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大纲

外国文学史大纲

外国文学史一、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2030011、12030013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开课学期:第二学年上学期,第二学年下学期学时学分:108/6, 每学期5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课程简介:外国文学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三大文学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也是本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本课程,而且每学期都有多位外系学生选修或辅修本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世界文学近两千年的发展演进历史,包括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史、重要作家作品专题分析等。

其学术目的在于使中文系本科生放开眼光,了解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欣赏其成就,领悟其价值,与已有的中国文学知识一起,形成完整的文学与文化修养。

三、先修课程要求:无四、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外国文化历史知识;力求客观公正地描述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及规律,评析重大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主要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研究外国文学的能力;加强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流派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的文化学的文学观。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弘扬世界文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或进一步求学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材:《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教材选用说明:该教材属于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是近年编写的一部质量较高、实用性较强的外国文学史教材。

外国文学时间跨度大、地域涵盖广、内容非常丰富,给教材编写工作带来很大难,该教材较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

其特点如下:1、把描述外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交融性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基础,突出了外国文学的特色。

2、注重概述部分的分析,加入四篇导论,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的分析更加深入。

外国文学史(二)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二)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二)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70111Z20
课程名称(中/英文):外国文学史;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II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56/3.5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外国文学史(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开课时间为第5学期,共48课时。

学习本课程,是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外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与文学成就;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看待、评价外国文学发展潮流、重要的作家、作品;吸收世界文学精华,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树立起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史论方式进行教学,授课基本思路是以19世纪以来外国文学发展脉络为线索,讲授外国文学发展基本知识,并重点介绍、分析国外经典作家、作品。

课程教学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式,课前向同学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必须提前做好预习,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课堂则上与老师一起探讨、总结,同学发言计入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论文等形式,将作业测评、课堂讨论、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类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简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The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课程编号:D221320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广告学、传播学总学时:32其中:理论讲授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简介:《外国文学简史》是广告学以及传播学的专业选修课,以讲授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是文科学生必备的文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发展史,并能结合所学哲学、文学理论等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特别要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外国文学简史》是广告学以及传播学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开启一扇接触、解读域外国家文学艺术的视窗,提供一条了解认识其他民族心路历程的重要途径。

也帮助学生掌握世界文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世界文学的能力。

同时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世界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整体文化水平。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古代文学1、教学内容概述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神话、史诗、戏剧(特别是悲剧)。

难点:对作家悲剧观的理解,应通过作品的分析加以领会。

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古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作(2)掌握古希腊悲剧精神4、作业与思考题(1)阅读至少两部古希腊悲剧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 教学内容概述但丁及其《神曲》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神曲》思想内容的双重性。

难点:《神曲》思想内容的双重性。

3、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作品的分析,认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历史意义和《神曲》思想内容的双重性。

4、作业与思考题思考神曲的划时代意义下编媒介文化研究个案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教学内容概述薄迦丘塞万提斯莎士比亚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堂吉诃德》的现实主义成就。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H i s t o r y o f t h e F o r e i g n L i t e r a t u r 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学时:72编者:张世君教授1.教学规定《外国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

每周4学时,一学期18周。

大学三年级开设。

考试为闭卷考试,分A、B卷。

本课程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外国文学教研室承担。

关于资源共享课学时的说明:作为资源共享课,本课程的教学录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时分配比例是1:1。

即36节录像课+36节自主学习=72学时。

在36节录像课之外,第11章还有5讲文本分析录像课。

所涉及的作家有4讲包含在前面的36节录像课中的19世纪文学里。

之所以单独提取出5讲文本分析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外国文学史,学会细读文本,欣赏、分析、评论外国文学作品,掌握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视角,提供一种示范性的案例分析。

相对于72学时之外多出的5学时文本分析方法论教学录像,可以看作是本课程派发的一个“福利”,供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听众学习与分享。

2.教材选用与建设主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辅助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

3.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采用电子教案,课后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网络课程。

在课程的讲授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超越课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工作坊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提供的拓展学习资源和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以撰写论文、课堂演剧、制作多媒体汇报作品来呈现其学习成果。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具体专业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外国文学是一门介绍和研究外国文学发展历程、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的课程,是专业名称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思潮、流派和作家作品。

2、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通过对外国文学的学习,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任务1、系统讲授外国文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2、重点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外国作家作品,如荷马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歌德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3、引导学生探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学生应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认真阅读指定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

3、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包括作品分析、小论文等,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4、学生应参加课程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古代文学1、古希腊罗马文学(1)古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3)古希腊悲剧和喜剧(4)古罗马文学2、中世纪文学(1)教会文学(2)英雄史诗(3)骑士文学(4)城市文学(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1)薄伽丘《十日谈》2、法国文艺复兴文学(1)拉伯雷《巨人传》3、西班牙文艺复兴文学(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4、英国文艺复兴文学(1)莎士比亚的戏剧(三)古典主义文学1、法国古典主义文学(1)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2)莫里哀的喜剧(四)启蒙运动时期文学1、英国启蒙文学(1)笛福《鲁滨逊漂流记》(2)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2、法国启蒙文学(1)伏尔泰(2)卢梭《忏悔录》3、德国启蒙文学(1)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五)浪漫主义文学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1)海涅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1)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1)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六)现实主义文学1、法国现实主义文学(1)司汤达《红与黑》(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3)福楼拜《包法利夫人》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1)狄更斯《双城记》(2)勃朗特姐妹(3)哈代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1)普希金(2)果戈里(3)屠格涅夫(4)陀思妥耶夫斯基(5)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4、美国现实主义文学(1)马克·吐温(七)现代主义文学1、象征主义2、表现主义3、意识流小说4、存在主义文学5、荒诞派戏剧(八)后现代主义文学1、新小说派2、黑色幽默3、魔幻现实主义五、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

外国文学 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 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外国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方式,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 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风格、主题和意义;3.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外国文学1. 古希腊文学- 介绍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分析荷马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和主题思想2. 古罗马文学- 介绍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和《饭匙》- 分析维吉尔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和主题思想3. 古英国文学- 介绍《贝奥武夫》和《坎特伯雷故事集》- 分析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中世纪宗教与骑士文化第二部分:现代外国文学1. 俄国文学- 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分析作品中的心理描写、社会批判和文学风格2. 法国文学- 介绍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消极主义和文学流派3. 美国文学- 介绍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分析作品中的美国梦、社会阶层和现代主义文学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

2. 文本阅读: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理解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意义。

3. 讨论与辩论: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讨论,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

4. 作业与论文:布置阅读任务、写作报告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外国文学史_张世君_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_张世君_教学大纲

本课程把教学内容安排看作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教:创建新的课程体系,经典与现代结合,知识结构合理。

学:创建新的学习模式,开展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

做:创建新的实践体系,把教学工作坊的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安排中。

我们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外国文学史课程实行模块教学,横跨东西方文学,连接海外华裔文学,开展英美文学双语教学。

主要模块有《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海外华人文学》、《华裔美国文学》、《英美文学双语教学》。

主讲教师和课时分配如下:1.外国文学史(上段):三年级上学期,56学时,张世君、黄汉平、赵静蓉主讲2.外国文学史(下段):三年级下学期,56学时,张世君、黄汉平、赵静蓉主讲3.海外华人文学:二年级上学期,36学时,王列耀主讲4.华裔美国文学:二年级下学期,36学时,蒲若茜主讲5.东方文学史:四年级上学期,36学时,王琢主讲6.英美文学双语教学:三年级下学期,36学时赵静蓉、陈义华主讲7.欧美小说研究:二年级下学期,36学时,张世君主讲8.20世纪西方文学:四年级上学期,36学时,黄汉平、赵静蓉主讲学: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基本知识,把理论课程的讲授与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课题。

让学生自选有兴趣的研究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归纳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做: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参加教学工作坊活动。

教学工作坊的活动形成一个多种实践方式和种类的流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流程:学生每个月提交一篇小论文;在提交小论文的基础上,中期制作一件多媒体作品;组成协作小组改编外国文学作品,编剧、演出一场课堂剧,实施录像、摄影。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一、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外国文学》(一)是汉语言文学的必修基础理论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文学成就,以提高其整体文化水平。

通过外国文学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掌握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极其意义;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外国文学史》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牢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理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了解《外国文学史》学科的发展前沿。

(三)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外国文学史》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外国文学史》问题的能力;学习掌握从《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实践中探索文学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三、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外国文学(一)即欧美文学,具体章序如下: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文学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重要作家外国文学的教学,除了应当遵循一般的原则之外,尤其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欣赏、分析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课程教学条件(一)师资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并具有外国文学学习的指导能力。

师生比1:45,合班开课:两个班合班为宜。

要求有两名及以上《外国文学史》课程的主讲教师。

(二)教材《外国文学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图书资料《外国文学史》课程相关的作家、作品、评论、思潮、著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索外国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文化背景,并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对不同文学流派、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全面理解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
3. 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主题和风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意识;
5. 提高学生的论述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古代文学时期
a.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学
b. 中古文学(包括英国中世纪文学、法国中世纪文学等)
2. 文艺复兴时期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
b.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
3. 18世纪启蒙时代文学
a. 法国启蒙文学
b. 英国启蒙文学
4. 浪漫主义文学
a.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b.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c.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5. 现实主义文学
a.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b.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c.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6. 自然主义文学
a.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
b.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7. 象征主义文学
a. 法国象征主义文学
b. 比利时象征主义文学
8. 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
a. 法国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
b. 英国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
9. 现代主义文学
a. 欧洲现代主义文学
b.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课堂理论知识,介绍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
2.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进行小组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戏剧鉴赏和小说解读等学术活动;
4.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进行课外学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成绩占比:20%
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和课堂练习等评估项目。

2. 期中考试占比:30%
考查学生对不同流派和作家的理解,要求学生进行文学分析
和解释。

3. 期末考试占比:50%
考查学生对整个外国文学史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能够对不
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

六、参考书目
1. A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by Martin Puchner
2.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Literature by Sarah N. Lawall
3.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edited by Laura Marcus and Peter Nicholls
4. Masterpieces of World Literature by Frank N. Magill
以上为《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