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 技术条件》编制说明
7258商用车条款解读

座位数,如果小于9人还是属于专项作业车。
29
术语和定义
几点补充:
3. 专项作业车:设计和制造上用于工程专项(包括卫生医疗)作业的汽 车,如:汽车起重机、消防车、混凝土泵车、清障车、高空作业车、扫 路车、吸污车、钻机车、仪器车、检测车、监测车、电源车、通信车、 电视车、采血车、医疗车、体检医疗车等,但不包括装置有专用设备或 器具而座位数(包括驾驶人座位)超过9个的汽车(消防车除外)。 定义中工程专项怎么理解,例子中都是具有明显工程作用的车辆, 17350里将专用汽车分为运输类和作业类两种,目前讲义里明确售货车 是属于货车,那原来17350中属于作业类的车辆如图书馆车、流动服务 车(装柜子桌子、电脑等,用于移动办公,这种很多)这种和工程关系 不大;
汽车
载客汽车
载货汽车
牵引车
专项作业车
三轮,整备质量>400kg,无驾驶室, 载运货物
三轮,整备质量>600kg,无驾驶室, 无载货,2人
三轮,整备质量>600kg,带驾驶室17
术语和定义
乘用车
普通乘用车
工程车
≤9人 旅居车
专用乘用车 专用客车
救护车
. . .
载
客
未设置乘客站
汽
立区的客车
车
客
车
>9人
输公司根据拟定公交线路的交通状况,选择适用的、安全的、符合国家标
准规定的公交车车型。
23
术语和定义
明确专用客车>9人
本标准中“专用客车”指车体为客车主体结构、设有专门乘坐区
域用于特定人员或作业人员乘坐、装有专用装置或具有专项功能、
一、项目名称低能耗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其产业

一、项目名称低能耗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二、推荐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推荐要求。
该项目围绕我国重大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在国家863计划和三部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资助下,立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在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产品结构方案、智能能量管理及驾驶品质控制、电池管理系统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均有重大原始创新和突破,获得51项发明专利授权(包括3项国际发明专利);实现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品能效的全面超越、驾驶性能的高品质和运行的安全可靠;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乘用车领域长期跟随国外技术的局面,实现了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6年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权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交通运输学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战略举措,也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下简称PHEV)结合了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竞相研发和推广的车型。
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此领域长期跟随国外技术的局面,该项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产品结构方案,实现了能效的全面超越、驾驶性能的高品质和运行的安全可靠。
主要创新点如下:1.机电耦合装置是决定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基础。
首次提出串并联构型机电耦合电驱变速箱(以下简称EDU)技术,不同于日本丰田、德国大众的新型混合动力系统机电耦合方案,通过同轴布置双电机、双离合器、同步器变速,实现发动机、ISG电机和驱动电机3个动力源的自由组合,具备最佳转矩协同和解耦特性,获得了3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标,配合乘⽤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作。
主要包括:1)密切跟踪国外、国际轻型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WLTP等),包括现有技术内容的分析,未来更新内容的跟进等;2)密切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况”)项⽬、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相关动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3⽉13⽇,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的修订,并同意将该标准分为轻型汽车和重型商⽤车辆两部分,本标准为轻型汽车部分。
2)主要⼯作过程按照节能⼯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车及轻型商⽤车⽣产企业、动⼒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作以来,中汽中⼼标准所对国际主流标准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了⼴泛的调研和对⽐,组织召开了多次⼯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作组内部开展技术验证⼯作,同时充分吸取了中汽中⼼“中国⼯况”项⽬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标准起草⼯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中汽中⼼标准所根据前⼀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GBT24347《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编制说明

GB/T 24347《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任务来源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高压部件的技术水平随之提升,高电压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多,不同电压之间的转换变的更加频繁,为保证电压之间转换效率和转换质量,对DC/DC产品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GB/T 24347-2009自发布以来对DC/DC产品有了一定的规范,但该标准主要是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DC/DC为主进行要求,目前电动汽车应用较多的高压转低压产品难以使用该标准进行要求,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产品的发展需求,因此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标委提出制定GB/T 24347《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标准修订,以适应新的产业发展现状。
标准制定计划于2016年正式下达,计划编号20162459-T-339。
2.主要工作过程2.1前期研究与规划项目下达后分标委对该项目进行了充分调研,考虑到驱动系统对于DC/DC产品应用的更为广泛,因此在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标准研究工作组下开展了本项标准的研究工作,工作组包括了国内外主要整车、电机生产企业、DC/DC生产企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以及检测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作组在2018-2019年组织召开多次会议,同时召开了若干次小范围讨论会议,对标准文本进行起草讨论。
2.2工作组历次会议介绍2018年1月24日,在天津召开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标准研究工作组第八次会议,来着整车企业、电机生产企业、测试机构、高校在内的8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上首次提出了对GB/T 24347《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修订方案,确定了标准的主要修订点和标准修订框架,向工作组成员提交了首版标准修订草案,明确了下一步修订计划。
2018年5月21日,在天津召开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标准讨论会议,来自整车、DC/DC生产企业、燃料电池生产企业、电机生产企业、检测机构以及高校在内的17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明确了标准的制定方向:根据DC/DC产品的不同种类进行区别规定,同时兼顾电动汽车其他标准的协调;确定了标准编制的进度安排;并分配了编写任务,明确删除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和试验”以及删除了对DC/DC功能等级的规定。
GB7258—202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修订内容解读

GB7258—202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修订内容解读摘要:文章结合N3类重型商用车辆的新增安全技术要求,对新版国家标准GB7258-2022中有关公告修订的内容进行了解读,以此为重点车辆的汽车制造企业适时推出符合最新安全性要求的新产品提供参照。
关键词:重型商用车辆;GB7258-2022;公告;参照CLCNO。
:TB497DocumentCode:AArticleID:1671-7988(2022)15-275-041前言2022年四季度開始,重卡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专家分析主要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刺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基建投资持续增长、“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PPP项目的不断推进等,利好重卡市场。
2、政策方面:1)“9。
21”超限超载法规实施,导致了单车运力下降,公路运费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重卡需求释放,促使了物流企业加速更新改造不合规的运输车2)GB1589政策的修订,总重限定49吨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市场对车辆的需求,促进了大功率、中高端卡车产品的大幅增长。
3)今年7月1日重型柴油车国五排放标准实施,购车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部分购车需求提前释放,对下半年重卡市场将会产生抑制作用。
3、市场因素:1)各主机企业为抢夺上半年市场窗口期,纷纷推出刺激性商务政策、促销政策等。
2)1-2月份交付的很多订单,有相当一部分是去年四季度供不应求、未能完成而延迟交付的市场订单。
汽车行业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重卡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却面临严峻的挑战,交通安全死亡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汽车事故率和汽车死亡率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们迫切需要从人、车、路、管理等交通环节按照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加大治理力度。
新版国家强制性标准GB7258-2022《机动车运行安全条件》发布于实施将有助于尽快改善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的被动局面。
2国家标准GB7258-2022的概况国家强制性标准GB7258是我国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标准法规之一。
EV、HEV、FCV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EV、HEV、FCV的政策法规及标准在汽油和石油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电动汽车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车的推广势在必行,而我们电动汽车未来的主要战略取向将是纯电动汽车,当前重点推进的是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和产业相互结合的产物。
由于电动汽车相对传统汽车存在的优越性,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且在推广中遭遇到一些问题。
我国政府着眼长远,超前部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
“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
“十五”、“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863计划。
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今还将电动汽车的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并逐步建立完善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使之法制化、体系化、标准化,促进电动汽车进入市场。
从国家的一系列积极扶持政策可以看出我国非常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
首先我将介绍国内近些年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
就我所了解的最近国家的政策有如下:2012年12月3日,工信部对初步确定的“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予以公示。
从名单上看,本次25个项目包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涉及江淮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等多个汽车上市公司。
2012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决定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从目前的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及电驱动总成能效等级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及电驱动总成能效等级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电动汽车的应用和推广,是目前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
驱动电机系统及电驱动总成是电动汽车中最为重要的能量转换单元,是实现电力驱动的关键所在,其能量转换的效率、等级等,直接影响着车辆续驶里程、节能水平等。
当前,国内外的相关标准法规基本聚焦于效率的测试方法,未定义出产品的能效等级划分,如GB/T 18488-2015即只给出了产品效率的测试要求,ECE R85及日本的部分法规甚至更为简单,未给出全转速、转矩范围内的效率测试。
通过定义驱动电机系统及电驱动总成的能效等级及更为细致、统一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可以使相关产品“分门别类”,避免“良莠不齐”,引导企业和产品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电动汽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18年月批准该项目立项,并将《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及电驱动总成能效等级和试验方法》团体标准制定列入2018年计划,立项通知编号:2018-17号。
2、工作过程2018年3月开始,组织行业力量广泛开展调研,与主机厂(北汽新能源/上汽捷能/比亚迪/吉利/广汽新能源)及零部件供应商(苏州汇川/合肥巨一)等交流能效测评方法。
2018年10月30日,在浙江绍兴卧龙集团召开《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及电驱动总成能效等级和试验方法》团标工作组启动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机构及企业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商定标准制定工作。
确认了标准适用范围为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以及包括电机、变速装置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电驱动总成,对仅具有发电功能的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可以参照本规范执行。
电动汽车技术管理规范

2. GB/T 31485-2015解读
GB/T 31485-2015主要考核动力电池单体和模组的安全指标,围绕化学能的防护,给出了一系列滥用情况以及极端情况下的安全要求和检验规范。
相比于QC/T 743-2006,GB/T 31485-2015增加了单体海水浸泡、单体温度循环、单体低气压、模组跌落、模组海水浸泡、模组温度循环、模组低气压等7项新的检验要求。
针对大部分检验项目,GB/T 31485-2015均做了提高或强化,并要求测试结束后,必须观察1小时,才能确定检验是否合格,而QC/T743标准并无此要求。
相关测试项目的对比如下:
了动力电池系统这个层级,不同产品的指标差异较大,而每家企业的技术实力也不一样,所以量化的指标已经不取决于电池,而是取决于电池系统的综合性能(如电池性能,能量管理性能,热管理性能等)。
基于此因素,检验项目的判断标准,应来自于产品规格书所规定的参数,满足产品的规
其他测试项
掌握足够的技术优势和话语权,我们更需要积累和探索中国自己的产业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形成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且要让自己的标准走出国门,推动全球标准的完善。
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前路依然困难重重,但重要的是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正持续不断的进步。
希望国内的企业,少些浮躁,多些积累,少些冲动,多些审慎,为了维护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千百万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严格遵守国标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检验、生产、维护和回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最起码的人性和良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
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着深远意义,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具有工作效率高、低噪音、行驶平稳等诸多优点,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度相对纯电动汽车要低,同时又兼备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大方面,目前行业公认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向低碳化、无碳化过渡的一个重要选项,并且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国家对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给予了大力支持。
因此,编制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要求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清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升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是本标准的制定目的之一。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制定项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
项目编号20150679-T-339,项目名称《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
2.工作过程
2013年12月3日,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研究项目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等单位提出编制《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条件》的需求,以促进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规范化发展。
2014年4月24日《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条件》标准起草组在湖南省株洲市召开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会议由中汽中心标准所何云堂专家主持,业内南车时代、北汽福田、郑州宇通、厦门金旅、苏州金龙等单位的11位专家及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对推荐性国家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条件》草案进行了讨论。
会议要求参会的各厂家在5月10日前拿出各自续驶里程的试验数据提供给标准起草主笔人,写入标准编制说明中,并要求在5月中旬,将修改后的编制说明和标准草案发起草组各成员。
以尽快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4年10月9日,标准起草组在昆明召开了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对标准草
案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讨论,确定关键指标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由30km提升到50km。
2015年11月9日和2016年5月5日,标准起草组分别在长沙、天津召开了工作组会议,对标准草案逐条进行了讨论,结合《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条件》,最终基本确定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方案。
二、标准制定原则
1.标准制定原则
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车标准编制的原则,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相关标准或标准草案,进行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标准的制定,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动态,与国际标准同步与接轨。
这样既能采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内容、指标,又可结合我国产品的实际开发状况,制定出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国情的实用标准。
本标准主要涉及了范围、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整车性能及试验方法等方面。
2.主要技术内容
目前,我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发展普及较快,对牵涉到安全、正常使用的项目进行规定,如一般安全、续驶里程、可靠性、电池等,同时考虑到现阶段的需要,对一些产品本身属性的项目,这些项目可能会涉及到产品的设计。
在广泛征集行业意见的基础上,平衡用户需求和车辆现实技术水平,提出了一些关于规范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得一些基本的要求:
a)关于范围
原标准名称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技术条件,后考虑标委会建议,对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扩展到可外接充电的、具有纯电驱动功能的M2、M3、N1、N2、N3类混合动力商用车,但目前,除客车企业外,其它类别车型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方面几乎空白。
b)关于要求
仅规定通用要求、排放要求、安全要求、动力性能和能量消耗、续驶里程、
可靠性以及电池要求。
通用要求规定了接口应满足GB/T 20234的相应要求。
直流充电通信协议应满足GB/T 27930的要求;
排放要求应满足GB17691的要求;
安全要求应满足:GB/T 18384的要求以及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
燃料消耗量要求:插电式按照分类属于混合动力,外接充电使用占比与用户使用习惯及运行工况密切相关,部分车辆日运行里程超过200km,而纯电动能行驶里程不足30%,为确保插电式较传统混合动力具有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有必要对插电式在纯混合动力模式下的节能效果提出明确要求,根据目前市场上混合动力以及插电式相关试验数据,插电式商用车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燃料消耗限制如下:
M2、M3、N2、N3类车型按照GB/T 19754进行燃料消耗量测试,其混合动力模式下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应小于GB 30510中对应限值的65%,其中,城市客车使用GB/T 19754规定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测量。
N1类车型按照 GB/T 19753 进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试,其混合动力模式下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应小于 GB 20997 中对应限值的 65%。
以上规定仅限于纯混合动力模式,对于难以达到要求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货车或者长途客车,由于暂时无相关车型,因此该规定并不会对相关车企造成阻碍。
续驶里程:按照相应测试工况,纯电行驶里程不小于50 km;
可靠性要求:试验里程按照GB/T 19750-2005试验条款4.3的规定,另外增加了试验过程中充电要求,会议讨论了对比了充电次数要求、充电能量要求、纯电动里程三种要求方式,经过征求意见,多数成员认为此要求考核对象并非是电池,电池已经在4.4有明确的要求,另外充分考虑执行量化,最后选择采用充电次数要求,即:整个可靠性试验过程中,电池充满电次数不低于200次(试验期间每天充电不低于2次),可以保证整体试验中充分使用混合动力模式从而评价其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测试电池系统及充电接口可靠性。
可充电储能装置要求:应符合GB/T 31484、 GB/T 31485、GB/T 31486、GB/T
31467.3的要求。
c)关于续驶里程及试验方法
插电式商用车用途广泛,根据我国的产品研发现状、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本身的结构特点、社会的需求等因素,结合目前国家相关补贴支持政策对插电式车辆的技术要求,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该值为50 km,另外,考虑纯电动模式为节能考虑,主要适用于拥堵路段,根据车辆使用工况,确定M2、M3、N2、N3类试验采用匀速行驶方式,车速为40km/h。
N1类采用工况法测试。
d)与其他既有标准的变化点
本标准内容与《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要求》有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两者内容相互补充,并不冲突。
对比如下表: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工作组中生产厂家根据标准要求提供了各自产品试验情况和实验数据,对本
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四、标准中涉及的专利
无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编制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要求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清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提升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情况及对比分析
本标准为中国特色的标准,国际上暂无相关标准。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没有冲突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与依据
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鉴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尚在发展之中,本标准暂时可以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生效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