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DB 33T 896—2013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6 路面厚度及典型结构 ................................................................ 5 6.1 路面结构组成 .................................................................. 5 6.2 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 6 7 基层、底基层、垫层 ............................................................... 10 7.1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 10 7.2 柔性基层、底基层 ............................................................. 11 7.3 垫层 ......................................................................... 12 8 沥青面层 ......................................................................... 12 8.1 一般规定 ..................................................................... 12 8.2 路面材料 ..................................................................... 12 8.3 沥青混合料 ................................................................... 16 9 9 特殊路段路面结构 .............................................................. 19 9.1 9.2 9.3 9.4 软土路段路面 ................................................................. 长上坡路面 ...................................................................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 ........................................................... 隧道路面 ..................................................................... 19 19 19 2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设计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设计探讨摘要:文章针对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沥青路面的施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国内的沥青路面普遍存在工程的耐久性和早期损坏两大突出问题。
造成这种情况有设计方面的原因、施工方面的原因,如材料、机械、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沥青路面施工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生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1沥青混合料设计1.1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目前,国内外路面设计者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很多,纵观世界各国,现行用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主要有:马歇尔方法、维姆方法、superpave方法、gtm方法以及贝雷法等,但其中又以马歇尔法运用得最为广泛。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方法;同时规定,当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应按规范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
1.2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混合料级配设计原则,主要是依据规范规定取级配范围中值的方法,但发现细集料偏多,抗车辙能力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现行规范级配要求易造成各种集料比例不当,容易导致沥青混合料离析,使路面质量不均匀。
“十五”初期,高速公路铺筑了大量的比对试验段,从而调整了级配设计原则。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级配是通过试验做出来的,而不是通过查表或数学运算计算出来的。
一个优良的级配首先是目标配合比的各项体积性质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其次是这个级配施工操作方便,不易离析。
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提出了改进型ac-25i和改进型ac-20i级配范围。
这两种级配在“十五”初期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效果良好。
1.3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指标沥青混合料设计体积性质指标是沥青路面使用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性质不仅和原材料、级配、油石比有关,还与沥青混合料的试件成型方法、试验温度、击实(旋转压实)次数紧密联系。
广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工程方案设计

*期
广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工程方案设计
,
!!!!!!!!!!!!!!!!!!!!!!!!!!!!!!!!!!!!!!!!!!!!!!!!!!!!!!!!!!!!!!!!!!
!!"#$%&’()"!*+#$%&’,+!!*+#$%-’,+, 总厚度为,(#$),沥青面层结构见表*。
表! 广深高速公路主线路面结构
在!’’’年对广深高速公路路面抗滑能力进行的 一次抽检时,发现广州段70!*1’((!70!& 1&((路 段的摩擦系 数(389)平 均 值 为 )(+)!,高 速 公 路 抗 滑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谢源生,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
%
中外公路
%-卷
!!!!!!!!!!!!!!!!!!!!!!!!!!!!!!!!!!!!!!!!!!!!!!!!!!!!!!!!!!!!!!!!!!
第%)卷 第!期 %(() 年 % 月
中外公路
&
""""""""""""""""""""""""""""""""""""""""""""""""""""""""""""""""""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设计

哪
I
浅 谈高速 公路 沥青 路面施 工设计
费 延平
( 新疆公 路 管理 局阿 勒泰 公 路总 段青 河 公路段 新疆 阿 勒泰 86 0 ) 3 5 0 [ 摘 要 ] 文对 高速 公路 沥青 混合 料 的设 计方 法 以及沥 青 路面 施 工的 要 点进行 了 探讨 。 本 [ 键词 ] 关 高速 公 路 沥青 路面 设 计 施 工 中图分 类号 : 4 2 3 + U 1. 6 6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9 9 4 (0 0 1 — 0 3 O 10— 1X2 1 )2 07 一 1
国 内的沥青路 面普 遍存 在工 程 的耐久 性和 早期 损坏两 大 突出 问题 。造成 这种 情况有 设计 方面 的原 因、施 工方面 的 原因 , 材料 、机械 、 工 工艺 、 如 施 质 量控 制等 。沥青 路面 施工 是高速 公路 的最 后一 道关 键工 序 ,沥 青混 合料 的设 计 和生 产 很大 程度 上 决 定着 沥 青路 面 的施 工 质量 。 1沥青 混 合料 设 计 1 1 沥 青混合 料设计 方 法 . 当今 国际上最 广泛 应用 的设 计方 法是 马歇 尔设 计方法 和 S p r a e 汁 u ep v 设 方 法 。应 该说 这 二 种方 法 的设 计 理论 和 设 计指 标 从 本 质 上 来 说是 相 同 的 , 它们 共 同强调 的是沥 青混合 料体 积性 质指 标 。它们 的根本 区别 是在 于沥 青混 合料 设计 中试件 的成 型方法 。通 常认 为 S p r a e 件搓 揉成 型方 法 比马歇 u e pv 试 尔击 实成 型 方法 更 接 近沥 青 路面 现 场 施工 的 实 际情 况 。我 国现 行 《 路沥 公 青路 面施 工技 术规 范 》( T 0 2— 9 55 3 4)中规 定 的设 计方 法是 马歇 尔 设计 方 法 。在 “ 十五 ”初 期 ,针 对 江 苏 省 高 速 公路 沥 青 路 面 使 用 的所 有 石 料 进 行 了马歇 尔设计 方法 和 S p r a e设计 方法 比较 ,探 讨 了 S p r a e 计方 uepv u e pv 设 法和 马歇 尔 设 计方 法 的 内在 联系 和 区 别 。根据 江 苏省 现 有试 验 条件 ,尝试 了 目标配合 比采 用 Sp r a e u e pv 设计 方法 ,现场旋 工控 制采 用 马歇尔 技术 指标 的方 法 ,为 S p r a e在我 省 大 面积 推广 积 累 了成功 的经 验 。 uepv 12 沥 青混合 料级配 优 化设计 . 高速 公 路沥青 路面 的混 合料 级配 设计 原则 ,主要 是依 据规 范规 定取 级配 范 围中值 的方法 ,但 发现细 集料 偏多 ,抗 车辙 能力 较低 。另一 方面 由于 现行 规范 级配要 求 易造 成 各种集 料 比例不 当 ,容易 导致 沥青 混合 料离析 ,使 路面 质量 不均匀 。“ 十五 ” 期 ,高速 公路铺 筑 了大量 的 比对试 验段 ,从 而调 整 了 初 级配 设计原 则 。这个 原则 的核心 是 :级配 是通 过试 验做 出来 的,而 不是 通过 查表 或数学 运算计 算 出来 的。一 个优 良的级 配首 先是 目标 配合 比的各 项 体积 性质 指标满 足规 范 要求 ,其次 是这 个级 配旋 工操 作 方便 ,不 易离 析 。 1 3 沥青 混合料 体积 性质 指标 . 沥青 混合 料设 计体 积性质 指标 是沥 青路 面使 用 品质 的重要 影响 因素 ,沥 青混 合料 的 体积 性 质 不仅 和 原材 料 、级配 、油石 比有 关 ,还 与 沥青 混 合料 的 试 件 成 型 方 法 、 试 验 温 度 、 击 实 ( 转 压 实 )次 数 紧 密 联 系 。 美 国 旋 Sprae u e p v 设计 方法 的体 积性质 指标 是从 马歇 尔设 计方 法 的体积 指标 移植 过 来 的 。对重 交 通道 路 来说 ,采 用 0 6 P . M a压 力 ,旋转 压 实 1 0次 的压 实 功 0 大大 高于 马歇 尔击 实 7 5次 。其结 果是 对 于 同一沥 青混 合料 马歇 尔 设计 方法 的 V A满 足要 求 ,而 S u r a e设 计方法 得 到 的 V A过 小 不满足 要 求 。因 M p ep v M 此 目前 完 善 了V A指标 要求 ,规 定 了 V A的最 小值 , 同时也 规 定 了 V A的 M M M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总结

二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12年,有特殊使用要求时可适当延长。 三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6年至10年。 四级公路的沥青表处路面设计年 限应为8年,砂石路面可为5年。
③三、四级公路,压实机具有困难时压实度可减少1%。
2. 柔性基层 1. 柔性基层可用于各级公路。大粒径沥青碎石宜用于C级及C级以上交通公 路的基层、底基层;贯入式碎石宜用于B级交通公路的基层,或C级、D级交通公 路的底基层;两者均可以用于改建工程的调平层。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以及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 的过渡层。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 砾,可用作交通量较少的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或重要道路、桥面铺装的粘层,表面处治,冷拌沥青混合料,改性稀浆封层等。
4.3 对以下情况宜选用改性沥青: a. 当用道路石油沥青拌制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达不到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能指标要求时; b. 对交通量繁重、重载车较多的公路,沥青表面层宜选用改性沥青;并视实际情 况中面层也可选用改性沥青或稠度低一号的沥青;
压实度(%)
抗压强度 (MPa)
基层
集料 细粒土
— —
—
≥97 ≥95③
≥0.8①
底基层
集料 细粒土
≥97 ≥95
≥0.8
≥96 ≥95
0.5~0.7
②
注:①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数小于10)地区,石灰稳定砂砾土和碎石土的7天抗压强度应大于0.5MPa。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JTGD是指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简称,该规范是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发布的,是公路工程设计和建设的技术规定之一JTGD规范主要涵盖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以确保公路路面的安全、舒适性和长期使用性能。
以下是JTGD规范的主要内容:1.路面类型划分:根据设计交通量、车速和路面结构等因素,将公路沥青路面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等不同类型,并对各类型设定相应的技术要求。
2.路面标志线设计:规定了不同类型路面标志线的宽度、颜色、线型等要求,以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辨识和遵守交通规则。
3.路面平整度要求:根据不同类型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和车速等要素,规定了路面平整度的限值,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4.路面排水设计:明确公路沥青路面的排水系统设计要求,包括路面纵横坡、横断面、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等,以防止雨水积聚和降低路面的抗水能力。
5.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规定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包括材料选择、配合比、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等,以确保路面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6.路面养护与维修:提供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和周期性维修的指导建议,包括路面清洁、修补和销毁等,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7.检测与评估要求: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的检测方法和评估指标,包括路面平整度、水平位移等,以监测路面状况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
JTGD规范的发布对于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提高了公路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该规范也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致的标准,方便了各地公路建设的管理和验收工作。
然而,鉴于JTGD规范发布于2004年,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公路科技和技术不断发展,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也有所更新。
因此,建议在使用JTGD规范时,结合最新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参考和应用。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沥青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其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道路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确保道路的良好性能和服务寿命。
1. 结构设计1.1 沥青路面构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一般由基层、底层、面层组成。
基层是路面的承载层,常用的材料包括碎石、混凝土等。
底层用于分散荷载并提供路面的稳定性,常用的材料包括砾石、细石等。
面层是最上层的路面层,主要由沥青混合料构成。
1.2 路面厚度设计路面厚度设计是确保路面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设计师需要考虑交通负荷、地理环境、水文条件等因素来确定路面厚度。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的路面厚度应保证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使用量。
1.3 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混合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关键组成部分。
设计师需要根据交通流量、气候条件、沥青级配等因素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
常用的沥青级配包括粗集料、中集料、细集料等。
合理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抗滑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2. 施工技术2.1 基层施工基层施工是整个路面结构的起点,决定了路面的整体质量。
常用的基层材料包括碎石、混凝土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并使用合适的压实设备进行压实,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2 底层施工底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供路面的稳定性和均布荷载能力。
常用的底层材料包括砾石、细石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底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压实,以确保底层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2.3 面层施工面层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最上层,直接影响道路的舒适性和防滑性。
面层施工可以分为拌和、铺设和压实三个阶段。
在拌和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准确配制沥青混合料。
在铺设阶段,需要确保沥青混合料铺设均匀、密实,并使用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
在压实阶段,需要确保面层的密实度和光洁度,以提供良好的行驶舒适性和防滑性。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及施工技术研究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及施工技术研究一、引言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沥青路面作为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关键部分,其设计指标及施工技术对于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稳定及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指标研究1. 路面承载能力:沥青路面设计中,承载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采用适当的沥青配方、正确的压实控制和合理的结构厚度等手段,能够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2. 平整度:高速公路上的沥青路面必须具备较好的平整度,以提供良好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通过采用适当的工法、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手段,能够保证路面平整度的优化。
3. 防水防腐:沥青路面的设计中,防水防腐是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能够保护路面免受雨水渗透、化学腐蚀等因素的影响,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4. 高温稳定性:在高温季节,沥青路面容易软化和变形,影响行车安全。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高温下的稳定性,通过调整材料配方和厚度等措施,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5. 低温抗裂性:在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容易发生开裂现象,影响使用寿命。
通过控制材料配方、施工工艺和路面温度等,能够提高低温抗裂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6. 延性和弹性模量:沥青路面需要具备一定的延性和弹性模量,以适应路面变形和荷载作用。
通过合理控制沥青配方和施工工艺,能够提高路面的延性和弹性模量。
三、施工技术研究1.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路面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通过合理设计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路面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
2. 施工工艺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适当的工艺控制,包括预处理基层、沥青混凝土铺设和压实等环节,确保施工质量和路面的平整度。
3. 路面温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热搅拌沥青混凝土的温度,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路面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4. 密实度控制:沥青路面的压实是保证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控制施工设备的参数、施工工艺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保证路面的密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通过本设计掌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计算方法。
2、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南京地区某高速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
近期混合交通量为25350 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 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
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
请设计合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2)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邓学钧主编,2008.5《路基路面工程》,沙爱民主编,2011.33、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1)根据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型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2)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3)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合适的面层类型(包括面层材料级配类型);(4)拟定2 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5)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拟定的路面结构;4、设计要求(1)总体要求:根据设计资料,初步拟定2 种路面方案,并对这2 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经济技术比较以初始修建费为依据,每种材料的单价见附录中表3 所示);(2)要求计算每种代表车型的轴载换算系数(共两种:一种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另一种为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
(3)拟定的路面结构方案,应明确标示出每种材料的名称、厚度和设计时使用的模量值。
并列出路面结构验算过程。
5、附录(1)2015 年材料单价表表3 2015 年材料单价表一、确定车道数序号汽车型号日交通量小客车转换系数当量小客车(pcu/d)1 桑塔纳6228.495 1 6228.4952 五十铃10723.05 1.5 16084.583 解放CA10B 5587.14 2.5 13967.854 黄河JN150 2284.035 2.5 5710.0885 黄河JN162 479.115 2.5 1197.7886 交通SH361 45.63 4 182.52合计43371.32设计年限末交通量设计年限小时交通量为(其中 D=0.5,K=12.5%)服务水平等级v/C值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最大服务交通量[ pcu/(h·ln)]最大服务交通量[ pcu/(h·ln)]最大服务交通量[ pcu/(h·ln)]一v/C≤0.35 750 730 700 二0.35< v/C≤0.551200 1150 1100三0.55<v/C≤0.751650 1600 1500四0.75< v/C≤0.901980 1850 1800五0.90<v/C≤1.002200 2100 2000 六v/C >1.00 0~2100 0~2200 0~2000结论:高速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则车道数取双向六车道故采用八车道。
二、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1、查阅规范,知南京地区地处Ⅳ2区,地下水位临界高度分别是:H1=1.6-1.7 取1.65H2=1.1-1.2 取1.15H3=0.8-0.9 取0.852、按路基相对高度预估该路段路基相对高度为1.1+0.5=1.6米,H2<H<H1,属于中湿类。
3、确定平均稠度查阅规范,知Wc在0.95到1.10之间,去中值1.025.4、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查表F.0.3知,Wc=1.00时为27MPa;当Wc=1.05时为29MPa,内插得自然回弹模量为28MPa。
5、故对土基进行处理,使之回弹模量达到42 MPa。
6、改善措施规范规定:可以采用换填砂、砂砾、碎石等材料处理地基,或掺入消石灰、固化材料处理。
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加强路基排水,进行综合处治。
对于该处,采用5%石灰进行拌合并用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并现场测试达到要求的40Mpa以上后即可。
三、累计当量轴载的计算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约为1400(辆/d/车道)2、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轴载换算2车型 Pj(KN) C1 C2 nj(次/日) N ’(次/日)解放CA10B 前轴 19.4 1 18.5 5587.14 0.21 后轴 60.85 1 1 5587.14 105.02 黄河JN150 前轴 49 1 18.5 2284.035 140.42 后轴 101.6 1 1 2284.035 2593.30 黄河JN162 前轴 59.5 1 18.5 479.115 139.23 后轴 115 1 1 479.115 1465.62 交通SH361 前轴 60 1 18.5 45.63 14.18 后轴110*23145.63586.87 合计 5044.86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约为1400(辆/d/车道)综上: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737万次。
2、 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750万次。
3、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为1400(辆/d/车道) 故评定交通等级为重交通。
()[]()[]1749901835.086.504408.0365108.0113651115=⨯⨯=⨯⨯=⨯-+⨯-+ηγγN N te ()[]()[]1737185635.02.500808.0365108.0113651115=⨯⨯=⨯⨯=⨯-+⨯-+ηγγN N te三、设计指标的确定1)设计弯沉值ld设计弯沉值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
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Ac=1.0,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As=1.0,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取Ab=1.0。
计算弯沉值及层底拉应力时,Ne=1.75×10^7(次/车道)Ld=600(Ne )^(-0.2)AcAsAb=600*(1.75*10^7)^-0.2*1.0*1.0*1.0=21.4(0.01mm)2)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ss kr σσ=(δR 为材料容许拉应力,δs 为材料极限劈裂强度,Ks 为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系指15℃时的极限抗拉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为90d 的极限抗拉强度(MPa);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的材料龄期为180d 的极限抗拉强度(MPa)。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Ks=0.09Ne^(0.22)/Ac=3.53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Ks=0.35Ne^(0.11)/Ac=2.19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Ks=0.45Ne^(0.11)/Ac=2.82材料参数参考资料:四、路面结构方案方案一(半刚性基层路面)------------------------------------------------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水泥稳定碎石 xx mm------------------------------------------------二灰碎石 210 mm------------------------------------------------新建路基表7、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表*******************************公路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一、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属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4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材料参数: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4 (0.01mm)H( 4 )= 200 mm LS= 21.9 (0.01mm)H( 4 )= 250 mm LS= 19.6 (0.01mm)H( 4 )= 21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4 )= 21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210 mm(仅考虑弯沉)H( 4 )= 21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600 mm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三、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4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5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9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2.3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82.5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 292.5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46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27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81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041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211 (MPa)最终路面结构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水泥稳定碎石 210 mm------------------------------------------------二灰碎石 210 mm------------------------------------------------新建路基方案二(复合式路面)------------------------------------------------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级配碎石碎石 160 mm------------------------------------------------水稳碎石 xx mm------------------------------------------------新建路基材料参数如下:*******************************公路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一、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属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5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4 (0.01mm)H( 5 )= 350 mm LS= 22.8 (0.01mm)H( 5 )= 400 mm LS= 20.9 (0.01mm)H( 5 )= 386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5 )= 386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86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86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86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5 )= 386 mm(仅考虑弯沉)H( 5 )= 386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600 mm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级配碎石 160 mm----------------------------------------水泥石灰稳定碎石 390 mm----------------------------------------三、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3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7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7.4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0.8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5.7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 292.5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98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 0.047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134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173 (MPa)五、层间处理1、沥青层之间设置黏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其沥青洒布量宜为0.3-0.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