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及窦娥冤-资料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1、《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的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
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2、《汉宫秋》《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这是一个抒情悲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的无比憎恶,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思念。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3、《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杂剧家,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4、《倩女离魂》《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杂剧创作中的翘楚,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这部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原作仅为六百余字的短文。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人物评价: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关汉卿与《窦娥冤》的历史渊源分析

关汉卿与《窦娥冤》的历史渊源分析引言关汉卿(公元约1241年-公元约1323年),是中国元代著名剧作家,被誉为"南戏之祖"。
而他创作的《窦娥冤》被视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关汉卿与《窦娥冤》之间的历史渊源进行详细分析。
关汉卿生平关汉卿生活在元代,他是四川成都人。
据记载,他官职较低,但是他热爱艺术和戏曲创作。
关汉卿以其伟大的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闻名于世。
《窦娥冤》概述《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传奇剧,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低下、权益被侵犯的现象,并通过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来反映社会不公。
该剧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女子窦娥被诬告杀夫并遭受冤枉的故事。
历史渊源分析1. 窦娥真实事件《窦娥冤》的故事基于宋代真实历史事件,据说有个名叫窦氏的女子在作案现场被捉到,她被指控谋杀了自己的丈夫。
然而,她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但最终还是被判处死刑。
这一真实事件成为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灵感来源。
2. 社会背景影响元代社会充满腐败和混乱,贵族和权贵可以肆意压迫普通百姓,而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受到不公正待遇。
关汉卿通过《窦娥冤》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并以此谴责封建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忽视。
3. 戏曲艺术表达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曲作家,在他的剧本中常常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各种音乐形式和舞台表演技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窦娥冤》通过音乐、唱词和动作来传达悲愤、不平等待遇和正义感,进一步增强了剧作对观众情感的触动。
4. 影响与意义《窦娥冤》在元代创作后立即风靡一时,且至今仍广泛演出。
这部剧本凸显了关汉卿对社会不公和女性地位问题的关注,启发人们思考社会正义和道德问题。
它被视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一,并对后来的戏曲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关汉卿是中国元代著名剧作家,他以其伟大的才华深入人心。
《窦娥冤》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讲述真实历史事件并借由戏曲艺术表达方式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低下和权益受侵犯的现象。
关汉卿《窦娥冤》原文阅读

关汉卿《窦娥冤》原文阅读关汉卿《窦娥冤》原文阅读导语:《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之作,同时也是元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下面是关汉卿《窦娥冤》原文阅读,欢迎参考!楔子(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
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
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
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
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
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
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里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
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
争夺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不幸挥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
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
他数次问小生索取。
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禁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特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任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日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卜儿云)这等,你是我亲家了。
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与你十两银子做盘缠。
关汉卿《窦娥冤》)

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画
像(李斛作,
1958年)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元·熊自得《析津志》:
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 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 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 淹于辞章者久矣。(《永乐大典》卷
4653“天字韵”引)
明·臧晋叔《元曲选序》:关汉卿辈争挟长技 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 活,偶倡优而不辞者。
2.传说为远古的恶人“四凶”之一。或谓即 鲧 。《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尧 ,宾 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穷奇、檮杌、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又,“ 顓頊氏有
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 舍之则嚚( yín ),傲很明德,以乱天常, 天下之民谓之 檮杌 。”
赛卢医: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 勤苦。我已老,何惜馀年,久累年少。”遂 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 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 。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馀年, 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 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 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 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 。天立雨,岁大熟。
明万历间博 古堂刻臧懋 循编《元曲 选》本《窦 娥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明崇祯间 刻《古今 名剧合选》 本《窦娥 冤》书影
楔子介绍了窦娥什么样的生活处境? 第一折介绍了窦娥什么样的生活处境? 请解释“官休”和“私休”。 简要概括桃杌太守的审判过程。 简要概括窦娥立下的“三桩誓愿”。 窦娥鬼魂如何为自己鸣冤?
关汉卿及其窦娥冤

关汉卿及其《窦娥冤》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月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能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暴,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戏剧创作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的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进地扣住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窦娥冤》有关资料

《窦娥冤》有关资料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元杂剧的形式(杨栋)】一、折、楔子和本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5本21折,杨景贤《西游记》6本24折,每本戏仍是4折。
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关汉卿的剧名目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关汉卿的剧名目《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
现将诸本简介如下: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
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
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
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
本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
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
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
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
《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
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
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
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
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
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
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 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熊梦得《析津志·名宦传》
• 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 偶倡优而不辞。
——明·臧晋叔《元曲选·序二》
•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 头。
——明·贾仲明《凌波仙》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 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 ——《拜月亭》
• 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能吹弹好 比人每日常看伺;惯歌讴好比人每日 常差使。
——《谢天香》
• 我想这一百二十行,门门都是求衣饭, 偏俺这一门却是谁人制下的?好低微 也呵!
——关汉卿《金线池》
• 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 龙孙帝子,打杀人也吃官司。
•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为善的受贫穷 更命短。
——关汉卿《窦娥冤》
•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 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 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 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 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 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德)恩格斯《致斐·拉萨尔》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 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 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 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 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 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 只落得两泪涟涟。
• 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 • 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 理想与事实的永久冲突,然而愈矛盾则体 会愈深,生命的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 悲壮的冲突里显露人生与世界的“深度”。
• 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的奋斗,是为了超 越个人生命的价值而挣扎,毁灭了生命, 以殉这种超生命的价值,觉得是痛苦,觉 得是超脱解放。大悲剧作家席勒说: “生 命不是人生最高的价值。”
• 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傍 州例。
• 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 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 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 头,竞到底
•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 难言。
•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 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 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 怨。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 尊卑品级有常调,三年月日无俸钱。既无 禄米充口食,家有妻儿徒四壁。冬来未免 受饥寒,聊取于民资小力。宁将贪污受赃 私,不忍守廉家菜色。贪心一萌何所止! 转作机关生巧抵。臣闻古者设官职,俸禄 养身衣食备。父母妻儿感厚恩,清白传家 劝子孙。良史毎书廉吏传,邑民常奉长官 尊。国家厚德际天地,禄养官曹有常例。 更祈恤养无禄人,免教饕餮取于民。 (元·朱德润《无禄员》)
——,驾 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 恰来谈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 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好一派江景也 呵!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 觉的灰飞烟灭。
——关汉卿《单刀会》
• 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 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天若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窦娥冤》
• 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 的灭亡。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与滑 稽》
• 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 前世里烧香不到头。
——关汉卿《窦娥冤》
• 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
——宗白华《悲剧幽默与人生》
• 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修养。 但在我们这里,法律的制定以及公民法律 的体系即包含有道德的本质的规定,所以 道德即表现并发挥在法律的领域,道德并 不是单纯地独立自存的东西。
——(德)黑格尔《东方哲学》
•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 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 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 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 酒内忘忧。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 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则除是 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 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 向烟花路儿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