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绵词看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连绵词语音关系简析

现代汉语连绵词语音关系简析

现代汉语连绵词语音关系简析连绵词,是指语音、字形都具有联绵性的词。

因为是音同或音近,所以在本质上应属于同源异流的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而它们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都存在着,只是所处时期不同罢了。

连绵词是汉语里特殊的语言现象,至今约有一万八千多个。

连绵词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连绵词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一类;另一部分是后起的双音节连绵词。

例如:金鱼——鱼金棒——鱼枪木耳——木耳金丝——丝铁————1。

自古以来,双音节连绵词与单音节连绵词并存,也就是说,连绵词既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的。

但在单音节连绵词向双音节连绵词过渡时,由于双音节的特点,双音节连绵词已经代替单音节连绵词成为绝对的主流。

比如:活泼——泼话文静——静话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明显。

例如:母亲——亲土地——地儿身子——子学校——校花2。

如果把范围限定在单音节连绵词,那么很容易发现,许多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连绵词已经演变成双音节的了。

如:雄壮——壮草原——原首先,这类连绵词大多出现在宋元明清时期。

以下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知道,要写完整的句子,必须有主语和谓语。

单音节词如何能够充当谓语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人创造了一种双音节连绵词,这样的词往往放在前面。

例如:你吃饭没有?“吃饭没有”就是你吃饭了没有的简略形式。

又如:我来啦!“来啦”就是我来了的简略形式。

它们的意思等同于“来了”,只不过书面上的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此外,这类连绵词还可以作状语,而且不是独立的句子成分。

如:钱,能使鬼推磨。

“钱”这个动词性词素作了宾语,作状语,补足谓语,也就是“能使鬼推磨”的简略形式。

又如:爹是啥,娘是啥,生的崽是啥。

“爹”和“娘”充当了主语和宾语,因此“生的崽”作为谓语,这个“崽”的意思等同于“崽”,这里的“崽”是名词性短语,意思等同于“孩子”,不再赘述。

我们注意到,宋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连绵词,即双音节连绵词,但是双音节连绵词仅见于北宋,而且数量极少。

古汉语 连绵词

古汉语 连绵词

古汉语连绵词
古汉语中的连绵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它们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单
字组成,具有连绵不断的特点。

这种词汇形式在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被广泛运用于诗歌、文言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古汉语中的连绵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连绵词,
如“花落”,“山高”,“水流”等;另一类是由三个或更多单字组
成的连绵词,如“风吹雨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云深不
知处”等。

这些连绵词不仅具有美感,而且还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花落”这个词汇,不仅仅是描述花儿凋谢的过程,更是表达了
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无常的哲理。

同样,“山高”这个词汇,不仅仅是
描述山峰的高度,更是表达了人生的艰难险阻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古代文学中,连绵词的运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唐代诗歌中,李白
的《将进酒》中就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的连
绵词,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在宋代文言小说《水浒传》中,
也有大量的连绵词出现,如“英雄豪杰,义薄云天”,“忠心耿耿,
死而后已”等,表达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总的来说,古汉语中的连绵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形式,它们不仅具有美感,而且还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在古代文学中,连绵词的运用非常广泛,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使在现代汉语中,连绵词的运用也仍然非常普遍,成为了汉语表达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汉语连绵词特例现象之浅析

汉语连绵词特例现象之浅析

从鸳鸯、玫瑰、沙发看现代汉语连绵词的特例现象蔡敏(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词的构成方法与词的结构类型类型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两个不同的问题,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关于词的结构类型与词的构成方法相结合下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并利用了现代汉语语音的一些特点来解决我们无法理解的一些关于汉语连绵词的特例现象的实质.关键词:连绵词双声叠韵零声母音译在讲授《汉语语法修辞概论》这门课程的第三章:词的结构类型和构成方法以后,我布置了一些作业,在学生做的作业中我发现连绵词的几类特殊现象,为了让学生更明白,更清楚的理解这些特异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存在的意义,现将其展示并一一对其进行解释.在数以万计的现代汉语词中,有一种叫连绵词的复音节单纯词.我们给他下了一个定义:由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而成的词.这类词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非双声非叠韵连绵词.现在我们对这三类词中的特异现象来解读:双声连绵词:指的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但声母相同的词.例如:参差(cenci),忐忑(tante),仿佛(fangfu),玲珑(linglong),尴尬(ganga)等.以上事例的声母均相同,符合双声的概念.但当我们看到鸳鸯(YuanYang)这个词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它也是一个双声连绵词,从表面上看确实符合定义,但实质上是我们容易疏忽的一个特异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我们讲到语音单位的时候提到了音节一般分成声母和韵母.声母指的就是音节中元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例如:好(hao)这个音节里,辅音h就是它的声母.但在现代汉语中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我们称之为“零声母”.例如啊(a)开头没有辅音,就是零声母音节.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汉语拼音在书写时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其中有这样一条: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就将小写的i写成大写的y.例如鸯(yang)等.另外还有一条:ǖ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例如:鸳(yuan)等.因此关于鸳鸯这个词是不是属于双声连绵词的问题就可以明白了.这样的词还有蚰蜒(youyan)、鱿鱼(youyu)、婉娩(wanwan)等.叠韵连绵词:指的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但韵母相同的词.例如:从容(congrong),蹉跎(cuotuo),荡漾(dangyang),烂漫(lanman),骆驼(luotuo)等.以上事例的韵母都相同,符合叠韵的概念.但当我们在解读玫瑰(meigui)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教材将它归入了叠韵的这一类,学生甚为不解.为此我要在这里揭开它的秘密.从表面上看,它的韵母确实不同,要了解其中的奥秘,我们得去求助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知识.现代汉语语音这一节明确讲到: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等.所以实质上瑰字的音节应该是(guei),因此玫瑰的相同韵母可以看做是ei.那么我们把玫瑰纳入叠韵连绵词的行列是合情合理的事了.这样的词还有宛转(wanzhuan)、缥缈、逍遥(xiaoyao)、徘徊(paihuai)、窈窕(yaotiao)、荒唐(huangtang)等.非双声非叠韵:指的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但声母和韵母却都不相同的词.例如:芙蓉(furong),鸳鸯(yuanyang),蝴蝶(hudie),蝙蝠(biefu),蛤蚧(gejie)等.但我们又会遇到这样的词沙发(shafa),有学生就问难道这不是叠韵吗?确实这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而成,这符合连绵词的概念,但我们要考虑到现代汉语词在构成方法上的多样性.其中我们提到了一种叫做音译法的构词方法:用相近的语音形式翻译外语词从而产生新的词的方法.例如:coffee翻译成现代汉语词咖啡,像这样的词很多:可可,芭蕾,柠檬,葡萄等,这些词它们虽然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但它们不属于连绵词,它们属于独立的一类:复音节单纯词中的音译外来词.所以沙发就属于这个群体.因此,我们在考虑现代汉语的结构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现代汉语系统性的特点:任何一种语法规律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的语法规律共同处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所以分析词的结构不能忘了语音和语义,分析语音不能忘了词的意义和它的结构.即一句话,现代汉语的词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参考文献:《湖南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湖南省语委办湖南省教委师范处编,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汉语语法修辞概论》李忠初李伯超盛新华著,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94.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连绵词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

连绵词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

连绵词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联绵词”双音节语素的一种,是汉语中一种单纯的双音词(即单纯词)。

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的两个音节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不能分开解释,即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

“联绵词”可分为:(1)双声联绵词,即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参差,踊跃,踟蹰,踌躇,慷慨。

(2)叠韵联绵字,即这两个字韵母相同:窈窕,须臾,汹涌。

(3)双声兼叠韵联绵字:辗转。

(4)同音重叠的联绵字:匆匆,洋洋,依依,孜孜。

(5)非双声叠韵联绵字:鹦鹉,玛瑙,妯娌,嘀咕。

前三种连绵词的存在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

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

联绵词还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它包含“仿佛”、“伶俐”等。

连绵词不能就字面来进行解释,如“仿佛”不能解释为“模仿佛爷”。

此外,双声词语其中一字可独立成义,另一字不能独立成意,也归入连绵词行列,因为这些词也只能是一个语素。

如“寂寞”,“寂”可独立成义,“寞”不行,所以“寂寞”也算是连绵词。

_联绵字_与语文学史上的相关名词

_联绵字_与语文学史上的相关名词

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3期(总第76期)“联绵字”与语文学史上的相关名词沈怀兴(宁波大学中文系,浙江宁波315211)[摘 要]本文考察语文学史上“联绵字”及相关名词之所指,指出旧时的“联绵字”多为合成词,被认作“联绵字”之同义语的其他名词,在不同的学者著作中大多各有所指,且无一仅指双音单纯词。

[关键词]联绵字;双音单纯词;相关名词;合成词[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442(2007)03-0051-04本文考察旧时(指20世纪40年代以前)“联绵字”及相关名词“连绵字”、“语”、“连语”、“二文一命”,看它们本来到底指什么。

“骈字”、“骈语”、“连字”、“骈词”、一、联绵字“连语”等。

这里的“联绵字”是狭义的,只指文献中明确写作“联绵字”者,不包括“连绵字”、联绵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旧称双音的单纯词。

”《汉语大词典》卷八(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年版):“旧称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

”这两部词典的解释是一致的,且都强调是“旧称”。

然而,考察现有文献,不见20世纪40年代以前有如是说者。

旧时的“联绵字”,不等于现代词汇学中的“复音单纯词”。

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间或有人议论过,如许惟贤(1988)、陈瑞衡(1989)、李国正(1990)、李运富(1991)等均有论述。

但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2002年出版的增补本仍然坚持前释。

为此,笔者(2004)发表了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联绵字”问题作了探讨,但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未能涉及。

本文试就“旧称”二字再作点考察。

“联绵字”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张有《复古编》。

其书为“联绵字”单立一门类,共收联绵字58条,但没有给“联绵字”下定义。

就其所收联绵字看,其中既有合成词,如怀抱、踪迹、屯亶、担荷、髫龀、提携、襁褓、千秋等,也有单纯词,如鹡鸰、琉璃、骆驼、袈裟等。

现代汉语词汇读后感

现代汉语词汇读后感

现代汉语词汇读后感一、词汇的构成与丰富性。

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十分复杂多样。

从词的来源看,有传承词,例如“山”(sh ān,名词)、“水”(shuǐ,名词)等,这些词从古汉语传承至今,基本意义没有太大变化;还有外来词,像“巴士”(bāshì,名词)来源于英语“bus”,它丰富了现代汉语的交通类词汇。

还有新造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比如“网购”(w ǎng gòu,名词),这反映了互联网时代购物方式的新变化。

这种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来源上,还表现在词的内部结构上。

现代汉语词汇有单纯词,像“葡萄”(pú táo,名词)是连绵词,它由两个音节联绵成义,不能分割理解;还有合成词,例如“火车”(huǒ chē,名词),“火”和“车”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通过对词汇构成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现代汉语词汇的庞大体系是由众多不同来源和结构的词汇共同构建而成的。

二、词义的理解与辨析。

同时,词义还有模糊性的特点。

以“青年”(qīng nián,名词)为例,它并没有一个非常精确的年龄界限,不同的语境、文化背景下可能对“青年”的年龄范围理解有所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和理解词汇时,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准确把握词义。

另外,多义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打”(dǎ,动词)这个字就是典型的多义词,它有“击打”(如“打鼓”dǎ gǔ)、“编织”(如“打毛衣”dǎmáo yī)、“做、从事”(如“打工”dǎ gōng)等多种意思。

在阅读和交流中,辨析多义词的不同意义是准确理解语义的关键。

三、词汇的发展演变。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现代汉语词汇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词汇不断产生。

如“人工智能”(rén gōng zhì néng,名词)这个词,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它代表着一个新的科技领域。

另一方面,旧词也可能产生新的意义,比如“云”(yún,名词),除了表示天空中的云彩外,现在还表示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如“云计算”yún jì suàn)。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讲解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讲解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汉语词汇意义的比较以义项为单位。
2.古今词义差异的四种类型: ①古义与今义微殊; ②古义保留,但不常用; ③该词古义消亡,现代用另词替代; ④ 该 词不使用,书写形式保留以记他词。 (例见 83页)
3.古今近似义项的辨析 A 程度差异
缪公之怨此三人者入于骨髓。(《史记 · 秦本纪》) (怨,恨)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礼记》) (啼,放声大哭)
(2)从字的记词职能看: A.一字一词(即字词对应)。 如:山、木、目。(注意:木和树、目和眼, 虽曾记录相同的事务,但并非记录相同的词) B.同字异词 ①(甲)姜氏欲之,焉辟害? (乙)晨往,寝门辟矣。 (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异字同词 ②(甲)韩厥俛定其右。 (乙)执其干戚,习其俯仰。
第二章 词 汇
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一、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1.字与词的区别 字和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是语言 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表意单位,字是记 录词的书写符号;词具有音义两要素,字 则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但只有形才是其自 身独有的,而音义则是从词那里承受的。
2.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1)从词的音节数量看: A.单音节词:一字一词。如:P378 B.多音节词:一词多字。如:网络、伊拉 克 C.合音词:一字二词。如:诸甭嫑������嘦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而且汉字字形 所反映的本义往往与词义有关系,所以,古 人一般把一个字当成一个词,用“字”称呼 词,用“字义”指词义(古人只把虚词叫作 “词”),这样,字和词在古人观念中实际 上成为同一概念。
3.通假、分化、异体、繁简等文字现象对字词关系的影响: (1)通假 既可导致异词同字,又可导致异字同词。如: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词1:田界 字1:叛 畔(字) 叛离(词) 词2:叛离 字2:畔 (2)分化 可导致异字同词。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字1:共(古) 供应(词) 字2:供(今)

《古汉语基础(二)》答案

《古汉语基础(二)》答案

古汉语基础(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一、解释下列术语概念1.单纯词: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重言: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5.本义:本义应该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念,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6.古今传承词: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里的词。

7.同义词:从词义内容上辨析;从习惯用法上分析;从语法上分析;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从方言的角度辨析同义词;从造字时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同义词。

8.声纽: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9.字母: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10.五音: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11.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12.清音: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13.浊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14.韵部:在汉语音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10月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ct.2004第25卷第4期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5No.4[收稿日期] 2004-04-09[作者简介] 黄 献(1966—),女,广西宾阳县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语言学教研室讲师。

从联绵词看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黄 献(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 要] 汉语中字和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字是音形结合的书写符号,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就联绵词而言,承认它是由字构成的词,但它的字形又与词义无关,而是“因声表义”,可以说,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集中反映了汉语字词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字;词;联绵词[中图分类号] H1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4)04-0104-03 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二者本不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古汉字更具尚形的特点,于是人们常用“形训”之法,即通过汉字的造字的结构去掌握字义,古汉语中单音词很多,掌握了字义往往就等于掌握了词义……实践证明,“形训”是行之有效的,遗憾的是,传统的训诂把形义统一的现象片面化、绝对化了,把字与词看作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样就导致从理论上抹杀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性质,而误以为字是直接表示概念的,造成字词不分,有的还导致了错误的实践。

本文拟从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这个角度来谈汉字与词的关系。

一、关于“字”、“词”概念的有无汉语到底有无“字”与“词”这两个概念?徐通锵在《“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一文中认为汉语以“字”为结构本位,其突出的特点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的强制性和顽强的表义性。

认为汉语是没有词这个概念的,词是印欧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字’是汉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单位,它与印欧系语言的‘词’不同,具有自己一系列特有的特点。

这可以概括为:结构简明,语法功能模糊,表义性突出。

‘字’的结构简单而明确,是一个以‘1’为基础的‘1×1=1’的层级体系,或者简单地说,它是表达一个概念(意义单位)的一个音节,形成‘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的结构格局。

”[1]笔者认为,古今大多数的学者还是认为汉语是有字、词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只不过在术语使用上产生过混淆。

在上古汉语书面语中,一个字基本上记录一个词,字与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等同的。

因此,传统小学家基本上是字、词不分,在传统语言学中,在谈“字”的时候,常常指的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词”(小学家们用“词”这个概念的时候,指的是“虚词”)。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汉字与汉语单音词具有对应性,因此,小学家们的“字、词”不分,一般不会造成概念上的混淆。

例如在训诂工作中,注释家们说某“字”有某义,人们都会明白实际上说的是某“词”有某义。

因为,字与词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汉字与汉语中的单音词虽然有普遍的对应性,但仍然能够将字与词的概念进行区分。

文字是记录语词的符号,它的音义是从语言中承袭而来的,它的本体是字形,而词是语言单位,谈“词”应该从语言中的音义出发;“字”是记录符号,如果谈“字”,就应该以“形”为出发点,如是谈“音义”问题,完全可以直接称“词”,而不必称“字”。

谈音义的时候称“词”,谈形体的时候称“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清楚,完全不必造成概念的人为混淆。

二、古今训诂学家对联绵词的界定联绵词自西周中后期在金文中就有记录,但把它们搜集整理起来,界定为词汇的一类,并赋予名称,以便和单音词、复合词相区别,却是很晚的事了。

宋代张有《复古编》下卷附辨证六门,其一为“联绵字”,收联绵字58个,辨正字体的正俗。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联绵词类聚在一起,冠以“联绵字”之名。

明代杨慎编的《古音骈字》,朱谋玮的《骈雅》,方以智《通雅・释诂》中的“ 语”,清代程际盛的《骈字分笺》,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汉书第十六》“连语”,近人王国维的《联绵字谱》,符定一的《联绵字典》等,可算传统联绵字及其理论的代表。

据以上所引,计有“联绵字”、“ 语”、“连语”、“骈字”等不同称谓。

各家或有界说,或有论断,或无界说论断。

从前人关于联绵词的界说论断或搜集的词进行分析观察,传统的关于联绵词的观念和现代的认识是不同的,总的来看,张有的“联绵字”一开始提出,就包括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合成词内又有多种形式。

到符定一的观念中,所有两个字联用而成为一个整体的,不论单纯词还是双音合成词都是联绵字,各家看法基本一致,这可称作传统的联绵字观。

现今界定联绵词为双音节单纯词,也称作单纯性双音词。

这种看法代表了当今学术界大多数人的看法。

具体地说,联绵词中的两个字仅是一个语素,不能分拆为两个语素。

凡是一个复音结构联用时的意义与这个复音结构的两个字单独使用时的意义毫不相关;或者一个复音结构其中一个字单独使用的意义与这个复音结构联用时的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另一个字不能单独使用;或者一个复音结构的两个字都不能单独使用,单独使用便各自无义,这三种情形的复音词便是联绵词。

当今联绵词的观念,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词汇进行科学分类的结果,是以现代语言学观点,对传统联绵字观念的批判继承。

“联绵词”与“联绵字”、“骈字”、“ 语”、“连语”既然古今名实不同了,如果指称当今所谓的联绵词,就使用“联绵词”这个字样。

至于联绵词的范围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一)包括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叠字(又称重音、叠音);(二)包括双声、叠韵、叠字;(三)包括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四)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五)有的仅把联绵词限制在双声、叠韵的范围内将联绵词分为同声联绵词和异声联绵词两类。

其实,确定联绵词的范围,标准是双音词的单纯与否、两个音节是一个语素还是两个语素,这是现代语言学的科学的尺度,一些非双声叠韵的双音词既然能够确定是一个语素,而不是两个语素,当然应当肯定为联绵词。

非双声叠韵的单纯词被看作联绵词,看法已趋于一致。

关键是叠音词是不是联绵词。

这要从联绵词的特点与叠音词的自身状况去考察。

联绵词是单纯性的双音词,突出特点是有的拆开后两字皆无义,不能分开解释。

有的拆开后的字义与联绵词义不相关.有一类叠音词之意义与其单字义绝然无关,此类性质当为单纯词。

故笔者认同第一种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现代音译词如“咖啡”、“沙发”也属联绵词,笔者认为虽都是借用汉字的音来表达一个意义,但这不符合我国传统联绵词“本无其字,以声托事”的假借字性质,故不应归为联绵词。

三、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集中体现汉字和词的复杂对应关系 1.汉字与词在形音义上的关系汉语的词没有形式上的标志,汉字与词之间便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

一般认为,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表义单位,字是记录语词的符号。

著名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研究了汉字的结构,提出了字是词的书写形式学说,他把字的构造与词的表达统一起来,认为汉字是写汉语词的。

实际上,孙先生已经把词与字的关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了。

也就是说,词和字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进一步分析,词又是由音和义构成的,那么,音是词的听觉形式,字其实是词的视觉形式,两种形式和一项内容共同构成了词。

词有音和义,文字有音、义和形,其中音和义来自语言的词。

分析考察语词、语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中的词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内容,是由内容和形式构成的音和义的结合体。

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层面。

义是内容层面,形和音是两个形式层面。

形式是表层的要素,内容是底层的要素。

文字是形音义三个层面共同构成的统一体。

一个汉字,形音义关系是基本固定的,我们通常形音义并称。

其实汉字的形音义不在一个平面上,内容是意义,处于底层,形式是语音和字形,处于表层。

前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说:“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2]“圣人制字”之说不可信,但他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认识无疑是正确的。

他已经认识到形音义并不处于同一个层面上,也已经意识到意义是内容,音和形都是为表现意义而产生的,而文字的本质是意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与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的表述是一致的:“如果不是按照一般习惯以‘书写的基本单位’当作字的定义,而是以‘语素或词符号’当作字的定义的话,只有‘达鲁花赤’这个整体才有资格称为假借字。

”[3](P18)“在汉语里,单音节语素占绝对优势,一个汉字是为一个单音节语素而造的,这是汉字形成一个字念一个音节的局面的主要原因。

”[3](P20)这些都表明他们的观念中“字”是以音形结合作为书写符号而区别于音义结合的“词”。

联绵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按理说只有语音形式与词义内容的自我规约性。

但事实上,从历史流传下来的联绵词都是以书面形式加以固定的,因而研究联绵词,又不得不考虑文字符号的因素。

联绵词释义的不可分割性,书写符号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字与词的联系。

2.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古人总结出造字用字的6种方法,即“六书”,不论用哪种方法造的字,其字形都具有一种潜在的标示字义的作用,但联绵词是用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概念,紧密联绵成一个语素。

而汉语单音词是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也就是一个语素;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标示联绵词的两个音节,是两个记音符号,其字形的标示作用与联绵词的词义无关。

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可分割的词。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条云:“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旨。

”王筠《毛诗双声叠韵说》里也说:双声叠韵之字“皆合两字之声以成一事之意,故泥字则其义不伦,审音则会心非远。

”王念孙《广雅疏证》“扬摧,都凡也”条下云:“大氐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

”也就是通过声音的相同或相近来探求词义,即“因声求义”。

解释联绵词,应遵循“因声求义”的原则,切不可把两个音节割裂开来解释。

联绵词由音表义以及两个音节是一个语素的特点在人们尚不知或不明确时,用字义就是词义的观点解释联绵词,误释现象就不可避免了。

《汉书・高后纪》:“计犹豫,未有所决。

”颜师古注:“犹,兽名也。

《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

’此兽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且来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

故不决者,称犹豫焉。

一曰陇西俗谓犬子为‘犹’,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云犹豫也。

”王念孙指出:“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人而豫上树,亦非谓犬子豫在人前。

师古之说,皆袭《颜氏家训》而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