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输血前检验

地中海贫血输血前检验
地中海贫血输血前检验

地中海贫血输血前检验

【摘要】目的:目的是使地中海贫血患者输入的血液成份有效存活,而且不会引起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发生破坏。确保血液质量,确保治疗效果等安全用血需要,确保地中海贫血病人的安全并有益于病人。方法:全血或血液成份发给临床输注之前必须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和献血者及血液做多项血型血清学试验,包括:认真做好正反定型和Rh(D)定型,做好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用生理盐水和凝聚胺法。结果:认真扎实做好输血前检验,未出现因输血发生的医疗事故。结论:医学检验中,输血前检验实施过程,每一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差错,稍有疏忽将导致不良后果。通过细心查对及重视配血液标本,认真做好正反定型和Rh(D)定型,做好抗体筛选和鉴定,高度重视交叉配血这些试验,可防止和避免许多输血反应,达到保证安全输血的目的。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安全输血血液检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病例。收集从1994~2006年在我院地中海贫血综合征患者输血的所有病人,年龄1~49岁,男99人,女89人。

1.2 试剂和方法。用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东莞市中心血站提供的A、B、O血型红细胞反定型试剂,英国DIAGNOSTICS SCOTLAND公司制造的Rh血型检测试剂,(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凝聚胺介质试剂。

1.3 地中海贫血综合征输血指征。地中海贫血是由于Hb中珠蛋白肽链合成受到部分或全部抑制,形成红细胞无效性生成的溶血性贫血。轻度地中海贫血很小需要输血,而重型地中海贫血则依靠输血才能维持生命。①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患者在有感染或妊娠时贫血显著加重,此时若有代偿不全的贫血症状时,则可适当输注浓缩红细胞。②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输血治疗。其理由是这类患者出生6个月后开始出现贫血,此后贫血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有发育障碍,逐渐出现心脏扩大,肝脾肿大,骨病变等。骨髓无效性造血促使胃肠道对铁吸收过多,发生继发性血色病。如能尽早输血,特别是采用“高量”输血,可延缓上述病理改变的发生。③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如有感染、妊娠及手术等应激情意亦需临时输注红细胞。

1.4 输血血液成分选择。①地中海贫血患者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须输全血。②选择何种红细细胞胞制品应根据病情决定,最好选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如:过滤法制备的红细胞或新型血细胞分离

地中海贫血输血前检验

地中海贫血输血前检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病例。收集从1994~2006 年在我院地中海贫血综合征患者输血的所有病人,年龄1?49岁,男99人,女89人。 1.2 试剂和方法。用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东莞市中心血站提供的A B、O血型红细胞反定型试剂,英国DIAGNOSTICS SCOTLAND 公司制造的Rh血型检测试剂,(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XX公司生产的凝聚胺介质试剂。 1.3地中海贫血综合征输血指征。地中海贫血是由于Hb中 珠蛋白肽链合成受到部分或全部抑制,形成红细胞无效性生成的溶血性贫血。轻度地中海贫血很小需要输血,而重型地中海贫血则依靠输血才能维持生命。①中间型a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 病)患者在有感染或妊娠时贫血显著加重,此时若有代偿不全的贫血症状时,则可适当输注浓缩红细胞。②重型B地中海贫血 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输血治疗。其理由是这类患者出生6个月后开始出现贫血,此后贫血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有发育障碍,逐渐出现心脏扩大,肝脾肿大,骨病变等。骨髓无效性造血促使胃肠道对铁吸收过多,发生继发性血色病。如能尽早输血,特别是采用“高量”输血,可延缓上述病理改变的发生。③中间型(3 地中海贫血患者如有感染、妊娠及手术等应激情意亦需临时输注 红细胞

1.4 输血血液成分选择。①地中海贫血患者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须输全血。②选择何种红细细胞胞制品应根据病情决定,最好选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 如:过滤法制备的红细胞或新型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获得的红细胞) 。③过去曾提倡输注年轻红细胞以减少输血次数及延长输血间歇期,由于只能降低输血需求量的12?16%且年轻红细胞制备相当繁琐,费用高,现已较少采用。 1.5 输血前检验。①细心查对及重视配血液标本:地中海贫血是血液病之一,正确取得配血样本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措施,配血样本必须经鉴定和标记,确定来自地中海贫血患者和供血者,要与血液审请单上的内容核对,必须有正确的标签,表明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况。安全输血从源头抓起就应重视如何获得正确的配血标本。一旦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标本张冠李戴,安全输血的所有防范措施都将化为泡影。减少这种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每个住院患者的手腕上系上一个写明患者姓名和住院号的标签。凡资料不全的申请单,尤其是缺乏输血史、妊娠史和医师签名的申请单要退回临床科室补上,不得迁就。②认真做好正反定型和 Rh(D) 定型:红细胞血型系统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是ABO和Rh两大系统, 因此目前要求对所有的患者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常规检测。其体内含有抗A和抗B,孟买型个体由于红细胞上缺乏A B和H 抗原,所以其体内含有抗-A、-B和-H。因此在ABO血型检测中,要求同时做正反定型,即采用已知型特异性的抗体试剂检查红细胞的抗原,以及用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抗体,综合两者结果判断血型。只有反定型结果相符才能正确判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要查明原因。因此,单纯正定型

最新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 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 (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 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 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交叉配血及输血记录单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 ABO血型: Rh(D)血型:血液成分:血量: 输血性质:备用□常规□紧急□需血时间:年月日 时 申请医生:主治医师:标本收到时间:月日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邢台县中心医院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一、受血者在输血申请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ALT、乙肝五项、Anti-TP、Anti-HCV、Anti-HIV1/2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近亲属; 2、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D)血型检测; 3、血常规的检测;将以上检测结果在“临床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急救用血时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上述检测项目的标本并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备注“已抽血送检,结果未回”。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血液标本的核对 1、检查送检血液标本标签受血者信息是否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信息是否完全符合,否则应拒收标本,要求重新抽取血液标本送检; 2、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是否符合相关输血指征; 3、检查输血申请量是否符合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要求,是否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审批。 4、不允许接收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试验前后必须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三、交叉配血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复检受血者的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申请单血型一致; 2、复检供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血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可除外) 3、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受血者,应在交叉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结果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也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检; 四、交叉配血试验 1、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在交叉配血前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3、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科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即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如盐水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盐水配血法+微柱凝胶法等; 5、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操作相符时,方可报告;详细填写好“输血记录单”,“输血记录单”必须内容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20200515184212)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 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 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 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的核对: 一、输血申请 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 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 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 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 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 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 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

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 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抽血护士 在输血申请单的抽血人处签字。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 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 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与受血 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三、实验室核对 1、所有试验操作前必须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检查标本外观正 常后方可开始试验操作。 2、试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 3、出检验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管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对患者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一人值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 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结果双签字,确保正确率100%,误差率0%。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 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 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 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 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 十年。

临床输血学检验重点整理

血型:一般指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但广义的血型是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是人体各种细胞(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抗原性差异。 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应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 书上则是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 血型集合:若血型抗原在生化特性、血清学、遗传特性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的标准,则 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 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高度特异性:最主要的特点,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相结合,两者的结合要求在空间构型、化学成分上相匹配(抗原决定簇AD 与抗体Ig 分子的超变区相互适应) 2、可逆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离,解离后其生物学活性不变,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生成与解离的因素有抗体亲和力、环境因素(包括pH、温度、孵育时间、反应介质离子强度、抗原抗体比例等) 3、比例性:抗原抗体反应表现出可见的结果,需要适当的浓度与比例。抗原一般是多价的,IgG 类抗体为二价,IgM 类抗体是五~十价的。若二者比例适当,抗原抗体结合最充分,能够相互交叉聚集形成网格状复合体,反应快而结果明显,称为等价带。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 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 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致敏阶段(抗体与红细胞表面AD 特异性结合,可 激活补体)、凝集阶段(致敏的红细胞相互连接)。 ABO 血型的遗传及抗原分子结构 ABO 血型抗原基因直接编码特异性糖基转移酶(不编码ABH 抗原),进而由这些酶合成寡糖性质ABO 抗原。 ABO血型基因位于人类9号(9q34.2)染色体,基因编码区有7个外显子,A和B型cDNA 有7个核 苷酸不同,导致糖基转移酶多肽链上4个氨基酸不同,其中第266位和268 位2 个氨基酸确定A 或B 型特异性; O 型和A 型cDNA 核苷酸序列基本一致,区别是O 型cDNA 在261位有1 个核苷酸(G)缺失,引起读框移位提前形成1 个终止密码,肽链合成在117 位氨基酸终止,产生1 条短肽链(没有功能)。 ①A基因编码产生N-乙酰基半乳糖胺转移酶,A抗原是N-乙酰基半乳糖;②B基因编码产 生D-半乳糖糖基转移酶,B抗原是D-半乳糖;③H基因编码产生L-岩藻糖糖基转移酶,O 型为H抗原,即L-岩藻糖,④H抗原(血型基因位于19q13.3)是A和B抗原的前体。按照孟德尔的分离与自由组合遗传规律,子代可产生AA、AO、BB、BO、AB 及OO 等6 种基因型,但用抗A 和抗B 血清,则只能检测出A、B、AB 和O 型4种表现型。 ABO 定型实验: 1 、正定型:用抗-A 及抗-B 试剂与被检测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 抗原和(或) B 抗原,称为~。 2、反定型:用标准A 细胞及B 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凝集素),称为~。 定型原则以检测到红细胞表面抗原为准,有A抗原者为A型,血清中有抗-B ;有B抗原者

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 核对核查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于输血相关的各个环节。为了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精神,现制定我院输血前核对制度,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一、输血申请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第几孕第几产,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标记好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和验收。 三、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环节 1、输血科人员按照试管上扫码信息对血样标本进行认真核对。 2、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正反定型,一人当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血型定型结果准确无误,正确率100%,误差率0%。 3、交叉配血时,输血科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4、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 57 操作完毕后自

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四、血液入库核对 1、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等。 2、输血科人员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做好储血冰箱等的温度观察和记录。 五、发血环节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六、输血环节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输血过程中应先

临床输血学与检验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3 二、选择题------------------------------------------------------------ 3 三、简答题------------------------------------------------------------ 3 参考答案---------------------------------------------------------------3 第二章输血安全------------------------------------------------------- 4 一、名词解释---------------------------------------------------------- 4 二、选择题------------------------------------------------------------ 4 三、简答题------------------------------------------------------------ 5 参考答案---------------------------------------------------------------5 第三章安全献血和输血管理----------------------------------------------6 一、名词解释-----------------------------------------------------------6 二、选择题-------------------------------------------------------------7 三、简答题------------------------------------------------------------13 参考答案--------------------------------------------------------------13 第四章免疫血液学-----------------------------------------------------17 一、名词解释----------------------------------------------------------17 二、选择题------------------------------------------------------------17 三、简答题------------------------------------------------------------24 参考答案--------------------------------------------------------------24 第五章血液成分制备---------------------------------------------------27 一、名词解释----------------------------------------------------------27 二、选择题------------------------------------------------------------27 三、简答题------------------------------------------------------------29 参考答案--------------------------------------------------------------29 第六章临床输血-------------------------------------------------------31 一、名词解释----------------------------------------------------------31 二、选择题------------------------------------------------------------31 三、简答题------------------------------------------------------------42 参考答案--------------------------------------------------------------43 第七章输血不良反应---------------------------------------------------51 一、名词解释----------------------------------------------------------51 二、选择题------------------------------------------------------------51 三、简答题-----------------------------------------------------------55

地中海贫血输血前检验

地中海贫血输血前检验 【摘要】目的:目的是使地中海贫血患者输入的血液成份有效存活,而且不会引起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发生破坏。确保血液质量,确保治疗效果等安全用血需要,确保地中海贫血病人的安全并有益于病人。方法:全血或血液成份发给临床输注之前必须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和献血者及血液做多项血型血清学试验,包括:认真做好正反定型和Rh(D)定型,做好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用生理盐水和凝聚胺法。结果:认真扎实做好输血前检验,未出现因输血发生的医疗事故。结论:医学检验中,输血前检验实施过程,每一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差错,稍有疏忽将导致不良后果。通过细心查对及重视配血液标本,认真做好正反定型和Rh(D)定型,做好抗体筛选和鉴定,高度重视交叉配血这些试验,可防止和避免许多输血反应,达到保证安全输血的目的。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安全输血血液检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病例。收集从1994~2006年在我院地中海贫血综合征患者输血的所有病人,年龄1~49岁,男99人,女89人。 1.2 试剂和方法。用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东莞市中心血站提供的A、B、O血型红细胞反定型试剂,英国DIAGNOSTICS SCOTLAND公司制造的Rh血型检测试剂,(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凝聚胺介质试剂。 1.3 地中海贫血综合征输血指征。地中海贫血是由于Hb中珠蛋白肽链合成受到部分或全部抑制,形成红细胞无效性生成的溶血性贫血。轻度地中海贫血很小需要输血,而重型地中海贫血则依靠输血才能维持生命。①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患者在有感染或妊娠时贫血显著加重,此时若有代偿不全的贫血症状时,则可适当输注浓缩红细胞。②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输血治疗。其理由是这类患者出生6个月后开始出现贫血,此后贫血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有发育障碍,逐渐出现心脏扩大,肝脾肿大,骨病变等。骨髓无效性造血促使胃肠道对铁吸收过多,发生继发性血色病。如能尽早输血,特别是采用“高量”输血,可延缓上述病理改变的发生。③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如有感染、妊娠及手术等应激情意亦需临时输注红细胞。 1.4 输血血液成分选择。①地中海贫血患者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须输全血。②选择何种红细细胞胞制品应根据病情决定,最好选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如:过滤法制备的红细胞或新型血细胞分离

输血前核对制度(20200515184216)

输血前核对制度 1.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并严格核对以下项目: ①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 的血型无误: ②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③血液发出时核对输血记录单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④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 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⑤核对血液的采血日期及有效期。 以上内容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核对,准确无误后在《输血记录单》及血液出库本上签名; 2.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记录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编号、血型与患者的相容性检测结果、血液的采血日期及有效期。核对血袋上标签的编号、血型与输血纪录单 上是否相符。 3.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 否在有效期内。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 腕带信息,并按反问式要求由患者(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以 确认受血者。 5.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待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 血继续输注: 6.输血时应坚持先慢后快的输血原则,输血过程前15分钟及每小时进行相关体征的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7.输血完毕,填写《护理输血安全记录本》,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南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输血全过程信息及时记录于病历中,血袋及输血不良反应单送输血科。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亦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海洋性贫血(thalassemia),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因珠蛋门基因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 国外以地中海沿岸及东南亚各国多见,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广东、广西、海南及四川等省(自治区)发病率较高,湖南、湖北及江两等省发病率稍低,北方各省少见。 胚胎期后组成珠蛋白的肽链有4种:α、β、γ、δ链,每种肽链各由相应的基因编码、。因珠蛋白基缺失或点突变不同,肽链合成障碍各异,根据异常肽链类型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β、δβ、γ等类型,其中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β一地中海贫血: β一地中海贫血(简称β一地贫)是由于调控β珠蛋白的基因缺陷,导致β珠蛋白合成障碍的溶血性贫血。 1、发病遗传学人类β珠蛋白基因位于1 l号染色体短臂上(1 1p15.5),发生β一地贫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点突变,少数为基因缺失。如果基因缺失或点突变导致β链的生成完全受到抑制,称为βo地贫;如果点突变仅使部分β链生成减少,则称为β+地贫。β地贫基因变化复杂,已发现的点突变有200多种.1979年,中国发现第1个β一地贫基因点突变,迄今已累计发现相关基因点突变28种,最为常见的突变有6种:①β4l 42(‘TCTT),约占45%; ②IVS一Ⅱ一654(c—T),约占24%;③1317(A—T),约占14%;④13—28 (A—T),约占9%; ⑤[β7l一72(+A),约占2%;⑥[β26(G—A),约占2%。 根据酽或β+地贫基因的组合不同,临床表现为3型β一地贫:①重型:为βo基因的纯合子(βo/βo)、部分β+基因的纯合子(β+/β+)及部分βo和β+基因的双重杂合子(βo/β+);②中型:少数βo/βo,部分β+/β+,以及不典型β地贫杂合子、重型β地贫合并α或δβ地贫及某些变异型β地贫的纯合子等;③轻型:β+、βo、δβ地贫的杂合因子。 2、发病机制重型β地贫患者β链生成完全或基本缺失时,含有β链的HbA(α2、β2)合成减少或消失,多余的α链与γ链结合形成HbF(α2、γ2),使HbF明显增加。HbF与氧亲和力强,使氧解离曲线右移,氧释放困难导致组织缺氧。过剩的α链沉积于幼红细胞和红细胞中形成包涵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变得僵硬,在骨髓内易遭到破坏(无效造血)或通过微循环时被破坏;红细胞包涵体也影响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以上结果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贫血和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使骨髓造血增生,引起骨骼改变,临床上出现特殊面容。无效造血使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加,加上治疗过程中反复输血.,使大量的铁在组织储存,导致含铁黄素沉着症。中型一β地贫患者β链生成受到部分抑制,其病理生理改变与重型基本相似但程度较轻,发病年龄延迟,临床表现较重型轻。轻型β一地贫基因呈杂合子状态,其β珠蛋白合成仅轻度减少,故临床表现轻或无症状。 3、临床表现 (1)重型义称Cooley贫血。出生时无异常,出生后3~12个月发病,呈慢性进行性血管外溶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肝和脾大、发育迟缓、轻度黄疸,随年龄增长以上症状日益明显。因骨髓代偿性增生导致,骨骼变大、髓腔增宽,依次发生于掌骨、长骨和肋骨,1岁后颅骨改变明显,出现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离增宽,形成地中海贫血的特殊面容。因多次输血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时,过多的铁沉积于实质脏器如心、肺、肝、胰、脑垂体等而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其中最严重的是心力衰竭,它是贫血和铁沉着造成心肌损害的结果,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病如不治疗.患儿多干5岁前死亡. 4、实验率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轻重不一,平均红细胞容积<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

门诊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安全护理

门诊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安全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08T16:56:26.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甘雪梅陆宗梅[导读] 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定期输血是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1]。甘雪梅陆宗梅(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关键词】门诊地中海贫血输血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255-02 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定期输血是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1]。通过输血,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反复、多次、长期门诊输血治疗,随着输血新技术、新方法、新的血液制品的不断出现,输血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但输血风险依然存在,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引起的输血反应还不能完全避免[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促使血液合理使用,是非常必要的。现将2011年11月~2012年10月31日我院门诊512人次地中海贫血患儿安全输血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各种血液及血液成分均由玉林市中心血站提供。患者来自门诊,共512人次,年龄2月~14岁,男330人次,女182人次。输血间隔最短10 d,最长2个月,每次输注0.5~2 U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9次、浓缩血小板1次。 1.2输血器材与标准器材由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 2 护理 2.1红细胞制剂输注红细胞制品在制备过程中大部分血浆被除去,黏度较大,流畅性为全血的60%,在输血时往往会滴流不畅,由于红细胞比重大,输血进行到一定时间后,红细胞沉积在血浆及输血导管的下段出现输注速度越来越慢的现象。因此,红细胞不仅在输注前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紧实的红细胞充分混匀。当发生堵塞应及时更换输血器,切不可强行挤压针头内血凝块,以免造成血管栓塞。输注时莫菲氏滴管液面应取2/3为宜,因滴管内血液的滴落高度愈小,红细胞所受冲击及摩擦力愈小,红细胞损失量愈小。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15 min前要慢,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要根据需要调整速度,无论什么情况下,一袋血1U红细胞必须在4 h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放置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细菌污染的潜在危险。 2.2浓缩血小板及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前做ABO血型配合试验,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摇匀时出现云雾状,说明有足够的血小板,无云雾状可能血小板数量不足。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故在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准离开患儿,应随时进行观察及护理。若因故未能输注弄损血小板或机采血小板应在输血科中的22℃震荡器上保存,最长时间不能超过12 h,严禁放入4℃冰箱保存。如同时输入几种成分血,应优先输用血小板。 2.3洗涤红细胞输注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作用是增强运氧能力。适应证: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血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15 min前要慢,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要根据需要调整速度,无论什么情况下,一袋血1U洗涤红细胞必须在4h内输完。 2.4对输血患儿的监测监测患儿的一般表现、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排尿情况、皮肤黏膜情况,注意倾听主诉。输血完毕,血袋立即送入血库,以便有输血不良反应的追踪。输血反应观察: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护士应具备判断是何种输血反应的能力,如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师和输血科工作人员,抽血样送往血库检验科做必要的检查,如为其他输血反应,根据情况遵医嘱给予必要的治疗,无论何种输血反应,都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积极治疗,使损害降到最小。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较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输血护理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临床治疗效果,还关系着患儿的生命安全。输血前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消除紧张情绪,输血前两名护士在病人旁边行三查八对,即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以及血液的包装是否完整无损,对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血袋号(储血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的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无误后,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管道,常规进行输血操作,根据病情调节速度。输血开始15 min滴数不超过20滴/分,儿童一般20~40滴/分。血浆、血小板、均按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快输入。结果:按上述方法输血均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贫血患者得到改善。参考文献 [1]夏代全,张国珍,黄尤奎,等.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现状调查报告[J].重庆医学,2003,32(5):603. [2]王学谦.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0,23(2):215.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与核对制度 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得《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与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 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 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得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血者不 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得核对: 一、输血申请 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 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就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得血液化验指标, 准备输入得血液成分与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 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得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就是清醒得,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得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得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得相关信息与受血者得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得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

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正确穿刺。抽血护士在输血申请单得抽血人处签字。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得,要同时抽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就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得献血者标本与受血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得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三、实验室核对 1、所有试验操作前必须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检查标本外观正常后方可开始试验操作。 2、试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 3、出检验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管上得信息就是否一致、 4、对患者得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一人值班得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结果双签字,确保正确率100%,误差率0%。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就是否合格,标签填写就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与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得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得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五、取、发血核对 1、血液发出前发血人必须核对以下内容: (1)核对取血单、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原始记录、发血记录单得患者基本

医院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一、受血者在输血申请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ALT、乙肝五项、 Anti-TP、Anti-HCV、Anti-HIV1/2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近亲属; 2、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D)血型检测; 3、血常规的检测; 将以上检测结果在“临床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急救用血时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上述检测项目的标本并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备注“已抽血送检,结果未回”。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血液标本的核对 1、检查送检血液标本标签受血者信息是否与“临床输血申请单” 受血者信息是否完全符合,否则应拒收标本,要求重新抽取血液标本送检; 2、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是否符合相关输血指征; 3、检查输血申请量是否符合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要求,是否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审批。 4、不允许接收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试验前 后必须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三、交叉配血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复检受血者的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申请单血型一致; 2、复检供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血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可除外) 3、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受血者,应在交叉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结果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也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检; 四、交叉配血试验 1、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在交叉配血前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3、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科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即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 如盐水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盐水配血法+微柱凝胶法等; 5、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操作相符时,方可报告;详细填写好“输血记录单”,“输血记录单” 必须内容完整、准确,双人签名,时间精确到分;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输血记录单”; 6、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应符合相应标准,同时做好试剂

输血适应症

输血适应症 血液科输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Hb>60g/L不需要输血;Hb<60g/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症状或在安静时也有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输血;血小板减少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倾向或出血指征时,应考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或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地中海贫血:轻、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无症状时不必输血;中间型α或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伴有感染、妊娠而贫血显著加重时才考虑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有规律的进行输血治疗,维持Hb在60g/L~70g/L的安全水平。 (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贫血症状严重,Hb<40g/L,或住院后仍有显著血红蛋白尿者,或溶血且病情危急者可一次输注2单位红细胞,症状未缓解,可考虑第二次输血。(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AIHA患者出现如下症状:Hb< 40g/L或Hct<0.13,在安静状态下有明显贫血症状;虽Hb>40g/L,但因急性起病并进展较快,伴有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及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因溶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状,可选择输洗涤红细胞。输血时要少量多次输注或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5)白血病:一般情况下,Hb< 60g/L伴明显贫血症状者或Hb>70g/L 需强烈化疗者,可根据需要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计数<20×109/L,

或化疗时血小板计数<40×109/L,可考虑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也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立刻输注浓缩粒细胞。

(6)血友病:主要根据患者自发性出血、关节积血、外伤性出血或手术前后预防出血症状进行预防性输血。甲型血友病出现轻度出血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10~15IU/kg,维持3天;中度出血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20~30 IU/kg,维持3天;重度出血或大手术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40~50 IU/kg,维持4~14 天或直到伤口愈合。也可用冷沉淀治疗,常用剂量 1.5IU/10kg,或新鲜冰冻血浆,按每毫升血浆内含Ⅷ因子约0.71 IU输注。乙型血友病以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最佳,剂量与因子Ⅷ浓缩剂相同。用血浆替代治疗时,最好应用因子Ⅸ浓缩剂。血管性血友病治疗首选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对于血小板计数<20×109/L伴有活动性出血,可能危急生命者,或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以及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可选择大量输注血小板,一次可输注两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若患者体内存在自身血小板抗体,则应进行血小板配合试验,选择相合血小板输注。 (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DIC患者可选择输注新鲜的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5ml/kg,以补充凝血因子。伴出血症状时,可输注1.5~2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

地中海贫血病诊断与治疗规范

附1:成年人(含儿童)地中海贫血筛查与确诊工作流程图 各医院机构进行血液学筛查,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视为筛查阳性 1、MCV<80fl 、 2、MCH <27pg、 3、红细胞渗透脆性(一管法)<60% 4、HbA2>3.5%和/或发现异常Hb(有条件检测的单位增加此项判断) 转诊到市地贫诊断中心 ①α、β地贫基因诊断、②全自动毛细管Hb电泳分析、③血清铁检测 三项均正常①③正常、①发现①正常、②发现异常Hb ①②正常、 HbF>5.0% 基因异常或HbA2升高血清铁下降 复查MCV、MCH 结合MCV和HbF结果综合各相关有必要者进行鉴别缺铁性贫血 和/或RBC渗透脆性有必要者进行DNA分析结果进行分析DNA分析 补铁治疗 结果均为正常任何一项异常者鉴别δβ地贫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异常Hb病、 者判断为正常进一步DNA分析和HPFH α和/或β地贫稀有基因型地贫复诊、重测以诊断稀有基因型地贫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遗传咨询遗传咨询 确诊结果必须建档。若产前筛查者一方诊断为地贫,不管其配偶筛查正常与否,须行同型地贫基因诊断, 若夫妇双方均为同类型地贫(α或β) 高风险胎儿产前基因诊断 重型地贫胎儿正常或轻型地贫胎儿 孕妇双方同意终止妊娠并签字继续妊娠 终止妊娠

附2: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筛查与确诊工作流程图 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足后跟血斑标本(与新筛同份标本) 标本按新生儿筛查标本递送途径递送 进行全自动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市筛查中心) HbA<9.5,A:F小于正常和/或发现HbE发现Hb Bart`s 其它异常Hb 进行β地贫基因诊断进行α、β地贫基因诊断Hb电泳分析、或DNA分析 确诊β确诊α、 (父母进行基因诊断) (父母进行基因诊断) (父母进行Hb电泳分析) 建档、遗传咨询建档、遗传咨询建档、遗传咨询 由各辖区、各医疗保健机构追踪随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