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窦娥冤》欣赏

关汉卿《窦娥冤》欣赏情节概括
静思默想窦娥冤,情节前后有渊源。
间接缘于高利贷,元代书生最可怜。
忠厚正直窦天章,科考没有行路钱。
借银蔡婆二十两,来年四十翻一番。
家无分文人顶债,女儿七岁越门槛。
十七事夫时间短,丈夫得病入黄泉。
婆媳二人承悲苦,仅靠祖产度残年。
江湖骗子赛卢医,借得蔡婆债难还。
起了歹心想赖账,残害人命在郊原。
市井无赖正赶上,更敲竹杠要结缘。
爷儿两个娶婆媳,耍尽流氓霸财产。
婆子应允接回家,无奈窦娥示反感。
好马不背双重鞍,贞妇不嫁二夫男。
时值婆婆生重病,要得羊肚汤一碗。
驴儿事先备毒药,害死婆子娶少欢。
两个老人互谦让,驴儿老爹命玩完。
由此窦娥临威协,不拜夫郎就见官。
桃兀不辨原被告,贪脏枉法只图钱。
不细审察先刑训,三次喷水三昏眩。
一杖下去一道血,一棍下去皮肉绽。
三番五次打不招,桃兀又作新盘算。
窦娥不招打婆子,电击女子心肠善。
不自顾命救她人,罪名自己全承担。
下入死狱等问斩,剧到高潮惊坤乾。
押赴法场路途长,行走伴随歌声喧。
申诉冤屈骂天地,糊涂盗跖与颜渊。
请求刽吏走后街,免得遇到婆婆见。
头颅下落颇凄惨,为怕婆婆心惊颤。
面对天地发誓愿,应验冤情事三件。
一是头血溅旗枪,二是六月雪花现。
三是整个楚州府,上天不雨旱三年。
此后天章中朝官,随处审囚刷案卷。
窦娥魂魄频提醒,惩制恶霸翻了案。
千古悲剧喜收尾,虚设在于瞒人眼。
《窦娥冤》 《关汉卿》

竇娥冤解析
• 對婆婆的孝順
「從前街裡去法場我死後心中必懷怨恨,從 後街裡去我死後心中無冤,請不要推辭路 遠。」「我婆婆如果看見我披著枷鎖去法 場挨刀子呵,(唱)就會將她白白地氣死 呀,就會將她白白地氣死呀。求哥哥,在 我臨死時就給我行個方便。」
竇娥冤解析
• 見到婆婆後的哭訴
「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裡,其實是想毒 死了你,要霸占我做他的妻子。沒想到婆婆讓 給他父親吃了,反倒把他父親毒死了。我害怕 連累婆婆受罪,在公堂屈招了毒死張公公,今 天到法場受死刑。婆婆,這以後逢著冬至、過 年,初一、十五,有倒不了的漿水飯,倒半碗 給我吃,有燒不了的紙錢,給我燒上一疊,只 當是看在你死去的兒子的面上。」
竇娥冤解析
•對天地控訴
「無緣無故犯了王法,沒想到要遭受刑罰, 叫聲冤屈啊震動地驚動天。等一下我的遊 魂就要先到閻羅殿,怎麼能不把天地呀深 深埋怨。」
竇娥冤解析
•對鬼神控訴
• 「有太陽、月亮白天黑夜高掛天上,有鬼、神 掌管著人的生死大權。天地呀!只應該把清白 和污濁仔細分辨,可是怎麼混淆了好人和壞人? 做好事的受貧窮又命短,做惡事的反而享富貴 又壽長。天地呀!做事這樣怕硬吃軟,卻原來 也是這樣順水推船!地呀!你不分好壞憑什麼 做地!天呀!你錯判善惡白白地做天!哎,只 落我兩眼淚水漣漣。」
時代反映
1. 元人統治下,漢人社會地位的不平等
(他們把國民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個等級。 蒙古人最尊,南人最賤。
)
2. 貪官污吏,吏治不清的社會黑暗 3. 讀書人,求官求名的社會樣貌
(竇天章的仕進)
竇娥冤介紹
《竇娥冤》是源本于漢代東海孝婦的故事,這 個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 其大概內容是:在東海有個寡婦叫周青,一向 對婆婆很孝順,不料婆婆自縊而死,周表受誣告, 臨刑時她對人說,我若真有罪被斬後血往下流, 否則血就順著竹杆往上流。行刑後,果然血逆流 而上,東海一帶三年大旱,于公替她雪了冤屈, 才又降雨。關漢卿就是在這個民間傳說的基礎上, 結合元代的現實生活,加上藝術創造,寫出這部 動人心弦的悲劇。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1、《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的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
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2、《汉宫秋》《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这是一个抒情悲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的无比憎恶,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思念。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3、《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杂剧家,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4、《倩女离魂》《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杂剧创作中的翘楚,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这部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原作仅为六百余字的短文。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人物评价: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关汉卿与《窦娥冤》的历史渊源分析

关汉卿与《窦娥冤》的历史渊源分析引言关汉卿(公元约1241年-公元约1323年),是中国元代著名剧作家,被誉为"南戏之祖"。
而他创作的《窦娥冤》被视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关汉卿与《窦娥冤》之间的历史渊源进行详细分析。
关汉卿生平关汉卿生活在元代,他是四川成都人。
据记载,他官职较低,但是他热爱艺术和戏曲创作。
关汉卿以其伟大的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闻名于世。
《窦娥冤》概述《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传奇剧,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低下、权益被侵犯的现象,并通过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来反映社会不公。
该剧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女子窦娥被诬告杀夫并遭受冤枉的故事。
历史渊源分析1. 窦娥真实事件《窦娥冤》的故事基于宋代真实历史事件,据说有个名叫窦氏的女子在作案现场被捉到,她被指控谋杀了自己的丈夫。
然而,她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但最终还是被判处死刑。
这一真实事件成为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灵感来源。
2. 社会背景影响元代社会充满腐败和混乱,贵族和权贵可以肆意压迫普通百姓,而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受到不公正待遇。
关汉卿通过《窦娥冤》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并以此谴责封建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忽视。
3. 戏曲艺术表达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曲作家,在他的剧本中常常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各种音乐形式和舞台表演技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窦娥冤》通过音乐、唱词和动作来传达悲愤、不平等待遇和正义感,进一步增强了剧作对观众情感的触动。
4. 影响与意义《窦娥冤》在元代创作后立即风靡一时,且至今仍广泛演出。
这部剧本凸显了关汉卿对社会不公和女性地位问题的关注,启发人们思考社会正义和道德问题。
它被视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一,并对后来的戏曲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关汉卿是中国元代著名剧作家,他以其伟大的才华深入人心。
《窦娥冤》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讲述真实历史事件并借由戏曲艺术表达方式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低下和权益受侵犯的现象。
关汉卿窦娥冤名句

关汉卿窦娥冤名句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关汉卿与《窦娥冤》简介
2.《窦娥冤》中的名句概述
3.名句的具体内容及艺术特点
4.名句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正文
关汉卿,元代著名杂剧家,被誉为“曲圣”,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致死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窦娥冤》中的名句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我没有做错事,却落得如此下场,天地良心,谁来替我昭雪?”这句名言通过窦娥之口,抒发了一个被冤枉的弱者对社会不公的悲愤之情。
同时,这句名言也是对当时社会司法黑暗、权贵横行的强烈控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这句名言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成为《窦娥冤》这部作品的代表性语句,也成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名句之一。
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这句名言的启发,它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类良知的追求。
总的来说,关汉卿的名句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现实矛盾和人民的疾苦。
第1页共1页。
关汉卿《窦娥冤》元曲鉴赏《感天动地窦娥冤》赏析

关汉卿《窦娥冤》元曲鉴赏《感天动地窦娥冤》赏析《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别人说起这部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窦娥冤》这首元散曲吧,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一下。
《窦娥冤》朝代:元朝|作者:关汉卿楔子〔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不幸浑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
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目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
元杂剧四大悲剧 剧情 介绍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剧情一、《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
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还不起债,又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费,把她卖给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
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
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
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
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
张驴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
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
蔡婆婆接过碗,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
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
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
窦娥想到婆婆年纪老,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
窦娥眼看没有申冤的地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1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
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
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
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个戏剧所写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飞雪,更是一种神话式的想象。
第一章 关汉卿和《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
体制:楔子+四折/旦本 剧情: 楔子:书生窦天章无钱赶考,无奈将幼女窦娥卖给蔡 婆家 为童养媳。窦娥命与蔡公子完婚不久,蔡公子病逝,窦娥与婆婆 相依为命。 第一折:蔡婆向赛卢医讨债,险些招害,幸被张驴儿父子相 救。张驴儿欲霸占窦娥,被窦娥严词拒绝。张驴儿逼婚不成,恼 羞成怒,欲毒死蔡婆,威逼窦娥。不料,误害其父。 第二折:张驴儿诬告窦娥。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 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临刑前为表清白,对天发下三大誓愿:死后血 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后果都应验。 第四折:窦天章京试高中,出任朝廷廉访使,见窦娥鬼魂出 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三、元代杂剧概说
一、元杂剧产生与兴盛的原因
1、戏剧发展的自身规律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 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
1、萌芽阶段。上古-南北朝。 原始歌舞 汉代角抵戏 2、形成阶段。唐-宋金。 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 3、成熟阶段。 元-清前期。 元杂剧、明清传奇 4、衰落转变阶段。清中叶之后。 地方戏
第一章
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钟嗣成《录鬼簿》:
“字汉卿,大都 人,太医院尹,号 已斋叟”
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
元•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 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珠玑语唾自然流,金 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 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天一阁本《录鬼簿》于传末附)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关汉卿之《窦娥冤》、纪 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 愧色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 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讨论题:
如何看待《窦娥冤》里的非现实性描写? 如何看待《窦娥冤》里的法律审判? 如何看待人的现实处境与道德持守之间的
矛盾?
关剧书影
《元刊杂剧 三十种》本
关剧书影
《元刊杂剧 三息机子编
《元人杂剧 选》本《望 江亭》书影
明万历间刻 顾曲斋编
《古杂剧》 本《望江亭》
书影
明钞本《单 刀会》书影, 《脉望馆钞 校古今杂剧》
本
明万历间新 安徐氏刻陈 与郊编《古 名家杂剧》 本《救风尘》
书影
明万历间新 安徐氏刻陈 与郊编《古 名家杂剧》 本《蝴蝶梦》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的社会冲突
高利贷如羊羔儿息的经济剥削 地痞流氓如张驴儿的社会恶势力 糊涂官吏如州官桃杌的政治压迫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的道德冲突
窦娥与张驴儿:守节守贞的传统道德 同蹂躏节操、鄙夷贞节的不道德行为
窦娥与州官桃杌:相信官府、愿意 “官休”的道德行为同弃廉明如敝屣、 奉贪酷如神明的不道德行径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的题材来源
西汉刘向《说苑》卷5《贵德》篇“东 海孝妇”故事,又见《汉书》卷71《于 定国传》
晋干宝《搜神记》卷11《东海孝妇》, 以孝妇名周青
剧中窦娥之父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 廉访使”,这一官名始见于至元二十八 年(1291),则该剧当写成于是年稍 后
书影
明万历间新 安徐氏刻陈 与郊编《古 名家杂剧》 本《窦娥冤》
书影
明万历间博 古堂刻臧懋 循编《元曲 选》本《窦 娥冤》书影
明万历间博 古堂刻臧懋 循编《元曲 选》本《窦 娥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问答题:
楔子介绍了窦娥什么样的生活处境? 第一折介绍了窦娥什么样的生活处境? 请解释“官休”和“私休”。 简要概括桃杌太守的审判过程。 简要概括窦娥立下的“三桩誓愿”。 窦娥鬼魂如何为自己鸣冤?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社会冲突 道德冲突 意志冲突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画
像(李斛作,
1958年)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元·熊自得《析津志》:
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 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 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 淹于辞章者久矣。(《永乐大典》卷
4653“天字韵”引)
《元刊杂 剧三十种》 本关剧书
影
《元刊杂剧 三十种》本
➢“我不肯顺他人,著我赴法场;不辱我 祖上,把我残生坏。”(第四折《雁儿落》)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的意志冲突
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 不相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天地鬼神 明知道德无用与不得不遵从道德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有日月朝暮显,有山河今古监。天也不把清 浊分辨,可知道错看了盗跖、颜渊?有德的 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不想天地也顺水推船。地 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 衔冤哀告天!空教我独语独言。(第三折《端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