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性胶原包装膜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可食性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可食性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文章 编号 :17 — 6 6( 0 7 0 — 0 0 0 6 1 94 2 0 ) 2 0 2 — 6
可食性膜 的研 究现状 与展 望
汤 虎 , 徐 志宏 孙智达 一 , ,魏振 承 ,池 建伟 ,刘文 豪 ,
(. 1 广东省农 业科 学院 农业生物技术研 究所 广东 广州 农业部功能食 品重点开放实验室 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公共实验室 407) 3 0 0 5 0 1 ;2 华 中农业大学 食 品科技学院 ,湖北 武汉 16 0 .
K y wod : e il l ; rs ac e r s d b ef m i e e h; d v lp n r n r e eo me t e d t
随着消 费者对 食 品 品质 和保 藏期要 求 的提高 ,以 及 环保 意识 的增 强 ,以天然 生 物材料 制成 的可食 性包 。 装 膜逐 渐成 为研 究 的热点 。可食 性膜 是指 由可食 性材 料形成的复合膜 ,它主要 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等天 然大 分子物 质构 成 。成膜 材料 按功 能特性 可分 为 :主 剂 ( 多糖 类 、蛋 白质 ) 、疏水 剂 ( 质 、脂 肪 酸 等 ) 蜡 和增 塑剂 ( 元 醇 及 脂 类 ) 多 。与 合 成包 装 材 料 相 比 , 可食性膜能被生物降解 ,无任何污染。它还可以作为 食 品风 味料 、营养 强化 剂 、抗 氧化 剂 、抗 微 生物 制剂 的载 体 。蛋 白膜具 有较 高 的营养价 值 ,口感 好 ,透性 小 ,是食 品保 鲜 的理想 材料 。 1 可 食性 膜 的特性
摘 要 :介绍 了可食性膜 的主要特性 和优点 ,总结了国内外可食性 蛋 白膜 的研究 现状 ,提出 了可食性蛋 白膜 的研究方 案 ,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 关键 词 :可食性膜 ;研究 ;发展趋势 中图 分 类 号 :T 2 59 S0. 文 献 标 志码 :A

可食!包装新趋势

可食!包装新趋势

高 ,因此这 种 可食 性 防伪 标 签没 有得 到大 规 模生 产和 有效 推广 。 之后 ,总 部 设在 美 国夏 威夷 的细 胞 生物 工程 有 限公 司( e ua ie gn eig Ic C H lr Bo n ier n ,英 文缩 n 写C D B 又利 用高 纯硅 制造 了一种 药用 标 签 ,这种 标 签不 仅能 够 食用 ,还 不 会影 响 药 品的 药效 ,它
研制开发的蔬菜包装纸 ,由于其产品含水量小 , 又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因此解决了蔬菜易 腐烂、不易储藏、受包装原材料污染等问题。 目
场 M R E n A K T’ , i l
如 ,利 用 富含 维生 素B1 的可 食性 包装 膜液 浸泡 精
被称 为Tr Ta 标 签 。 u g Tr Ta 标 签 的 问 世 ,再 度 让 业 内 看 到 r u g r
白米 ,可 对 其进 行营 养 强化 ;加入 各种 功 能添 加 剂的 可食 性 包装 膜 ,比如富 含 山梨 酸 的可 食性 包
装膜 可用来 对 肉制 品和 干酪 等进 行表 面 防腐 。
食 用标 签未 来 的 发 展前 景 。馏 : ,每 个T uFg r a 标 签 的成 本 不 到 1 分 , 而 d每 个标 签都 有 自己 美
生 ,糖 果 包装 上使 用 的糯 米纸 及冰 激凌 的玉 米烘 果 和成 分稳 定性 。 目前 ,可食 性包 装 方兴 未艾 的领域 之 一是 发
烤 包装 杯都 是 典型 的可 食性 包 装 。 目前 ,用 于快
餐 盒 和 其 它 带 油 食 品 包 装 的 玉 米 蛋 白 质包 装 膜
段 ,将使 防 伪效果 更佳 。
3可 食性 油 墨 . 在 食 品及可 食性 包 装材 料上 进 行表 血印 足

可食性薄膜

可食性薄膜

(2)改性纤维素可食性包装膜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改性纤维素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 开发极为重视。日本最近推出以豆渣为原料的可食包装 膜,用于快餐面调味料的包装。其特点是用热水一泡便溶 化,不用撕开包装,不仅方便,而且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我国刘邻渭、陈宗道等以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为 原料,以硬脂酸、软脂酸、蜂蜡和琼脂为增塑剂、增强剂 制得半透明、柔软、光滑、入口即化的包装膜,具有较高 拉伸强度,较小透湿、透气性的特点。同时,我国在蔗渣 纤维素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开发上也取得较好的进展。
可食性包装膜
目录
一.可食性包装膜的简介 二.国内外可食性包装膜研究进展 三.可食性包装膜的作用 四.可食性包装膜的分类及其应用 五.可食性包装膜的保鲜技术 六.可食性包装膜的发展前景
一.可食性包装膜的简介
所谓可食性包装膜是指以可食性材料物质,主 要是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等天然大分子物质,添 加可食的增塑剂、交联剂等物质,通过不同分子 间相互作用,经组合、加热、加压、涂布、挤出 等方法而形成的薄膜。

• 可食性包装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如 大家熟悉的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包装冰淇淋的玉 米烘烤包装杯等;与合成包装材料相比,可食性膜能被 生物降解,无任何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 食性包装膜在包装领域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
二.国内外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进展
醇溶蛋白可食性包装膜具 有成膜速度快、高温高湿 下贮藏稳定、可靠的安全 性、对氧气和CO2隔绝性 和防潮性极好等特点。日 本农林水产省食品综合研 究所和国内徐丽萍、张根 生等的研究也取得类似的 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乳清蛋白可食性包装膜 乳清蛋白最近几年才被用作可食性包装膜的基质材料。 乳清蛋白中含量最多的-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分散度高, 水合力强,呈典型的高分子溶液状态。McHugh、Krochta等 以乳清蛋白为原料,甘油、山梨醇、蜂蜡、CMC等为增塑剂 研制的各种乳清蛋白可食性包装膜具有透水、透氧率低, 强度高的特点。

多糖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进展

多糖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进展

甘聚糖 、 壳聚糖 薄膜 、 藻酸钠 、 海 茁霉 多糖 薄膜等 几种
形式 。
比较理 想的可食性淀粉膜 。实验表 明这种膜具有 良好
的阻湿性 与阻气性 。 童群义 、 朱桂兰用 马铃薯淀粉获得
了具有较好 机械强度的淀粉膜 ,配方 为 :马铃薯淀粉 1 多糖可食 性包装膜的进展 1 淀粉类可食用包装膜 . 1 淀粉是 一种应 用最广泛 的原材料 ,它是一种 可再 生资源 , 价格 便宜 , 用淀粉作为膜材料有 着广泛 的应 用 前 景。 用原淀粉溶液 制取 的薄膜具有很高 的拉伸强 度 , 可满 足包装 纸的拉伸性能要求 ,但这种 薄膜有结 晶化 10%、 0 马铃薯淀 粉醋酸酯 ( 取代度 0 5%)0%、 . 2 2 卡拉
胶 5 海藻酸钠 5%、 油 1 %、 甘 0%、 山梨醇 1 %。西北 0
农业大学 的刘邻 渭通过用环氧氯丙烷 和二元 羰酸为交
联剂 , 对玉米淀 粉膜进 行适 当的交联改性 , 淀粉膜抗 使 拉性 能提高 , 湿和透气 性 降低 , 溶性部 分下 降 , 透 水 口
感 良好 , 取得 了更 良好 的更理 想 的效果 。
可食性包 装是世界食品工业新科技发 展 的主要 趋
淀粉 为基质 , 多元 醇 ( 如甘油 , 山梨 醇 、 甘油 衍生物 、 及 聚 乙二醇 ) 及脂类物质 ( 如脂肪 酸 、 单甘油酯 、 表面活性 剂) 为增塑剂 , 少量动物 或植物 胶为增强剂制 成 。它们 具有拉 伸性 、 明度 、 折性 、 透 耐 水不 溶性 良好 和透气 率 低等特点回 童群义 , 。 朱桂 兰嘲 以马铃薯 淀粉 、 玉米淀粉 、 木薯淀粉制膜 , 马铃薯膜无论 是抗拉强 度 、 发现 抗压 强 度、 还是 透光率都优 于另两种膜 。胡 新宇问 以玉米 原 等 淀粉为成 膜基质 , 以甘 油 ( 塑剂 ) 配 增 和羧 甲基 纤维 素

新型可食性内包装膜的研制

新型可食性内包装膜的研制
3 1 结 果 .
可食性 复合膜 的性能 如表 I 所示 。不 同保存期 下 两种 膜所 包装 的麦 片 含水量 变化如 表 Ⅱ 示 。 所
3 2 讨 论 .
从 表 I看出 , 可食 性膜 抗 张强度较 高 , 长率及 伸 耐 折 度较 大 , 明其机 械 性 能较 好 , 伸弹 性 好 , 说 拉 柔 韧 性较 高 , 而其水蒸 汽透过 系 数较 小 , 明其 阻湿性 说 较好。 甲基纤 维素是 良好 的成膜 材料 , 用它 作为基 选
1 引 言
3 结果 与讨 论 随着人们 生活节 奏 的 日益加 快和饮 食 习惯 的变 化, 方便 速食性 食品 的需 求 量越来 越大 , 品种也 越来 越 多 , 速食 面 、 如 调味包 、 溶麦 片、 速 袋泡 茶 等 。而这 些 速食食 品常使 用塑料胶 膜 小包装 。 长期 存放 中 , 在 塑 料膜与 食 品紧密接触 , 食 品安 全性有 一 定影 响 。 对 另外, 大量 小包装 塑料袋 的废 弃产 生 白色垃 圾 , 污染 环境 。 如使用 可食 性膜代 替塑 料膜 包装 , 可解 决上 述 污染 问题 本研 究选用 可食 性 MC复合 膜作 为 内包
化 学 作 用 , 感官 上 比较 , 种膜 包装 的麦 片保 存 从 两 4 O天后 , 泽、 色 风味 没有 差别 。
( 转第 1 下 3页 )
乙酵分散 MC 8 温水 浴 加热至 8  ̄ 5 C恒 5c一加 8 5 C热水使 MC浓 度 为 3 一 机械搅 拌 8 钟一 加 分
0 1m。 以利用微 波 加热 时 , 波可 以穿透物 质而 .c 所 微 直 接使 外部 与 内部 同时加热 。
法。 因此, 微波提取的效率比传统提取方法高得多 ,

可食用膜的分类及应用研究进展

可食用膜的分类及应用研究进展

·65·65农业科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越发注重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性。

可食用膜保鲜是指通过包裹、浸渍、涂布、喷洒等形式覆盖于食品表面(或内部)的一层由可食性物质组成的薄层,可以阻碍水分、芳香成分的迁移,能够保证食品风味不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可食用保鲜膜具有保鲜效果好、使用方便、实用性好等特点,且制作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低、易降解、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绿色包装材料。

1.可食用膜的主要分类根据可食用膜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脂类膜、蛋白膜、多糖膜以及复合膜,不同的可食用膜具有不同的应用标准。

1.1 多糖类可食用膜在可以食用的包装膜领域中最早研究的是多糖类可食用膜。

多糖类可食用膜是以多糖为主要原料,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糖类物质分子均匀分布的极性基团之间的氢键和静电引力产生的凝胶作用制作的绿色环保、可食性包装膜。

多糖类可食用膜常用的基材主要有壳聚糖、果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淀粉及其衍生物等。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物质且能够溶解于弱酸中形成具有抗菌能力的薄膜,具有抑制果蔬呼吸以及减少水分损失的作用,在果蔬保藏方面应用较为广泛。

赵 珺等通过实验制备了壳聚糖可食用膜并对其机械性能进行了有关研究,通过改变壳聚糖浓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碱处理的时间确定出最优的条件,用碱对2%的壳聚糖处理3h,在50℃的条件下干燥3h 后所得到的可食性膜的效果最好,并且在此过程中壳聚糖的结构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

谭惠子等用高压均质处理从豆渣中提取到的膳食纤维后加入增稠剂(CMC、海藻酸钠)、蜂蜡、甘油制备从而制备出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

实验将溶解速度、水蒸气透过系数、透明度等作为研究指标,在料液比为1:35(w/w)、甘油为1.5%、蜂蜡为0.5%、增稠剂为1%的条件下制备的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成本低、性能好。

最新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课件ppt

最新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课件ppt
淀粉可食性膜以淀粉,主要是直链淀粉为基质,多 元醇(如甘油、山梨醇、甘油衍生物及聚乙二醇)及脂 类物质(如脂肪酸、单甘酯、表面活性剂等)为增塑 剂,少量动物或植物胶为增强剂制作而成。
它们具有拉伸性、透明度、耐折性、水不溶性良好 和透气率较低等特点。淀粉可食性包装膜是可食性包 装膜中研究开发最早的类型。
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聚酯制成。当 前微生物共聚聚酯可食膜已由英国ICI 公司和美 国麻省理工大学研究和开发成产品,并受到各 国研究者的重视。
它具有普通塑料薄膜光学性能好、透明、有 光泽、物理性能优良、质羟密度小、化学性能 稳定、易成形加工和广泛的代用性等特点。
这类可食性膜以动物胶如骨胶、虫胶,植物胶如葡 甘聚糖、角叉胶、果胶、海藻酸钠、卡拉胶等,微生 物胞外多糖如茁霉多糖、果聚糖等为基质,甘油、多 元醇、山梨酸酯等为增塑剂,制成可食性包装膜。
它具有透明度、强度高,印刷性、热封性、阻气性 、耐水耐湿性较好的特点。
三.可食性膜的分类
2.蛋白类可食性膜
以蛋白质为基质的可食性膜,主要有大豆蛋白膜、 小麦面筋蛋白膜和玉米醇溶蛋白膜等。
三.可食膜的分类
⑵纤维素衍生物 用植物纤维经化学改性,如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
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材料为原料,硬脂酸、软 脂酸、蜂蜡和琼脂为增塑剂、增强剂,制得半透明、 柔软、光滑、入口即化的可食性膜。
它具有较高拉伸强度,较小透湿、透气性的特点, 用于许多食品以阻隔水、氧和油脂。近年来,世界各 国对改性纤维素可食性膜的研究开发极为重视。 ⑶壳聚糖
三.可食性膜的分类
5 复合类可食性膜 复合类可食性膜是由多糖、蛋白质及脂类中
的两种或三种经一定处理而形成的膜。 由于天然原料本身的各种特性(如蛋白质和
多糖的亲水性,脂类物质强憎水性等),单一 基料膜性的质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如蛋白 质膜阻水性差,但是对气体的阻隔性能比较好, 而且膜的水分含量对膜体的阻气性能的影响比 较大;多糖膜阻水性不好,但是有一些比较突 出的优点,它的热封性、印刷性和水溶性比较 好。

国内外可食性与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可食性与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

四、发展建议
1、加强技术创新
1、加强技术创新
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升可食性和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技术水 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技术侵权。
2、拓展应用领域
2、拓展应用领域
可食性和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食品、医药、日化 等领域。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促进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内容摘要
目前,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政府对环保的严格监管,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同时,消费者对环保包 装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可降解包装材料市场的发展。
内容摘要
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制备方法、材料性能和降解性能。制备 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物理加工法等。这些方法需要结合材料 的具体性能和应用领域进行选择。材料性能则包括力学性能、透气性、防水性、 降解性能等,这些性能对包装材料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最后,降解性能是 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关键指标之一,需要重点和研究。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加深,可降解包装材料成为了热门研究领域。 这种材料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有效地缓解传统包装材料带来的资源浪费 问题。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现状、关键技术及其未来发展。
内容摘要
可降解包装材料是一种能够被微生物分解或被物理化学方法降解的材料。在 选择可降解包装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其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可回收性和成本效 益等因素。可降解包装材料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和日用品等领域,用于替代传 统的一次性包装材料。
三、趋势预测
1、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1、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食性胶原包装膜的研究进展ΞProgress i n ed ible collagen packag i ng f il m 马春辉ΞΞ 舒子斌 林炜 王碧 张铭让 (四川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成都610065)M a ChunH u i ,Shu Z ibin ,L in W ei ,W ang B i ,Zang M ing rang(D ept .of L ight I ndustry and Food Eng i neer i ng ,Sichuan Un iversity ,Chengdu 610065)摘 要 简要描述了可食性包装膜的主要特性,并介绍了胶原包装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及其功能特性。

关键词 可食膜 胶原 进展Abstract T he m ain characteristics of edib le p ackaging m aterials are b 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developm en t ofedib le co llagen p ackaging fil m in Ch ina and ab road together w ith its functi onal p rop erties are m ain lyin troduced .Keywords edib le fil m co llagen developm en t前 言可食性包装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为原料,通过不同分子间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1],通过包裹、浸渍、涂布、喷洒于食品表面(或内部)而对气体、水汽和溶质具有高度的选择透过性。

可食性膜与非可食性膜同样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阻氧性、阻气性、抗渗透、抗微生物和抗氧化剂能力。

但可食性膜又具有非可食性膜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其可食性: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它本身是富含多种营养成份的物质,有益于人体健康。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入一些风味剂、有色剂、甜味剂等用以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能[2]。

鉴于以上可食性包装膜的诸多优越性,国内外的众多食品科学家们都将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做为开发的重点。

主要有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大豆分离蛋白膜、玉米醇溶蛋白膜、小麦面筋蛋白膜、乳清蛋白膜、胶原膜等;以植物多糖或动物多糖为基质的淀粉膜、改性纤维素膜、壳聚糖膜和葡甘聚糖膜等;以及以自然资源糖蜜、油脂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3-羟基丁酯、3-羟基戊酯、4-羟基丁酯、己内酯等经过聚酯制成的可食性包装膜。

1 可食性胶原包装膜111可食性胶原膜的原料胶原包装膜是以可食用的胶原为原料,经过交联而制成的包装材料。

胶原富含于动物的皮、软骨、韧带、肌腱及其它结缔组织中,国内有极其丰富的资源,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皮资源均以制革等形式加以利用,利用率极低。

据统计,只有20%左右的皮资源转化为革,60%的皮资源转化为含铬和不含铬的固体废弃物,其余约20%转变为其它形式的废弃物和副产品,这些物质如不加以回收利用,则不仅会占用场地、污染环境,而且也是对胶原蛋白资源的极大浪费。

同时,胶原是一种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是人体不可多得的营养物质,将其回收并制造成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实施了一项重大的绿色环保工程。

胶原膜具有阻油、阻氧、阻水、可携带抗氧剂及抗菌剂载体、保香等功能,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包装肉制品、熏鸡肉、油炸肉、酸奶、包装药粉的胶布和食品配料;还可用做肠衣包装香肠、冻肉;制作成包装袋包装可可粉、咖啡、香料以及药用胶囊等。

112国内外研究进展在1925年以前,肠衣材料都是由动物肠所制,该肠衣不仅可食用,而且在受热时能与肉类保持收缩一致。

但由于其资源严重不足,故使用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

1925年以后,相继开发了几种合成类型的肠衣材・8・ΞΞΞ第一作者简介:马春辉,男,1975年生,硕士生国家科技部攀登-特别支持项目国科基字[1999]045号料。

最重要的是一些再生纤维素类,此类型的有些产品至今仍在应用。

该再生纤维素主要用于牛肉及猪肉腊肠的制作,但其不可食用,并且在蒸煮过程中不能够传递肉类所释放出的脂肪。

故当时急需人工制造的、可食用的,并且符合各种性能要求的肠衣材料的出现。

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但国外始终处于领先位置。

在30年代,美国的F reuden2 berg等便积极投入了胶原肠衣的研究,并且于1938年申请了专利。

此后,化学家们研究此类材料的热情不断高涨。

到60~70年代,不仅继续深入研究单独的胶原或明胶的成膜性能,而且,还将胶原材料与其它的可食性材料如:聚糖、调味料、果胶、淀粉等混合在一起,以弥补胶原材料成膜时某些性能的不足,或者将胶原作为填料加入到上述材料中以对它们进行改性。

如:60年代,U2 n ilever.N.V分别于1963年和1966年申请了英国和法国专利[3],主要研究了纤维状蛋白与可食性多糖的混合材料的性能;Em anuel R.L ieberm an研究了胶原—明胶材料制造管式肠衣材料的性能[4];接着,U n ilever.N.V对胶原糊的连续挤出过程进行了研究,于1968年继续申请了专利[5],并研究了用盐水凝聚的过程以及肠衣管直径与挤出过程中肠衣内部静水压与肠衣外部水压控制之间的关系。

此外,A lbert Cou rp s、Coh ly M an j A、Sanner、Jam es W等一批专家也都在这一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70年代是这一领域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专利文献最多,很多科学家都投入到该领域之中,最为明显的是日本、苏联、捷克等国研究人员的加入。

苏联油脂研究所的I.m.M ikhailova研究了用含抗氧化剂、过氧化氢酶延长明胶膜包装材料贮存时间的方法[6];捷克的R asch igPetr R asch igova研究了焦糖对胶原肠衣的表面着色情况,并且对椰子油、甘油酯等物质的增塑情况作了深入探讨[7]。

日本的Ito,Yasu to;Ito,T akesh i则研究了将分散了的胶原与一定量的水解胶原混合于一体在膜板上成膜的情况,其膜厚只有0133mm,湿抗张强度为173kgc m2(原文如此),延伸率为35%[8]。

Yokoyam a等人研究了将蜂蜡、羊毛脂、石蜡等物质加入胶原膜时,对于胶原肠衣材料透湿性的影响[9]。

此外,在日本还有Sum itom o、YanoN obum itsu、Kato Sakuo、Suzuk i;T atsuo等都于同一年代在此领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

这一时期,美国和欧洲的其它国家则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势头。

如:Coh ly M an j等继续研究了用铝盐鞣制肠衣的效果;T hom as Engel使用了交联剂,并用非胶原成份作为分散剂及一系列机械方法来更好地分散胶原。

B u rkeN oel I则采用了在挤出以前用乙醛进行交联的方法[10~12]。

此外,还有Cou let,P ierre R、B attista、Stah lberger B runo等学者也对此领域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进入80~9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对此项的研究逐步增多,且研究者们更多地投入到复合膜的研究之中。

如:T an i.T akeh iro等用tran sg2lu tam inase作为交联剂,所生产的明胶膜显示出了优秀的热稳定性、抗张强度等性质。

Kai.M assak i等人用小麦外壳与胶原混合来生产食品包装盒;Ken to等人则采用直链淀粉与明胶混合来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13~15]。

欧洲学者则向胶原膜中添加一些其它类型的添加剂如:Peiffer,B ernd等将香料、辣椒粉混于胶原悬浮液中,并将该混合物采用一种特殊的机械装置挤出成型。

此外,还将果胶、酯类、阿拉伯树胶等添料加入明胶膜;M aser F ranz则将谷朊加入明胶薄膜中而并不影响其物理性能[16~18]。

另外,还有众多国外学者活跃于该领域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生产中,日本的四国工业技术试验所、林源生物化学研究所、大阪化学合金公司、三菱人造丝公司先后开发出的多种动、植物胶可食性包装膜,均具有透明、强度高,印刷性、热封性、阻气性、耐水、耐湿性较好的特点,已用于调味品、甜味料、汤料、油肠等食品的包装[1]。

美、欧等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较早,且已实现了工业化。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其中,寇柏权于1989年对肠衣的制造作了一定的研究;陈志强、黄炳华、周亚仙也较为详细地对此方面进行了探讨,陈志强先后研究了粘合胶原蛋白肠衣[19]、碱性胶原蛋白肠衣[20]、酸性胶原蛋白肠衣[21]的制作方法,黄炳华、周亚仙也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申请了可食性胶原膜的专利[22,23]。

但他们主要是研究经过酸碱溶胀、分散后并同时借助于机械作用而产生的分散胶原的成膜性能,对水解胶原的成膜性能则涉入较少,也并未实现工业化;阚建全、陈永红等对明胶的可食性膜的机械强度和热封性能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胶原成膜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24]。

113制备方法制取可食性膜的成型方法有很多,但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都采用浇・9・铸成膜的方法,而国外则较多地采用机械挤出的方法。

如:华南理工大学的曾庆孝、刘通讯等对于钙交联剂交联褐藻酸膜的制备[25];西北农业大学的刘邻渭等对于可食性甲基纤维素膜的制作[26];广西大学的林宝凤对于壳聚糖成膜剂的研究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的高群玉等对于淀粉膜的制备等[27,28]。

国内的少数研究者也有采用机械挤出方法的,如:陈志强、黄炳华、周亚仙对可食性胶原膜的研制[19~23]。

现以美国的T ee-Pak公司胶原肠衣膜制备工艺过程为例[29],说明其机械挤出过程,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操作要点如下:通过酸溶胀真皮层,使其中的胶原纤维部分水解,经过研磨而变成浆料,向该浆料中加入部分水可以使其形成含有一定浓度胶原的粘性体,再通过环行口模挤出机挤出成型为肠衣半成品,该半成品再通过凝聚、鞣制、增塑、干燥等工序便可制成透明的可食性产品。

鲜皮水洗,除血污→去肉、中剖→浸灰→水洗→剖层→酸中和→水洗,除去Ca盐→切碎,成为0125~4英寸小块→酸溶胀→用蒸馏水清洗→研磨→过滤、均化→挤出→凝聚→鞣制→增塑→干燥→成品图1 可食性胶原包装膜机械挤出工艺流程2 结束语近年来,在西欧发达国家,过去风行一时的塑料食品包装袋已逐渐被新型的纸质包装袋和可食性包装袋所代替。

世界食品出口大国意大利1991年明确宣布禁止塑料食品包装袋的使用。

英国从1991年开始使用一种可食用、薄而透明的薄膜保鲜果蔬。

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也正逐渐淘汰塑料食品包装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