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培智油画人物作品

合集下载

情感与心智

情感与心智

情感与心智作者:邓维东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21期十几年前我认识赵培智时,他还在上大学。

瘦瘦小小的个头很不起眼,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伙子总是令人刮目相看。

之前就曾听其他老师说过,说四年级有个小伙子人体画得很好,中央美院的学生也不过如此。

当我偶然看了他的画作后,发现他的画构图饱满均衡,柔和的暖色调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人体刻画得十分准确、深入,可以看出他扎实的基本功,绘画语言纯正到位。

后来便开始逐步接触、了解赵培智。

赵培智生长在新疆北部的农村,小时候生活的村子紧挨着戈壁、沙漠,他的童年就是在戈壁滩、红柳、骆驼刺、沙果中度过的。

单调、艰苦的环境并不能泯灭人的性灵,赵培智从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迷恋绘画,并且以后从未中断对绘画的学习与热爱,画小人、连环画成为他每日必做的“功课”,这是他一天中最兴奋的时候。

家里能找到的书的空白处都被画满了,内容从水浒、三国中的英雄好汉到聊斋、西游记中的鬼怪、神仙,应有尽有,连环画承载着他儿时太多的快乐与梦想。

五年级时,赵培智开始学习国画。

当时,学校分来一位美术老师,从此,他知道了毛笔、墨汁和宣纸。

了解了国画,进入了水墨的世界,潘天寿、李苦禅、八大山人、徐悲鸿等大家的作品成了他临摹的范本。

在初中时,他就已经临摹和学习过《八十七神仙卷》、《朝元仙杖图》等许多古代名画,这对赵培智今后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赵培智读大二时国画成绩不错,三年级分科时很多同学认为他应该专攻国画,但他最终选择了油画,因为他觉得油画的表现力强、适合年轻人。

与此同时,赵培智狂热地迷上了西方古典主义油画,整天研究欧洲古代大师的作品,对古典油画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和学习,周末和假期,他整天泡在画室画画,没有模特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十分刻苦。

这一阶段系统的研究和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本功,为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当时最触动我的还是他的毕业创作《母亲》,画面中站立着的塔吉克母亲的背影处于画面中心位置,蜷膝而坐的女儿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明亮的暖黄色随着光线的变化洒满画面,整幅画透着静谧、单纯的古典气息。

浅谈赵培智油画人物作品

浅谈赵培智油画人物作品

浅谈赵培智油画人物作品
赵培智是一位中国著名的油画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油画人物画家。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中国当代美术界的佼佼者。

赵培智的油画作品大多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物,尤其是中国女子的美丽和深邃。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情调和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赵培智的人物画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他用色彩鲜艳、造型传神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女子的柔美、婉约和内敛的美丽,突破了传统画风的束缚,开创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赵培智的人物画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的人物画,一类是动态的人物画。

静态的人物画是以传统女子为题材的,如《静待春归》、《独舞》、《梅香》等,这些作品通过优美的造型、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传达出作者对女性温情、深情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内在魅力和文化传统。

动态的人物画则是以武术为题材的,如《太极拳》、《十三太保》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武术精神的力量和美感,也充分展示了赵培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崇敬。

这类作品用线条描绘出人物的动态美感,抓住了人物精神和身体形态的瞬间,体现出了武术的优美和内在禅意。

总之,赵培智的油画人物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他的作品既充分展示了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的精神风格和美学理念。

这些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遗产。

绘画材料的介入

绘画材料的介入

作者: 赵培智
作者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出版物刊名: 艺术评论
页码: 69-70页
主题词: 绘画材料 古典油画 媒介材料 技术层面 技术载体 形式语言 新型材料 艺术形式 艺术观念 审美需要
摘要:画种的名称,在西方传统概念上是按媒介材料的不同来划分的。

如:油性材料称为油画,水性材料称为水彩等等。

材料作为形式语言的载体最初是以纯技术层面得以出现的。

纵观传统古典油画的材料,从它的直用特点上可概括为水性材料与油性材料,水性材料是以各种坦培拉材料为主,采用不同的坦培拉乳液做媒介剂。

如:鸡蛋坦培拉、干酪素坦培拉、纤维素坦培拉等,后来随着画家对绘画材料的不断认识、探索,逐渐演变出一种与油混合的坦培拉系统。

凡·爱克兄弟在油里加入天然树脂成功地解决了油的干燥问题。

这成为油画的开端。

材料的变化带来了技术与风格形式的变革。

但这时的材料是隐藏在造型与色彩的背后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带来了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

材料仅仅作为造型与色彩的技术载体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了。

逐渐从二者之中分离出来。

成为承载文化、精神与视觉的艺术主体。

赵智斌简介

赵智斌简介

赵智斌资料简介‘赵智斌,1977年11月4日出生于吉林省集安市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出生三个月即患小儿麻痹症,双手只有三根指头能动,生活不能自理,靠查字典认字看书。

16岁开始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仅能活动的三根手指,趴在地上,数十年如一日,从模仿,临摹到自己创作作品。

在江苏无锡市期间,先后师从山水画家顾士良,惠永东,惠永康,等几位先生学画。

我国著名画家,鉴定家萧平先生看了赵智斌的画非常感动,他说:“如此精工细密,且形神俱足,实非易事,令人感佩。

”在天津期间,又先后得到著名长卷绘画艺术家杜明岑、岭南花鸟画家陈荫兰、宫廷工笔画家刘家栋等先生的指教,又临摹了大量作品。

艺术水品得到很大的提高。

2010年加入了无锡黄养辉艺术研究会。

2010年2月在无锡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出版了个人画集。

2010年4月被无锡徐悲鸿美术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2010年10月被聘为北京集芳阁书画院残疾书画分院副院长。

在2008年的11月25日《江南晚报》以半版篇幅以:“东北虎这样长出隐形的翅膀。

”他因小儿麻痹症而重残,仅右手三根指头能用力,没上过一天学,靠自学识字和画画,“虎”是他多年来经常画的动物,一幅“虎”让他在无锡结下不解之缘。

为题,用半版篇幅报道了赵智斌坎坷经历和自强不息的事迹。

引起很大反响。

2010年2月4日《无锡商报》以“三指画家折服名家”为题进行了报道。

对赵智斌对生命的灵感和热情做出的虎画更闪耀艺术的奇迹给予高度赞扬。

2010年2月盛世和谐画集首发暨迎新春一一赵智斌画虎展在无锡市举办,2月6日,2月8日2月12日,《江南晚报》《无锡商报》《新锡山》均用大篇版进行报道,其中2月8日《无锡商报》用了正版进行报道。

2012年11月6日在天津市河东区首届美术作品展中荣获三等奖。

赵智斌以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的努力进取,得到评委老师的高度好评。

近年来,赵智斌为回报社会,先后向无锡市图书馆、锡山区图书馆捐出自己的作品多幅和自己的《赵智斌画虎集》图册,在天津期间向天津市志愿者服务协会捐助自己的作品。

“地域性”风景油画在“案例化”教学中的运用

“地域性”风景油画在“案例化”教学中的运用

‚地域性‛风景油画在‚案例化‛教学中的运用当下中国油画风景写生现象蔚然成风,不论是画坛名家、高校教师,还是艺术机构、美术爱好者,乃至院校的学生都积极投身到写生大军中,在美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

全国知名画家的风景教学高研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也正在进行着教学改革。

试图研究地域性风景油画的技法语言及符号特征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以新疆地域为例,提出风景写生‚案例化教学‛的设想及具体实施方案。

新疆风景油画的优势在于浑然天成的地形地貌、多元化的民族特征以及气势宏大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有许多在油画风景领域成绩突出的‚原生态‛画家,这些都为教学实施提供了条件和契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传统艺术教学方法的问题愈加凸显,文章对新疆几位典型的画家进行梳理分析,将代表性油画形式语言总结成教学经验,望以点带面促进当前油画风景创作教学的探讨。

新疆地域性;风景油画;形式语言一、‚案例化‛教学与油画风景教学现状通过文献的梳理研究不难发现,关于案例化、专题化教学模式大量应用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MBA班、建筑设计教学等领域,而在艺术教学中明确表述或呈现相关研究成果的非常少见。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诱导等功能,能够弥补理论教学中实践性不足的缺点。

具体到美术类的教学当中,就是把美术学科教学领域的成果和经典案例经验化、数据化、可操作化转换成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能快速、高效地掌握某项专业技能课的原理和技法。

文章提及的‚案例化‛教学有三层意思一是指某一类型的油画风景写生方法和样式;二是指风景写生领域非常有特点、有成就的艺术家个案;其三是指写生对象地域性的类型化概括,如古城遗迹类的交河故城、高台民居,东疆自然风光类的巴里坤草原、北疆喀纳斯白桦林、木垒胡杨等。

当前风景写生已进入新的时期,案例化教学能更好地将发展的最新理念和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

如谢森教授工作室风景教学、张冬峰油画风景高研班、白羽平风景写生研修班等。

抑制的感性——赵培智油画的精神内核

抑制的感性——赵培智油画的精神内核

抑制的感性——赵培智油画的精神内核抑制的感性——赵培智油画的精神内核赵培智以画新疆人物画题材而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也因获得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而奠定了其在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些既定的标签和光环使我们对艺术家作品本体的认知逐渐被遮蔽,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化的界定模式。

当我们谈及经典艺术名作时,艺术家的个性与传记是讨论其作品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正所谓“画如其人”,赵培智绘画风格的独特正是其性格特征的使然。

出生于新疆的特殊地域环境,面对混杂的族群形象,历史与文化的悠久延绵,使成长于此的赵培智寻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特殊题材和人物形象。

对西方绘画不同时期艺术大师风格的学习,是中国艺术家学习油画创作的必由之路,赵培智也不例外,邻近的苏联艺术家费欣、列宾、苏里科夫等,欧洲的卡拉瓦乔、委拉斯贵之、格列柯、伦勃朗、荷尔拜因、拉图尔、莫迪里阿尼等,从古典到现代艺术不同时期的艺术大师都是其汲取营养的源头,而其中不得不提一位对赵培智后期创作影响深远的艺术家,那就是罗马尼亚油画家柯尔内留·巴巴,巴巴在中国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如:丁一林、俞晓夫、郭北平、白羽平等,从2018-2019年巴巴个展在中国巡展引发的热潮可见一斑。

也正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巴巴笔下悲壮的人物形象,深深感染了赵培智:那深凹的眼窝,惊恐圆睁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大大的鼻头,狭长的脸颊,概括的色彩,洗练的大笔触,为赵培智对形象的选择有了前设的铺垫。

所以在其新疆题材的人物画创作上,他很少画维吾尔族人,却对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群情有独钟,他们是欧罗巴人种,实质上是白种人,与欧洲人更接近,只因在高原上生活,皮肤晒得黑黝黝的。

这些人的骨骼样貌很有特点,正如画家本人所描绘的“脸颊很窄,纵深稍微长一些,鼻子很大,形象非常有意思。

”在此,赵培智找到了巴巴画中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参照:新疆的塔吉克族人。

所不同的是,巴巴是高鼻梁的欧洲人血统,他所经历的时代正值二战颠沛流离时期:两次世界大战、齐奥塞斯库的专制独裁统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

赵培智人物油画的平面化空间分析

赵培智人物油画的平面化空间分析

吳❾秋濡*1■笼赵培智人物油画的平面化空问分析□蒋皓摘要:平面化空间形成的秩序化、装饰化的视觉语言推动了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成为当代绘画重要的表现方法。

该文从西方绘画不同时代的空间演变入手,介绍平面化空间的由来与进化,分析赵培智人物油画中平面化空间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因素。

关键词:赵培智人物油画平面化空间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绘画注重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出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通过透视、明暗的表现方法在二维平面绘画中再现真实物象。

1世纪下半叶,从印象派开始,艺术家开始重新探索绘画本体语言,西方古典绘画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艺术流派和团体纷纷出现。

到了20世纪,以透视和明暗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在绘画中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在二维平面内对多维空间的探索。

赵培智,1971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打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点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性、民族性的创作资源。

生活在新疆的赵培智创作了一大批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他通过对西方绘画经验方法、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新疆地域特色的融合,创作出表现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发展的作品,其作品成为当下中国写意油画语言探索的成功典范。

早年对西方古典油画的学习、研究,使赵培智对西方绘画中空间的发展变化有较深的了解,在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空间表现方法的基础上,他的绘画作品以平面化空间表现为主。

一、西方绘画中空间的发展演变在西方绘画历史中,艺术家对空间的研究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图像学空间、再现性空间、平面化空间「2]。

第一阶段为图像学空间。

这一阶段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前。

在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里发现的壁画中,人们就可以发现图像学空间的特征。

当时的人用简括、粗犷的线条描绘动植物的形体,图像根据祭祀或记事的需要被排列在平面中,画面没有空间纵深感。

生动刻划人物形象 表现时代的主旋律——浅谈赵淑钦油画的现实创

生动刻划人物形象 表现时代的主旋律——浅谈赵淑钦油画的现实创

生动刻划人物形象表现时代的主旋律——浅谈赵淑钦油画的现实创作手法及艺术风格林树平提要:上世纪70年代,汕头画家赵淑钦的油画作品曾登上有“国家名片”美誉之称的邮票,迄今为止也是惟一获此殊荣的汕头籍画家。

28年后其原作又在拍坛上以高价成交,文化界人士对其经典作品褒赞有加。

前不久,作者在专题学术讲座中透露了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关键词:赵淑钦;油画《我们都是神枪手》;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在粤东画坛,83岁的著名油画家,汕头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汕头画院名誉院长赵淑钦可谓闻名遐迩。

上世纪70年代,他的油画作品曾登上有“国家名片”美誉的邮票皿。

画作原稿被作为邮票图案,迄今为止赵淑钦还是惟一获此殊荣的汕头籍画家,而眼下的年轻一族却知之甚少。

15年前,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的“中国嘉德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时为中国美协会员、汕头市美协名誉主席、汕头市油画研究会会长的赵淑钦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作品《我们都是神枪手》几经辗转,在该拍卖会以77万元的价格成交[2],笔者曾往汕头画院采访,听其追溯佳作的创作经历;前不久,在汕头市彬园警史馆举办的《方寸之美与赵淑钦的创作历程》专题学术分享活动中,又有幸欣赏了这位著名油画家精心挑选展示的66幅油画作品,聆听其介绍了其中《我们都是神枪手》、《十月的献礼》、《红潮》、《凯旋日》、《老桥》、《爱我中华》、《薄暮时分》七件业界公认力作的创作细节及透露了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中也窥见一个老艺术家的家国情怀、植根于人民群众土壤中的生动可爱的形象。

登上“国家名片”的经典佳作赵淑钦是汕头市潮阳区人,早在汕头一中读书时,他就跟随著名水彩画家吴芳谷习画,其反映汕头地方风貌的水彩画《外马路》《公园一角》曾分别入选华南青年美展和全国青年美展并获奖。

其后他进入广州美院油画系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军区政治部从事绘画创作,1981年转业到汕头文联和画院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赵培智油画人物作品
赵培智是中国著名的油画家,也是中国油画院画家,他的作品以人物为主题,以其独
特的风格和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

赵培智的油画人物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他擅长在画面中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
独特之处。

在他的《书法家》中,他以中国传统书法家为题材,通过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
色彩,将书法家的形象展现得饱满而有力。

在画中,书法家面带微笑,手中持笔,笔触舒
展自如,展示出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专注。

整个画面给人以宁静、祥和、高雅的感觉。

这幅作品既表达了赵培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人物形象的丰富刻画能
力。

赵培智的油画人物作品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他通过精细的观察和丰富
的绘画技巧,将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晨曦》中,他以一
位年轻的女子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将女子的柔情和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女子微闭双眼,微微含笑,整个人看起来非常放松和安静,给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赵培智对人物情感的准确捕捉能力,也表达了艺术家对生命美好
的诠释。

赵培智的油画人物作品还注重对细节的处理和构图的安排。

他对人物的服饰、姿态和
背景环境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在他的《琴韵》中,他以
一位弹琴的女子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女子的动人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女子神情专注,手指灵活,整个画面给人一种优雅、高雅的感觉。

而背景中的花朵和
色彩的运用,更加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赵培智对细节
的关注和处理能力,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美好的热爱。

赵培智的油画人物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给人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表现和对人物情感的捕捉,他展示了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
具有观赏性和欣赏性,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文精神的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