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赏析

合集下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经典的田园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转向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如释重负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向往。

一、作品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之鸟怀念以前生活的树林,池塘之鱼思念旧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依着拙朴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围绕着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

远处邻村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鸣。

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久困于官场生活,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耕园田。

2、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ī)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遮蔽。

罗:罗列。

《乡村四月》的全诗翻译赏析

《乡村四月》的全诗翻译赏析

《乡村四月》的全诗翻译赏析《乡村四月》的全诗翻译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的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四月》的全诗翻译赏析 1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3、川:平地。

4、子规:杜鹃鸟。

5、如:好像。

6、才:刚刚。

7、了:结束。

8、蚕桑:种桑养蚕。

9、插田:插秧。

翻译: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葱葱郁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中,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了起来,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

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要开始插秧了。

[简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赏析1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原文及翻译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原文及翻译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原文及翻译赏析《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原文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注释①梅子:指梅树的果实,成熟时呈金黄色。

②杏子:指杏树的果实。

杏树是落时乔木。

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

③肥:指果实饱满,已成熟。

④麦: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用来磨面粉,也可用来制糖或酿酒。

⑤稀:稀疏,很少。

⑥日长:白天变长了。

日,指白天。

⑦篱落:篱笆。

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

⑧惟有:只有。

⑨蛱蝶:蝴蝶的一类,成虫:赤黄色,幼虫灰黑色,身上有很多刺。

有的吃麻类植物的叶子,对农作物有害。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翻译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简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赏析此组诗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范成大在石湖养病时创作的,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共六十首,都是描写乡村生活——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田园言怀【唐】李白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淇上田园即事【唐】王维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秋中雨田园即事【唐】耿湋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1。

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解析: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

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前文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赏析: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

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1)。

解析: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赏析: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景,衬出环境的幽静,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山静,人的心境更静,一种安静、闲适跃然纸上。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王维的田园诗及赏析

王维的田园诗及赏析

王维的田园诗及赏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店铺带来的是王维的田园诗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鉴赏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

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

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

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田园诗赏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田园诗赏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以下是对这些著名诗篇的简要赏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与社会隔离、充满自然美景的世外桃源。

诗人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在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人们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另一篇代表作,诗中描绘了他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世界,人们在那里过着简单、自由、快乐的生活。

《饮酒》是一首饮酒诗,诗人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中,他描绘了一个自在、豪放、充满自由的饮酒场景,人们在那里享受着自由和快乐。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篇关于他的传记。

诗中,诗人对五柳先生的敬佩和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和修养的世界,人们在那里享受着宁静和安详。

这些诗篇描绘了陶渊明所见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赞美。

这些诗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范成大。

其古诗全文如下: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前言】《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注释】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男人(农夫)。

女:女人(农妇)。

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童孙:幼童。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翻译】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鉴赏】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最后两句,说作者坐在湖边观看那些 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 情。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 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 引荐。

谢谢观看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 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 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 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 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便也会联想起 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 空”。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意思是;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 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 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 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 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 望对方予以引荐
田园诗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简介

(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 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 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 门山。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 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 ji ) 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 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 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 代表。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送王昌龄之 岭南》
背景

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 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 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 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 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 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
析赏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 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 阔大的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 水里。“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 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