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补习资料(校外培训课程)

六年级上册补习资料(校外培训课程)
六年级上册补习资料(校外培训课程)

提高题一

简便计算1:

192423?363511?81514?12425

3?

73×727 68×698 67×699 73×71

12

简便计算2:

-9443×94259×2592313+×2312+11443×11

4

2413×24132313-×23

1 (1+51)×(1+61)×(1+71)×(1+81)×(1+91)

简便计算3:

(1-21)×(1-31)×(1-41)×(1-51)……×(1-50

1)

32×54×76×98×43×65×87×10

9 应用题:

1.哥哥每分钟走60米,弟弟每分钟走40米,两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行,10

分钟后哥哥转身追弟弟,则几分钟后可以追上弟弟?

2.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文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文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8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爸爸出发几分钟后追上小明?

3.兄弟二人去同一学校,弟弟先出发,每小时行10千米,弟弟行了半小时后,哥哥才出发,哥哥每小时行15千米,结果,兄弟二人同时到达学校,问他们的家离学校多少千米?

4.哥哥每分钟走60米,弟弟每分钟走40米,放学时,弟弟先走5分钟后,哥哥从学校走,两人同时回到家,问家距学校多远?

5.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走需15天,乙走需12天。现在甲先出发2天,乙去追甲。问要走多少千米才可追上?

提高题二

找规律1:

21-31= 3223?-= 51-71= 7

557?-=

231-241= 24232324?-= 71+91= 9

797?+=

21+31= 3232?+= 41+251= 25

4254?+=

改写2: 例:752?=51-7

1 24231?= 9716?= 3

25?=

1241231?= 8125133?=28

235?=

简便计算3:

1514114131131211211111101?+?+?+?+?7

61651541431????+++

538?-7512?+9716?-11920?15

1429141327131225121123?-?+?-? 应用题:

1.甲、乙两人站在同一地点,若甲让乙先跑20米,则甲10秒钟可以追上乙;若甲让乙先跑4秒钟,则甲8秒钟可以追上乙,则甲的速度为多少,乙的速度为多少?

2、从学校到家,步行要6小时,骑自行车要3小时。已知骑自行车比步行

每小时快18千米。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小甲乙两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4秒可追上乙。问甲乙两人的速度?

4. 老王和老张从甲地到乙地开会,老张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先出发2小时后,老王老出发,老王用了3小时追上老张,求老王骑车速度?

5.亮亮从家步行去学校,每小时走5千米.回家时,骑自行车,每小时走13千米.骑自行车比步行的时间少4小时,亮亮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提高题三

找规律1:

31-51= 5335?-= 51-71= 7

557?-= 231-261= 26232326?-= 71-101= 10

7710?-= 21-61= 6226?-= 81-1251= 125

88125?-=

改写2: 例:752?=51-71751?=(51-71)×2

1

25232?= 25231?= 10

73?= 1071?=6226?-=6

21?=

简便计算3:

191721715215132131121192?+?+?+?+?17

15115131131111191?+?+?+?

523?+853?+1183?+14113?521?+851?+1181?+14

111?

734?+1174?+15114?+19154?731?+1171?+15111?+19

151?应用题: 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骑300米,乙跑步,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2.环形跑道的周长是800米,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顺时针自起点出发,甲的速度是每分钟40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375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甲、乙两名运动员各跑了多少米?甲、乙两名运动员各跑了多少圈?

3. 甲乙两人在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竞走,已知乙的速度是平均每分钟80米,甲的速度是乙的1.25倍,甲在乙前100米,问多少分钟后,甲可以追上乙?

4.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晶晶每秒钟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2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5.一队自行车运动员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骑车从甲地到乙地,两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到乙地,在甲地到乙地距离的二分之一处追上了自行车运动员.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提高题四

简便计算1:

120001999199820001999-??+186

548362361548362-??+

119891988198719891988-??+1996

19941995119961995?+-?

简便计算2:

21+61+121+201+301103+403+883+154

3

301+421+561+721+901199719961?+199819971?+199919981?+1999

1

简便计算3:

2006×2008×(

200720061?+200820071?)127-209+3011-4213+5615-72

17

应用题:

1.一支队伍长450米,以每秒3米的速度前进,一个通讯员骑车以匀速从队尾赶到队头用了50秒。如果他再返回队尾,还需要多少秒?

2.一支部队排成1.2千米队行军,在队尾的张明要与在最前面的营长联系,他用6分钟追上营长。为了回到队尾,在追上营长的地方等待16分钟。如果她从最前头跑步到队尾,要多长时间?

3.有966名解放军官兵排成6路纵队参加抗洪抢险。队伍行进速度是每秒3米,前后两排的间隔距离是1.2米。现有一通讯员从队头赶往队尾用了16秒钟。如果他再从队尾赶到队头送信还需要多少时间?

4.同学们去春游,排成一列纵队,以每秒1米的速度前进,队伍长300米,李老师因事以每秒1.5米的速度从队伍的末尾追到排头,又立即从队伍的排头回到排尾。李老师又回到排尾时一共用了多少分?

5.甲有120元钱,乙有96元钱。甲每天用15元,乙每天用9元。多少天之后,两人剩下的钱数相等?

提高题五

简便计算1:

1998÷199819991998238÷238239

238

2006

20072006÷200619992000

1999÷1999

简便计算2:

353535

1÷5353531 242004÷44002

简便计算3:

3548÷1913+3522÷19

13125×256÷81÷0.25×25

2002÷200220032002 + 20041 (136×58×11

3)÷(263×3516×779)

应用题:

1.小红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红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 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470千米。快慢两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 行44千米。两车几小时相遇?

3. 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470千米。快慢两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 行44千米。两车相遇后快车比慢车多走多少千米?

4.小王骑摩托车由甲城到乙城要5小时。小李骑自行车由乙城到甲城要10小时。两人同时从两城相向开出,相遇时小王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距。

5.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

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多少步?

提高题六

简便计算1:

761999651999541999431999????+++17

15201215132012131120121192012?+?+?+?

52333?+85333?+118333?+1411333?200420042004200420045

45117221357++++

简便计算2:

65×131+95×1322019×127+2017×1219-20

19

简便计算3: 421+561+6

121+7201+8301+9421 343+5103+7403+9883+11154

3

20031+20032+20033+20034+……+2003200251

6334421721339322621131??+??+????+??+??

应用题:

1. 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436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 。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 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简析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最新】

今天,我们商业局联办小学举办了教材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宋桂敏老师对六年级下册教材的解读和剖析。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教材疏通和教育教学指导有机结合,紧贴实际,通俗易懂,我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 六年级的第二学期,不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既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要与初中的语文学习进行一定的衔接,所以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主题单元整体备课入手,抓住单元阅读教学重点,切实加强“双基”训练 1、抓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在教学中,除了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文后安排的此类专项练习,更要敏锐地从文中发现可供训练的语言点。 2、抓篇章结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表达方法不同于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特点是知识性的,表达方法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可以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等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实现以读促写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要引导学生揣摩、领悟文章写“景”的同时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总——分——总”的行文结构,突出了文章重点;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 3、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训练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学生的视角从美丽的图画转移到优美的文字,在与文本的对话及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适时移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4、抓文体的辨别: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教学重点。在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有所区别。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说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说明了什么之后,有重点地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样,就能避免不同文体的课文教法大一统、抓不住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局面。当然,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的侧重点,则要因文而异。 二、重视常态阅读教学的写法渗透,有效落实“读写结合”、积极改进实施单元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不仅仅是单元习作教学的事儿,更离不开平时阅读教学中写法的无痕渗透、借鉴、迁移以及平时“读写结合”、“日记练笔”等的巩固性训练。因此,习作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实施: 1、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典型的句、段,续写结尾等,体现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经常练笔,以日记形式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 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 遂城三小叶寿文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我认识到编者能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 能正确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 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 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 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感受自然 , 祖国在我心中 , 心灵之歌 , 珍爱我们的家园 , 初 识鲁迅 , 轻叩诗歌的大门 , 人与动物 , 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 ,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 , 采用的是 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 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 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 , 共有课文 28 篇,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 14 篇。这七组教材 , 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 4 篇课文 , 精读课文两篇 , 略读课文两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 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 , 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 ?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 ,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 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其中 , “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 “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1、选文质量更高

本册教材保留了老教材的一些优秀文章 , 如《詹天佑》、《穷人》等 , 新增选了一些课文 , 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篇土地是神圣的〉等 , 特别是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 精选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为阅读的材料 , 让学生通过学习 , 对诗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在“回顾 . 拓展”中编入了古诗词、名言警句等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材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 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的“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的“心灵之歌”、环境保护的“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情操的“艺术的魅力”等 , 还有关于人物的“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 都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 既充分关注人文内涵, 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使学生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掌握了读写的方法。 本册的读写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 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 学习的重点。 2、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材编写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情况 , 尊重学生书写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的规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概述(全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们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只限于耳闻的微小物体,这个陌生的微小世界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视野从宏观的物质及现象拓宽到微观的细胞、微生物等,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扩大,科学探索之路越来越有挑战性。 这个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和观察视野的不断发展这条线索编写,引领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视野,丰富认知。 学习内容涉及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多个方面。教学时要把握单元学习主线,紧紧围绕利用工具观察各种微小物体的探究活动,串联起多领域的学习内容。学生要通过观察多种多样的微小物体感悟使用工具观察它们的好处,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应特别指出的是,本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说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没有从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这个角度

去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细领域,如较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生物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7.4 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5.1 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7.5.2 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微小世界”单元共7课。 第1课“放大镜”,是单元起始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学生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物体的过程中了解显微镜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至此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知道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初步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认识洋葱表皮结构。本课既是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训练,也是对生物细胞的初次探索,以此激发学生去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

教科版-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 使用工具 1. 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2.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3.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二、 杠杆的科学 1. 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撬棍。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 开瓶器的支点在瓶盖的凹痕。 2. 省力杠杆:偏口钳,切纸刀,核桃夹,园林剪,剥线钳,尖嘴钳。 费力杠杆:镊子,筷子,钓鱼竿。 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订书器,天平,跷跷板。 3. 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因为方便。 ,杠杆省力; ,杠杆费力;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 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______ 3.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滑轮组的作用是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不同坡度的斜面都能省力。 3.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因此,相信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会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一、单元教学内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2)以上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机械与工具》 一、单元教学的意义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一是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方面:在6年级,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完整的和部分探究过程的机会。在完整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构造原有问题的答案、交流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在部分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探究过程某些方面需要的能力和理解力。 比如在本单元中,前面安排的是让学生参与一些部分探究过程的活动。我们常用的工具重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制定研究计划的能力;杠杆秘密重在培养学生收集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进行解释的能力,等等。 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安排学生研究“我们的自行车”,就是在尝试让学生参与一个比较完整探究过程。学生们首先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然后在小组里开展讨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小组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收集证据,完成小组的研究报告,最后还要全班交流小组的研究报告。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几个重要阶段,既可以让学生对机械基本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做到:能够提出并能识别与机械有关的问题,并设法找到尽可能的答案及解决办法;利用在实验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整理,以记录和展示研究结果。 二是在物质科学的研究领域里,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本单元遵循把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研究机械原理的同时,还比较重视技术层面的知识。机械是利用或产生运动,由一个或几个简单机械组成以发挥某种作用。随着研究的开展与深入,学生将对机械有更深的理解,在研究机械、设计制作机械方面有更加成熟的技能,在单元的结束部分,学生将研究到机械可以组成系统,如研究自行车的机械系统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我们引领学生们实现:通过观察,描述在利用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因为杠杆支点位置的不同而带来的力的变化;通过观察,描述轮和轴在一个平面运行的情况,了解轮轴的作用;通过观察,描述滑轮装置的作用,并通过使用滑轮了解机械效益的概念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背诵资料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 使用工具 1、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工具和机械了,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臂膀)。随着工具和机械的进步,人类的本领越来越大,完成了许多宏伟的(工程)。工具和机械是(神奇)的,他是人类伟大(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各式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我们都(使用)过工具,我们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 3、在生活生产中,人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来帮忙,使用工具要十分(小心),不要(伤者)同学和自己。 4、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5、(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名词解释:(1)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简单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问题: 1、我们认识哪些工具?我们使用过工具吗? 答:认识和经常使用的工具有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钳子等。 2、说一说我们自己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来做过什么事情,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 答:用开瓶器开汽水瓶盖,用螺丝刀拧螺丝,用镊子取细小的物体,用筷子夹饭菜,用剪刀剪纸,用钉锤钉钉子等。 3、对于简单机械,我们有什么问题? 答:简单机械都有哪些?简单机械有什么作用?简单机械都能省力吗?简单机械和费力机械的原理是什么?等。 2 杠杆的科学 1、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做(撬棍)。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是要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 名词解释: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4)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问题: 1、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怎样做就不能省力? 答:不一定。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时,能省力;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时,不能省力。 2、怎样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是否省力的问题? 答:应自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在书上。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答: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看看瓶盖上的(凹痕)就知道开瓶器的支点在哪里了。 2、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杆秤也是(杠杆)类工具。 问题: 1、我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属于杠杆类工具,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答: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的方法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 答: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如:延长手臂(指)、方便拿取等。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商业局联办小学举办了教材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宋桂敏老师对六年级下册教材的解读和剖析。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教材疏通和教育教学指导有机结合,紧贴实际,通俗易懂,我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 六年级的第二学期,不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既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要与初中的语文学习进行一定的衔接,所以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主题单元整体备课入手,抓住单元阅读教学重点,切实加强“双基”训练 1、抓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在教学中,除了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文后安排的此类专项练习,更要敏锐地从文中发现可供训练的语言点。 2、抓篇章结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表达方法不同于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特点是知识性的,表达方法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可以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等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实现以读促写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要引导学生揣摩、领悟文章写“景”的同时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总——分——总”的行文结构,突出了文章重点;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 3、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训练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学生的视角从美丽的图画转移到优美的文字,在与文本的对话及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适时移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4、抓文体的辨别: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教学重点。在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有所区别。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说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说明了什么之后,有重点地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样,就能避免不同文体的课文教法大一统、抓不住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局面。当然,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的侧重点,则要因文而异。 二、重视常态阅读教学的写法渗透,有效落实“读写结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科学概念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方便。 3、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1、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2、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3、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3、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4、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科学概念 1、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2、增加梁的宽度、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3、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4、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6、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1、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2、用简单材料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3、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打印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修订版)2009.9.9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葫芦;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2、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13、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举例 杠 杆 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榔头) 不省力也不费力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刀刃、斧头、楼梯、钉子 的钉尖 14、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 型 作 用 滑轮类 型 作用滑轮类型作用 动滑轮省力定滑轮改用用力的方 向 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15、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 车铃的按钮、刹车杠杆 后轴上的齿轮和 后轮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前轮、脚蹬滑轮脚蹬与中轴轮轴 二、科学探究: 1.下面是603班的同学在研究滑轮时收集整理的一组事实材料。 名称用测力计拉钩码的 方向 钩码运动方 向 钩码的重量测力计读数 定滑 轮 向下向上100克100克 动滑向上向上100克50克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 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 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 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 13、运动: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 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 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 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 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 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 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 的中心静止不动。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一 学说又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0、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 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 是24小时。 21、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 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 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 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类植物每天都在 同一时间开花,编制了一个花钟。 23、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 会发生变化。 2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 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5、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 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26、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 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农历一个月。 27、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 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 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28、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 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29、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 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月球围绕地球 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 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30、月 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距 离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 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31、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 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 一人。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 河。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32、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自转形成了昼 夜。 33、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 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 期。 34、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 度可达120度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 达-180度一下。 35、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 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会形成了昼夜。 3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37、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食物等。 38、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 向触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39、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 色、拟态。 40、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这些生物 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41、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 为世界人民所喜爱。野生大熊猫只生活在我 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南部的少数地区。 42、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 临灭绝,除日本有少量外,其余生活在我国 陕西省秦岭的山林中。 43、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 水杉、银杏等。 44、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自身原因;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法律、保护区、 人工养殖。 45、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 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在 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 雨林。 46、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 以减少水分蒸发。 47、环境、食物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 因素。 4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 生物叫消费者。 49、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 了严重的后果。如:土壤沙漠化、动植物种 类减少 50、动物们通过脂肪变化、皮毛变化、冬 眠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 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 分解。 5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 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 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 会被淘汰 53、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 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 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 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 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 变化。 13、运动: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 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 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 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 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 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 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 的中心静止不动。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 一学说又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 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0、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 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 约是24小时。 21、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 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 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 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类植物每 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编制了一个花钟。 23、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 会发生变化。 2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 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 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5、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 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26、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 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 是农历一个月。 27、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 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 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28、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 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29、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 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月球围绕地球 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 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30、 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 的距离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 多,大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31、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 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 第一人。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 先河。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32、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自转形成了昼 夜。 33、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 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 期。 34、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 度可达120度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 达-180度一下。 35、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 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会形成了昼夜。 3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37、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里,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食物等。 38、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 向触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39、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 色、拟态。 40、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 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这 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41、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 为世界人民所喜爱。野生大熊猫只生活在 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南部的少数地 区。 42、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 临灭绝,除日本有少量外,其余生活在我 国陕西省秦岭的山林中。 43、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 水杉、银杏等。 44、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自身原因;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法律、保护区、 人工养殖。 45、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 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 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 热带雨林。 46、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 以减少水分蒸发。 47、环境、食物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 因素。 4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49、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 了严重的后果。如:土壤沙漠化、动植物 种类减少 50、动物们通过脂肪变化、皮毛变化、冬 眠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 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 体分解。 5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 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 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 化,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生物将会被淘汰 53、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 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 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 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 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 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 变化。 13、运动: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 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 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 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 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 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 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 的中心静止不动。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 一学说又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 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0、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 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 约是24小时。 21、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 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 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 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类植物每 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编制了一个花钟。 23、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 会发生变化。 2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 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 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5、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 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26、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 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 是农历一个月。 27、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 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 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28、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 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29、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 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月球围绕地球 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 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30、 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 的距离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 多,大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31、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 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 第一人。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 先河。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32、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自转形成了昼 夜。 33、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 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 期。 34、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 度可达120度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 达-180度一下。 35、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 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会形成了昼夜。 3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37、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里,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食物等。 38、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 向触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39、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 色、拟态。 40、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 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这 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41、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 为世界人民所喜爱。野生大熊猫只生活在 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南部的少数地 区。 42、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 临灭绝,除日本有少量外,其余生活在我 国陕西省秦岭的山林中。 43、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 水杉、银杏等。 44、野生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自身原因;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法律、保护区、 人工养殖。 45、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 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 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 热带雨林。 46、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 以减少水分蒸发。 47、环境、食物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 因素。 4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49、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 了严重的后果。如:土壤沙漠化、动植物 种类减少 50、动物们通过脂肪变化、皮毛变化、冬 眠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 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 体分解。 5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 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 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 化,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生物将会被淘汰 53、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 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 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 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 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 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 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 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 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 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 变化。 13、运动: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 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 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 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 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 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 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 的中心静止不动。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 一学说又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 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0、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 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 约是24小时。 21、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 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 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 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类植物每 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编制了一个花钟。 23、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 会发生变化。 2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 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 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5、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 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26、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 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 是农历一个月。 27、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 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 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28、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这 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29、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 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月球围绕地球 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 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30、 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 的距离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 多,大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31、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 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 第一人。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 先河。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32、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自转形成了昼 夜。 33、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 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 期。 34、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 度可达120度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 达-180度一下。 35、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 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会形成了昼夜。 3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37、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里,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食物等。 38、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 向触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39、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 色、拟态。 40、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 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这 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