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_溶解度2

合集下载

第九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 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4、知道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溶质、()温度或()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剂或()温度预习检查4、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5、以横坐标表示以纵坐标表示画出物质的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6、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一定时溶解在水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7、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20 。

8、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9、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课内探究学习任务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自主学习: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合作探究:1、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各是多少?2、请你根据P36表1中KNO3的溶解度,绘制出KNO3的溶解度曲线:精讲点拨:1、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的第2课时,主要学习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以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应用,并为以后学习溶液的浓度、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作了铺垫。

溶解度的教学主要涉及概念教学、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物质分离方法教学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需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知道一些简单的转化方法,但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导致学生定量分析溶液的能力的是有欠缺的。

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不能很好的联系化学知识,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

他们对化学实验现象、未知领域以及与前认知相冲突的情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情境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的含义,能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分离混合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活动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而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描绘溶解度曲线,提升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分析出物质提纯的方法。

3、通过对溶解度的学习,感知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实际生活、生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的认识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评价目标】1、通过对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2、通过溶解度表格和曲线的形式定量分析物质的溶解度,诊断并发展学生定量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定量的探究发现水平)。

第2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第2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9.(2021·南岗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
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 至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一定会析出25g晶体
D.若t1为20℃,则甲、乙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D.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掉等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0.30℃时,100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g,则该物质属

(D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11.在t1℃时,20g水中最多溶解15gX物质,t2℃时,45gY 物质完全溶于60g水中达到饱和,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
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D )
A.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溶剂中的质量
B.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
C.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D.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
解的质量
3.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 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塞,“魔水”会自动喷 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 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4.溶解度曲线:




(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查询某物质在__某__温__度___下的溶解度。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__相__同__温__度___时溶 解度的大小。 (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__温__度___ 影响的大小。

课题2溶解度(2)

课题2溶解度(2)

2.溶液饱和与否的判断及证明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①加溶剂 ②一般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一般降温
4.结晶: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二、溶解度
1.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2)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饱和 12
2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在20℃ 时,将20g食盐投入到50g水中,所得食盐 溶液的质量是( B) A.70g B.68g C.36g D.86g
3 . 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 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 (1)所得溶液时该物质在20℃时的 饱和 _________ 溶液;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其中,溶 质的质量为______g,溶剂的质量为_____g; (3)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g水, 所得溶液时该物质的_______溶液。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0.15 0.10/g/ Nhomakorabeag
0.05
硝 酸 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温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温度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难溶物质 微溶物质
可溶物质
易溶物质
20℃
0.01克
1克

2、溶解度

2、溶解度

T(℃) ℃
B:表示B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线B:表示B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线C:表示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表示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区间的含义】 区间的含义】 0~t1 ℃时,C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即线 在上方, 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 在上方, 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A的溶解度 即线C在上方 在中间, 在下方。) 线B在中间,线A在下方。) 在中间 在下方
涨潮时,海水淹没盐池,退潮时,海水留在盐池中, 涨潮时,海水淹没盐池,退潮时,海水留在盐池中,借助阳光和风 将水分蒸发,使盐结晶析出。 将水分蒸发,使盐结晶析出。 ☞降温结晶 如:盐湖、盐井到冬天可以在水底捞到碱的晶体 盐湖、
盐湖、盐井周围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 盐湖、盐井周围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 溶解在盐湖、盐井的水里形成饱和溶液,到冬天,气温降低, 溶解在盐湖、盐井的水里形成饱和溶液,到冬天,气温降低,水的溶解能 力降低,碳酸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晶体沉在水底。 力降低,碳酸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晶体沉在水底。
5、结晶 、 (1)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 (2)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叫结晶 ) 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 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句话的反面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反面意义是什么? 如果蒸发去水,或改变温度,溶质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即结晶) 如果蒸发去水,或改变温度,溶质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即结晶) (3)结晶的方法 ) ☞蒸发结晶 如:海滩晒盐

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
❖一定温度:只有温度一定,各物质的溶解度才是定 值
❖ 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 的溶解达到最大量
❖ 溶剂是100g:只有溶剂量一定(人为规定),讨论 溶解多少才有意义
❖ 溶解度的单位:克(g)
想一想:如何判断一杯NaCl溶液 是否饱和?
❖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加入该溶质,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此 溶液饱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①升温 ②加溶剂 ①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温
不饱和溶液
想一想:如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
结晶 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
二、溶解度
结论
动手试一试——2
❖ 用硝酸钾固体代替氯化钠在试管中进行前一实验,每次加入一药匙固 体,加几次后才使试管中的硝酸钾不再溶解?加热试管,观察固体的 变化,再加入一药匙固体,搅拌。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
操作 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冷却
课题2 溶解度
动手试一试——1
❖ 常温下,向装有1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一药匙氯化钠固体, 搅拌;氯化钠溶解后,再加一药匙,搅拌;如此反复到 氯化钠不再溶解。
❖ 向烧杯中再加入约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 现象
加入一药匙 NaCl,搅拌
全部溶解
加入一药匙 NaCl,搅拌
……
加入5ml水, 搅拌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全部溶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一、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二、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三、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四、交点的表示:在该温度下,不同物质的

课题2 溶解度2

课题2 溶解度2

本课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 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知道溶解度曲线的点、线、交点的含义 4,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课题2
一、溶解性
溶解度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影响因素: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例:食盐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 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
应用:
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P35
制取明矾晶体P40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适用 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的结晶; 或应用于溶解度较大的物质的分离提纯。如从 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提纯KNO3。 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 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的结晶;或应 用于溶解度较小的物质的分离提纯。如从含 有少量KNO3 的NaCl溶液中、C三种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 M点的含义是 在t2 º C时A、C的溶解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温度为t 1º C,三种物质溶 B、A、C 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 当为t3º C时,溶解度最大的 是________。 A
4、在20º 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 36.5克,则氯 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
200 溶 解 190 度 180 克 170 NH4NO3 160 150 140 找 130 一 120 NaNO3 找 110 5 100 0 90 度 80 KNO3 各 70
1: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 的溶解度不同(点)
巩固练习
1、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图, (1) 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A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C时A和B的溶解 (2) M点表示在__º 相同 >tº C 度______,在_____时A物质的溶解 <tº 度 >B物质的溶解度。在____C时A 物质的 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 度。

初中化学_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初步解释溶解度。

(2)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会解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或者溶解度表格,解释一些常规的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把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2.溶解度曲线。

难点:1.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2.溶解度曲线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式【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授课教案】学生先进行自行思考,再进行小作业布置:导学案上的课后作业学情分析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的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本课题学习中所需要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等数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1、对运用溶解度概念时忽视条件,如温度或是溶剂的量不确定时运用溶解度概念。

2、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例如,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

3、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例如,认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忽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例。

4、对列表法和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理解很浅,造成从表和图中正确提取信息困难。

例如,从溶解度曲线图读取的溶解度数据不正确。

效果分析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总结出溶解度的四要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9-12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图9-13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增大。
2: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较小,如NaCl
3: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减小,如Ca(OH)2
讨论
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 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巩固练习
1、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图,
(1) 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 明A物质_____________
(2) M点表示在__ºC时A和 B的溶解度______,在_____时A 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 度。在____时A物质的溶解度 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
巩固练习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度曲线,请回答:
晶法提纯A D. 0℃时,A是微溶物质,B是易
溶物质
4、在20º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 36.5 克,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
克 170 NH4NO3
160
150

140 130
一 120
找 5
110 100
0 90
度 各 物 质 的 溶

NaNO3 KNO3
A. 40g B.10g C. 5g D. 2.5g
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20ºC时,100克水中溶解了23克食盐,则食 盐在20ºC时的溶解度为23克。
2、在20ºC时,100克溶液中含有溶质23克,则该 物质的溶解度为23克。
3、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克,则氯化钠 的溶解度为36.5克。
本课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 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知道溶解度曲线的点、线、交点的含义 4,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课题2 溶解度
一、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的能力。
影响因素: 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例:食盐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 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
物质溶解性能力的大小常用溶解度来表示
微溶
0.01-1g
难溶
<0.01g
例1:某物质在20ºC的溶解度为 21.5克,其含义是什么?
答:其含义是:在20ºC时,该物质在100克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21.5克。
或说:在20º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 最多能溶解21.5克。
例则2X:物质在在某该温温度度时的,溶40解0g度水是中(最多能溶) 解DX物质10g,
3. 什么叫饱和溶液?什么叫不饱和溶液?为 何说饱和溶液时我们要指明在一定条件下?
4.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接近饱和的KNO3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反之又怎样操作?
不饱和变饱和:
增加溶质(KNO3)、减少溶剂(H2O) 降 低KNO3溶液的温度; 饱和变不饱和:
增加溶剂(H2O)、升高KNO3溶液的温度。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 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汽水中溶解的气 体是二氧化碳?
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 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压强,温度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打开健力宝盖时我们为何会看到有气体冒 出? 2、给水加热时我们为何可以看到水中出现气 泡?
硼酸
1:某物质在不同温 度下的溶解度不同 (点)
2:某物质在某一温 度下的溶解度(点)
NH4NO3
3:曲线的交点表示 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 下的溶解度(相同)
NaCl
4:曲线越陡,该物
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越大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ºC )
图9-12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符 号S表示。
2、四要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100
标准:在100克溶剂中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克
够水了1,00我克饱了
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20ºC时的 溶解度
易溶
>10g
可溶
1-10g
课题2 溶 解 度
课题2 溶解 度 课前练习: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 拌后,属于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泥沙 C.纯净的冰块 D.氯酸 钾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的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1)M点的含义是_____,
(2)当温度为t 1ºC,三种 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 依次为______,当为t 3ºC时,溶解度最大 的是________。
巩固练习
3、图中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 在t℃时,A的质量分数大于B
的质量分数 C.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