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农艺融合

合集下载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趋势。

农机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和便捷的工具,而农艺的科学指导则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希望为农业生产的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1. 农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机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传统的农机如拖拉机、收割机等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装备,但在近年来,一些先进的农机设备也开始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比如无人机、智能植保机器人等。

这些农机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2. 农艺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艺也日益趋向科学化。

传统的耕作模式正在逐渐被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所取代,比如精细施肥、精准灌溉、生物防治等。

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农机与农艺的相互融合趋势明显随着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趋势也日益明显。

一方面,农机的应用为农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智能植保机器人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求来定量施药,保证了植物的健康生长;农艺的科学指导也为农机的使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比如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为精准播种提供技术支持。

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趋势。

1. 加大农机技术创新,优化农机设备农机技术的创新是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重要支撑。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需要加大对农机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农机设备的优化升级。

可以开展农机智能化技术的研究,提高农机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为农艺的科学指导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2. 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整合应用研究农机与农艺的整合应用研究对于推动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建立农机与农艺的整合应用研究平台,加强相关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农机与农艺的技术整合,为更好地应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农机农艺融合总结

农机农艺融合总结

农机农艺融合总结1. 引言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机农艺融合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将农机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应用模式。

本文将总结农机农艺融合的相关内容,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2. 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2.1 提高生产效率农机农艺融合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使用精准插秧机械化插秧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并且种植效果更好,提高产量。

2.2 降低生产成本农机农艺融合可以通过自动化、精准化的生产方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耗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自动化的收割机具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收割成本。

2.3 保障粮食安全农机农艺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产量,进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合理利用农机技术和农艺手段,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供应。

2.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机农艺融合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机农艺融合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降低对土地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3. 农机农艺融合的实践案例3.1 智能化农机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农机成为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化农机通过搭载传感器、GPS等技术,可以实现自主导航、精准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例如,智能化播种机械能够调控种子的播放数量、深度和间距,提高作物的生长均匀性,提高产量。

3.2 农艺配套措施的优化农机农艺融合还需要结合有效的农艺配套措施,以充分发挥农机技术的作用。

例如,农机的测土施肥技术需要与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相结合,以充分利用农机的施肥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4. 发展农机农艺融合的建议4.1 推广先进农机技术政府应加大对农机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的农机设备。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尚不理想,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推动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强宣传与培训。

宣传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理念和意义,增强广大农民对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认识。

开展农技培训,增强农民的农艺素养和农机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农机服务队伍来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机服务中心,培养和引进一批农机服务人员,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农机服务中心还可以协助农民选择合适的农机设备,提供设备经营和维修方面的帮助。

推广先进的农机设备。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需要依托先进的农机设备来实现。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机研发和制造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创新研究,开发出更加智能、高效的农机设备。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补贴和贷款政策等方式,降低农机设备的购买和使用成本,促进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的农机设备。

第四,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配套服务。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需要农机设备和技术与农艺生产环节相衔接。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机与农艺配套服务的机制,整合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提供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

农机设备和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可以有密切的合作和配合,以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监管和评估。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需要有相应的监管和评估机制来确保其顺利进行。

政府可以建立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监管机构,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监督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实施。

还可以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不断发展。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为了推动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发展,需要从宣传、培训、完善服务体系、推广先进农机设备、加强配套服务和加强监管与评估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农民的认知度、能力和积极性,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深入推进。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与改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达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约和环保目标。

本文将从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农机农艺融合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农机农艺融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牛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而农机的使用可以使种植、收获、施肥等环节更加快捷和高效,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农机农艺融合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不断流失已经成为当前农业面临的严重问题,而农机的使用可以有效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机农艺融合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农机农艺融合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机械化作业率偏低,机械化设备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目前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在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应用范围有限,农业生产中仍然以传统的人工操作为主。

三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分散,小农户的经营面积相对较小,农机农艺融合设备的投入成本高,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不高。

为了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推进。

首先是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发展新型农业机械和装备,推动农机农艺融合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其次是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机农艺的融合。

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机农艺融合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在水稻生产中,农机化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犁地、施肥、播种、收割等一系列工作,减少了因人力不足而耽误耕种期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机农艺融合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运用先进的农机化工具,可以减少农民使用肥料的量,提高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化肥的使用成本。

在种植、收割和运输等方面,农机化作业也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了人工成本。

此外,农具的更新换代也可以使成本更低。

3.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机农艺融合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先进的机械和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农机农艺融合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数据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1.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农机一般是一种多功能的机械化工具,它可以完成不同的农业生产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尝试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利用机械化工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在水稻种植时,可以配备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植保无人机、植保机、稻虾共生机具、水稻收割机等,完成灌溉、施肥、除草、壮苗、田间管理和收割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2.农机组合作业在农机农艺融合中,农机组合作业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组合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工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农机组合作业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农民劳动强度。

如在田间作业时,可以配合施肥、翻耕、多穴、同田播等作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3.运用农业信息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核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

农机的出现,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目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已经初步完成,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下面,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方面探讨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现状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已经初步完成,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各地农村的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一些发达地区的农业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一些落后地区的农业仍然处于半机械化状态。

这种技术水平的不平衡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二)农机化建设滞后当前,农机化建设滞后,比如一些地区农机化率低,农机使用数量少,农业生产工具配置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用机不足目前,农业用机的数量仍然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尤其是一些大型农机械,如收割机、拖拉机等,使用情况尚不普遍。

这不仅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还会导致耕地面积的浪费。

(四)人才短缺目前,农机技术人才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无法保证农机维修保养的情况。

这也是影响农机化进程的一个瓶颈。

二、发展对策为了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针对技术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农机设备。

针对农机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投入,扩大农机经销商的分布等措施加快农机化步伐。

(三)优化农机配置针对农业用机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农机配置,实行农村集体经济联合作,发扬“轻农业、多作业”的农业生产模式等措施,扩大农机使用范围和机械化水平。

针对农机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和人才选拔,加强技术团队和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以及推进农机厂商和农药厂商的合作等措施,加快农机技术人才培养。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是当前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农艺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两者的相互融合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存在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发展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现状1.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推动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2. 农艺水平在不断提高农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种植新的高效农作物品种和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农艺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3. 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存在问题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在实际的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存在,没有很好地融入到现代的农业生产模式中。

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不适应新的农艺要求,导致了农机与农艺的不充分融合。

二、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发展对策1.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农机的智能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农机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引入高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可以实现农机的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更好地适应农艺的需要。

2. 推动精准农业发展,提高农机的精准化程度精准农业是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和高效化。

通过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可以在农机和农艺的融合中更好地实现农机的精准操作和生产农艺的需求。

3.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培养农技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更多的农技人才。

只有具备丰富的农艺知识和对农机操作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将农机和农艺相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方案

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方案

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方案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将现代农机技术与传统农艺知识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机农艺融合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趋势。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农机技术是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机操作和维护的技能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农机技术培训班、举办农机操作比赛等形式,提高农民对农机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

二、推广农机化种植。

农机化种植是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推广农机化种植技术,如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同时,农机化种植也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优化农艺管理。

农艺管理是农机农艺融合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优化农艺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如农业信息化、远程监测等,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同时,还可以结合农机技术,实现农艺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实施,可以选择一些农业发达地区或示范基地,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通过示范效应,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机农艺融合中来。

同时,可以通过示范项目的经验总结和推广,为更多地区的农机农艺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加强政策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实施,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如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技术培训补贴等,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农机农艺融合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机农艺融合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总结。

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推广农机化种植、优化农艺管理、推进示范项目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共同努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世界农 机 化 发 展 的 成 就 ,无 一 不 是 农 机 农 艺 相 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典范 。在 当 今 这 一 特 殊 的 历 史 阶 段 ,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朝着《意 见》指 明 的 方 向 和 道 路 奋 勇 前进,采取针对 性 的 对 策 措 施 ,推 进 农 机 农 艺 深 度 融 合 , 成为各级政府、农 业 相 关 部 门 特 别 是 农 机 部 门 和 农 机 工 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
首先是领 导 重 视 ,明 确 政 府 及 部 门 的 责 任 。 在 决 策 层建立领导机 构,建 议 县 级 以 上 政 府 成 立 以 分 管 农 业 的
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农机农 艺 融 合,促 进 农 机 化 和 农 业 现 代化”领导小组,搞好顶层设 计,制 定 发 展 规 划,明 确 部 门 责任,定期不定 期 专 题 会 商 讨 论 农 业 生 产 的 农 机 农 艺 融 合问题。
四是农机研发人员对不同种植区域及品种特征特性 关注不够,深入 农 业 生 产 实 际 不 够 ,闭 门 造 车;一 些 设 计 人员不熟悉栽培方式。
五是农机科技成果供给不 足 ,转 化 率 低,农 机 化 整 体 水平不高。全 国 农 作 物 耕 种 综 合 机 械 化 水 平 虽 然 已 达 54%,但水稻机插、玉 米 机 收 不 到 17%,油 菜 机 播 机 收 仅 为10.4%和8.8%;马铃薯 播 种 收 获、甘 蔗、棉 花、花 生 收 获等环节的装 备 尚 处 试 验 试 制 阶 段 ;畜 牧、水 产 养 殖 业、 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 业 等 机 械 化 发 展 也 滞 后 于 实际需求;许多 小 作 物 和 区 域 特 色 的 作 物 机 械 化 技 术 空 白,现有机械技术水平也亟待升级 。
一是育种目 标 注 重 提 高 产 量 ,品 种 审 定 不 注 重 对 机 械化作业的适应性 ;一些农艺人员不懂机械原理 。
二是传统农业栽培技术的设计主要建立在手工劳动 方式上,少关注机械化的作业 方 式 ,农 业 生 产 缺 乏 适 宜 机 械化作业的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和配套农艺技术要求。
三是园艺式 多 样 化 的 栽 培 思 路 ,能 充 分 利 用 自 然 资 源促进 农 作 物 生 长,但 增 加 了 农 机 具 开 发 难 度 和 使 用 成本。
《国务院关于 促 进 农 业 机 械 化 和 农 机 工 业 又 好 又 快 机构和科研人 员 顺 应 发 展 要 求 ,着 手 研 究 农 机 农 艺 融 合
发展的意 见 》(以 下 简 称 《意 见 》),在 “指 导 思 想 ”中 提 出 方面的课题。
“着力促进农机 农 艺 、农 业 经 营 方 式 协 调 发 展 ”;在 “基 本
櫗櫗櫗櫗毉
作 物 (禽 畜 )品 种 ,制 定 适 合 机 械 化 生 产 的 农 业 生 产 (禽
利 统 一 品 种 、农 艺 制 度 。
畜 水 产 饲 养 )技 术 体 系 ,研 制 适 合 农 艺 要 求 的 农 业 机 械 。
三是农业科研人员 思 想 观 念 的 变 革 ,许 多 农 业 科 研
综 述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摘要:本文简 述 了 农 机 农 艺 融 合 的 内 涵 ,分 析 了 櫗櫗櫗櫗毉模式推广的 重 要 指 标 ”,“组 织 引 导 农 民 统 一 作 物
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 ,制 定 科 学 合 理、相 互 适 应 的 机 产业和城 镇 转 移,农 业 劳 力 结 构 短 缺,机 械 化 成 为 必 然
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 ,将机 械 适 应 性 作 为 科 研 育 种、栽 选择。
培模式推广的 重 要 指 标 ,有 针 对 性 地 推 广 一 批 适 合 机 械
农机农艺融合不仅仅是技 术 问 题 ,也 是 管 理、体 制 和 机制问题。农机 农 艺 融 合 作 为 一 项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涉 及作物品种、栽 培 制 度、农 业 机 械、农 民 的 传 统 种 植 方 式 等诸多方面,要按照农机农艺 一 体 化 的 要 求 ,制 定 发 展 思 路和工作措施,对症下药,辩 证 施 治。笔 者 认 为 应 从 以 下 几方面入手。
六是耕地 向 种 粮 大 户 、农 机 大 户 转 移 ,国 土 整 治,土
化作业的品种 和 种 植 模 式 。 统 筹 规 划,整 合 现 有 农 机 院 地流转,使农业 生 产 呈 现 规 模 化 、集 约 化、产 业 化 和 标 准
所的科研力量,针对重点作物 建 立 农 业 机 械 化 实 验 室 ,加 化,为农机农艺 一 体 的 机 械 化 作 业 模 式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施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标志。发展农 业机械化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 ,是现代农 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 ,是协调推动工业化 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而农机农艺融合 ,是 提升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 、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 和必然选择,是现代 农 业 生 产 的 发 展 方 向 ,也 是 农 业 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的进程中,进一步明 确 农 机 农 艺 融 合 的 意 义 ,把 握 农 机农艺融合的机遇 ,采 取 切 实 可 行 的 对 策 措 施,解 决 农机和农艺不协调 的 问 题 ,推 进 农 机 农 艺 深 度 融 合,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非常重要。
推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
品种、播期、行 距、行 向、施 肥 和 植 保,为 机 械 化 作
农 机 农 艺 融 合 ,促 进 农 业 机 械 化 和 现 代 化 健 康 发 展 的 对策措施。
关 键 词 :农 机 农 艺 ;融 合 ;现 代 农 业
进 农
业创造条件”,这是很重要 的 指 导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和 农业机械化的思想。农机农艺融合可提升农业装 备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农 业 机 械 科 学 发 展 的 关 键 ,
化 农机农艺的科学结合 ,农 业 现 代 化、农 业 机 械 化 的
研 究
前进将受到严重阻滞。
所 2 农机农艺融合的机遇与挑战

2004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机 械 化 促 进
正 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农机 化 事 业 进 入 了 第 二 个 春
良 天,进入十二五,迎来了 更 加 宝 贵 的 机 遇。 推 进 农
织引导农 民 统 一 作 物 品 种、播 期、行 距、行 向、施 肥 和 植 农业机械化”等 一 系 列 政 策 措 施 ,国 务 院、农 业 部 出 台 了
保,为机械化作 业 创 造 条 件 。”以 国 务 院 文 件 形 式 专 题 论 若干意见和工作部署 ,促进农 机 农 艺 协 调 发 展,推 进 农 机

机农艺融合 的 宏 观 环 境 越 来 越 好 ,融 合 发 展 的 内
崇 在驱动力正 在 形 成 ,农 机 农 艺 融 合 的 条 件 逐 渐 具

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一是农业生 产 方 式 的 变 革 ,2011 年 全 国 主 要

农作物综合机械 化 水 平 54%,跨 入 机 械 化 主 导 的
强农业 机 械 化 生 产 技 术 研 发 工 作 。 加 强 农 机 与 水、肥、 展空间。
种、药等因素协 调 作 用 的 机 理 研 究 ,完 善 农 业 机 械 化 、种
七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2004~2012 年 的 9 个
子、土肥、植保等 推 广 服 务 机 构 紧 密 配 合 的 工 作 机 制 ,组 中央1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 会 都 明 确 提 出 了 “加 快 推 进
述农机农艺融合问题 ,并提出 如 此 明 确 要 求,在 历 史 上 是 农艺融合的宏观政策环境越来越好 。
首次,充分彰显其重要性和紧 迫 性 ,是 指 导 农 机 化 发 展 和
但是我们必 须 看 到 农 机 农 艺 存 在 的 矛 盾 和 问 题 ,推
农机农艺融合的纲领性文件。
进融合面临严峻挑战。农机和农艺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
六是农机产 学 研 推 结 合 不 紧 ,农 机 与 农 艺 部 门 各 自 为 政 、配 合 不 够 。
七是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 能 力 薄 弱 ,工 作 条 件 差、大 多没有试验基地 、农机专业技 术 人 才 严 重 短 缺,与 农 艺 人 才不成比例,农机研发推广能力明显不足 。
3 农 机 农 艺 融 合 的 对 策 措 施
四是粮食 作 物 耕 种 收 ,特 别 是 病、虫、草 害 防 治 对 机
原则”中提出“以 促 进 农 机 农 艺 相 结 合,实 现 重 大 装 备 技 械化需求增加,依赖增强。
术突破等为重点 ”;在 “主 要 任 务”中 提 出 “建 立 农 机 和 农
五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 快,大 量 农 业 劳 力 向 二 三
二是在管理 机 制 方 面 ,改 变 “隔 行 如 隔 山,老 死 不 相 往来”的局面,突破部门分 割,多 联 系、多 沟 通,相 互 理 解, 支持配合。
三是在经营 机 制 方 面 ,支 持 合 作 社 和 农 机 生 产 流 通 企业的发展,培育和监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 。
四是在科研和推广机制创 新 方 面 ,改 革 分 离 方 式,增 加融合课题。探 索 农 机 科 研 推 广 机 构 合 并 ,农 机 与 农 业 科研机构合并 的 路 子 ,真 正 建 立 农 机 农 艺 融 合 的 长 效 机 制。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农业、农 机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和 农 机 农艺融合度,农学专家和农机 专 家 主 动 合 作 ,共 同 解 决 农 业生产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
时代,农艺必须以农机为 载 体 ,不 改 变 种 植 习 惯 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