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这一章节。

该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描述贾宝玉因犯错而遭受父亲贾政的责打,以及此次事件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影响。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作者意图,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性格,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宝玉挨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宝玉、贾政等人物性格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一段精彩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并讨论其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人物关系图:展示宝玉、贾政等人物之间的关系。

3. 重点词语:挨打、性格、人生观念、创作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谈谈你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分析宝玉性格的优缺点,以及挨打事件对其人生观念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了解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变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故事情节的讲解;2. 人物性格分析;3. 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

针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故事情节的讲解1. 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宝玉的过错,以及贾政为何如此生气。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这一情节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3)能够鉴赏文学作品,体会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宝玉挨打》这一情节。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3)运用文本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贾宝玉叛逆性格的魅力,理解其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2)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反思历史,珍惜现实。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2)分析《宝玉挨打》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的意义。

(3)鉴赏文学作品,体会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深层原因及其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

(2)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宝玉挨打情节的描写,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作品中的奥秘。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共情,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红楼梦》及贾宝玉的角色形象。

(2)引发学生对宝玉挨打情节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和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贾宝玉在挨打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封建礼教的残酷与不合理。

5. 作品鉴赏:(1)分析作者在情节描写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高中语文_宝玉挨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宝玉挨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目标】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本节课时以品读文本为主,教师应提出恰当准确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中可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步聚】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丰满。

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看宝玉挨打,贾府中众多人物是如何一一表态的,他们的表态又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二、浏览课文,梳理人物!“宝玉挨打”这一事件,卷进来哪些人物?明确:贾政、王夫人、贾母;宝钗、黛玉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关系亲近、地位相同或活动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写得迥异,比如同为封建家长的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异的人越放在一处去写,这样便可以把人物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黛玉、宝钗在宝玉挨打后的表现。

三、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活动一: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7、8自然段;朗读要求:1、朗读的同学要走进文本 2、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挨打时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

活动二:根据刚才的朗读,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明确:贾政——严苛、孝顺王夫人——慈爱贾母——溺爱宝玉、霸道活动三:深入文本,从语言、行动等角度,透视人物性格!重点品读:1、贾政打宝玉四哭 2、王夫人保护宝玉的言行明确:贾政——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忠实卫道者。

有爱子之情也有痛悔之意。

是严父也是孝子,忠实地遵循封建礼教,爱得无情。

王夫人——看似平和,实则有心机和威势。

虽不满宝玉,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保护这唯一的儿子!活动四:读13、15两段,对比宝钗、黛玉的异同明确:通过细节比较异同。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宝玉挨打》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象征意义。

(3)能够欣赏作者曹雪芹的写作手法和文学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情感世界,培养同理心。

(3)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宝玉挨打》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象征意义。

3. 作者曹雪芹的写作手法和文学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象征意义。

(3)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学风格。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宝玉挨打的象征意义。

(2)鉴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学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的整体情节,引起对宝玉挨打事件的兴趣。

(2)分发课文《宝玉挨打》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做笔记,记录关键词语和自己的想法。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就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讨论。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讨论。

5. 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学风格。

(2)学生举例说明,进行鉴赏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宝玉挨打》,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短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象征意义。

3. 选择一个喜欢的段落,进行文学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

本文详细描绘了贾宝玉在贾府受到的惩罚和遭遇,反映了封建家庭对子女的严苛教育以及宝玉的反抗精神。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宝玉因违反家规而受到惩罚,第三部分是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认识到宝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贾府的困境。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勇敢与无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宝玉的影响。

难点:分析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以及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过程,分析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反抗精神。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封建家庭教育的启示,以及宝玉在困境中的勇敢与无奈。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认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2. 宝玉挨打的原因3. 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4. 宝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贾府的困境七、作业设计2. 结合课文,评价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

3. 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封建家庭教育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宝玉的影响。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反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宝玉在困境中的勇敢与无奈。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背景;(2)能够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3)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宝玉挨打事件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宝玉这个人物的深厚感情;(2)体会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背景;(2)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3)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宝玉挨打事件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2)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这部作品及其作者曹雪芹,引导学生关注宝玉这个人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宝玉挨打》这一章节,了解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事件来展现宝玉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宝玉挨打事件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

5.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等角度欣赏作品,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宝玉挨打事件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过程;2. 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举例说明;3. 结合课后阅读,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以及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红楼梦》中其他重要事件,如“林黛玉进贾府”、“宝钗生日”等,与宝玉挨打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宝玉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进一步了解宝玉的性格特点。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一课,内容包括教材第一章节“宝玉挨打”的详细内容,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曹雪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特点,理解其性格的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理解曹雪芹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的经典画面,引发学生对贾宝玉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让学生自读教材,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教师讲解宝玉挨打的背景,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贾宝玉挨打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

3. 例题讲解:(1)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阐述宝玉挨打背后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贾宝玉挨打示意图。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主要内容:(1)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贾宝玉的性格特点(3)家庭教育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2)从宝玉挨打事件中,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2. 答案:(1)贾宝玉性格特点:多情、敏感、反叛、善良等。

(2)家庭教育问题:家长过度溺爱、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教育方法不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其他关于贾宝玉的章节,深入了解其性格特点。

2024年《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2024年《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2024年《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宝玉挨打》片段,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3.学习《红楼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2.《宝玉挨打》片段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贾宝玉心理活动的解读。

2.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曹雪芹及《红楼梦》。

2.介绍《宝玉挨打》片段的背景。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宝玉挨打》片段。

三、课堂讨论1.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2.探讨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3.讨论贾宝玉在故事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红楼梦》,了解贾宝玉的成长经历。

2.准备下一课的讨论话题: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作业感悟。

二、课堂讨论1.分析《宝玉挨打》片段的艺术特色。

2.探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3.解读贾宝玉的心理活动。

三、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片段中的经典语句。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与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深入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

2.分析贾宝玉与贾母、贾政等人的关系。

3.探讨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成长变化。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红楼梦》,了解贾宝玉与贾母、贾政等人的关系。

2.准备下一课的讨论话题:贾宝玉与薛宝钗的比较。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分析贾宝玉与薛宝钗的比较。

2.探讨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3.解读《宝玉挨打》片段中的爱情元素。

三、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片段中的爱情描写。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与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备课人:唐丽燕
【教学目标】
1、探究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2、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3、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其社会背景,理解宝玉挨打这一事件的实质,即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

【教学方法】
点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开放性阅读教学
学法:分层合作式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西江月》判词
问:这首词出自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词中所写人物是谁?从这首词中你看出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叛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
2、把握宝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叛逆精神.
3、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宝玉和封建礼教熏陶下的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四、教师总结宝玉的叛逆性格:
老师总结:父亲贾政希望儿子走读书做官,仕途经济的道路,但是宝玉不喜欢;贾政希望儿子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比如贾雨村,但儿子却对贾雨村之流厌恶万分;还有宝玉由来已久的厌恶读书、专喜在“内帏厮混”的毛病……这些都让贾政痛心疾首!
五、拓展延伸
到目前为止,老师已布置同学们阅读了《红楼梦》的前25回。

在《红楼梦》前25回中,有许多情节体现了贾宝玉的叛逆精神,你能举出几例吗?
(1)宝玉摔玉(蔑视封建礼节)——第三回
(2)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
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

——第二十回
(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
(3)听《山门》戏文——第二十二回
(4)与黛玉共读《西厢记》(向往爱情自由)——第23回
(5)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
(6)对女人的尊重
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

”他甚至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世界如鲍鱼之市,女人世界则若芝兰之室。

(7)“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外号儿叫人家‘禄蠹’;又说只除‘明明德’外就没有书了,都是前人自己混编纂出来的。


——第十九回
“还想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
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
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扯西扯,弄得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第82回
(厌恶仕途经济)
(8)不喜欢官场应酬
(9)不爱读书,整天在内帏私混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

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

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燃藜图>>是鼓励人读书的画,贾宝玉一看就烦,可见他是极厌恶读书的。

——第五回
结合月考题目“试以第二十三回‘共读西厢花纷纷’的情节,分析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点”的答题情况,强调读书要思考。

六、总结阅读方法
名著阅读基本方法:
1、关注回目;
2、瞻前顾后;
3、勤动手,多思考;
4、立足文本,筛选罗列;
5、抓主要性格,析全篇宗旨;
七、布置作业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一本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包涵着服装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还有医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伦理学、植物学等等。

书中刻画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红楼梦》往往抓住人物最最特出的精细部分,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听到他们的声音,嗅到他们的气息,从而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比如《宝玉挨打》,展示了相关人
员对宝玉挨打所持的态度,从而让我们看出各色人物思想情感的差异。

思考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宝玉挨打后,人们的不同态度来揭示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降低难度,引导学
生走进课文;
二、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要注意控制节奏,不能被学生拖着走,也不
能急躁,要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三、以文本为中心,使学生的阅读更深入;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基
本的名著阅读方法。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以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文本就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中
心。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由于脱离了文本这一中心,教师更乐于展示精美而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或者更多的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去设计课堂,甚至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和班会课。

学生上完了一堂课,对文本的内容印象模模糊糊,更不能真正体会一篇文学作品的妙处所在。

其实,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获得审美愉悦,获得知识的更新和提升,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重新塑造自身的目的。

对于任何一个文本,由于每个人的阅历和视角的不同,每个人的理解和审美体验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在这堂课上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倾听者,希望能听到学生们对作品的最真实地感受。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学生对文本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