工装,鉴发《合格证》。检验为不合格的工装,按规定处理。
4.5正常周期检验不应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
6、检验办法
6.1工装、夹具按图纸所示尺寸和技术要求为准。
6.2模具的检验以该模具生产的铸件所示尺寸和技术要求为准,检验相关产品相应部位是否符合图纸规定5.5工装模具上产品标识及铸造日期标识应完整、清晰、无缺陷,安装字块凸出或凹陷产品所在面≤0.5mm。
5.6工装模具铭牌标识应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并固定牢固。
5.7由相关工装模具生产出的产品按相关检验标准检验,尺寸合格率应达到100%。
5.8主要工装尺寸公差应符合图纸要求,不允许存在影响工装使用功能和定位精度的缺陷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