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东巡的目的是什么
始皇东巡会稽祭大禹之缘浅说

始皇东巡会稽祭大禹之缘浅说摘要: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东游会稽,祭大禹,立石刻,饰省习俗,彰显皇帝神圣权威,越人起意,“彼可取而代也”;望南海,访句曲,再琅琊,寻求不老神药,却驾崩沙丘。
关键词:始皇会稽大禹神药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东游,祀虞舜於九疑山。
过钱塘,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于会稽山。
还过吴,从江乘渡。
北至琅琊。
问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事。
至平原津而病。
始皇三十八年(前209)七月,始皇驾崩沙丘平台。
秦始皇何缘要东巡会稽?一、始皇东巡会稽祭大禹缘起《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始皇三十六年(前211),一颗陨石从东郡上空坠落,有人在陨石上刻“始皇死亡,土地分割。
”秦始皇知道该事后,十分震怒,下令追查。
因查不出结果,就命人把居住在陨石坠落附近地带的村民全部杀掉,并毁掉陨石。
到了秋天,有使者转呈一块玉璧给秦始皇,玉璧上有“今年祖龙死”之语。
秦始皇让御史审视玉璧,发现是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巡视长江时留下的。
秦始皇十分迷信,急忙命人占卜,卜得“游徙吉利”一卦。
于是安排了东巡会稽之行。
二、始皇东巡会稽祭大禹之缘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秦始皇出游。
十一月,行至云梦,祀虞舜於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塘。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于会稽山。
李斯请书。
其文有: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
会稽石刻指出始皇东巡会稽的两件事,一是“饰省习俗”,二是“追首高明”。
“饰省习俗”,即宣扬新习俗,废止旧习俗。
其碑文中有: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
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所谓“禁止淫佚”者有二:对丈夫而言,禁其“寄豭”,寄宿他女子之室,杀之无罪;对妻子而言,禁其“有子而嫁”。
中国古代帝王巡游的特点及意义

中国古代帝王巡游的特点及意义09旅管本一班罗清平 20094141043摘要:作为古代旅游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帝王巡游,其古老的神秘色彩令我对其产生深厚兴趣,因此,这篇论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从原始社会到清朝时的几个重要帝王的巡游活动以及其巡游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朝觐当年筑此坛,旌旗影里簇仙班。
只今惟有青山在,日暮孤云自往还。
”这是一首描写泰山的诗句,遥想当年泰山封禅的场景,那浩大隆重的封禅仪式上,我们依稀可以穿透历史的长河想象古代那些奢极一时的帝王巡游场景,“巡游”,古代称做“巡”、“巡守”或“巡狩”指帝王对诸侯所守地方的视察,实际上是天子以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前往全国各地巡视考察地理形胜、防务安全、官吏政治和祭祀寻仙、游赏名山大川的活动,在旅游史上称之为巡游。
先秦时期帝王的巡游活动中比较著名的是周穆王的巡游,西周的周穆王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家。
《左传》云: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
”晋代从战国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冢书》之一的《穆天子传》,前五卷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了他驾八骏出游西域的路线和故事。
传说他在天山的瑶池和西王母见面宴乐。
有人认为他到过波斯(今伊朗)。
总之,周穆王是个极爱旅游的人,他走遍了西北、华北等许多地区,甚至造成“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
除了周穆王游巡外,再早还有黄帝、颛顼、虞舜、夏禹的巡狩和传说。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按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
颛顼所至,东达海岛、西至陇西,南抵交州,北至幽州。
虞舜侧重于柴祭山川,故足迹遍及五岳名山。
夏禹治水居外13载,“疏三江五湖,清之东海”,勘山水地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继承并发展了天子“巡狩”的制度,使巡游成为他在位12年耗时最多、用力最勤的一件大事。
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巡游。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西巡陇西、北地,登临鸡头山;公元前219年,又东巡齐鲁,封禅泰山,这是有明确记载的帝王大规模进行泰山封禅活动的开始;公元前218年,再出咸阳东巡,在博浪沙遭袭击;公元前215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公元前210年,南巡荆楚,游乐云梦,扬帆长江,“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
秦始皇巡游天下

秦始皇巡游天下
秦始皇巡游天下是指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统一六国后进行的一系列巡游和封禅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发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前半期,即公元前221 年至公元前210 年之间。
秦始皇巡游的目的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功绩和权威,同时也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和控制。
在巡游过程中,秦始皇率领着庞大的队伍,沿着各地巡游,并举行了一系列的封禅仪式。
秦始皇巡游的路线主要包括:
1. 东巡:秦始皇东巡主要是前往齐鲁之地,祭祀泰山和孔子,宣扬自己的功绩和权威。
2. 南巡:秦始皇南巡主要是前往楚地,祭祀舜帝和屈原,同时也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和控制。
3. 西巡:秦始皇西巡主要是前往陇西和北地,祭祀西王母和黄帝,同时也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和控制。
4. 北巡:秦始皇北巡主要是前往燕地和代地,祭祀燕昭王和赵武灵王,同时也为了加强对北方的统治和控制。
秦始皇巡游天下的行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和控制。
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对天地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以及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历史趣谈中国史上神秘的谶言流传近两千年 东南有天子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史上神秘的谶言流传近两千年东南有天子气导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统一六国之后,秦始不但把六国的金银、财宝、美女收罗到大秦的皇宫里面,还想办法征召当时六国的一些方士、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统一六国之后,秦始不但把六国的金银、财宝、美女收罗到大秦的皇宫里面,还想办法征召当时六国的一些方士、术士,如燕国卢生,齐国徐福等。
到秦国国都咸阳,为始皇帝效力。
这些方士、术士有人说自己有特异功能,能为皇帝陛下预测吉凶;有人说自个儿能帮始皇帝,练长生不老药;还有人说自己到过神仙住的地方,能为始皇帝请来神仙。
一时间,大秦王朝除了收获许多真金白银类的宝贝,还收获了许多"活宝"。
秦始皇这人特迷信,他对这些活宝贝,比较任信,如徐福说他能到海上为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但需要数千童男童女作为送给海上神仙的祭品。
秦始皇毫不犹豫地给了徐福三千童男童女。
燕国术士卢生,说在北方的在海里,看到过神仙。
秦始皇也给了卢生几艘大船,让他到北方的大海里,与神仙会晤。
徐福没有能回来,有人说是他找不到不老药,所以骗了秦始皇三千童男童女,跑到大海里某个海岛上称王去了。
后来有许多学者、科学家们考证,这个海岛就是日本。
而徐福就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
可惜有许多日本人不承认自已是秦国时一术士的后裔。
日本人一直认为自已是天照大神的子孙,他们是想做神仙的后裔。
当然在选择是以神仙名义骗人的骗子、还真正的神仙做祖先的问题,我们的许多人的答案会和日本人一样。
只是真实的历史既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不是任人想象的美女。
当然更不可能是太多人希望的神仙。
生活常识分享。
秦始皇东巡了几次

秦始皇东巡了几次历史上曾经将秦始皇东巡的事迹讲述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史册上关于秦始皇东巡的记录也不甚明细,有的说东巡过三次,有的则说东巡过五次,查阅过大量资料后,东巡五次的说法显得更为可靠一些。
秦始皇自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霸业之后,便开始了东巡,在他的一生中曾经五次东巡。
第一次东巡,是发生在始皇统一霸业后的第二年,当时秦始皇东巡的目的是为了视察而已,所以这一次的东巡并没有走很远,只到了陇西、回中后便打道回府,毕竟建国初期,始皇手上的政务也是比较繁重的。
第二次东巡,始皇去的路线显然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较第一次长了许多,东巡一路直到泰山,并且进行了泰山的封禅之行为,并且在第二次东巡中,始皇相信了徐福长生不老之说,开始了一辈子的求药之路。
第三次东巡,行程显得十分匆忙,因中途遇刺客后仅到达琅琊后便打道回府。
第四次东巡,秦始皇一行人到达了碣石。
第五次东巡,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行程,秦始皇在回程的路上病死。
完成一统霸业之后的秦始皇,思想也开始了从重视战斗转变到了求取长生不老,希望能够逆天命,让自己能够不再衰老,能够永世的存活在这人世间,为此秦始皇曾经五次开展东巡活动,在第一次出巡时,秦始皇曾经东巡碣石。
秦始皇东巡碣石,是发生在秦始皇五次东巡活动中的第四次,该次东巡活动发生在公元前215年,那时候的秦始皇已经一统了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霸业,进行天下巡视,于是也就有了秦始皇的第四次出巡,秦始皇第四次出巡的路线主要是从咸阳向北出发,一路韩、赵等的交界地,最后到达地处渤海的碣石。
北方进行各地巡视是秦始皇东巡的目的之一,但是在东巡的过程中,秦始皇也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另外一个目的,那边是求取长生不老药,古来人们都觉得海边便是能够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通道、一个支点,通过这样的一个支点和通道,可以去向极乐世界,就可以求取长生不老。
在到达了碣石之后,秦始皇一行人进行短暂的观摩,在此行的所见所闻记录到了渤海的石头上,并举行了一系列的祈祷活动。
历史趣谈秦始皇安排徐福出海东渡寻不老药 一去不复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安排徐福出海东渡寻不老药一去不复返?
导语: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帝派徐福出海远航,去蓬莱仙岛为他寻求长生不老丹。
但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徐福一去不回,杳无信息,令他...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帝派徐福出海远航,去蓬莱仙岛为他寻求长生不老丹。
但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徐福一去不回,杳无信息,令他至死也未能探知这世上是否有不老药的真相。
徐福出身贫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方士,他会一些炼丹术、医药术、占星术、航海术“尤其是航海术最为精湛,因为齐国濒临大海,航海技术十分发达,所以,徐福的航海技术与其他国的方士比起来,要算是强中之强。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燕国和齐国的方士将航海技术通通垄断,这样令秦始皇只能找他们去进行航海活动,也正是因为如此,徐福才有了机会。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秦始皇首次东巡至琅玡山时,徐福便前去拜见,他告诉秦始皇在海外有一座神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在这三座山上住着神仙,如果能找到他们,便可以得到长生不老丹。
此言正中秦始皇下怀,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他,便派徐福去为他寻找这三座神山,于是徐福便带了数千名童男童女出海远航。
徐福说要去寻找神山也是有着一定根据的,在《史记·封禅书》中说:“天下名山八,而五在中国,三在夷蛮。
”所以,秦始皇才会对他的话颇为信任。
但徐福一去之后便杳无音信,一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他才两手空空地回来,面对震怒的秦始皇,徐福称自己已经到了蓬莱,不过神仙嫌弃秦始皇带去的礼物太少,不肯给药,秦始皇便又给了徐福三千童男童女,还有五谷的种子,数百名精通各种技艺的能工巧匠。
生活常识分享。
秦始皇见海神的主要内容

秦始皇见海神一、背景介绍秦始皇,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使得中国社会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在他统一六国之前,他曾有过一个神奇的经历——见到了海神。
二、秦始皇与海神的相遇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9年的一个夏天,秦始皇乘船巡游东海。
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秦始皇想要寻找凉爽的地方。
于是他决定亲自乘船出海,体验一下大海的浩瀚和神秘。
秦始皇登上华贵的宫船,在众多臣子和侍卫陪同下驶向东海深处。
船行至半途时,突然起了大风暴。
巨浪滔天,在风暴中宫船难以保持平稳,并且逐渐偏离原来的航线。
众人心惊胆战之际,忽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柱,从海面上升起。
水柱中,一个身着绿色长袍的神秘人物出现了。
他手持三叉戟,神情庄重。
这个神秘人物正是海神。
他看似年轻,但又透露着一种古老和深邃的气息。
秦始皇见到海神后,立刻下令停止船只行进,并亲自登上船头与海神对话。
三、秦始皇与海神的对话秦始皇向海神表达了自己对大海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询问了一些问题。
秦始皇:“尊贵的海神,请问您是谁?为何会出现在我面前?”海神:“我是东海之主,掌管着东海万里波涛汹涌的大权。
我出现在你面前是因为你具有非凡的使命。
”秦始皇:“非凡的使命?请问您能告诉我具体是哪方面的使命吗?”海神:“你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你有能力将整个大陆连接起来,并且开创一个新时代。
但在此之前,你还需要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
”秦始皇:“请告诉我这个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海神:“你需要寻找并守护龙脉之地,这是连接天地之气的枢纽。
只有找到这个地方,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繁荣。
”秦始皇:“龙脉之地?我该如何寻找呢?”海神:“你需要派遣能干的人员,穿越大陆各地,寻找那些与天地相连的特殊之地。
只有当你找到并守护好这些龙脉之地,你才能实现你的使命。
”秦始皇听后心生敬畏之情,他向海神表示感谢,并决定立即行动起来。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宜丰中学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丰中学、宜春一中高一(下)联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24小题,共48分)1.夏王以家长制身份君临天下,国王之下有“百吏”,主要官吏有羲氏、和氏掌管政教和农业;有牧正、庖正、车正等分管畜牧、膳食、车服等事;六卿掌军事;又有法律、刑罚和监狱等。
这()A.体现出夏朝国家机器成熟B.表明夏朝的政治经济繁荣C.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雏形D.为后世政治架构奠定基础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对这两大“政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3.“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
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
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诸侯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C.当时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D.宗法血缘关系在政治领域淡化4.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制造工艺,某地以“奇雄宝器——古代青铜铸造术”为题举办展览。
其中,多数精品应该出自()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5.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
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王室占有更多土地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D.西周王室日趋衰微6.有学者在评论我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它对于减少政治继承中的冲突、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稳定有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儒家思想的家族本位观念和最低政治目标。
该政治制度是()A.嫡长子继承制B.中央集权制度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分封制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东巡的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开创秦朝后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而是在治理朝政之余抽空开展巡视工作,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秦始皇东巡的目的,希望能帮到你。
秦始皇东巡的目的
每个人做事都会带有自己的目的性,比如吃饭是为了生存,旅游是为了散心、增长知识,工作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失去了目的,在做一件事请的时候人往往会丧失激情,迷失方向,甚至于半途而废。
一般人尚且如此,秦始皇作为一统天下的皇帝,他所下的毎一个决定、颁布的每一个政令都带有更深层次的意味。
在完成一统大业之后,秦始皇在治理朝政时抽出了一定的时间,开启东巡行程。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
秦始皇东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开始东巡,总共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进行了大大小小五次东巡。
秦始皇之所以展开这样的巡视,其目的主要有如下三个。
第一、秦始皇选择东巡是为了彰显大秦国的威仪,并对齐国地方余孽进行再一次的大清扫,从而达到巩固皇权、加强统治的最终目的,当然秦始皇东巡同时也是为了安抚民心,顺应民意的一种行为。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大,秦始皇越发的感受到死亡的逼近,为了能够永葆青春,成为永垂不朽的皇帝,秦始皇东巡的最大目的便是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但终究一生,始皇的心愿最终还是落空,世间哪有长生不老之药,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想法罢了。
第三、秦始皇通过海上东巡,大大提高了秦朝的航海
水平,并且在多次的行程之中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增强了秦朝的军事战斗能力。
秦始皇东巡的时间
在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部,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宫殿,那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秦始皇东巡宫。
秦始皇东巡宫于1992年4月18日建成,并作为烟台市的省级旅游景点之一对外开放,整个场馆采用了现代化机械、电子等手法,设置了“统师东巡”、“九曲升天”、“仙女洒露”等20多个场景,令参观之人有种置身于内恍如回到秦朝的错觉。
那么秦始皇东巡时间是怎样的,秦始皇东巡路线又是怎样,所到达的地点又都有哪些呢?
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极其有名的皇帝,他有野心、有魄力、凡下政令必定贯彻,但同时他暴虐、易怒,各种不同的评价使他成为一个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皇帝。
在他完成中国统一后,便曾先后五次东巡出游。
秦始皇第一次出游的时间是公元前219年,这一次行程标志着秦始皇东巡正式拉开帷幕,浩浩荡荡一行人通过海上巡游的方式开展行程,具体到达的地点有彭城、衡山等地。
秦始皇第二次出游的时间是公元前218年,这次主要的目的地是琅琊。
秦始皇第三次出游的时间是公元前215年,这次出行秦始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长生不死药,所到之地主要也是在山东烟台一地。
秦始皇第四次出游的时间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一路向东,到达云阳等地。
秦始皇第五次出游的时间是公元前210年,这次行程是五次东巡中最远的一次,主要的巡视地点有丹阳、钱塘、浙
江、南海等,秦始皇最终并没有找到长生不死药,相反地在这次出行中丢了自己的性命。
秦始皇东巡的路线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是到成头山。
成头山又名成山角,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边。
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军事要地也是旅游胜地。
成山头位于偏远地段,距离当时的皇都有数千里,秦始皇东巡路线中为什么有成山?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颁布车同轨的命令,将战国时各国之间不同间距的车轨都统一规定为六尺。
而且所有的交通路线都以咸阳为中心,这位秦始皇东巡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秦始皇东巡成头山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齐国被秦国灭了以后,秦始皇仍旧有戒心,于是仿尧舜巡视民间,宣扬自己的强威。
其二是成头山是秦国的东方极地,信奉天命的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拜天后又去巡游东方极地。
秦始皇东巡路线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据说昆嵛山的山脚下住着一家兄弟黄氏。
有一天,黄氏两个兄弟把写了字的树皮与树叶都搬出来晒。
正巧遇到秦始皇的大部队来到这里,两兄弟惊恐万分,看见官兵抱起树皮就跑。
秦始皇看这个地方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就在此步行。
看到屋内没有一个人,但是衣物粮食都在,就派人四处搜查。
黄氏兄弟被找到之后,就被问及为何不抱衣物只抱树叶树皮。
黄氏兄弟回答,衣服没
了可以织出来,粮食没了可以种出来,但是写满诗文的树皮树叶要是丢了就再也没有了。
秦始皇弄清事情的缘由之后,称赞其写的文字优美,是好诗文。
秦始皇让他们以后就在这里研习学问,于是黄氏人家在此过上了耕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