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3.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5.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6.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7.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8.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9.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10.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11.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2.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能量
1.各种形式的能量
形式: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机械能: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作用:(机械能 )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形式: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太阳能等。

弊端: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3.电和磁
关系:电可以转化为(磁)。

发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4.电能和磁能
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实验:改变电流 (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关系: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电磁铁
磁性强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

影响因素: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
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

6.神奇的小电动机
性质:(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

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7.能量从哪里来
太阳:(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电能:(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

特点:能量有多种形式,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也能相互(转换)。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2.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像我们组装过的电路一样,电池提供的电能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相等的。

4.车的行驶需要能量,汽油为大多数汽车提供了能量。

电动车会消耗电能,太阳能车会消耗太阳能。

5.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观察到的现象能量的表现形式物体发生的变化转动的电风扇电叶片的转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镜片上的细小污物脱落运动的太阳能车光车轮的转动水烧开了热壶盖被顶起来磁铁吸引铁钉磁铁钉的运动太阳能热水器光水变热炒菜热菜烧熟了6.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2.交通工具的能量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2)一辆汽车大约只有2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3)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

对地球的环境造成污染。

3.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使用的物品能源可否再生可否替代或节能办法XXX不可再生使用节能灯平板电脑电池不可再生不使用时关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可再生——燃气灶天然气不可再生利用节能燃气灶4.用电器的功率和耗电量1)功率是指用电器工作时单位工夫内耗电量的大小。

2)功率的单位是XXX,简称瓦,符号是W。

3)耗电量的常用单位是度,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度。

计算公式:功率(瓦)x时间(小时)=耗电量(度)。

4)下图为电热水壶的铭牌,观察铭牌可以知道它的功率、容量等信息。

“1800W”表示电热水壶工作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8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 知识点填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 知识点填空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能量4.1.各种形式的能量1. 世间万物都是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的。

2.我们组装的电路,电池提供的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和。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的。

3.各种各样的车子运动起来主要是依靠的,车子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汽油、太阳能、电、磁等。

4.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补充和消耗。

2.家庭中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太阳能、热能等,每种能量形式都要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所以我们要懂得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3.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

4.一辆汽车大约只有 %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和 ,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对地球的环境造成。

5. 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消耗电量的大小,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一小时的耗电量就是度,功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一种电器一天的耗电量=功率×每天用电时间÷1000)6.填写一下能量之间的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能;电风扇-电能转化成能和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成能;电饭锅-电能转化成能;电冰箱-电能转化为能。

7.你能提出哪些节能建议?4.3.电和磁1.丹麦的首次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实验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实验方法和步骤:①组装一个电路,点亮小灯泡,以确保电路是。

(用导线将各个部件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②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时,指南针指向方向(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周围存在有磁性的物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1、物种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450万)种。

2、寻找动植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编上号。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2、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珙桐:贵州、四川、云南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1、科学家分类植物的方法: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2、植物的种类:在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约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4、举例:开花的植物:月季、凤仙花、桃花、水仙、玫瑰蕨类:金钱蕨、铁线蕨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海藻苔藓类:葫芦藓、地钱、青苔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1、科学家分类动物的办法:(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动物的种类:在动物中,已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3、动物分类:脊椎动物鸟类身体上长羽毛鸽子、麻雀、大雁、老鹰、燕子哺乳动物直接接生小动物,用乳汁喂养小动物人、牛、狗、猪、鲸鱼、蝙蝠、海豚鱼类终生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鲤鱼、黄鱼、泥鳅、带鱼、金鱼爬行类肚皮贴地爬行扬子鳄、乌龟、蛇、壁虎无脊椎动物昆虫类身体上有三对足蚂蚁、蝗虫、蜜蜂、蚊子、蝉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3.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5.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6.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7.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8.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9.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10.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11.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2.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坚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1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彼此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丈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随便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1、物种数量:到目前为止,己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一450万)种。

2、寻找动植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编上号。

3、
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2、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
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琪桐:贵州、四川、云南
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1、科学家分类植物的方法: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2、植物的种类:在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约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辞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4、举例:开花的植物:月季、凤仙花、桃花、水仙、玫瑰蕨类:金钱蕨、铁线蕨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海藻苔辞类:葫芦薛、地钱、青苔
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分类动物的办法:(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动物的种类:在动物中,己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己知的达到(IOo多万)种,约占80%。

3、动物分类:脊椎动物鸟类身体上长羽毛鸽子、麻雀、大雁、老鹰、燕子哺乳动物直接接生小动物,用乳汁喂养小动物人、牛、狗、猪、鲸鱼、蝙蝠、海豚
鱼类终生在水里生活,用鲤呼吸鲤鱼、黄鱼、泥纵、带鱼、金鱼
爬行类肚皮贴地爬行扬子鳄、乌龟、蛇、壁虎
无脊椎动物昆虫类身体上有三对足蚂蚁、蝗虫、蜜蜂、蚊子、蝉
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第六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生物的形态结构: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仙人掌将叶退化成尖刺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香蕉长着又宽又长的叶子是为了(加速体内水分的蒸发),调节自身温度。

2、猫的爪长有厚厚的肉垫是为了(减少行走时发出的声音)鸟的爪长成钩状是为了(便于抓住树干和捕食),鸭的蹊脚是为了(便于游泳时划水),苍耳的钩刺是为了(便于钩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莲子的外壳是为了(便于在水中漂流)在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是为了(便于随风飘散传播种子)。

第七课谁选择了他们
1、生物与气温的关系:生物学家发现,同一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大),身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2、地球从出现简单生命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

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家鸭是由(野鸭)驯化而来的;(水稻)和(稗子)杂交形成杂交水稻;金鱼是由(鲫鱼)培育而来的,以上这些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长颈鹿)、(北极熊)、(北极狐)、(青蛙)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八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做起。

2、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壬箜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3、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