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这一章节。

该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描述贾宝玉因犯错而遭受父亲贾政的责打,以及此次事件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影响。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作者意图,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性格,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宝玉挨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宝玉、贾政等人物性格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一段精彩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并讨论其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人物关系图:展示宝玉、贾政等人物之间的关系。

3. 重点词语:挨打、性格、人生观念、创作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谈谈你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分析宝玉性格的优缺点,以及挨打事件对其人生观念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了解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变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故事情节的讲解;2. 人物性格分析;3. 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

针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故事情节的讲解1. 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宝玉的过错,以及贾政为何如此生气。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这一情节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3)能够鉴赏文学作品,体会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宝玉挨打》这一情节。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3)运用文本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贾宝玉叛逆性格的魅力,理解其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2)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反思历史,珍惜现实。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2)分析《宝玉挨打》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的意义。

(3)鉴赏文学作品,体会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深层原因及其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

(2)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宝玉挨打情节的描写,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作品中的奥秘。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共情,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红楼梦》及贾宝玉的角色形象。

(2)引发学生对宝玉挨打情节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和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贾宝玉在挨打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封建礼教的残酷与不合理。

5. 作品鉴赏:(1)分析作者在情节描写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

本文详细描绘了贾宝玉在贾府受到的惩罚和遭遇,反映了封建家庭对子女的严苛教育以及宝玉的反抗精神。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宝玉因违反家规而受到惩罚,第三部分是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认识到宝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贾府的困境。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勇敢与无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宝玉的影响。

难点:分析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以及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过程,分析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反抗精神。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封建家庭教育的启示,以及宝玉在困境中的勇敢与无奈。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认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2. 宝玉挨打的原因3. 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4. 宝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贾府的困境七、作业设计2. 结合课文,评价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

3. 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封建家庭教育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宝玉的影响。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反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宝玉在困境中的勇敢与无奈。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背景;(2)能够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3)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宝玉挨打事件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宝玉这个人物的深厚感情;(2)体会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背景;(2)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3)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宝玉挨打事件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2)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这部作品及其作者曹雪芹,引导学生关注宝玉这个人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宝玉挨打》这一章节,了解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事件来展现宝玉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宝玉挨打事件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

5.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等角度欣赏作品,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宝玉挨打事件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过程;2. 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举例说明;3. 结合课后阅读,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以及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红楼梦》中其他重要事件,如“林黛玉进贾府”、“宝钗生日”等,与宝玉挨打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宝玉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进一步了解宝玉的性格特点。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一课,内容包括教材第一章节“宝玉挨打”的详细内容,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曹雪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特点,理解其性格的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理解曹雪芹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的经典画面,引发学生对贾宝玉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让学生自读教材,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教师讲解宝玉挨打的背景,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贾宝玉挨打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

3. 例题讲解:(1)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阐述宝玉挨打背后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贾宝玉挨打示意图。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主要内容:(1)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贾宝玉的性格特点(3)家庭教育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2)从宝玉挨打事件中,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2. 答案:(1)贾宝玉性格特点:多情、敏感、反叛、善良等。

(2)家庭教育问题:家长过度溺爱、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教育方法不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其他关于贾宝玉的章节,深入了解其性格特点。

2024年《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2024年《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2024年《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宝玉挨打》片段,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3.学习《红楼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2.《宝玉挨打》片段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贾宝玉心理活动的解读。

2.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曹雪芹及《红楼梦》。

2.介绍《宝玉挨打》片段的背景。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宝玉挨打》片段。

三、课堂讨论1.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2.探讨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3.讨论贾宝玉在故事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红楼梦》,了解贾宝玉的成长经历。

2.准备下一课的讨论话题: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作业感悟。

二、课堂讨论1.分析《宝玉挨打》片段的艺术特色。

2.探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3.解读贾宝玉的心理活动。

三、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片段中的经典语句。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与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深入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

2.分析贾宝玉与贾母、贾政等人的关系。

3.探讨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成长变化。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红楼梦》,了解贾宝玉与贾母、贾政等人的关系。

2.准备下一课的讨论话题:贾宝玉与薛宝钗的比较。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分析贾宝玉与薛宝钗的比较。

2.探讨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3.解读《宝玉挨打》片段中的爱情元素。

三、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片段中的爱情描写。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与感悟。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章节,内容包括宝玉误踢袭人、贾母责打宝玉、宝钗黛玉探望宝玉等情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宝玉挨打》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在情节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宝玉挨打》阅读笔记、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宝玉挨打》情节相似的实践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宝玉挨打》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宝玉误踢袭人的情节,讲解人物性格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贾母责打宝玉的情节,讨论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钗黛玉探望宝玉的情节,分析人物关系及性格特点。

7. 课堂拓展: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宝玉挨打》2. 板书内容:a. 人物:宝玉、袭人、贾母、宝钗、黛玉b. 情节:宝玉误踢袭人、贾母责打宝玉、宝钗黛玉探望宝玉c. 社会背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性格,谈谈你对宝玉误踢袭人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宝玉挨打》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章节,了解贾宝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小说的社会背景和创作意图。

2023最新-宝玉挨打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宝玉挨打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宝玉挨打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种一篇经典的篇章,也是教学的重点,那么宝玉挨打教案该怎么设计呢?本文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宝玉挨打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宝玉挨打》赏析篇一“宝玉挨打”(第33回)、“抄捡大观园”(第74回)是《红楼梦》全书中两个最大的事件。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是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派贾政同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矛盾冲突的一次激化,也是这一矛盾冲突发展的结果。

古今中外一个严厉的父亲因生气打了儿子,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

但贾政打宝玉的方式、方法、结果,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却大不一样,它所包含的矛盾冲突是丰富、复杂的,我们着重从艺术表现上加以分析。

一、高度的艺术概括。

从贾政打宝玉的原因来看它的概括力。

贾政为什么要打宝玉?从远因来看,可以说矛盾由来以久,“自从那宝玉的女性化的性格微露其端时(百日抓),那政老爷便不喜欢”,“便不甚爱惜。

后父子生疏隔膜,轻易不见一面,偶一见,总是疾言厉色,动辄‘断喝一声’”。

近因有如下几点:(1)因为宝玉不愿和当官作宦的人交往。

厌恶仕途经济,引起封建卫道者贾政的不满。

宝玉把谈“仕途经济”的话,说成是“混帐话”。

最早引起可从第32回找到。

亲戚贾雨村来,贾政叫宝玉出来见见,宝玉不愿意;又如史湘云劝他:“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宝玉听了回答说:“姑娘请到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袭人接着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把宝姑娘搁在那里。

”宝玉又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就和他生分了。

”以上这些话,我们都能看到宝玉是最厌恶“仕途经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雪芹《红楼梦》文学常识,识记基础字词。

2. 过程和方法: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从深层透视人物复杂性格。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透视人物复杂性格,昭示人物关系与矛盾。

【教学重点】:探求贾政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教学难点】:欣赏课文叙事的艺术【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

1. 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与人物。

2. 通读全文,识记基础字词。

3. 阅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中《<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推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十讲蒋玉菡之谜),了解本文在《红楼梦》中的地位,熟悉本文情节、人物与前后的联系,整体把握情节。

4.写近五百字的有关《红楼梦》的某情节、人物的小评论。

二、课文导入《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大家谈《红楼梦》的人物、情节、语言等。

(老师谈大家心中的《红楼梦》的情节、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宝玉是一个似痴如狂的人,并集众宠于一身,他怎么会挨打呢?这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我们来看看故事究竟如何展开的?”三、解题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的第33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宝玉挨打》主要表现新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本文通过对宝玉挨打这一事件的描写,揭示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社会背景,同时也展示了相关人员对宝玉挨打所持的态度。

逐层递进的情节设计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都写得非常出色。

四、情节波澜层层铺垫吴功正先生将《红楼梦》情节设计起伏跌宕的的特色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明确:全文分两部分,一是宝玉挨打的起因;二是因宝玉挨打,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一)“潜流暗滚”问题1:宝玉挨打前的有什么神情变化?(参考:宝玉见贾雨村是“思欲愁闷”;回来听到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是“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见到母亲是“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出门后是“茫然不知何往”“低头感叹”;与父亲“撞了个满怀”、“倒抽了一口气”、“垂手一旁站着”、“惶悚”;忠顺府索人,起先隐藏事实,后被揭穿,“轰去魂魄”、“口瞪目呆”;宝玉听见父亲吩咐,知“多吉少凶”,找人报信又不能,“急的跺脚”,被逼出门去挨打。

)问题2:贾政打宝玉前有什么神情变化?(参考:贾政责说宝玉见贾雨村精神不振时“原本无气”;但与之“撞个满怀”后看到他垂头丧气,“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贾环告状,如火上浇油,多次“喝令”,“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

)问题3:对照宝玉与贾政的神情变化,归纳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参考:①宝玉陪贾雨村,“半天才出来”,“全无慷慨挥洒谈吐”,使贾政责怪之,这是宝玉挨打的导因。

②宝玉因悲金钏儿之死,“不似往日”,又与贾政撞个满怀,他的惶悚让贾政“倒生了三分气”,这是宝玉挨打的导因。

③忠顺王府索人,状告宝玉引逗琪官,使贾政认为宝玉“不读书”还“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气恼不堪,这是宝玉挨打的诱因;④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金钏儿含羞“赌气投井”,贾政发怒,这是宝玉挨打的直接诱因。

)(二)“惊涛大作”与“余波涟漪”问题1: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王夫人与贾母听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间、嫡庶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

(参考:宝玉受到痛打是高潮,而波及由近至远: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

对于王夫人与贾母的表现可让学生找出例子加以简析,以表现宝玉挨打后的余波。

)问题2:宝玉被救后,众人有何表现?(可各抒已见,且建议大家课后参看第四十三回)(三)情节巧妙,必然中的偶然问题1:你是否发现其中存在偶然事件?有什么作用?(参考: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

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

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

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挨打事件推向高潮。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红楼梦》里的人物众多,事件纷杂,曹雪芹用了一种“经济”的写法,借一个事件,把众多的人卷进来,在同一场景中“逼现”每个人的性格,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相互烘托与对比,使人物立体而丰满,今天我们就对“宝玉挨打”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及一些关系作一一探讨。

二、浅层接触:学生感悟“宝玉”、“贾政”、“王夫人”的形象(参考:宝玉――性情乖张,粉脂味重,喜欢和女孩子混在一起,是贾府的中心人物。

贾政――是贾府里的大家长。

王夫人――是很疼爱儿子的母亲,等等,只要是基于学生的感悟都可。

)三、深层分析:在本文的具体场景中体味人物深层形象(一)宝玉的人物形象问题1:宝玉会见时贾雨村是怎样的情形?他与金钏儿、琪官又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

与金钏儿是在王夫人房间与之打闹,听说金钏儿赌气自杀,他“心中早又五内摧伤”;他与身份低微的戏子琪官互换礼物,都说明毫无贵贱之分,他懒于和士大夫接谈,但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却结成了倾心之交。

)问题2:宝玉为何总会受到父亲的责骂与挨打??你认为他应该挨打吗?(参考:宝玉的厌恶读书,不与权贵结交,没有主仆贵贱之分,因而不符合贾政的封建正统思想,所以挨打。

宝玉被责骂与挨打,实质是两种思想观念、两种人格类型的矛盾冲突的必然之事,是封建秩序、封建道德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是僵化了的“理学”与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性”的冲突,反映了曹雪芹对中国虚伪道学礼法的批判揭露,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

因而他的顽劣,是对封建思想的叛道经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挨打是当然之事。

)(二)贾政的人物形象问题1:贾府与忠顺府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见到长史官“心存疑惑”、“暗暗思忖”?听到宝玉与琪官之事,为何“气得目瞪口呆”?(参考:忠顺府是王府,贾府与之不来往,暗示他与之不属于一个政治集团,两者是相对立的。

而此时他的内事务总官来访,却是来索要王府的“甚合心意”的戏子,这暗指以“戏子琪官”为导火索开展的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

且宝玉卷入其中,戏子琪官又是如此地位低下之人,二人却互换礼物,更是让他感到政治斗争的压力与儿子不肖,因而忿怒。

)问题2:贾政有几次哭?为什么他会哭?(参考: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

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

宝玉是“光宗耀祖”的唯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

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

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问题3.贾政是个怎样的人?他对宝玉的打骂是否可以理解为爱子心切又对母亲孝顺?(参考: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他是封建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化身,打子孝母,都是因为他恪守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坚决维护封建礼教的坚定性。

)(三)王夫人的人物形象问题1:贾珠是谁?宝玉与他有怎样的关系?王夫人为什么多次提到他?(参考:他是宝玉的哥哥,乖巧伶俐,可惜早逝,王夫人提到贾珠,是用他作挡箭牌,唤起贾政心里的内疚感与温情。

可鼓励学生在小说中找寻关于贾珠的事件。

)问题2.王夫子的哭是她保护宝玉的法宝,在贾政面前是否生效?她护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王夫人的用眼泪保护宝玉,不仅打动了贾政,唤回了贾政心中的温情,救下了宝玉,也哭出了自己的心事:保护宝玉实际上也是保证王夫人在嫡庶之争上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也表现出贾府中的嫡庶之争的矛盾。

)(四)贾母的人物形象问题1:贾母听闻宝玉挨打有何反映?(参考:贾母“喘吁吁”跑来,“冷笑”、“不觉滚下泪来”、“抱着哭个不了”。

)问题2:贾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如何逼贾政就范的?(参考: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是这一家庭拥有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

她利用贾政的封建社会思想所谓“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等观念逼他就范,如她先嚷着“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责备贾政:“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宝玉就禁得起了?”并抬出贾政的父亲当年教训贾政的做法,训斥贾政的教导无方,使贾政就范:“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但贾母仍步步紧逼,以“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相逼他就范,直至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这都集中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儿发自内心的疼爱,使宝玉摆脱了父亲的毒打,甚至取得了这次冲突的最终胜利。

)三、人物关系昭示小说主题问题1:通过贾政与宝玉的父子关系反映了哪方面的冲突?(参考:宝玉父子冲突是一种共振现象,包括思想冲突、文化冲突、人格冲突、权力冲突、父子冲突、嫡庶冲突等多种。

此题主要是让学生从人物形象中归纳总结)四、探究三位长辈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差异。

问题1:通过宝玉挨打,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结合自己谈谈现在的生活讨论其父母的教育态出发点与方式。

(参考:1.三人之比较:①三人的教育出发点是相同的: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②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想法)生活太远了。

2.贾政与王夫人相比。

二人都认为宝玉该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

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正室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

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3.王夫人与贾母相比。

二人都过于骄宠,在行为上失之以宽。

但是王夫人认为应有适当的管教。

而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促使宝玉能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