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竹海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茶山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茶山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茶山建设规划方案引言茶山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南部,是一个以茶园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山区。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茶山也面临着许多发展和变革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旨在提出茶山建设规划方案,以期推动茶山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现状分析1. 经济现状茶山区域以茶叶种植和销售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目前其茶叶加工水平较低,无法获得更高利润。

同时茶山区域交通不便,旅游业发展也较为滞后。

2. 社会现状茶山区域人口分散,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教育、医疗等资源也相对紧缺。

同时,茶山区域还存在一些良性问题,如公共安全和污染等问题。

3. 环境现状茶山区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其茶园景观已被列为广东省级景点,然而,茶山区域的生态环境却受到一些人类活动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等。

目标设定基于茶山区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应将发展目标定为:1.促进茶叶产业的升级和提质,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销售利润;2.拓展茶山区域旅游市场,挖掘茶山区域悠久的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资源;3.提升茶山区域的社会服务水平,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4.保护茶山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策推荐1. 振兴茶叶产业为振兴茶叶产业,应该加强技术升级和培训,提高农民茶叶种植和加工技能,同时鼓励农民通过种植优良品种等方式提高茶叶品质。

政府可以推出专业培训计划和贷款法案,吸引茶叶加工企业进驻茶山区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推广茶山区域旅游市场,应该拓展茶山区域的旅游资源。

政府可以对当地旅游景点进行改善,推出旅游套餐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同时,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开设家庭旅馆等旅游餐饮服务,促进茶山区域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3. 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为提高茶山区域的社会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茶山区域的教育和医疗设施。

同时也应当加强公共安全,保障茶山区域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加强生态环保为保护茶山区域的生态环境,政府应该加大环保投资,提高环保管理的水平。

茶山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茶山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茶山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茶山开发项目的整体规划,我们将充分考虑茶山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

在保护茶山原有的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开发区域,确保开发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准的地形测绘和环境评估,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将重点关注茶山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控制土地利用,保护茶山的植被和水资源。

同时,我们将推广生态农业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文化传承方面,我们将积极挖掘茶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手工艺振兴工作。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展示馆等方式,让游客了解茶山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促进茶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我们将注重社区融合,促进茶山开发项目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共生。

我们将积极开展社区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当地居民对开发项目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我们将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开发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计划,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茶山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将全面考虑生态、文化和社区的因素,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发展的茶山开发项目。

我们将以务实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为茶山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庆茶山竹海景区旅游形象定位

重庆茶山竹海景区旅游形象定位
(一)地理文脉分析 1.自然地理与人文基础 景区气候温湿,四季分明,有植被300余种,竹、茶、 松、杉众多,动物中有兽类、鸟类、爬行动物类、鱼类等1000 多种。景区已有500多年历史,传说因这座山脉的走势与天象 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神似,遂以“箕山”赐名。从古至今,陆 羽、朱德、邓小平、胡耀邦、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此 视察。特别是影视名导张艺谋拍摄电影《十面埋伏》,就把这 里选为国内唯一外景地。 2.民俗文化特征 位于景区内的中华茶艺山庄是人们了解茶文化的窗口,游 客可以享受整个采茶、制茶、品茶、食茶的过程,观赏茶艺表 演,了解各种饮茶习俗和礼仪,感悟茶道文化以及品尝各种茶 肴美食,如:茶酒、茶叶豆花、茶叶火锅、茶烧排骨、绿茶炖 蕨菜等,形成了特有的箕山茶肴餐流派风格,形成独特的饮食 文化。 3.旅游资源状况 如诗如画的茶园景观和幽深迷离的竹海风光相应成趣,形成 了独特的茶竹文化特色旅游,堪称中华一绝。景区有古老的林木 植被,清冽的山泉湖水、神秘的古刹遗址、险峻的山峰岩石。主 要景点有桂山茶园、青龙茶园、金盆湾竹海、扇子湾竹海、白 云湾竹海、竹海迷宫、薄刀岭、手爬岩、双府院、仙人洞、天堡 寨、天子殿、陈子庄艺术陈列馆、陆羽浮雕艺术墙等。 (二)旅游形象受众调查 笔者利用周末时间在茶山竹海内进行了景区旅游感知形象 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如图1:
三、茶山竹海景区旅游主题形象定位
旅游主题形象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旅游目的地形象 建设的成败。茶山竹海旅游主题形象定位就是将该景区旅游形 象经过总结概括、提炼升华,用精辟的语言向社会传播,并得 到社会认同,从而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一定的形象地位。
(一)定位方法 1.领先定位法。通过对旅游目的地众多的形象要素调查分 析后,选择那些国内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要素进 行定位,突出地方特色,强调其独特之处。茶山竹海有着“亚 洲第一大连片茶园”之称,茶竹相连是其特有的资源形象要 素,可根据这个独特资源优势进行旅游主题形象定位。 2.比附定位法。在旅游主题形象定位过程中,有意的对 照占绝对优势、知名度极高的同类产品,努力突出自己的第 二形象地位。茶山竹海虽产茶,但茶及其茶文化形象还未大 量走出本地市场,知名度较低。“西部茶城,茶竹永川”这 一形象定位,将茶山竹海作为茶竹永川形象的载体进行宣传 打造。 3.多头定位法。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从不同的角度同时确 定好几个针对性强的对象进行主题形象定位,不同的定位之间 的差异是互补的,可以起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效果。茶山竹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发展规划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发展规划
第3 8卷 第 1 7期
2 0 12 年 6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 .1 I38 No 7
J n 2 1 u. 02
・1 ・ 7
文章编号 :0 9 6 2 2 1 1 - 0 7 0 10 -8 5(0 2)7 0 1 —2
经与城 市连为一体 , 在功能承载与空 间布局上 面临城 市发展 的诉 2 分 析 与定位 求; 另一方面 随着 人们 可支 配 收入 的增加 , 旅游 的需求 已经不 2 1 功 能 分析 对 . 能满足 于单纯 的 自 然观光 , 而对文化 旅游及休 闲体验 类 的旅 游产 1 茶山竹海处在成渝经济走廊 的重 要节点上 , 区域旅游 ) 融人 品有 了更 多的要求 。本 文 以重 庆北郊 茶 山竹海 旅游 区总 体规 划 体系 , 发挥 区域 联动 优势 , 提升 茶竹 文化影 响力 。成 渝经 济 圈是
( 4 :. 1 )3
究,0 0 2 5 )7 -0 20 , 山水城 市” “ 与人 类 聚居环 境 [ ] 住 宅科技 ,0 3 J. 2 0
[ ] 胡 洁. 山 水城 市” 4 “ —— 中国特 色生 态城 市 [ ] 风 景 园 J.
关键词 : 市近郊 , 景旅游 区, 城 风 发展策略 , 定位
中 图 分 类 号 :U 8 . 8 T 94 11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茶 山竹海 的旅 游开发 尚处于初级 阶段 , 所提 供 的旅 游产 品主
缺少体验类产品 , 本身所蕴 含的茶 竹文化 、 其 隐士文 城 市近郊风景旅游 区由于 区位 独特 , 在城 市 化 的过程 中, 面 要限 于观光 , 化等资源 尚未挖掘 , 旅游项 目不多 , 配套设 施不全 , 标准不高 。 临很 多发展机遇与压力 。城 市不断扩 张 , 一些 近郊风 景旅 游 区已

茶山竹海策划书3篇

茶山竹海策划书3篇

茶山竹海策划书3篇篇一茶山竹海策划书一、活动主题体验茶文化,畅享竹韵风二、活动背景茶山竹海位于[具体地点],是一个集茶文化和竹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茶园广袤,竹海苍茫,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为了更好地推广茶山竹海的旅游资源,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特制定本策划书。

三、活动目的1. 提升茶山竹海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弘扬茶文化和竹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 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活动时间]2. 地点:茶山竹海景区五、活动内容及形式1. 茶文化体验活动(1)举办茶艺表演和茶文化讲座,邀请专业茶艺师为游客讲解茶文化知识,展示茶艺技巧。

(2)设置茶文化展示区,展示茶具、茶叶、茶诗、茶画等茶文化元素,让游客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3)组织游客参与制茶、品茶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2. 竹文化体验活动(1)举办竹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游客讲解竹文化知识,展示竹工艺品制作过程。

(2)设置竹文化展示区,展示竹制家具、竹制乐器、竹制工艺品等,让游客了解竹文化的源远流长。

(3)组织游客参与竹筏漂流、竹林漫步等活动,让游客感受竹文化的清新自然。

3. 旅游促销活动(1)推出茶山竹海旅游套餐,包括门票、住宿、餐饮等,让游客享受更多优惠。

(2)开展抽奖活动,凡购买门票的游客均可参与抽奖,中奖者可获得茶山竹海特色礼品。

(3)与周边旅游景点合作,推出联票,让游客可以畅游多个景点,享受更多优惠。

4. 文化演艺活动(1)邀请专业演艺团队为游客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如歌舞、杂技、魔术等。

(2)组织游客参与互动游戏,让游客在游戏中感受茶山竹海的独特魅力。

(3)在景区内设置音乐喷泉、灯光秀等景观,为游客提供一场视觉盛宴。

六、活动宣传1. 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茶山竹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上卷 重庆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25)文本

上卷 重庆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25)文本
第六条 规划原则
1.生态先导原则
-7-
重庆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规划须首先立足于保护和复建度假区生态环境,重构度假区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在生态复原的基础上 确定合理的后续开发,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以保护性开发为前提,引进与生 态建设相辅相成的设施、项目,实现度假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成生态平衡。
-6-
重庆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17.《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9.《旅游业卫生标准》(GB9664-1996) 20.《重庆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05 年) 21.《重庆市旅游条例》(2006 年) 22.《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8 年) 2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24.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渝府发〔2011〕112 号文件) 25.《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 年编制) 26.《重庆市永川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27.《重庆市永川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28.《重庆市永川区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29.《永川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3-2020) 30.《永川茶山竹海旅游区总体规划》(2010-2030) 31. 《 重庆 市永 川区 黄 瓜山 统筹 城乡 发展示 范区、 乡 村旅 游 区总 体 规划 》 (2010-2025) 32《.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重庆休闲旅游高 地的决定》(永委发〔2009〕28 号文件) 33.《永川县志》(1997 年)

重庆永川竹海养生绿洲项目意向合作方案

重庆永川竹海养生绿洲项目意向合作方案

重庆永川竹海养生绿洲项目意向合作方案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竹海养生绿洲旅游地产度假项目2、交通区位: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茶山竹海核心景区内,距离成渝高速闸道口及在建成都至重庆高铁闸道口均约3公里,现区政府拟于2012年下半年动工修建一条宽约9米景区道路至本项目地块内,成渝高铁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车;距离重庆市区50公里、30分钟车程,区域内交通便捷,通达性强。

3、周边情况:项目处于茶山竹海核心风景区,植被非常茂密,为规划中的四季养生度假区核心位置。

4、项目用地:项目拟用地约1000亩,其中出让地约600亩,另400亩地块将与政府联合出资打造主题公园。

项目容积率为0.5、绿地率61.70%、建筑密度21.30%;总建筑面积24.9万方,其中地上20万方;总住宅面积15.67万方占地上总建筑面积的78.35%。

二、项目开发1、整体定位:项目总体定位为中国茶竹生态休闲名城,以竹文化为灵魂,以生态度假为核心,休闲旅游和高尚住宅为基础,集精品度假酒店、度假区配套商业、休闲会所、生态公园为一体的国际性旅游度假区。

2、建设周期:总建设周期为3-5年。

3、项目投资:项目总投入13.86亿元,分期开发,现资金缺口约0.6亿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补偿、购买土地指标、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

4、项目利润:该项目税后利润约6.5亿元,投资利润率为62.73%,项目利润率相当高,属优质地块。

三、合作方式1、方式一:联合开发土地方与合作方联合成立项目开发公司,共同委派管理人员、共同经营管理,并按照各自不同的投资比例予以分成。

2、方式二:独立开发土地方将本项目全部转让给合作方,由合作方独立经营管理;项目转让款由双方协商。

四、优惠政策该项目可享受配套费(230元/m2)先征后返及其他税费优惠政策。

永川茶山竹海的总结发展

永川茶山竹海的总结发展

永川茶山竹海的总结发展茶山竹海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城北,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距大足石刻50公里,总面积9979公顷。

茶山竹海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7%,是国家AAAA 级旅游风景区。

茶山竹海,正如其名,这里拥有2万亩大型茶园和5万亩浩瀚竹海。

山下多为竹林,半山腰处以茶园为主,山顶被林海覆盖,茶园和竹海相互映衬,形成罕见的茶竹共生的景观。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里,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

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喝茶的好处茶的最早发现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中国被誉为"国饮"。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

喝茶的好处:有助于延缓衰老、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有助于预防和抗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有助于美容护肤、有助于醒脑提神、有助于利尿解乏、有助于降脂助消化、有助于护齿明目等。

我国的茶叶共分六大类,有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乌龙茶。

重庆永川茶山竹海的茶属于绿茶类。

朱德楼这是一幢两层的砖木结构小楼。

1963年,朱德委员长在永川珏视察工作时,对茶园很感兴趣,授意培育两大片五角星形状的茶园。

在此听取茶场工作汇报,品尝茶山早春新茶,并连声称赞:还是这个好!为纪念朱德委员长永川茶山之行,人们把这座小楼称为"朱德楼"。

茶山竹海有着5万亩的浩瀚竹海,其中面积大的竹海有六大片:犀牛竹海、金盆竹海、扇子湾竹海、白云湾竹海、大岚垭竹海、九龙竹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风景保护培育规划风景资源和整体生态环境是风景区的主体及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风景保护培育规划主要是对风景资源和整体环境的保护,这种保护贯穿于风景区的整个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规划将茶山竹海景区的保护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六类,并对各类风景保护培育区域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和措施。

3.1.1 生态保护区划定箕山北部桫椤核心区、薄刀岭竹海陡岩片区、十面埋伏朝天寺西侧密林区三处生态环境人为干扰较少、生物种群丰富的区域为茶山竹海景区的生态保护区,以重点维护箕山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样。

在生态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措施,应禁止游人进入,不得建设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3.1.2 自然景观保护区双府院深处密林区、竹海长城密林区、扇子湾竹海、白云湾竹海、大岚垭竹海、苦竹茂林等区域竹海连绵浩瀚、是茶山竹海景区茶竹生态景观观光游览所依托的重要风景资源,也是箕山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划将这些区域为划定自然景观保护区。

在自然景观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措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3.1.3 史迹保护区划定天堡寨-天子殿(白莲教残部遗址)周边200米范围内为历史遗迹保护区。

在史迹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措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旅馆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3.1.4 风景恢复区位于箕山东西两侧山腰和山麓的露天煤矿对箕山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破坏了地表森林植被且造成地下水沉降等问题,关停煤矿及周边一定区域内应划定为风景恢复区。

此外,景区内因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形成的易塌方山体、位于后山原所属新胜茶厂的荒废茶田、永胜水库-明星水库的水源涵养地、以及景区内东山公路两侧因人工建设而造成的风景破坏区域均应划为风景恢复区。

在风景恢复区内,可以采用必要技术措施与设施对因煤矿开采、森林火灾、人工建设等造成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风景破坏等区域进行恢复、培育。

应分别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不得安排与风景恢复、培育无关的项目与设施,严禁对开展不利的活动。

3.1 风景保护培育规划风景资源和整体生态环境是风景区的主体及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风景保护培育规划主要是对风景资源和整体环境的保护,这种保护贯穿于风景区的整个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规划将茶山竹海景区的保护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六类,并对各类风景保护培育区域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和措施。

3.1.5 风景游览区在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的外围,本规划对茶山竹海景区内景源较为集中的区域,划出—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

在此游览区内,可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适当安排各种游赏项目。

也可结合游赏活动,进行少量的景观建设,如景观休憩点及应有的安全和指示设施,以方便游人活动。

3.1.6 发展控制区在茶山竹海辖区范围内,对以上五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以及其他各项用地,划为发展控制区。

具体包括旅游发展控制区、田园风貌控制区、村落风貌控制区等。

(1)旅游发展控制区在旅游发展控制区内,安排同景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直接为游人服务的各项旅游设施和基地以及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但各项设施建设的规模与内容应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建筑形式以景观建筑为主,以能满足游人的基本需要为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田园风貌控制区田园是村落与箕山自然山林的联系体与过渡地段,其主要由经济林地、田地、鱼塘所组成,是茶山竹海第一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也是箕山两侧山麓田园风情景观的背景基底。

本次规划将该区域划定为田园风貌控制区,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在其中适当开发一定量的旅游活动。

(3)村落风貌控制区居民点集中的区域,规划将其划定为村落风貌控制区。

在此区域内,要求保持现有村落风貌,保护具有代表性的村镇聚落景观元素,并对其中与整体风貌不甚协调的建筑进行拆除与改建,从而形成具有茶山竹海特色的村落风貌景区。

4. 游人容量估算与游览设施规划PART 4. VISITORS CAPACITY ESTIMATION & TOUR FACILITIES PLANNING4.1 景区游人容量估算4.1 Capacity Estimation of Scenic Visitors4.2 接待设施规模测算4.2 Proportion Estimation of Reception Facilities4.3 游览接待服务设施规划4.3 Tour Reception & Service Facilities Planning4.1 景区游人容量估算4.1.1 环境容量的概念容量是一定空间容纳某种物质的能力。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环境容量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环境本身具备的背景条件,如环境空间的大小、气象、水文、地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生物种群特征,污染物的理化特性等;二是人们对特定环境功能的规定。

茶山竹海景区在规划实施后将接待大量的游人,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不可轻视,一旦污染无法控制,景区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估算其环境容量并维持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风景区的环境容量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游人容量来达到,因此有必要确定茶山竹海的游人容量,且该容量随着规划期限的不同而有变化。

在估算过程中,综合分析并满足该区域的生态允许标准、游览心里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等因素,以保证其正常的代谢和再生速度,防止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4.1.2 游人容量的估算方法游人容量应由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表示。

1)一次性游人容量(亦称瞬时容量),单位为人/次;2)日游人容量,单位为“人次/日”;3)年游人容量,单位为“人次/年”。

游人容量的计算方法宜分别采用:线路法、面积法、卡口法、综合平衡法等。

4.1.3 游人容量估算根据本规划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线路法和面积法作为游人容量估算的主要方法。

(1)面积法居民社会用地:面积为185.6万平方米,该区主要为自然村落,可游面积较少,游人密度不大,以20%的可游面积计算,取300平方米/人,则游人瞬时容量为1856000×0.20÷300≈1237人/次。

林地:面积为1209.9万平方米,该区主要为天然竹林,可游面积较少,游人密度不大,以15%的可游面积计算,取2500平方米/人,则游人瞬时容量为12099000×0.15÷2500≈726人/次。

园地:面积为36.3万平方米,该区以茶田为主,可游面积较少,游人密度不高,以30%的可游面积计算,取1000平方米/人,则游人瞬时容量为363000×0.3÷1000≈109人/次。

耕地:面积为655.9平方米,该区以鱼塘、菜地为主,可游面积较少,游人密度不高,以30%的可游面积计算,取1000平方米/人,则游人瞬时容量为6559000×0.3÷1000≈1968人/次。

其他用地:面积为3645.4万平方米,该区包括各类风景点建设用地、野外游憩用地、交通工程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及其他观光用地等,不包括耕地。

该类用地可游面积较大,游人密度相对较高,取800平方米/人,以65%的可游面积计算,则游人瞬时容量为6454000×0.65÷800≈9619人/次。

综上所述,按茶山竹海景区各部分面积估算出的游人瞬时容量为1237+726+109+3935+29619=35326人/次。

(2)线路法茶山竹海车行主干道约101350米;车行次干道约47383米;车行支路约25510米;游步道约49943米。

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98-199),取人均占有道路长度5~10米/人,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按照东山公路、环山公路等车行主干道取8米/人;其他车行次干道取10米/人,车行支路取15米/人,游步道取20米/人,则四种道路的瞬时容量分别为:101350÷8≈12669人/次;47383÷10≈4738人/次;25510÷15≈1700人/次;49943÷20≈2497人/次。

按茶山竹海景区各游览线路估算出的游人瞬时容量为:12669+4738+1700+2497=21604人/次。

4.1 景区游人容量估算4.1.3 游人容量估算(3)计算结果根据线路法和面积法估算出的景区游人容量,可进一步计算出整个茶山竹海景区的环境容量。

瞬时游人容量单位以“人/次”表示,为面积法与线路法的总和,即:35326+21604=61787人/次日游人容量单位以“人次/天”表示,为线路法与面积法的总和:目前,茶山竹海的游览时间一般为一天到两天之间,以半数游人逗留一天计,则周转率可设为0.85,日游人容量为56930×0.85≈48390人次/天。

年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可游天数,单位以“人次/年”表示,年可游天数365天,游览率按照旺季50%、平季20%、淡季10%计算,即590万人次/年。

4.1.4 风景区总人口容量目前茶竹竹海街道办事处的常住人口为67493人,辖区面积为96.6 km²,人口密度为699人/ km ²,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 ),当规划地区的居住人口密度超过100人/ km²时,必须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其总人口容量预测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容量;其容量应根据最重要的要素容量分析来确定,主要有水资源、用地、相关设施等。

(1)计算方法箕山前山临昌州大道两侧的城市建设用地约有2.3 km²,主要为教育科研用地,现状常住人口分布中约有在校学生46860人,粽粑社区、萱花村、安溪村、大桥村、茶园村、桂花村、云峰村、茶竹村共有常住人口20633人。

其中茶山竹海景区内全部为农村人口,共计17033人。

茶竹竹海景区居民社会用地约为2.0平方公里,按照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安置指标150m²/人,茶山竹海景区的常住居民人口规模为20000/150 ≈13333人。

风景区内的直接服务人口与流动人口(主要是游人)有对应的比例关系,对于茶竹竹海可取1:3,而直接服务人口一般占居民的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