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点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

寻找精神的故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生来便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我知道一个理想的城穿越了时空向我低喃,而我正伫立茫然的渡口。 “渡向何方?”我寻找着声音的来处。“渡向何方?”它再度响起, 沉重,像寒风般无孔不入,让我纤弱的身躯颤抖不止。 “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它便让我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葬在历史淤泥 之下的寂寞灵魂。我知道你们也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泛黄的春秋。孔子,在一条沙 尘飞扬的小道上,我看见了你。六十三岁的你依然瘦小,九年周游 列国的经历耗尽了你的心血,却未能让你功成名就。“发愤忘食, 乐以亡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笑着形容自己。纵使风尘已经改变 了你的容颜,而我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 九年车轮的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着,寻找着,于是后世连同 你的儒学,记住了你湮没在斜阳古道里的身影。
吃完晚饭,傍晚的时候,我会陪着奶奶在河边乘凉,听 奶奶和一些老人讨论今天一天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一些有趣 的事情。因为是盲人,所以我的听觉比较灵敏。耳边隐隐约 约会传来细细簌簌的声音,于是问奶奶:“那是什么声音?” 奶奶告诉我说“那是清澈的河水拍打石头的响声。”“清澈? 那是什么颜色的?是黄的还是红的呢?”“呵呵,都不是的, 是蓝色,淡淡的蓝色,就和你穿的衣服一样的颜色。”我的 世界里又多了一种颜色。 通过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 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 的蓝……每一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角 落。 爱是什么颜色?
总分式范文: 相信自己?相信别人?
在生活中,你是否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我该相信谁的话呢?又是否 问过自己:是相信别人重要,还是相信自己重要呢?实际上,相信别人 与相信自己同样重要。我们既不同意固执、自傲,也不懦弱,毫无主见。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并列式结构分论点设置原则及方法

并列式结构分论点设置原则及方法一、明确表达观点的平等性在设置并列式结构的分论点时,首先要确保各个分论点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和重要性。
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遵循以下方法:1.语气的平衡:使用相同的句式、词汇和语气来表达各个论点,避免给读者以任何一方倾向的感觉。
2.排列的平衡:将各个分论点排列在同样的位置,不给读者以重视其中一个分论点的错觉。
3.空间的平衡:在篇章结构上将各个分论点的长度和位置都设计得相对均衡,不给读者以偏向其中一个分论点的感觉。
二、注意分论点之间的递进关系除了平等外,各个分论点之间还应该具有递进的关系,即后者要比前者更进一步或更严重。
递进关系可以体现论证的逻辑严密性,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设置递进关系:1.逐步深入:按照事物的重要性或发展的先后顺序,逐步展开各个分论点。
例如,从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事例到理论等。
2.逐一递进:从外到内、从小到大地描述事物,逐渐引出各个分论点,使读者可以逐个领会论证的逻辑。
3.递进的重要性:将前面的分论点作为后面分论点的前提,使各个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明确。
三、注意分论点之间的互补关系在设置并列式结构的分论点时,还应该考虑各个分论点之间的互补关系,即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这样可以丰富论证过程,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设置互补关系:1.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将两个相对立的分论点放在一起讨论,既展示了事物的复杂性,又体现了说理的客观性。
2.从不同角度论证:将各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以便全面地说明问题。
3.从多个因素综合论证:将各个分论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论证。
4.从案例论证: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支持各个分论点,使其更加具体,给读者以直观的印象。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议论文基本结构1、并列式:(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议论文(一)——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实现心中的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
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
“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
(是什么)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议论文的“三段论”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常在写作中阐释为:提出问题:提出作文的中心观点。
分析问题:分析中心观点的正确性。
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之后得出结论。
这种“三段论”作文结构在中学写作中一般处理成如下结构谋篇。
即:如2016年全国卷Ⅱ的中心话题是“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由此,可以将本文的总体结构列出:当然,应试的800字的作文中,不必将上面的4个内容都完整地分析到位,只要分析一两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至于选择哪一两个问题,可以根据相应的作文试题或个人喜好,灵活变通即可。
一、并列式(分论点式)结构基本模式:第一部分:(引论)提出中心论点(解说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本论)提出分论点一(解说分论点一)——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
提出分论点二(解说分论点二)——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
第三部分:(结论)重申全文中心论点,提出怎么办。
说明:第二部分的分论点一般情况下设置二至三个,最多四个,可以是并列式的,可以是正反对比式的。
分论点的句子一般放置在段落的开头或单独一段。
这样层次清晰,观点鲜明。
注意:并列式是面的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
如《谈骨气》的结构提纲:1.提出论点(引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分析:(1)什么叫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骨气”是有阶级性的。
2.从不同角度论述(本论):(1)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2)古代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3)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
3.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结论):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照应开头)【例1】请用并列式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标题:阅读的三重境界中心论点:在阅读中充实自己,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并列式结构分论点设置原则及方法

并列式结构分论点设置原则及方法一、基本原则1.递进关系:依据论点的重要性、深入程度或者先后关系,按照由低到高或者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排列。
2.并列关系:将同一层次或者同等重要性的论点并列排列,突出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共同作用。
3.反面关系:如果存在两个或者多个相互对立的论点,可以将其反面关系进行并列排列,突出对比和矛盾。
二、方法和技巧1.分类法:将需要讨论的论点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类别中进行并列排列。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细化和具体化的情况。
2.逻辑关系法:将需要进行并列论述的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明确和界定,并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排列。
这种方法适合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人。
3.情感关系法:根据论述对象和论述的目的,将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情感色彩的论点进行并列排列,以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和阅读体验。
4.重要性区分法:将重要的论点放在前面,次要的论点放在后面,或者将需要重点强调的论点放在中间,使读者对重要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注意事项1.避免论点过多:并列式结构的目的是突出几个重要的论点和观点,因此不宜使用过多的论点来进行并列排列,以免引起读者的混淆和疲劳。
2.保持内在逻辑一致:并列式结构中的每个论点都应该与其他论点保持一致的逻辑关系,不能出现矛盾或者不相关的情况。
3.清晰明了的表达:在使用并列式结构进行分论点设置时,要注意每个论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清晰明了。
总之,通过合理的分论点设置和技巧运用,可以使并列式结构的论述更加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但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论证结构。
(一)分论点并列式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
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其结构如下: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证明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结论(总结全文)附:假设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
如: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分析)——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探因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
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如: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议论文分论点写法指导

并列式分论点 拟写角度3:“怎么办”
例1:《弘扬红船精神,走好中国道路》 ①弘扬红船精神,要敢为人先。 ②弘扬红船精神,要踔厉奋发。 ③弘扬红船精神,要凝聚力量。
例2:《践行生态理念,共建美丽家园》 ①践行生态理念,共建美丽家园,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践行生态理念,共建美丽家园,需要你我携手同行。 ③践行生态理念,共建美丽家园,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
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①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人、他国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 ②困难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办)
递进式分论点 2.从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过去到未来,由个人到国 家等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例1:《问,打开真理之门》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就是对问题有所研究的基础上再深究,是问的目的。
例2:《甘做孺子牛,全心为人民》 ①甘做孺子牛,是历史的呼唤。 ②甘做孺子牛,是现实的召唤。 ③甘做孺子牛,是未来的答卷。
例3:《薪火中国梦,激昂家国情》 ①扬先辈之光彩,当立身为先,修个人素养,铸智勇双全之躯。 ②扬先辈之光彩,当以家为本,树高尚家风,扬家族爱国风范。 ③扬先辈之光彩,当以国为重,立家国情怀,造民族逐梦天梯。
例3:《养身之恩常感念,位卑未敢忘忧国》 ①欲报国恩,追梦的脚步不能止。 ②欲报国恩,责任的重担不能丢。 ③欲报国恩,坚守的初心不能忘。
递进式分论点 1.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 路提炼分论点。
例:《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只有一种模式。(是什么) ②生活丰富多彩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 ③想要生活丰富多彩,就得会工作,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怎么办)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及例析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及例析文无定法,但不可无法。
一篇作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中心怎样表现,详略关系如何,这些都是有技巧和策略的,这一点在议论文中表现更加明显。
掌握一定的模式,便于在写作上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作文程度较差的同学,不失为一种训练的捷径。
具体做法建议:知晓模式,规范入格;参考模式,灵活变通;起于模式,成于变通。
下面介绍介绍议论文的四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一:总分式“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分成几个横向展开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总分”有三种基本形式:1. 先总后分。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诗意地生活二是文采斐然,诗意盎然。
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
【注意】这种结构也可用在记叙文、散文中,可参见下面的例子。
【例2】见证当我坐在清凉的教室认真作答试卷时,父亲正在烈日下收麦。
谨记此文,让它化成一片树阴,环绕在父亲头上,表达女儿的疼惜与感激。
——题记金澄澄的麦田见证了你的辛勤,灰白的头发见证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见证了你的努力。
父亲,让一切的一切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
伤痕见证了你的坚强。
永远忘不了你跪拜邻居请罪时的那一幕。
这是你的伤痕,我们都知道。
母亲的疯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邻居,人家吵着上吊自杀。
我们急得不知所措,你许久沉默后带我上邻居家磕头道歉。
我愣了,一个经常教育我人穷志不短、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父亲下了这个决策。
但我服从了。
当我们跪下时,全屋子的人震惊了,而我的心在滴血,我看到七尺男儿沉下的头,我听到那微微的一声叹息。
但我更看到你的大义,你的坚强。
泪水见证了你的温柔。
从未见过你的泪水,你的脸上只有坚毅、严肃,岁月折磨的刮痕。
那次见了你的泪水,大而晶莹。
我们送母亲去住院,条件差,秩序乱的医院让母亲暴躁。
我一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疼惜地流泪。
终于护士带走你我之间的母亲,我看见你拉着母亲的手挣扎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并列式[概念诠释]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论证结构。
并列式论证结构,要求并列的分论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在内容上不能交叉、重复或包容,排列顺序要合理,孰先孰后要服从论述的需要并符合读者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使文章论述全面,层次分明,说理清晰。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在句式的构造上,分论点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灵活遣词造句,但要做到清晰醒目,因为分论点是“段眼”,含糊不清是一大忌。
论述过程当然允许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主要的方面详写,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写,放在后面。
如果分论点有多个,次要者也可以合在同一个段落里论述。
[方法引领]一般议论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
“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
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
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
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
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
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
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
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
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并列分解的角度有:(1)并列分解“是什么”(2)并列分解“为什么”(3)并列分解“怎么样”1、并列分解“是什么”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并列分解“为什么”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自中心论点的前面加一个“为什末”,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构成分论点。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3、并列分解“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例文赏析]1、并列式分解“是什么”式例文张开双臂,选择博爱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
人生长河里,我们常常需要作出选择,我们要让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张开双臂,我选择博爱——一生无悔。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就是选择把自己的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
人生一路,处处关情。
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
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
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
时光在飞快地流逝,我们眼前的一切无不如白驹过隙,成为往事,我们要珍惜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瞳孔,当水石相搏,一滴水珠亲吻我的脸庞,当微风过处,树叶的那一丝微微的颤动飘入眼帘……我的心中无不升腾起一股柔情,那是对万物的景仰和对生命的热爱啊!我们那么想让时光慢些流转,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的机缘吧!从此时,从此地。
这样,我们多年后回味人生时,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直都在珍惜,我无悔地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明朝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确定志向,就是定位人生;为志向而奋斗,就是充实人生;实现志向,就是升华人生。
人生就是在奋斗中一天天走向圆满。
有的人为了享乐,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能不短呢?因为没有用博爱的心对待生活。
是的,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章,礁石间,狂浪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2、并列分解“为什么”式例文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
这自然没错。
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
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
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
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
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
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
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
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
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3、并列分解“怎么办”式例文干事业需要激情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
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
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
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
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
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
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
”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
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
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范文:(一)爱,用心来传递电磁波时刻在我们的身边穿行,可是我们的心却捕捉不到;光纤线路密集地在我们的脚下穿梭,可是我们却融摸不到。
电磁波与光纤在传递着无尽的信息,为何我们却无法接收?因为活生生的我们有着炽热的心,冰冷的死物却不能把爱传递。
是的,无情的事物只能传递冷漠,爱的传递需要我们用心去搭建桥梁,让温暖源源不断地涌动,在你我之间,在人与人之间。
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
是否有想过,传递竟是如此简单?不用兴建电缆,不用高筑电闸,仅仅是真诚的一个笑容,温暖的一声问候,紧紧的一个握手,就能把爱撒播于别人心上。
德兰修女用她慈祥的笑容告诉我们,她那传递于各个阴暗角落的爱,如此温暖直接。
她微笑着拥抱艾滋病孤儿,慈祥地问候贫民窟的妇女,没有鄙夷,仅仅是真诚的眼神,就传递了无尽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