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洋娃娃跳舞教案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洋娃娃跳舞》3篇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洋娃娃跳舞》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洋娃娃跳舞》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辨并模仿音乐的节奏。
2. 能够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的感情。
3. 能够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动作。
4.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5. 提升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1. 播放器和音乐。
2. 大班内部合作游戏,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
教学过程:引入:老师播放《洋娃娃跳舞》这首音乐,让学生们听一遍,然后问:“大家听到这首音乐了吗?你们觉得这首音乐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它呢?”1. 学生分为3组,每组一个领舞。
2. 领舞在音乐响起的时候中心位置跳舞,其他学生模仿领舞的动作。
音乐结束后,学生们停下来。
3. 换一个领舞,继续下一轮。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领舞。
4. 在进行多次练习后,每组的领舞可以提前告诉其他组长什么时候要停下来。
5. 将3组的领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团队跳舞表演。
6. 音乐结束后,团队停下来,并互相鼓掌表示鼓励。
巩固: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回顾音乐的节奏变化,引导他们用舞蹈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感情,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拓展: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们自己编写舞蹈动作,用其他类似的音乐进行练习,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洋娃娃跳舞》精选3篇(二)教案名称:大班安全手教案《划破了》教案目标: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了解安全教育,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预防事故的方法。
教学资源:故事书《划破了》、图片、课堂活动道具。
教学时间:1节课(约30分钟)教学准备:1. 故事书《划破了》2. 课堂活动道具:玩具医生工具、纸巾等。
3. 图片:人们遭遇小事故的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老师先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例如唱一首与安全相关的歌曲,或是与幼儿谈论一些关于安全的话题。
2. 引入故事《划破了》:老师向幼儿们展示故事书《划破了》,并鼓励幼儿们猜测故事的内容和可能发生的事情。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教学目标1.认识节奏,了解基本的音乐元素。
2.通过跳舞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CD机或手机等播放音乐的设备。
2.教室空间适合跳舞的环境。
3.给幼儿准备拖鞋等舒适的舞蹈服装。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幼儿认识音乐1.引导幼儿听《洋娃娃跳舞》这首歌,帮助幼儿谈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印象。
2.引导幼儿听歌曲的节奏,教导幼儿跟随节奏拍手或踩脚步。
第二步:学习舞蹈动作1.将歌曲的节奏分成几段,逐一学习舞蹈动作。
比如第一段可以是左脚跳,右脚跳,再做一个转身。
2.先带领幼儿跟动作,然后逐渐放开让幼儿自己跟随音乐节奏自由舞动。
3.引导幼儿互相观察,学习互相协作做出优美的舞蹈。
第三步:展示个人才艺1.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在音乐结束前自由跳舞表演。
2.为表演的幼儿鼓掌欢呼,激励孩子们的表现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对音乐有着很强的感受和兴趣。
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幼儿们之间的互相协作和合作。
在引导幼儿们互相观察和学习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特别丰富,这对提高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展示环节中,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们的勇气和自信。
通过跳舞表演,他们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特长。
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幼儿们的参与性和活跃性。
我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音乐和舞蹈中来,不仅是听从指导老师的指令,更是自己主动去感受和表现音乐舞蹈。
这对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情感体验的培养,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在艺术和表演上的天赋和精神状态,我们应该引导和支持他们,让他们在表演中显现出充满活力和自信的艺术风采。
相信在未来的课堂上,我们会一起为孩子们展开更多的好玩、有趣的活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洋娃娃跳舞》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洋娃娃跳舞》含反思教案名称:洋娃娃跳舞年龄段:幼儿园大班目标:通过跳舞活动,培育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感知本领,同时激发幼儿的舞蹈喜好和表演本领。
教学内容:1.介绍洋娃娃舞,放映介绍舞蹈背景的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和认得这个舞蹈。
2.沙发练习:老师示范一组基本手势动作,并让孩子们依次仿照,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喜好。
3.音乐赏识:选择欢快动感的音乐,让孩子们听、跟、领悟音乐的节奏、节拍和神韵。
4.教授整套舞蹈动作,通过分组训练,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制造力,让他们在整套舞蹈动作中体会音乐感觉,同时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舞蹈技巧。
5. 策划舞台表演,培育孩子的表演意识,提高孩子的自信念和表现力。
教学手段:视频放映、手势仿照、舞蹈教学、小组训练、舞台排练等。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旨在通过跳舞活动,培育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感知本领,同时激发幼儿的舞蹈喜好和表演本领。
整个课程设计紧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参加热诚和动手本领,教学手段形式多样,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体验。
通过视频介绍舞蹈背景,让孩子们了解和认得这个舞蹈,激发他们的学习喜好和创作欲望。
在舞蹈教学中,我接受的是分组训练的方式,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制造力,让他们在整套舞蹈动作中体会音乐感觉,加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舞蹈技巧。
在舞蹈表演方面,我激励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表现本身,树立对本身的信念,同时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艺术素养。
最后,孩子们在表演中呈现了本身的才艺,获得了家长的称赞和喝彩。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我发觉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还有待提高,有些孩子表现不够积极自动,需要注意激发其学习喜好和参加意识。
在舞蹈动作的难易程度上,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部分孩子学习难度过大,需要适当调整。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动性,培育了其舞蹈喜好和艺术素养。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需不断探究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和本领水平。
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

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洋娃娃跳舞》,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洋娃娃跳舞》,理解歌词内容。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表现。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洋娃娃跳舞》的音频和歌词。
2.教具:木偶、纱巾、手偶等道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孩子们复习已学的歌曲,如《小白船》、《小星星》等,活跃课堂氛围。
2.引导孩子们讨论:你们喜欢唱歌吗?为什么?(二)歌曲教学1.教师播放歌曲《洋娃娃跳舞》的音频,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孩子们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孩子们的发音和节奏。
4.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三)歌曲表演1.教师分发道具,如木偶、纱巾、手偶等,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和道具。
2.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歌曲表演,注意动作的协调和表情的丰富。
3.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游戏活动1.游戏一:找朋友教师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
代表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按照歌曲《洋娃娃跳舞》的节奏进行走动。
当歌曲停止时,代表们要迅速找到一个新的朋友,组成一个新的小组。
游戏进行多次,每次更换代表。
2.游戏二:传花教师将一朵花(可以用手偶代替)传给孩子们,按照歌曲《洋娃娃跳舞》的节奏进行传递。
当歌曲停止时,手持花的孩子要表演一个节目,如唱歌、跳舞等。
2.教师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对孩子们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洋娃娃跳舞》。
2.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发送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洋娃娃跳舞》的教学,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提高了音乐素养。
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

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一、活动目标通过本节活动,让大班儿童能够:•熟悉英文歌曲《洋娃娃跳舞》;•学习动作、跳舞、节奏感等音乐元素;•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活动准备•放置音响设备,准备好播放歌曲;•为每位儿童分发一份歌词、动作表;•准备好一些洋娃娃或其他相关道具。
三、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出英文歌曲《洋娃娃跳舞》老师可以先介绍歌曲作者、发行年份等背景知识,引导儿童认识这首歌曲。
随后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跟着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二步:学习动作和歌词将歌词和动作表发给每位儿童,老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示范,再让孩子们一起学习。
以下是动作表对应的歌词:动作歌词双手张开Put your hands up,up右手从左侧伸出,作扇形运动Right and left,turn around左右手轻敲胸部Clap your hands,one two three双手放在头顶Take one step,and touch your knees左手在面前做夹胳膊动作Let’s go swing,like a monkey双手后伸,微微弯曲We like dolls so,we dance around 第三步:分组练习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由每个组的一名代表出来做动作和唱歌。
其他小朋友则可以当裁判员,评判其分组练习的成果。
第四步:现场表演每个小组表现完毕后,老师可以安排全班小朋友一起合唱,并邀请家长前来观看孩子们的演出。
四、活动总结在本节音乐教学中,孩子们通过学唱英文歌曲《洋娃娃跳舞》,并且加入了具体的动作表达,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同时,多种音乐元素也得到了锻炼,如节奏感、舞蹈等,增强了儿童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音乐活动也能让互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得到发扬和提高。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含反思(注:本教案适用于5—6岁大班幼儿,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歌曲《洋娃娃跳舞》的歌词及歌曲旋律,通过唱歌、跳舞和儿歌表演,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喜好,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本领和音乐表现本领;2.培育幼儿的节拍感和节奏感,学会跟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3.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是一种语言,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培育幼儿的情感表达本领。
二、教学准备:1.歌曲《洋娃娃跳舞》的录音及歌词;2.教具:音响、小韵律器材(如鞭炮棒、圆锤、铃铛等);3.表演服装:小小洋装(女生)、小小白衬衫加牛仔裤(男生);4.老师和助教应确保现场环境安全乾净,音响设备运行正常。
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老师放上音乐,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本身爱好的动作,以放松身心为目的。
2.导入(5分钟)老师向幼儿介绍今日要学习的歌曲《洋娃娃跳舞》。
让幼儿看看本身的衣裳,问问本身今日是穿什么衣裳来学习跳舞?(期间可体现对幼儿自我形象的关注)3.学习歌曲及歌词(10分钟)老师放上歌曲《洋娃娃跳舞》,让幼儿听听歌曲,随着歌曲比划动作。
然后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唱歌曲,并呈现歌词图片。
要求幼儿依据歌词内容来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跳跳舞”“扭扭腰”“挥挥手”等。
4.学习韵律器材搭配演出(10分钟)老师调配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的韵律器材,如鞭炮棒、圆锤、铃铛等。
老师引导幼儿在歌曲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和时机,依据歌曲的节拍和旋律,学习如何使用韵律器材加强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5.表演(5分钟)老师带领幼儿表演歌曲《洋娃娃跳舞》,并邀请幼儿园其他班级一起观看表演。
6.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幼儿回顾这节课的学习,通过提问来检查幼儿对音乐学问的把握情况。
同时,激励幼儿在家中多听听音乐,培育幼儿的音乐鉴赏本领。
四、教学反思:本次音乐教学中,我接受了互动式、情境式以及儿童中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加强了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默契,又可以通过互助合作,激发每一名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喜好和学习效果。
大班音乐洋娃娃跳舞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洋娃娃跳舞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2.能够模仿和学习洋娃娃舞蹈动作,并能按照音乐节奏进行
跳舞;
3.能够在音乐欣赏中体验乐趣,感受音乐和舞蹈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大型音响设备;
2.洋娃娃跳舞的视频素材;
3.教学白板和彩笔;
4.学生用的小礼物。
三、教学步骤
1. 热身活动
老师放一首活泼的音乐,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例
如大力伸展、手臂旋转等。
2. 教学内容
1.播放洋娃娃跳舞的视频素材,让学生们先观看视频,并理
解舞蹈的基本动作;
2.调整音乐,让学生们进行模仿,按照洋娃娃跳舞的节奏和
动作进行跳舞;
3.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洋娃娃跳舞的感觉,分享自己
的跳舞心得。
4.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跳舞动作和节奏感,并逐渐添加新的动
作和节奏;
5.最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自由发挥,进行
小组表演。
3. 教学反思
教材选择:本次教学选择的主题是洋娃娃跳舞,不仅能够提高学
生的音乐和舞蹈能力,还能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先理解和感
受洋娃娃跳舞的动作和节奏,再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强
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教学效果:通过这次音乐舞蹈课,学生们对音乐和舞蹈有了新的
理解和认识,增强了他们的舞蹈技能和音乐感受能力。
在小组表演环
节中,学生们展现出了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

大班音乐教案《洋娃娃跳舞》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音乐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听懂并模仿《洋娃娃跳舞》这首音乐。
2.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动作进行基本的舞蹈演示。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培养其音乐细胞。
二、教学内容1.音乐名称:《洋娃娃跳舞》2.音乐风格: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3.音乐节奏:轻快、明亮4.音乐编排:包括唱歌、跳舞、手舞等元素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设备2.教具:手帕、椅子、小饰物等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洋娃娃跳舞》这首音乐。
2.引导学生听音乐,用简单动作模仿音乐的节奏。
正文(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唱《洋娃娃跳舞》这首音乐。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
3.教师示范一些基本舞蹈动作,如摆手、扭腰等,鼓励学生进行模仿。
4.教师可以利用手帕、椅子、小饰物等进行创意性的舞蹈表演,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并自由发挥。
拓展(15分钟)1.教师播放其他类似《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舞蹈创编。
2.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组合和编排,形成小型舞蹈表演。
3.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和舞蹈动作进行自由的舞蹈创作。
总结(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2.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赞赏和鼓励,提高其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与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音乐教案的设计,我发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增加。
他们通过与音乐的互动,不仅培养了音乐细胞,还锻炼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学生在跟随节奏和动作上有一定的困难。
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并在音乐中找到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洋娃娃跳舞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音乐活动洋娃娃跳舞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已学过的简单基本舞步创编能与该音乐相匹配的双人舞,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洋娃娃跳舞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已学过的简单基本舞步创编能与该音乐相匹配的双人舞。
3、在创编舞蹈时,能积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注意倾听他人发言和观看表演。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难点
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活动准备
1、已能较熟练地掌握3~4种基本舞步,如小跑步、蹦跳步、侧点步等。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熟悉音乐作品《洋娃娃》。
教师请幼儿倾听作品的A段音乐。
要求幼儿能听出洋娃娃的舞蹈时轻巧活泼的还是热烈欢快的。
教师请幼儿把双手当作洋娃娃,在自己的大腿"舞台"上跟随A段音乐"跳舞"。
师:你们觉得应该用拳头跳,用手掌跳,还是用手指跳?应该重重跳,还是轻轻跳?应该用很大的动作跳,还是用很小的动作跳?
教师请动作轻盈、节奏准确,且动作方式新颖别致的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跟随音乐用手在腿上跳舞。
教师请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你们在听到"手指跳舞"的音乐时,做手指跳舞的动作;在听到新的音乐时,不做动作。
听完后,告诉我新的音乐出现了几次?两次出现的新音乐是否相同?
2、幼儿倾听音乐进行舞蹈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为A段音乐创编舞蹈。
请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在两人手拉手(可有不同的拉手方法)的情况下,如何用简单的基本舞步跟随音乐跳舞。
如锺趾小跑步或其他舞步。
教师引导幼儿为B段音乐创编舞蹈。
请幼儿注意对比A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的热烈气氛。
(如幼儿年龄较大、基础较好,还可以请幼儿用拍手等方式进一步感受乐曲中的各个重音)。
最后,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如何用手和臂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尝试用脚配合的方式跟随音乐表演舞蹈。
如在重音处与五班对击掌或做蹦跳步。
)师:你们觉得B段音乐和A段有什么不同?B 段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