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1 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2课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2苏教版必修一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二框题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⒈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⒉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设计:展示图片:原子结构图引入新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
有同学会问:什么是相对质量?(1)收集材料:结合初中所学的有关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填写下表:(2)归纳总结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3)填写下表:交流讨论:⑴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AZ X表示图中的原子组成分别为:⑵质量数的概念:。
(3)电性关系:⑷质量关系整理归纳:⒈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关系式:⑴A Z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p中各个字母的含义:AZ X qA:质量数;Z:质子数;q:原子个数;p:电荷数。
⑵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⑶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⒉元素、核素、同位素学生活动:阅读书本第31页内容,得出:⑴核素、同位素的概念;⑵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元素的同位素。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高中【1】化学--苏教版目录·必修1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附录一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二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三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元素周期表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必修2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多样性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附录一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二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元素周期表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选修1化学与生活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专题二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提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第二单元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第三单元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第四单元造福人类的化学药物专题三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第一单元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第二单元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三单元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附录中英文名词对照表附录一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二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附录四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附录五一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附录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附录七一些合成纤维的组成及特点元素周期表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选修2化学与技术专题一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第一单元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第二单元硬水软化第三单元海水淡化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第一单元氨的合成第二单元氯碱生产第三单元硫酸工业第四单元镁和铝的冶炼专题三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第一单元有机药物制备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第三单元纤维素的化学加工第四单元有机高分子合成专题四材料加工与性能优化专题五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3页专题六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化学附录一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元素周期表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专题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专题三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金属键金属晶体第二单元离子键离子晶体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专题四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专题五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附录一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元素周期表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专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附录一中英文名词对照表附录二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三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附录四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常数(25℃)元素周期表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专题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专题二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专题三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二单元芳香烃专题四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卤代烃第二单元醇酚第三单元醛羧酸专题五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油脂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附录一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元素周期表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选修6实验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拓展课题1-1 茶叶中某些元素的鉴定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拓展课题1-2 菠菜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拓展课题1-3 用粉笔进行层析分离课题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拓展课题1-4 粗盐的提纯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拓展课题2-1 铝热反应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拓展课题2-2 苯酚与甲醛的反应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拓展课题3-1 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检测拓展课题3-2 汽车尾气成分的检验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拓展课题3-3 真假碘盐的鉴别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2022年3月23日;第2页共3页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拓展课题4-1 “蓝瓶子”实验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拓展课题4-2 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拓展课题4-3 蔗糖的燃烧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拓展课题4-4 淀粉与碘显色现象的探究拓展课题4-5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 原电池拓展课题5-1 干电池模拟实验课题2 电解与电镀拓展课题5-2 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测定拓展课题5-3 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专题六物质的定量分析课题1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拓展课题6-1 配制并标定氢氧化钠溶液课题2 镀锌铁皮镀锌层厚度的测定拓展课题6-2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专题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课题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拓展课题7-1 用制氢废液制备硫酸锌晶体课题2 阿司匹林的合成拓展课题7-2 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附录一实验规则附录二实验室安全守则附录三实验室事故的处理附录四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五常见指示剂附录六基本操作和气体发生装置图附录七误差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附录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九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元素周期表2022年3月23日;第3页共3页。
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3单元课时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
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二、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难点: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先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继而追随科学家的脚步,通过交流讨论,逐步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同时也可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
通过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的微观本质的揭示,初步认识化学家眼中的微观物质世界。
四、教学过程[导入] 观看视频: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一粒沙子。
今天我们还将进入更加微观的层次,了解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
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呢?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努力的方向是观察技术的提高和观察工具的改进,而间接法则依赖精巧的实验和大胆的假设。
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使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实验和假设以及模型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物质观[提出问题]我们通常接触的物体,总是可以被分割的(折断粉笔)。
但是我们能不能无限地这样分割下去呢?[介绍]《中庸》提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惠施的人也说道“其小无内,谓之小一”。
墨家则提出:“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
”在英文里,如今被译成“原子”的Atom一词,源于希腊语,它的字面上的意思是indivisible “不可分割”。
1.3.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第一章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因此,研究、了解原子结构,才能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那么,如何学习本单元内容呢?一、明确目标,掌握学习要求本单元内容分成“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两个部分。
教材先安排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让同学们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初步认识原子结构,形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观念;而且,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变化,形成许多原子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倾向等规律。
再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子的构成,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认识原子的构成,同时了解核素、同位素等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分析、判断原子的构成等。
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奠定基础,而且对《化学2》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打下理论基础。
二、认真阅读,抓住核心内容课本出呈现文字材料外,还呈现了大量的图片、表格,这些内容都是为揭示核心内容而编排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对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的分析,通过归纳、提炼和概括,掌握关键知识、形成主要观念。
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中,课本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片,展示了历史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时,通过阅读,抓住对探索原子结构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原子结构模型探索的大致历程以及各种原子结构理论得要点等这些核心内容;又如,通过阅读表1-7,在分析的基础上,抓住质子、中子和电子质量都很小、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等、电子质量很小、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重点内容。
三、深入探究,探索知识规律本节内容涉及许多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必须通过深入思考、认真探究才能得到。
比如,P28中的“交流与讨论”栏目,必须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得出以下知识规律:(1)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会改变;(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具有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倾向等知识。
化学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件PPT(苏教版必修1)(共24张PPT)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 识》课件PPT(苏教版必
修1)
类对原
子
结
构 的 认
人
识
思考:1、道尔顿为什么会把原子想象成坚 硬实心的小球呢?(实例,科学事实)
2、科学想象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实验事实]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于1897年开始研究
阴极射线,发现金属中都存在带负电荷的粒 子,即“电子”。 [科学想象]
Ar=
m = m + m + m (原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m m m m (原子) m = m + m + m (12C)/12
(质子)
(12C)/12
(中子)
(12C)/12
(电子)
(12C)/12
= 1.007 Z + 1.008 N + (1.007Z)/1836
≈ Z+N
近似相对 原子质量
③大部份α粒子在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 前进,这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④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0,有的 接近180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难解的谜] 当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之后,遇到了
一个难解的谜──当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时,它 在辐射电磁波的同时会因失去能量而坠落到原子 核上,原子的结构应该崩溃。
பைடு நூலகம்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波尔理论冲破了经典力学的束缚, 解释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原子结构 和氢光谱的关系,但他未能完全冲破 经典力学的束缚,使电子在原子核外 的运动采取了宏观物体的固定轨道。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呈现: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 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2课时》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初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能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理解元素所对应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了解了原子的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很小,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运动。
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不同:我们不能测定或计算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道。
那么我们如何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经过长期研究,人们发现,含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电子运动的主要区域离核有远有近,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人们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子层,各电子层由内向外的序数n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为K、L、M、N、O、P、Q……电子层(2)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即最先排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L层等。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是相当复杂的,在之后的课程中,会进一步学习。
教学环节二: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过渡】怎样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呢?【讲解】人们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共19张PPT)

F9
10
19
Na 11
12
23
相对原 子质量 18.998
22.989
Al 13
14
27
26.982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 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 值,我们称之为质量数。
◆◆◆ §1-3-2. 原子核的组成◆◆◆
【问题解决】P31 2.如果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请用zAX表示表中的原子的 组成:
◆◆◆ §1-3-2. 原子核的组成◆◆◆
【巩固练习 】
粒子符号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O
8
10
18
Al
13
14
27
Ar
18
22
40
Cl
17
18
35
H
1
0
1
A Z
X
O 18
8
2173Al
40 18
Ar
35 17
Cl
1 1
H
◆◆◆ §1-3-2. 原子核的组成◆◆◆
想一想
+d
X a c
be
a、b、c、d、e各代表什么?
①11H
②126C
③186O
⑤187O ⑥13H ⑦188O
④21H ⑧164C
⑨ 12H 2
⑩ 16O 2-
8
元素有___3____种;上述的粒子中有
几种核素____8____,其中互为同位素的 有_①__④__⑥___②__⑧___③__⑤;⑦
27
11X
1
21X
2
31X
3
162X
(教师用书)高中化学 专题1 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1

【解析】
16
O2和18O2为单质不是核素,故A错;B中的
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等,故B错;
16
O与18O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
C错; 1.12 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含有氧 原子数为0.1NA,D正确。
【答案】 D
【教师备课资源】 关于元素或原子的几个量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取近似整数,加起来所得到的数值,叫质量数。 (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一个同位素原子的质量 Mr= 。 1 一个 12C原子的质量× 12 (3)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同位素原子的近似 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于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
1.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吗?为什么?
,这种表示正确
【提示】 不正确,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原子核的组成
中子:不带电荷 1.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荷,一个质子带 1个正电荷。
2.原子的表示符号及意义 表示符号: A Z X;表示 质子数 为 Z、 质量数 为A的一 种X原子。
3.原子构成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 质子和中子 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 (2)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 ( Z )+中子数 (N )。 ②电量关系:质子所带电荷数=原子核 所带电荷数。 的相对质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氯元素有两种互称为同 位素的核素35Cl和37Cl,其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34.969和 36.966,质量数分别是35和 37,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 分比分别是 75.77%和 24.23%,约 3∶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35.453,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35.485。其中 同位素的质量数与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对应的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 值,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应的各种同位素质量数 的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kg 相对质量①
电量/C
质子 1 .673 x 10-27
1.007
1.602 x 10-19
中子 1.675 x 10-27
1.008
0
电子 9.109 x 10-31
1/1 836 1.602 x 10-19
①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粒子的带电荷情况, 质量大小等方面具体有什么差异? (阅读P29-30、表1-7及图1-32)
表1-7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相对质量和电量
质量/kg 相对质量① 电量/C
质子 1 .673 x 10-27
1.007
1.602 x 10-19
中子 1.675 x 10-27
1.008
A、1种 B、5种 C、6种 D、7种
4.已知R2-的核内有x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 则m g R2-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D )
A.m(A-x)/A
B.(A-x-2)/Am
C.m(A-x-2)/A
D.m(A-x+2)/A
5.在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中 分别充满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以下关于这 两个容器中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分子数、质量分别相等
A、质子数为6 C、中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 D、质量数为6
2、关于H+、11H、 12H、13H五种微 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是四种氢元素 B、是氢元素的四中同位素 C、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微粒 D、它们的中子数均相同。
3、已知氢元素有11H、 21H、31H三种同位素, 氯元素有3157Cl 、317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 微粒构成的HCl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 能有( C )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弗里德曼
肯德尔
泰勒
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永无止境……
原子
质子 中子
夸克
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 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如同大型 体育场与蚂蚁)
表1-7中的相对质量怎样理解?若已知 一个C-12原子的质量是1.9932 x 10-26Kg, 能计算表中质子、电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吗?
有_①_④__⑥_、__②_⑧__、_③__⑤__⑦ ;其中可以组成__
___1_8___种水分子。
1、医学中于显影、诊断、治疗、消毒等;
2、农业上的辐射育种技术,提高了农产品 的质量和数量;
3、164C的放射性被应用于考古断代
4、2H、3H是制造氢弹的材料;…
1
1
1、16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 的结构分析,有关163C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阅读P30“问题解决”完成相关题目
表1-8 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中 相对原子 (Z) (N) 子数(A) 质 量
F
9
10
19
18.998
Na 11
12
23
22.990
Al
13
14
27
26.982
什么是质量数?AzX的含义是什么?
1义86O是的否含一义样是?什么?与O的含 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
x
9
10
11
10
分子由原子构成 ,绝大多数原子是 由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那么基本粒子可不可再分呢?
阅读p31-32 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素?
①11H
17
⑤8 O
②162C
3
⑥1H
③186O
18
⑦8O
④21H
14
⑧6 C
元素有__3_____种;上述的粒子中有 几种核素___8_种____,其中互为同位素的
B.原子数相等,质量不相等
C.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D.分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相等
6、今有AXZ与A+X1Z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两中微粒一定都有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核,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967年三位科学家用此 加速器进行实验最终证 明了夸克的存在.
秦山核电站厂区 左上角圆柱体建筑为核反应堆外景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 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地处浙江省海盐 县。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两台机组总累计发电 达288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华东地区电力紧张状 况,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 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 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0
电子 9.109 x 10-31 1/1 836 1.602 x 10-19
①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1.9932 x 10-26Kg)的 1/12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据报道:国外某研究所发现了114号 元素的原子,这种原子核外共有114个 电子,你认为在计算该原子的质量时, 能否把114个电子都忽略不计?
X A +d c-+-
Ze
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A:质量数 Z:质子数 e:原子个数 c:电荷数
d: 化合价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核外电子数
Na Na+
S
S2Xn+ XmOHNH +
4
23
23
32
32 Z+N
A
11
12
111112 Nhomakorabea1016
16
16
16
16
18
Z
N
Z-n
X-m
A+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