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工成本全年统计分析

企业人工成本全年统计分析

人工成本全年统计分析

September 20, 2018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上半年合计直接人工$10,000$11,000$13,000$15,000$17,000$18,000$84,000附加福利3,0003,3004,0006,0007,0008,000$31,300总计人工成本$13,000$14,300$17,000$21,000$24,000$26,000$115,300标准人工$12,000$14,700$16,500$22,000$25,500$24,400$115,100偏差($1,000)$400($500)$1,000$1,500($1,600)($200)偏差率 %-8.3% 2.7%-3.0% 4.5% 5.9%-6.6%-0.2%

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累计直接人工$10,000$11,000$13,000$14,000$14,000$14,000$160,000附加福利3,0003,3004,0004,4005,4006,40057,800

总计人工成本$13,000$14,300$17,000$18,400$19,400$20,400$217,800标准人工$12,000$14,700$16,500$17,500$16,500$14,500$206,800偏差($1,000)$400($500)($900)($2,900)($5,900)($11,000)偏差率 %-8.3% 2.7%-3.0%-5.1%-17.6%-40.7%-5.3%

幕墙成本统计分析

幕墙造价比较 ●玻璃墙工程造价组成: 材料费占很大比重,可高达70-80% 人工费约占5-10% 机械费所占比重甚小 其它费用也占较大比例,尤其是规模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玻璃幕墙,甚至高达10-20% ●明框、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 铝合金型材(占20%~30%) 玻璃(占20%~30%) 结构胶、耐候胶(5-8%) ●点支式玻璃幕墙 钢支承桁架费用约占幕墙单价的10-20% 玻璃费用约占20-40% 不锈钢拉杆索及配件约占20-30% 若大型幕墙工程拉杆索采用进口装配件,驳接系统约占10-25% 耐候胶对造价的影响不大 ●高层建筑的幕墙造价高于同种类型的多层建筑 单元式幕墙的造价比框架式幕墙造价高出7-15% 明框造价小于隐框造价可达10—20% 半隐框造价小于隐框造价约5—10% 玻璃幕墙高10m左右的吊挂式全玻单价大多低于点支式 幕墙高度12m以上的全玻单价大多高于点支式,其中以玻璃肋接点支承结构吊挂式全玻幕墙单价最高,高达3000元/m2以上,玻璃板厚度大,单价很高。 玻璃幕墙每平方米造价大多在1000-3000元左右 ●从技术上讲幕墙造价随着高度、风荷载、分格尺寸的增大而上升 无论有框或是点支幕墙,一般是风荷载起控制作用。风荷载加大则会增大铝型材截面尺寸、壁厚,增大钢桁架截面高度型材断面、壁厚以及索杆直径。 同时也增大了玻璃板块厚度。 ●玻璃的品种规格对造价的影响最大,应尽可能采用比较规则的标准平面玻璃, 若采用弧型的热弯玻璃则加大工程造价。同样,采用较大单元尺寸或较厚的玻璃,也会加大工程造价。 如常用的国产优质(如南玻、上海耀华等) 全钢化本体绿厚12mm的价格约120-150元/m2 12+1.52FVB+8全钢化夹胶玻璃价格约400-450元/m2(PVB胶片多为美国进口) 12+12A+8全钢化中空玻璃价格则为350-420元/m2 6+0.76PVB+6钢化夹胶玻璃价格为230元/m2 6+0.76PVB+6+12A+6中空夹胶玻璃为330元/m2 6+0.76PVB+6+12A+6磨砂中空夹胶玻璃为350 单层全钢化玻璃价格略高于透明玻璃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Sk(上海)公司 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 2014年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0一四年一月一日 质量管理处:黄靖壹梁宇董舒尧胡 浩

刘启馨王容王梦洁 总经理: 您好 2013年第四季度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一、本年度质量成本概况 根据财会处提供的“质量成本报表”,2013年全厂质量成本总额达万元,其中内部质量损失393万元,外部质量损失万元,工业总产值60234万元,质量损失损失率为%,较好地实现了工厂制定的%内控指标。2013年工厂生产成本是万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上升个百分点,从而说明工厂产品内部损失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差。质量成本控制还应贯穿于工厂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有各个阶段和环节从严内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降低成本,获得最佳效益。 二、质量成本构成分析(见表1) 几项质量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表

从构成关系表中可看出,2013年五大科目所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为: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占%、外部故障损失成本占%、鉴别成本占%、预防成本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占%。与上学期相比: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升高%、外部故障损失成本降低%、鉴定成本降低%、预防成本降低%、外部质量成本保证成本升高%。 三、对质量成本的各构成项目进行剖析 1.内部故障损失成本中废品损失万元,占本科目的%;返工损失万元,占本科目的%。

其中废品损失A产品万元、B产品万元、C产品万元等。 从废品损失来看,新产品所占的比例较大。主要原因为: ①A产品等均为今年批量生产的第一年,各方面工艺处于磨合时期,故产生的费用较大。 ②B、C等产品工艺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过程不能充分满足工艺要求,因而产生废品。 三分厂在A产品的加工中产生的废品实施较大,有关单位应组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使该产品的废品损失率降下来。 2.外部故障损失占一部分,原因是因某供方所供的原料有连续两批不合格所致。 3.鉴别成本中分析测试费用万元,占质量成本的%,比上年同期降低个百分点,但实际发生额却比上年同期升高。原因为2005年第四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产品交验品种增多、批次增多,尤其新产品所占分析测试比重大,如A产品分析测试费用为总分析测试费用的%、B产品为%,因此致使分析测试费用增大。 4.预防成本共发生费用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上年同期降低%。其中工序控制费用万元,比上面同期升高%。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外包供方的质量控制。某公司加强工序控制发生的正常费用,其余为三分厂产品原材料价格所致。 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万元,其中万元为2005年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我公司进行监督检查时所发生的费用。 四、质量成本的趋势分析 2005年质量成本的总发展趋势见表2 表2 2005年质量成本的发展趋势(单位:万元)

人工成本核算范本

人工成本核算 人工成本项目构成:薪酬 + 福利 + 社保 + 税金 + 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补贴,花草护理费) 人工成本项目未记录包括:员工日常生活必要品费用 一、人工成本各项目统计: 薪酬统计: 薪酬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激励奖金、加班工资; 固定工资指未扣除个人承担社保、通讯费、考勤等项目之前金额; 绩效工资包括超额绩效部分和超额年终奖金部分; 激励奖金、加班工资的核算公司只发放到部门。 据统计: N年全员薪酬总额为:XXXXXX元(转正员工人数为XX人,人均薪酬约为XXXX 元) N+1年全员薪酬总额为:XXXXX元(在职员工人数为XXX人,人均薪酬约为XXXX元) 以当年度12月工资表在职人员人数为依据 福利统计: 福利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过节费、劳保费用、年度旅游费、防暑降温费 N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10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080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45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共计38090元;劳保费用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5年度福利总额为237440元。(人均福利约为6417元)

N+1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28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104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20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1500元/人/年核算,共计69000元;劳保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6年度福利总额为272300元。(人均福利约为5794元) 说明: 社保统计: 各项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由单位承担部分 N年度社保共缴社保为XXXX元。(财务统计数据) N+1年度全员共缴社保人数为XXXX人,单位承担社保项目平均数额为XXXXX 元/月,人均XXX元/月,全年共缴社保为XXXXXX元(员工因社保缴纳基数差异而产生的社保差异忽略不计) 说明: 税金包括: 因员工薪酬发生的企业所得税和应由个人承担而企业承担的个人所得税 N年度共缴税金XXXXXX元。 N+1年度共缴个人所得税XX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月人均XX元,全年共计XXXX元 N+1年度全员共缴企业所得税XXX元,年人均XXXX元(N+1年全员按XX人,企税扣除基数XXXX年2-6月按XXX元,N++月按XXXX元核算),由此得出,N+1年度全员共缴税金XXXX元。 培训费用统计: 企业因提供员工各种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而产生的费用

人工成本分析

人工成本的分析 一、人工成本基本定义 我国统计制度将人工成本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二、人工成本构成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构成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 (二)社会保险费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目前实施的社会保险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五)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企业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规定工种所享受的保健食品待遇。 (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职工宿舍折旧等。 (七)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工会经费、涡有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三、人工成本分析主要指标 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有: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全员劳动生产率。 (一)劳动分配率 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 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二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 (二)人事费用率 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销售收入。 (三)人均人工成本 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 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职工人数 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四)人工成本产出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增加值/人工成本 (五)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销售收入/人工成本 (六)人工成本含量 反映劳动效率状况的指标。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 总成本(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七)人工成本工资含量 反映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人工成本 (八)全员劳动生产率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人工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雇主)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因为它的增长反映了企业(雇主)多支付了费用,它的减少说明少支付了费用。但是,费用的支出并不是单纯的支出问题,也不一定多支出就是坏事。只有将人工成本的花费与其产出进行比较,才能明了人工成本的支出是否合理。因此,必须对人工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预测预警。 在分析人工成本时,一般可用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与平均人工成本两个指标来分析。后者更能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水平。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预测预警方法则主要有回归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调研预测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对比。 企业人工成本比较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1、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就是用企业自身的现在与过去比,看单位人工成本是上升还是下降。常用的对比指标有:实际到达数与计划对比;报告期与基期(可以是上月、上年、上年同期等)对比;本期水平与历史最好时期(或与某关键时期)对比。 对人工成本总额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一个企业、行业或一个国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和增减趋势。这种分析对于研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对人工成本总额进行分析一般从人工成本增长相对数(增长率)来反映,也可通过人工成本总量增减的绝对值来反映。 人工成本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1)×100%……公式(1) 人工成本增减绝对值=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公式(2) 例如,某企业1990年共支付人工成本100万元,1989年支付人工成本80万元,则该企业1990年比1989年多支付人工成本20万元(100—80),人工成本的增长率为25%(100/80×100%—100%)。 对平均人工成本的纵向对比分析与人工成本总额分析方法基本一致,即计算平均人工成本指数和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绝对值。 2、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与本行业同类企业比较看单位人工成本是高还是低,包括本单位水平与相邻单位(或本行业、本地区、国外同类型单位)对比,本单位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等。横向对比的是企业平均人工成本,这种对比主要是在同类企业之间或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目的在于反映本企业人工成本在同类单位中的水平及其产品竞争力的强弱。 横向对比的方法之一是计算强度相对数,即本企业平均人工成本与同类企业人工成本(平均水平,最高水平或最低水平)相比的倍数或成数,籍以了解本企业平均人工成本在同类企业中的相对地位。另一种方法是对所有同类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组成的数列进行分析,看一看本企业人工成本在该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所有企业人工成本的众数/中位数的差别。 企业人工成本的横向比较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一是价格变动的影响。有的企业可能因产品涨价原材料降价而受益,有的企业有可能因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而受损,价格会使利益在各类企业间进行了再分配;二是企业负担不平衡。有的企业税赋、工资、退休保险费等负担较重,有的企业则相对较轻;三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措施不明确,有的企业计算比较严格,有的企业管理较松,“跑、冒、滴、漏”较严重。 在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恰当地选择对比标准。 选择对比标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标准选择恰当,就可客观、明确、生动地把事物的状态描述、评价出来。用来对比的标准一般有五种: A、目标标准:如计划目标、某项奋斗目标等。与目标标准比以研究某项目标实现的程度,要达到目标还

人工成本分析分析报告(模板)

人工成本分析报告(模板)

————————————————————————————————作者:————————————————————————————————日期:

[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 人工成本分析报告主要从人工成本使用情况、预算情况以及对比分析、同比增长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USER 2012-3-31

一季度人工成本分析报告 一、人工成本使用情况 1、人工成本使用分类: 社会保险 住房公积金 劳务费 职工工资总额 其他(福利、招聘、培训等) 备注:鉴于年底上报预算的类目进行分类,便于统计测算。 2、人工成本使用情况: 省(子)公司一季度人工成本共计达成 万元,使用情况分部在预算范围内。如分析二季度,此处列出同比增长情况。具体达成情况如下: 备注:1、劳务费实际达成金额已经扣除GSK 和MSD 合约销售项目组结算金额。 2、社会保险由于基数未变更,实际达成金额已经加上预提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金额,预提数为:70000元/月。 单位(元) 201201实际达 成 201202实际达 成 201203实际达 成 一季度合计 社会保险 99949.63 100220.56 95149 295319.19 住房公积金 16520 19838 22932 59290 劳务费 197706.02 209592.8 209592.8 616891.62 职工工资总额 664685 542732.58 530634.1 1738051.68 其他 11880 8300 20180

3、1季度实际人员编制 单位(人) 1季度在岗职工 1季度劳务派遣工 从业人员共计 人数 103 52 155 图表一:一季度实际155人人工成本达成情况展示表 单位:万元 二、人工成本预算情况 1、2012年1季度预算情况: 单位(万元/人) 2012年全年预 算数 2012年1季度预算数 单位(万元/人) 2012年1季度预算数 社会保险 173 43.25 社会保险 32.52 住房公积金 31 7.75 住房公积金 5.83 劳务费(91人) 465 116.25 劳务费(52人) 66.43 职工工资总额 (137人) 1167 246.23 职工工资总额 (103人) 185.12 其他 68 17 其他 12.78 人工成本实际完成情况, 社会保险(103人), 29.53 人工成本实际完成情况, 住房公积金(103人), 5.93人工成本实际完成 情况, 劳务费(52人), 61.69 人工成本实际完成情况, 职工工资总 额(103人), 173.81人工成本实际完成情况, 其他(103人), 2.02 50 100150200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填表说明 (一)基本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企业负担和实际发放的人工成本总额、构成情况以及与人工成本有关的指标情况。 (二)编制方法及要求。 1.企业应依据本编制说明要求,按照相应指标进行分项统计实际发生费用。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按照合并报表口径填报本表中的有关项目。 3、本报表相关指标以财务部门数据为基础,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数据应保持一致。 (三)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的在岗和不在岗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入职1个月内的职工); 2.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其他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

职工福利费用主要为交通费、通讯费、住房补贴、节日补助、餐费补贴以及其他福利。其中:交通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交通费用或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而支付的通勤费用;通讯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通讯费用;住房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按月按标准支付的费用;节日补贴是指企业在节假日给职工发放的现金福利和物质福利的费用之和;餐费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上班期间就餐而实际发放或支出的费用;其他福利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非上述福利项目,如:烤火降温补贴、少数民族补贴、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奖励、困难职工生活补助、集体福利设施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反映企业承担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 补充保险费用反映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取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以及企业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过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在商业保险机构为职工购买团体商业保险费用等。 教育培训经费反映企业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的各种培训、教育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工会经费反映企业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主要包括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一定比例向工会拨付的经费。 劳动保护费用反映企业为职工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包含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技术奖酬金及业余设计奖反映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净收入中预计提取的奖励给重要贡献人员的奖金和

人工成本分析

人工成本核算 人工成本项目构成:薪酬+ 福利+ 社保+ 税金+ 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补贴,花草护理费) 人工成本项目未记录包括:员工日常生活必要品费用 一、人工成本各项目统计: 薪酬统计: 薪酬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激励奖金、加班工资; 固定工资指未扣除个人承担社保、通讯费、考勤等项目之前金额; 绩效工资包括超额绩效部分和超额年终奖金部分; 激励奖金、加班工资的核算公司只发放到部门。 据统计: 2005年全员薪酬总额为:1134895元(转正员工人数为34人,人均薪酬约为33379元) 2006年全员薪酬总额为:2361264元(在职员工人数为47人,人均薪酬约为50240元) 以当年度12月工资表在职人员人数为依据 福利统计: 福利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过节费、劳保费用、年度旅游费、防暑降温费 2005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10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080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45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共计38090元;劳保费用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5年度福利总额为237440元。(人均福利约为6417

元) 2006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28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104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20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1500元/人/年核算,共计69000元;劳保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6年度福利总额为272300元。(人均福利约为5794元) 说明:2005年无计划的旅游费用2006取消业务招待费 社保统计: 各项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由单位承担部分 2005年度社保共缴社保为58382元。(财务统计数据) 2006年度全员共缴社保人数为30人,单位承担社保项目平均数额为12975元/月,人均282元/月,全年共缴社保为155700元(员工因社保缴纳基数差异而产生的社保差异忽略不计) 说明:2005年8月全员实行社保统筹安排。 税金包括: 因员工薪酬发生的企业所得税和应由个人承担而企业承担的个人所得税 2005年度共缴税金125659.42元。 2006年度共缴个人所得税11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月人均50元,全年共计6600元 2006年度全员共缴企业所得税25159元,年人均550元(2006年全员按46人,企税扣除基数2006年2-6月按800元,2006.7-2007.1月按16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6年度全员共缴税金31759元。 培训费用统计:

人力成本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成本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HR一定不要错过啦! 员工流失率就是辞职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例。 员工流失率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两种:公式一流失的员工人数/年度内的平均员工人数(年度内的平均员工人数=年初员工人数+年末员工人数/2) 公式二流失的员工人数/(1月份员工人数+2月份员工人数+……+12月份员工人数)/1 公式一是比较容易操作并常用的计算公式,流失人数是一个考核周期内流失人数的总计,分母中平均人数是两个时点指标的平均数,只代表了年初与年末的情况,采用这个公式计算流失率,结果容易失真,而公式二则可避免这一问题。 ①招聘成本 招聘成本主要包括招募人员的直接劳务费用、直接业务费用,如招聘洽谈会议费、差旅费、代理费、广告费、宣传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还有间接费用,包括行政管理费、临时场地及设备使用费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招募成本=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预付费用 ②选拔成本 选拔成本包括各个环节如初试、面试、心理测试、评论、体检等过程发生的一切与决定录用或不录用有关的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选拔面谈的时间费用=(每人面谈前的准备时间+每人面谈所需时间)×选拔者工资率×候选人数 汇总申请资料费用=(印发每份申请表资料费+每人资料汇总费)×候选人数 考试费用=(平均每人的材料费+平均每人的评分成本)×参加考试人数×考试次数 测试评审费用=测试所需时间×(人事部门人员的工资率+各部门代表的工资率)×次数 (本企业)体检费=[(检查所需时间×检查者工资率)+检查所需器材、药剂费]×检查人数

③录用成本 录用成本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和旅途补助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这些费用一般都是直接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录用成本=录用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旅途补助费 ④安置成本 安置成本是企业将被录取的员工安排在确定工作岗位上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录用部门为安置人员损失的时间费用;录用部门安排人员的劳务费、咨询费等。 安置成本=各种安置行政管理费用+必要装备费+安置人员时间损失成本 (2)培训和学习成本 ①上岗前教育成本 上岗前教育成本包括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工资、教育与受教育者离岗的人工损失费用、教育管理费、资料费用和教育设备折旧费用等。计算公式如下: 上岗前教育成本=(负责指导工作者平均工资率×培训引起的生产率降低率+新职工的工资率×职工人数)×受训天数+教育管理费+资料费用+教育设备折旧费用 ②岗位培训成本 岗位培训成本是企业为使员工达到岗位要求而对其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上岗培训主要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完成。其计算公式如下: 岗位培训直接成本=∑指导小组时工资×指导小时I×每月指导次数I+∑(被指导者小时工资K×指导小时K×月被指导次数K) 岗位培训间接成本=培训人员离岗损失费用+被培训人员不熟练造成损失+培训材料费+各种管理费 岗位再培训成本计算与岗位培训成本计算类似,只是再培训成本比岗位培训成本损失费用要小些,时间可能短一些。其计算公式为:

人工成本分析报告(模板)

03. 31
人工成本分析报告
人工成本分析报告
2012 年一季度人工成本分析
人工成本分析报告主要从人工成本使用情况、预算情 况以及对比分析、同比增长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赵维维 2012-3-31

03. 31
人工成本分析报告
一季度人工成本分析报告
一、人工成本使用情况
1、人工成本使用分类: 社会保险 住房公积金 劳务费 职工工资总额 其他 (福利、 招聘、 培训等)
备注:鉴于年底上报预算的类目进行分类,便于统计测算。 2、人工成本使用情况: 省 (子) 公司一季度人工成本共计达成 万元, 使用情况分部在预算范围内。
如分析二季度,此处列出同比增长情况。具体达成情况如下:
单位(元) 社会保险 住房公积金 劳务费 职工工资总额 其他
201201 实际达 成 99949.63 16520 197706.02 664685 11880
201202 实际达 成 100220.56 19838 209592.8 542732.58 8300
201203 实际达 成 95149 22932 209592.8 530634.1 0
一季度合计 295319.19 59290 616891.62 1738051.68 20180
备注:1、劳务费实际达成金额已经扣除 GSK 和 MSD 合约销售项目组结算金额。 2、社会保险由于基数未变更,实际达成金额已经加上预提养老保险和失业 保险金额,预提数为:70000 元/月。 3、1 季度实际人员编制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 释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填表说明 (一)基本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企业负担和实际发放的人工成本总额、构成情况以及与人工成本有关的指标情况。 (二)编制方法及要求。 1.企业应依据本编制说明要求,按照相应指标进行分项统计实际发生费用。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按照合并报表口径填报本表中的有关项目。 3、本报表相关指标以财务部门数据为基础,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数据应保持一致。 (三)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的在岗和不在岗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入职1个月内的职工); 2.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工资、奖金及工资性补贴反映企业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年终加薪、津补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职工福利费用主要为交通费、通讯费、住房补贴、节日补助、餐费补贴以及其他福利。其中:交通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交通费用或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而支付的通勤费用;通讯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通讯费用;住房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按月按标准支付的费用;节日补贴是指企业在节假日给职工发放的现金福利和物质福利的费用之和;餐费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上班期间就餐而实际发放或支出的费用;其他福利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非上述福利项目,如:烤火降温补贴、少数民族补贴、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奖励、困难职工生活补助、集体福利设施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反映企业承担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 补充保险费用反映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取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以及企业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过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在商业保险机构为职工购买团体商业保险费用等。 教育培训经费反映企业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的各种培训、教育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工会经费反映企业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主要包括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一定比例向工会拨付的经费。 劳动保护费用反映企业为职工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包含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

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加强成本控制,对无效率成本分清责任部门,提高生产效率。2.成本控制范围:主要是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产生的采购成本、材料成本、工资费用成本、质量成本等进行控制。 3.采购过程控制。用于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成绩,主要对生产物料、委外加工物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通过《采购价格分析表》来反映。但业务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市场调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况,差异可以剔除。 4.生产过程控制 4.1标准指标制定 4.1.1 当新产品量产经后达到一定产量时,由生产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填制《产品标准产量表》(表2)和《物料使用统计表》(表3),制定标准用量、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工程部责任工程师确认后,作为该产品的标准指标。若以后生产发展过程中,因工艺改进、技术提高等因素造成产量的变化,应重新修正标准用量、标准产量和标准工时。 4.2.生产成本控制 4.2.1材料成本控制。主要通过生产实际耗用与标准用量差异对比分析。 4.2.2工资费用成本控制,主要考核生产部门的工资成本控制效果。从实际工时产量与标准工时产量对比、有效工时占总工时比率、无效工时统计分析等工资费用成本指标来反映。 4.2.3.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产品质量水平而发生的成本,由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组成。从产品退货率、返修品比率、生产报废率

等指标来反映。 5.各部门考核指标 生产部门,主要对材料成本控制、工资费用成本控制、失效成本控制、设备利用率负责。 5.1.1材料成本控制指标,通过《生产领料差异分析表》和《()车间产量/工时差异表》来反映,但生产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或工艺的改变;机器设备没有维护好、原材料质量问题等造成用量的增大,差异可以剔除,同时应由相关责任部门确认并负责。 5.1.2工资费用成本控制指标,通过《无作业工时工资成本统计表》来反映。 5.1.3控制失效成本控制指标,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生产中人为造成不良率高返修率过高而造成的产品报废损失和工时损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5.1.4设备利用效率指标。通过《设备使用情况分析表》来反映设备的使用率、闲置率。 业务部。主要对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生产过程因缺料、来料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停产、产品报废所产生的成本负责,仓库应对错误出货造成的退货损失负责。 5.2.1采购成本控制指标,主要从材料价格变动差异指标来考核,通过《材 料价格差异分析表》来反映。业务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市场调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况,差异可以剔除。 5.2.2业务部对生产缺料应负的责任是指:在缺料情况下,仍指令生产部

质量成本统计与分析

质量成本统计与分析

Contents 目录 质量成本分类 鉴定成本 预防成本 成本降低措施 内外部失败损失成本

一、质量成本分类 质量培训成本 质量管理活动费 测试检验费 产品报废损失费 返修、重检筛选费 停线损失费 索赔费 退货损失费 预防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 鉴定成本 质量成本

车间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培训时长(H)每人单价/H 培训成本费(元) SMT车间炉后AOI外观标准培训24 1 18.3 439.2 上料流程培训70 1 18.3 1281 物料识别培训70 1 18.3 1281 AOI辨别培训24 1 18.3 439.2 设备操作培训70 1 18.3 1281 动力车间 自检、互检培训150 1 18.3 2745 质量意识培训20 1 18.3 366 质量意识培训60 1 18.3 1098 工艺流程培训75 30分钟9.15 686.25 测试注意事项培训40 30分钟9.15 366 后焊注意事项培训45 30分钟9.15 411.75 插件注意事项培训70 30分钟9.15 640.5 合计11035 8月份质量培训相关成本费用约为11035元;

项目人数成本费用单价(预估平均值)质量管理活动费(元)备注 主管 1 9000 9000 李祝杰 班长 2 6000 12000 赵宁宁、谷艳杰 副班 2 5000 10000 黄雪凤、严来 工程师 3 7500 22500 罗泽乐、吴成涛、蓝山技术员 1 6000 6000 周继琼 - 10 30 300 动力制程稽核改善合计59800 - 8月份质量管理品质人员成本约为59800元;

人工成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人工成本管理,合理地计划、使用、控制人工成本,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潜能,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控股公司(包括本部及各钢铁子公司),其他公司参照执行。 第二章人工成本构成 第三条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第四条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五条本办法中人工成本的组成明细项目,详见附件四。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为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特拟订机构职责如下:人力资源处: 1、人力资源部门是人工成本的归口管理部门; 2、负责编制公司年度人工成本预算、审核,并监督执行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对人工成本优化负全面责任; 3、负责薪资总额、激励计划等费用的合理管控; 4、根据地方法律规定确定社会统筹保险缴纳方案; 5、根据公司需求以预算为基础,合理管控培训、招聘费用; 6、按周期(月度、季度、年度)对公司人工成本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

估、检讨; 7、依据制度,跟踪、评估各一级单位人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 8、各子公司每月14日前上报人工成本统计报表(附件五)、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上报季度人工成本评估报告(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财务部门: 1、按规定支付人工成本各项目费用; 2、根据公司规定对人工成本费用对应会计科目列支,详见附件四《人工成本各项目列支会计科目》; 3、根据人工成本管理的有关项目建立公司统计台帐,每月对公司人工成本支付情况进行统计和反馈,同时每月10日前为人力资源处按管理口径提供相关数据,包括附件四人工成本各项目数据及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成本等数据。 企划处: 1、制定人工成本预算执行的方针目标; 2、按质询会材料,每月10日前为人力资源处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包括粗钢产量、工业增加值等。 行政管理处: 1、按实际支出项目,编制福利费、工会经费等明细项目的年度预算; 2、按月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每月10日前报人力资源处。 生产部门:(含职能处和生产厂) 1、制订劳动保护费用等人工成本管控项目使用的标准和管理规定; 2、编制劳动保护费预算的明细项目并按预算管控,按月度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每月10日前报人力资源处; 3、管控本部门的人工成本总额,对本部门的人均人工成本及单位产品人工成本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记录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编制: 审核: 批准: 宝鸡市永盛泰钛业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31日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宝鸡市永盛泰钛业有限公司综合办财务室按YSTI-CX-04-2012《质量成本管理程序》,通过组织质量成本管理培训,在相关部门建立核算点,明确三级科目收集渠道,从目前情况看,各项报表已建立并实施,运行正常。现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质量成本分析汇总报告如下: 一.质量成本核算结果 1.质量成本总额 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销售额总计58744586.92元,质量成本总计1707283.12元,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的2.9%(一般应在1-5%)。每年年底都要支付外包加工费,所以2014年11、12月和2015年10月质量成本较其他月有所增加。 2.质量成本构成及比率、质量成本构成见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质量成本分析报告表(见附表)。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见质量成本分布情况表(%),我公司质量成本尚属于改进阶段,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也有待于完善。

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质量成本分布情况表(%)项目 月份内部损失外部损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 损失成本 (合计) 11 155937.61 710.00 1000 2607.47 160255.08 12 165130.45 556.00 1500 4562.23 171748.68 1 109517.3 748.00 1000 3916.41 115181.71 2 131828.10 546.2 500 4086.21 136960.51 3 120268.52 607.00 2500 5897.90 129273.42 4 120381.80 493.00 2400 3619.82 126894.62 5 118357.37 874.62 12500 3762.14 135494.13 6 121415.04 530.00 ——3167.48 125112.52 7 129301.42 397.90 ——3556.47 133255.79 8 119311.12 486.20 6000 3748.41 129545.73 9 167403.6 577.20 ——4037.29 172018.09 10 167173.51 762.00 ——3607.33 171542.84合计1626025.847288.122740046569.161707283.12二、生产部各车间质量损失成本统计及排列分析 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各生产车间质量损失成本共计1707283.12元,总成本:55808564.71元,质量损失成本占总成本的3.06%。根据对生产部质量损失的统计及排列分析见生产部各车间2014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 释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填表说明 (一)基本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企业负担和实际发放的人工成本总额、构成情况以及与人工成本有关的指标情况。 (二)编制方法及要求。 1.企业应依据本编制说明要求,按照相应指标进行分项统计实际发生费用。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按照合并报表口径填报本表中的有关项目。 3、本报表相关指标以财务部门数据为基础,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数据应保持一致。 (三)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的在岗和不在岗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入职1个月内的职工); 2.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工资、奖金及工资性补贴反映企业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年终加薪、津补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职工福利费用主要为交通费、通讯费、住房补贴、节日补助、餐费补贴以及其他福利。其中:交通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交通费用或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而支付的通勤费用;通讯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通讯费用;住房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按月按标准支付的费用;节日补贴是指企业在节假日给职工发放的现金福利和物质福利的费用之和;餐费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上班期间就餐而实际发放或支出的费用;其他福利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非上述福利项目,如:烤火降温补贴、少数民族补贴、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奖励、困难职工生活补助、集体福利设施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反映企业承担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 补充保险费用反映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取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以及企业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过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在商业保险机构为职工购买团体商业保险费用等。 教育培训经费反映企业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的各种培训、教育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工会经费反映企业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主要包括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一定比例向工会拨付的经费。 劳动保护费用反映企业为职工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包含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