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基于标准的 教学设计(教案) 4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第【1】篇〗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
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
(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
师:他是一个作家。
(板书:作家)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
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
(其他学生:是臧克家。
)哦,这是臧克家呀。
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
)对,55岁。
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师:作家、革命家。
(板书:革命家)还有吗?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
还有吗?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
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鲁迅)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
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
(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师:还有吗?继续补充。
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
师:好,掌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小语六下第六单元(鲁迅单元)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课文:
1.《好的故事》
1.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 *《有的人》
2. 借助课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
习作:有你,真好
会作者对比、象征手法的运用。初步感受鲁迅的人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
部编小语六下第六单元(鲁迅单元) 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目录
contents
1 对照课标,明确目标 2 学情分析 3 “走进鲁迅”大单元教学设计 4 “走进鲁迅”大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01
对Hale Waihona Puke 课标,明确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 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语文 教学需要运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根 据新版语文“课标”要求,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形式就是实施学 习任务群教学。学习任务群既是教学方式,又是教学内容;既是学 习方式,又是学习内容。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结合新课标有关内容,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使前一方法得以继续延续与推进。另 一指向写作的语文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站在大单元的角度,从单元整体出发抓住单元导语、课后习题 、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和“交流平台”,细化单元要素,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 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与鉴赏】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 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表达与交流】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1一、学习目标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4.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学习过程:(一)预习1.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用几个词,或几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
(二)课堂展示(1)预习展示(2)小组探究1.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若加注则更佳)。
2.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明确:笑声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3.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明确:(1)笑声明朗(2)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3)真诚待友体贴而真挚之一:夜谈:嘱咐一定一定嘱咐之二:吃韭菜合子:之三:两次来访之四:冯雪峰来访(4)与青年人交往:宽容赤子之心(三)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4.回味悟旨,学习写法(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2)同学可发表质疑(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
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2)激发对文学的热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 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
2. 体会作者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回忆,表达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教学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2)欣赏其他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编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
2. 推荐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书笔记。
3.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进行资料卡的制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学生对鲁迅先生形象的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讨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情况,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 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教学设计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教案群文教学篇目《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回忆导师二三事》《鲁迅回忆录》《怀念鲁迅先生》议题解读:本议题基于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初识鲁迅”进行设计。
通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鲁迅有了初步的印象,同时也感受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阅读这组群文,会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走进鲁迅,让学生觉得鲁迅并没有那么遥远,也不是无法企及的巨人,而是与普通人一样,有亲切的微笑,温暖的话语和慈爱的目光。
本议题旨在丰富学生对名人的多元认识,让鲁迅的形象更加立体,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和不同作者回忆鲁迅的文章,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及形象特点。
2.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了解从多个角度、多个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了解名人的兴趣,推荐阅读更多关于鲁迅的书籍。
教学准备什么样的鲁迅?告诉孩子们一个阅读小窍门-----抓文章中概括性的词句。
2.学生分组,每组重点阅读一篇文章,勾画关键词句,用词语批注感受。
(1)小组选定篇目自学。
(2)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填写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给作者的印象我的印象文本作者与鲁迅的关系《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回忆导师二三事》《鲁迅回忆录》《怀念鲁迅先生》(3)全班交流阅读记录卡文本作者与鲁迅的关系给作者的印象我的印象《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邻居开始:严肃,不敢接近后来:亲切慈祥、诲人不倦幽默,对小孩很亲切《记忆中的父亲》父子和善、尊重孩子、鼓励“我”阅读、顺其自然、宽严有度爱孩子、不过渡控制孩子、和今天的多数家长并不一样《回忆导师二学生态度:热忱、温厚、慈祥、和蔼关心爱护青年人三事》话语:风趣、简练、深刻、有力《鲁迅回忆录》家人相貌平凡、学问高、讲座精彩、受人尊敬外在和内在对比鲜明《怀念鲁迅先生》朋友工作认真负责、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说真话、做真人三、梳理统整,提炼方法。
六年级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教案

六年级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教案
教材来源:群文阅读语文新课程1+X读本,树人教育研究院编著
内容来源:《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回忆导师鲁迅二三事》
主题:生活中的鲁迅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阅读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憎恶、崇敬、同情等感受。
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教材分析
基于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初识鲁迅”为主题选编的一组以有关鲁迅的文章。
几篇文章都是出自不同的作者,在他们笔下,鲁迅呈现出了生活中的不同的形象.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默读、提取信息、概括能力,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鲁迅人物的整体形象,了解的并不全面,教学时,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默读、浏览相关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更多的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学习到全面了解人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
能从多个角度了解鲁迅生活中的不同形象。
评价任务
通过阅读不同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能了解鲁迅生活中的不同形象。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鲁迅。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和成就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作品片段。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展示相关图片和作品片段。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方面的贡献和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2.2 教学内容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简介鲁迅先生小说作品的特点和社会意义2.3 教学方法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鲁迅先生小说作品的特点和社会意义。
2.4 教学步骤选择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先生小说作品的特点和社会意义。
第三章: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贡献和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探讨其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3.2 教学内容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简介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特点和主题3.3 教学方法分析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3.4 教学步骤选择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第四章:鲁迅先生的诗歌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贡献和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的诗歌作品,探讨其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4.2 教学内容鲁迅先生的诗歌作品简介鲁迅先生诗歌作品的特点和主题4.3 教学方法分析鲁迅先生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回忆鲁迅先生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教具预备】1. 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在我国文明界的影响和成就。
2. 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读。
【教学进程】一、简介背景,释题导入1.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繁重、严峻、顽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分,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情愿〝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想性叙事散文«回想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2.课件出示: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对立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看法萧军并与之结为情投意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协助下和萧军一同离开上海。
抗战迸发后,上海陷落,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开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爽隽永的言语,于纤细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溢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巨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4. 明天,我们就随作者萧红走近鲁迅先生,看看在萧红的印象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默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络上下文了解生词的意思。
sòu jì pōu chóu chú yāng咳嗽经济解剖踌躇遭殃忘恩负义变幻无常一声不响〔2〕思索:课文讲了几件事?试着给它们加小标题。
教员点拨指点:课文讲了几件事?〔1〕〝我〝到鲁迅家做客;〔做客〕〔2〕鲁迅先生读青年人的来信;〔读来信〕〔3〕鲁迅夜间踢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群文阅读:
《生活中的鲁迅》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群文阅读语文新课程1+X读本,树人教育研究院编著
内容来源:《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回忆导师鲁迅二三事》主题:生活中的鲁迅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宋玉巧/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阅读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憎恶、崇敬、同情等感受。
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教材分析
基于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初识鲁迅”为主题选编的一组以有关鲁迅的文章。
几篇文章都是出自不同的作者,在他们笔下,鲁迅呈现出了生活中的不同的形象.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默读、提取信息、概括能力,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鲁迅人物的整体形象,了解的并不全面,教学时,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默读、浏览相关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更多的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学习到全面了解人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
能从多个角度了解鲁迅生活中的不同形象。
评价任务
通过阅读不同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能了解鲁迅生活中的不同形象。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