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句子练习题资料讲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句子(修辞、病句、转换、缩写)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句子(修辞、病句、转换、缩写)附解析教师版一、单选题(共1题;共2分)1.(2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A.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远方。
B.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过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C.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D.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上。
【答案】C【解析】【分析】A项中“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远方”这是比喻的手法;B项中“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这是比喻的手法;C项中“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上”这也是比喻的手法;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要查对不同修辞手法的辨析和使用。
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对各种修辞手法的掌握和理解,对句子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二、判断题(共3题;共32分)2.(10分)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
(1)(2分)“金玉良缘”的典故出自中国经典四大名著《红楼梦》。
(2)(2分)《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朝末年。
(3)(2分)“他不但向对方道歉,而且还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这句话是病句。
(4)(2分)“漠北之战”的战争细节在《三国演义》中有具体描写。
(5)(2分)《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
【答案】(1)正(2)错误(3)正(4)错误(5)错误【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正确。
(2)错误,改:《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北宋末年。
(3)正确。
(4)错误,“漠北之战”的战争细节在《史记》中有具体描写。
(5)错误,《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萧红。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句子仿写知识讲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仿写知识讲解(一)仿写的基本要求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
这里主要谈谈隐性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
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
)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
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
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
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
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二)仿写方法1.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因是仿写,它不同于一般的造句和作文,而有供仿写的例句,我们先从分析例句入手,挖掘仿句和例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相同点。
具体地说:在内容上,重视“神似”,使仿句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在结构上,重视“形似”,分析例句在句式、修辞方法、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前后过渡等方面的特征,使仿句形神相似。
2.依据例句的特点,仿抄相同点改写不同点。
对于短语天空式仿写题,我们只要寻找例句和仿句在内容、结构上的相同点之后,就能捕捉到正确的答案。
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仿写句(如调整仿写题、于短仿写题),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深入下去,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入手,仔细揣摩,上下关照,前后推敲,筛选有用信息,把例句中的“相同点”迁移到仿句中;并对例句中的“不同点”加以拓展和创新,使之“脱胎换骨”,演变为“新生儿”——仿句,直至完全符合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意衔接的仿写要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复习课件

反问句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草船借箭》
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4.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 怎地斗得过?
——《景阳冈》 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二、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互换
1、什么是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就是一句话里有两个否定词,
“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 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b、“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 “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c、“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小明着急得没办法。 “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
3、如果直接叙述句有指示
例如:
王小林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王小林说:,“我他
一定要坚持长 ”
跑练锻习炼:。
1、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 了小红。”
老师对小明说,那件事情,小明冤枉 了小红。
2、中队长对张明说:“我去开会, 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中队长对张明说,他去开会, 让张 明自己去参加比赛。
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即否定加否定等于 肯定。
例如:(1)、他不得不完成作业。 (2)、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
十里, 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 里的。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
1、如果肯定句中出现“一定、必须、肯定”之类表 示肯定的词语,那么把他们改为
“非……不可”、“不能不”、“不得不”等双重 否定词。
人句 子 教
部 编 版
专 语
文
项 五
年 级
下复 册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句子专项练习】-陈述句改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讲解及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句子专项练习】-陈述句改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讲解及练习题(附答案)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练习:1、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1、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2、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3、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4、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5、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16、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9、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20、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
22、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句子 专项复习》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比喻句
9.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 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10.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11.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 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拟人句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瓜,就 结一个瓜。 2.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3.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 苗谈心。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得 不承认比不上他!”
7.武松走上景阳冈来。 (扩句) 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
8.大虫来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仿写带有连续动作句子)
他走进屋立即放下包跑了出去。
四、一锤定音(判断修辞方法)。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借代 ) 2.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 比喻 ) 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 夸张 ) 4.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引用 )
九、按原文填空。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3——句子训练(二)(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3——句子训练(二)(含答案+详细解析)期末复习专项训练13——句子训练(二)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 _______(2)刷子李技艺高超。
刷子李刷墙时身上没有一个粉点。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_________ _______(3)仿照画横线部分,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____,那快乐就是____;如果你是____,那快乐就是____。
(4)读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照样子写一写。
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忙:_______2.变幻自如,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为陈述句)_________ _______(2)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_________ _______(3)我曾到过将近三十多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修改病句。
)_________ _______(4)刘伯承蓝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疑。
(缩句)_________ _______3.按要求写句子(1)弟弟在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彩色的连环画。
(缩句)_________ _______(2)张亮对我说:“我把我的新地址给你写下来。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 _______(3)星期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和轻快的步子到公园去玩。
(修改病句)_________ _______(4)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 _______4.按要求写句子。
(1)洗了澡的小狗变成了一朵蓬松的白云。
五年级上册语文句子训练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句子训练题一、缩句题(5题)1. 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 解析:缩句时,“气魄雄伟的”是修饰“万里长城”的定语,要删去;“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都是修饰“奇迹”的成分,也要删去。
- 答案:万里长城是奇迹。
2.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 解析:“戴着红领巾的”修饰“小姑娘”,“一片一片地”“地上的”分别修饰“捡起”和“碎纸”,都可删去。
- 答案:小姑娘捡起碎纸。
3. 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 解析:“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其中“断断续续的”是修饰“口令声”的,可删去;“茂密的”修饰“树林”也要删去。
- 答案:呻吟声、叫喊声、口令声充满了树林。
4.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 解析:“晌午的”修饰“太阳”,“热辣辣地”修饰“照射”,“整个”修饰“树林”,都可删去。
- 答案:太阳照射着树林。
5. 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 解析:“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修饰“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都是修饰“礼物”的,可删去。
- 答案:这是礼物。
二、扩句题(5题)1. 月亮升起来了。
- 解析:可以在“月亮”和“升起来了”前面添加修饰成分。
- 答案:弯弯的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
(答案不唯一,如“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等也可)2. 小鸟在枝头叫着。
- 解析:对“小鸟”和“叫着”进行修饰扩充。
- 答案:可爱的小鸟在高高的枝头欢快地叫着。
3. 雪花飘落下来。
- 解析:从雪花的形状、飘落的状态等方面添加修饰语。
- 答案:洁白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轻轻地飘落下来。
4. 同学们读书。
- 解析:可以描写同学们的状态、读书的地点等。
- 答案:教室里的同学们认真地读书。
5. 弟弟哭了。
- 解析:描述弟弟哭的样子、原因等。
- 答案:调皮的弟弟因为找不到心爱的玩具哭了。
专题05扩句和缩句-解析版-2023年五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

专题05 扩句和缩句一、扩句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如:太阳升起。
——(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缓缓地)升起。
在这里第二句就比第一句具体、形象得多。
进行扩句练习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句子的主要成分,即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在它们的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而且一个地方可以加不止一个“枝叶”,这样的句子才会更加完整、具体。
如:天空挂着月亮。
——(深蓝的)天空(高高地)挂着(一轮玉盘似的)月亮。
技巧一: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技巧二:整体扩句法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
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扩句“四不要”1.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2.不要前后重复;3.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4.不要忘了标点符号。
【例句分析】1.太阳光照射着树林。
——(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原句的主要成分:“谁”——太阳光;“怎么样”——照射着树林。
(2)添加的词语及作用:“晌午”——表示时间的词语,起限制作用。
“火辣辣”——形容词,起修饰作用。
“整个”——起限制作用。
2.青烟弥漫。
——(飘飘荡荡的)青烟弥漫(在大地上)(1)原句的主要成分:“谁”——青烟;“怎么样”——弥漫。
(2)添加的词语及作用:“飘飘荡荡”——形容词,起修饰作用。
“在大地上”——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与扩句刚好相反,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删去“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复习题(句子)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春天来了。
4、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5. 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6、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7、桃花开了。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1、海浪激起的泡沫,美丽极了。
2、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
3、时间过得真快。
一、缩句
1、深蓝的夜空挂着一轮银盘似的圆月。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
3、一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
4、一位英俊的少年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的瓷碗。
5、老师布满血丝的眼睛终于露出了一丝难以觉察的笑意。
6、我飞一般地跑到窗前。
7、康威老先生养的两只小狗咬他的鞋带。
8、我走向那间熟悉的小屋。
9、小男孩身上的红色运动衫引起了我的注意。
10、朋友送我一对漂亮的珍珠鸟。
11、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钻出身。
12、许许多多的燕子被送到了舒适的列车上。
13、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
14、小姑娘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了的燕子。
15、学校航模组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进行一场精彩的航模比赛。
16、我们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石头上。
17、年轻的学徒们认真地学着开采大理石的本领。
二、扩句
1、寒风吹来。
2、飞机冲向天空。
3、父亲看书。
4、我想捧起河水洗脸。
5、同学们去秋游。
6、我们登上了那座山。
7、五壮士露出了喜悦。
8、天空飘着风筝。
9、星星闪烁着光芒。
10、展览大厅摆着机器人。
11、树上长满了苹果。
12、他望着长江大桥。
13、孩子们踢足球。
14、五星红旗升起。
15、张家界是风景区。
16、轮船在大海上航行。
17、太阳照射着草地。
18、泉水从出口流出来。
19、沙滩上有贝壳。
20、弟弟看电视。
三、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感动了我。
“把”字句:
“被”字句:
2、红军征服了天险大渡河。
“把”字句:
“被”字句:
3、大夫治好了刘伯承的眼。
“把”字句:
4、战士们消灭了来犯的敌人。
“把”字句:
“被”字句:
5、河水淹灭了庄稼。
“把”字句:
“被”字句:
6、敌人的暗堡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把”字句:
“被”字句:
7、老师交给我一把教室的钥匙。
“把”字句:
“被”字句:
8、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又一次“围剿”。
“把”字句:
“被”字句:
9、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把”字句:
“被”字句:
10、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把”字句:
“被”字句:
11、我从苹果树上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把”字句:
“被”字句:
12、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
“把”字句:
“被”字句:
13、一只调皮的小羊吃掉了刚插上去的嫩绿的秧苗。
“被”字句:
14、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眼睛。
“把”字句:
15、我不小心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膀。
“把”字句:
“被”字句:
四、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
改为陈述句:
2、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一条道?
改为陈述句: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为陈述句: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为陈述句:
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6、这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友谊,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呢?
7、您不用担心,我们怎么能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记了呢?
改为陈述句:
8、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改为陈述句:
9、老班长为我们牺牲在草地里,我们怎能不伤心呢?
改为陈述句:
10、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改为陈述句:
11、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
改为陈述句:
12、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之后,还会有美好的生活环境吗?
改为陈述句:
五、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高粱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改为反问句:
2、担着重物,如果跟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走,膝盖会受不住的。
改为反问句:
3、威尼斯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改为反问句:
4、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改为反问句:
5、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改为反问句:
6、我爱中国。
改为反问句:
7、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更重要的事。
改为反问句:
8、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改为反问句: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空的星星闪闪发光。
拟人句:
2、小鸟在枝头唧唧喳喳地鸣叫。
拟人句:
3、古老的威尼斯被寂静笼罩着。
拟人句:
4、雪在风中飞舞。
比喻句:
5、补充句子:纷纷报名参加运动队。
小明在百米赛跑中夺得了。
我们热烈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
6、改为礼貌用语:爸,给点钱,我去买书。
真娇气,我又不是故意撞你的,哭什么?
7、填空:(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比作
把比喻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把比作
把比喻
(3)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
把比作
把比喻
(4)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把比作
把比喻
七、写出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那平静的湖水难道不是被它踩碎了吗?()
2、太阳被裹上橘红色,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梢上,丝毫没有衰老的样子。
()
3、我家的茉莉花,十里飘香。
()
4、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玉盘悬挂在空中。
()
5、我们要学会做生活的小主人,环保的小卫士,父母的小帮手。
()
6、微风吹来,花儿不断地向我们点头微笑。
()
7、大庆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
()
9、狂热的掌声送走了2001年,送走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送走了一群群的人。
()
10、狂风夹着石粒生气似的拍打着窗子。
()
八、下列句子属于哪种问句,选择正确的答案。
反问句疑问句设问句
1、蟋蟀有特别的工具吗?没有。
()
2、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啧啧嘴,难道在做梦吗?()
3、蟋蟀怎么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
4、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5、你是不是上海人?()
6、我们难道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吗?()
八、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
2、鲸呼吸的时候,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喷泉一样。
()
3、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
4、远看长城,就像一条长龙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
5、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
6、鲸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
7、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到五十公斤。
()并列关系:一边……一边……又……又……
既……又……不是……而是……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
既然……就……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
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可是…………却……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假如……那么……
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
或者……或者……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不光……还……
九、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们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2、他家离学校最远。
每天,他总是最早来到学校。
5、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5、这种境界使人惊叹。
这种境界叫人舒服。
6、时间是珍贵的。
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7、老师白天给我们讲课。
老师深夜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
8、他第一次上讲台。
他讲起话来从容不迫,有条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