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能量
1.各种形式的能量
形式: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机械能: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作用:(机械能 )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形式: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太阳能等。

弊端: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3.电和磁
关系:电可以转化为(磁)。

发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4.电能和磁能
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实验:改变电流 (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关系: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电磁铁
磁性强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

影响因素: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
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

6.神奇的小电动机
性质:(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

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7.能量从哪里来
太阳:(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电能:(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

特点:能量有多种形式,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也能相互(转换)。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保护水资源。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学会合理利用水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水资源的状况;(2)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水资源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水资源的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单元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水的重要性(1)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

2.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

3. 第三课时: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保护的意义;(2)水资源保护的方法;(3)倡导节约用水。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资源问题;2. 利用实验、调查、讨论等方法,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4. 采用分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3. 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表现。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课时:水的重要性(1)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讨论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3)分享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分析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探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3)研究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归纳- 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2.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3. 物质的化学性质:燃烧、溶解、酸碱性等4.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重点- 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特征- 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实践能力教学难点- 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 适合学生年龄的物质样本(如纸张、铁片、盐、糖等)-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思考,如:“什么是物质的性质?举例说明一个物质的性质。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实验观察(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以不同物质样本为对象,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物理性质,以及燃烧、溶解等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特征,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一些拓展性的实验或案例,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适当的作业,如练题目、观察报告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了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内容。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前面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2.难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2.课件、教案、学生活动材料。

3.教学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

4.小组讨论的场地和设施。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板书,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同时,展示生态系统的实例,如森林、湖泊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单元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单元复习

化学能
将小电动机连 接到电路里
发电机
转动小电动机
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性能检验旧电池中是 否还有电,磁针偏转说明电池中还有电。
电磁铁:
具有南北极,改变电流方向和线圈的缠绕方向,南北极改 变。
电与磁的转换:
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线圈匝数
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线圈匝数越少,电磁铁磁性越弱。
电与磁的转换
6. 神奇的小电动机
7. 能量从哪里来
能量的来源
整理:本单元主要科学概念
能量的表现形式及转换
能量的表现形式:声、光、电、热、磁等。
生活中的各种能量: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
太阳能等。
能量的转换: 能量之间能相互转化,不同形式的
能都能转换为机械能。
电与磁的转换
电生磁: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现象。 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接通电流,产生磁性,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最新)
第四单元 能量
目录 1. 各种形式的能量
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3. 电和磁 4. 电能和磁能 5. 电磁铁 6. 神奇的小电动机 7. 能量从哪里来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目录
1. 各种形式的能量 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能量的表现形式 及转换
3. 电和磁
4. 电能和磁能 5. 电磁铁
电流大小
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电流越小,电磁铁磁性越弱。
神奇的小电动机
电动机:
利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基本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 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小电动机的结构: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的内容总结,主要包括了热传递、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这三个方面的知识。

热传递:热传递是一种物质内部或者不同物质之间热量的传递方式。

主要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传导是材料内部热量传递的方式,通过固体材料分子间的碰撞实现热量传递;对流则是液体或气体
中热量的传递方式,由于液体和气体的流动而未定;辐射是热量通过
空气中的辐射传递,无需介质。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波动,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振动。

光在真空中传
播速度是最快的,为光速。

光线的传播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反射是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的反弹现象;折射是
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速度变化而发生的偏折现象。

光的颜色由其
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现象。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有关,传播
过程中也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速度是
340m/s,而在水中传播速度则更快,为1500m/s。

声音通过空气中的分
子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会产生声音的差异。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的内容总结,通过对热传递、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解物质热、光、声的传播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
握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第4单元 探索宇宙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第4单元 探索宇宙

我国古人便对天象很有研究,有古 书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 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 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也就 是说,若把观测的时间固定于傍晚, 则二月春分时斗柄指东,五月夏至时 斗柄指南,八月秋分时斗柄指西,十 一月冬至时斗柄指北。所以我们可以 根据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判断季 节。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行星、卫星等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8个星座,大熊座、小熊座等

北极星:几乎不动,可以辨别方向

观察星
寻找北极星:小熊座尾部,利用北斗七星寻找



做“星座”放映器
银河:超过10体验地球引力
探索宇宙
多种航天器 中国的航天之旅:“东方红”1号,“天宫”1号,杨利伟
探究一 星座
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 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了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 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狮子座是春季星空中 的显著星座。狮子座位于北斗七星的南方,它的头部 朝西,有几颗较亮的星组成弯弯的镰刀形,尾巴在东, 主要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天蝎座是夏季南天最 显眼的星座,里面亮星云集。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 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 形(或“W”形),好像一位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 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各种形式的能量》1.(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二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家中使用的能量包括电灯、电视等消耗的(电能),太阳能热水器消耗的(光能)和燃油汽车使用的(化学能)等。

2.我们可以根据现阶段能否再生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3.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名牌上标明“(功率)”,它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

4.汽车燃油消耗的能量中大约只有(20%)转化成了驱动车辆的机械能,其余主要转化成声能和热能耗散到环境中去了。

第三课《电和磁》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到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并通过反复实验证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

2.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能)可以转化为(磁能)。

第四课《电能和磁能》1.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

2.电磁铁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

3.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它的南北极跟(电流的方向)有关,想要改变电流方向有两种方式:(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和(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

第五课《电磁铁》1.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化为(磁能),可以吸起钢铁;断电时,电磁铁磁能(消失),钢铁就会落下。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与(电流强度)、(线圈缠绕圈数)、(铁芯大小)有关。

3.电磁铁线圈中电流强度越强,电磁铁磁力越(大),电流强度越弱,电磁铁磁力越(小)。

4.电磁铁缠绕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缠绕线圈圈数越少,电磁铁磁力越(小)。

第六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班级姓名
1、什么是仿生?仿生的科学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答: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仿生的科学过程要经过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四个阶段。

2、葱叶为什么不容易弯曲?答:因为有它的筒形结构决定的,筒形的葱叶承压能力强,所以葱叶不容易弯曲。

3、列出受到生物启示的一些发明。

(7项)答:蜻蜓——直升机,鱼——船,茅草叶——锯,蝙蝠——雷达,鸟——飞机,人——机器人,苍蝇复眼——蝇眼照相机。

4、什么是能源?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能源?答: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把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这些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5、目前,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答:地热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

此外还有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

6、未来的科学技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答:(1)我们可以乘坐宇宙风帆,到任何一个星球去做客(2)戴上特殊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宇宙中的暗物质(3)将纳米技术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等。

7、请你把观察过的一种植物名称、结构特性和受到的启示写在下面。

答:植物名称:葱叶结构特性:承受力大
受到的启示:制作管状物品。

8、请你把观察过的一种动物名称、结构特性和受到的启示写在下面。

答:动物名称:壁虎结构特性:能在墙壁上爬行
受到的启示:仿造壁虎的脚设计一种登山鞋。

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答:(1)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2)19世纪电的发现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跨入电气时代(3)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10、纳米是什么单位?1纳米相当于1米的多少?答:纳米是长度单位。

1纳米相当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

11、什么是纳米技术?答:纳米技术是研究千万分之一米到亿分之一米内,原子、分子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可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

12、人类在太空空间站的温室中,试验种植过那些植物并获得成功?
答:试验种植过小麦、甘薯、萝卜、莴苣、白菜和花卉等植物。

13、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

地球上的能源不是无穷无尽的,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石油已经被用掉了。

请分析图表(见课本80页),说说自己的想法。

答:地球上的石油储量是一定的,且它是不可再生能源,现在已有四分之一的被用掉了,因此我们要合理开采,有计划使用,要珍惜能源,要有保护能源的意识。

如果滥开采能源和无节制使用,势必会造成能源短缺,使我们无法生活。

14、未来20年或30年里,人的平均寿命有可能突破多少岁?
答:未来20年或30年里,人的平均寿命有可能突破120岁。

15、21世纪得到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是哪些?答: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太阳能、风能。

16、月球表面蕴藏着大量的什么?我国的探月工程内容之一是什么?答:氦—3。

我国探月工程内容之一是勘探包括氦—3在内的14种资源在月球的详细分布。

1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是什么?答:是太阳能。

18、将下列能源按要求分类。

煤、石油、天然气、潮汐能、地热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

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哪些?答:属于可再生能源是潮汐能、地热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

19、仿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你结合具体例子说一说。

答:以葱叶为例,发现葱叶的筒形结构具有承受力强这一特性即发现(1)生物性能,用长方形的纸卷起一个纸筒即(2)建立模型,纸筒是否也具有生物性能即(3)模型检测,设计、制造管形的产品即(4)开发产品。

20、(1)有些植物的叶子很薄、很大又很长,但仍能挺拔的伸展在空中。

这是为什么?(2)叶子的这种特性与筒形桥有什么关系?答:(1)这些植物叶子的边缘是卷曲的,甚至卷成筒形,依靠这种形状,增加了叶子的强度,使叶子挺拔生长(2)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发明了筒形桥,既坚固又省材料。

21、回忆“葱叶的启示”的探究过程,完成下面内容。

发现葱叶的性能:发现葱叶的筒形结构具有承受力强。

我制作的模型:用长方形的纸卷起一个纸筒。

我的发现:纸筒的承压受力也强我设计的仿生产品:铁管。

22、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哪四项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答: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和航空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