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元杂剧窦娥冤(关汉卿)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窦娥冤教案模板

窦娥冤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认识关汉卿及其作品;把握《窦娥冤》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激发对正义、善良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1. 窦娥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剧中的表现。

2. 《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教学难点:1. 窦娥性格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2. 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元杂剧的特点及关汉卿。

2. 简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文讲解1. 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1)善良、孝顺、忠诚。

(2)刚烈、坚强、勇敢。

(3)不屈不挠、追求正义。

2. 探讨《窦娥冤》的主题思想:(1)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2)歌颂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3)启示人们追求正义、善良。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和情感。

2. 组织学生讨论窦娥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剧中的表现。

3.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四、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主题论文。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的感悟。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资源:1. 教科书《窦娥冤》。

2. 课件或黑板。

3. 相关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元杂剧特点及关汉卿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窦娥冤》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朗读、讨论、作业等。

4. 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窦娥冤教案3篇_1

窦娥冤教案3篇_1

窦娥冤教案3篇窦娥冤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二、赏析第二个场景: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女生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统编版必修(下册)戏剧单元中节选了第三折,其传统文化层面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关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认识传统戏剧的基本特征及独特的艺术创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提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这一学习目标,本设计由戏剧本色入手,聚焦《窦娥冤》的关目设置,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辨意识,进一步感受《窦娥冤》关目设置的魅力。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杂剧的结构、表达、运用,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全剧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了解事件并查阅资料,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把握规律,发展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中去呈现,体会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本文的思考深度,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增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简直比窦娥还冤”。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窦娥冤教案板书(模板19篇)

窦娥冤教案板书(模板19篇)

窦娥冤教案板书(模板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窦娥冤教案板书(模板19篇)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13窦娥冤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2.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课文是《窦娥冤》全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通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进而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二是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是理解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理解[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认识全剧情节的高潮。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一)、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1.宋元南戏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

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

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

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

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

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

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

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

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

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

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窦娥冤》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窦娥冤》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窦娥冤》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杂剧的常识,掌握《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的悲惨命运和反抗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窦娥、蔡婆、张驴儿、太守等。

2.故事情节:窦娥冤案、张驴儿告状、太守受贿、窦娥被冤、窦娥报仇等。

3.艺术特色:悲剧色彩、讽刺手法、诗词运用等。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的把握:窦娥的刚烈、善良、孝顺等。

2.故事情节的梳理:复杂的人物关系、错综的矛盾冲突。

3.艺术特色的赏析:悲剧色彩、讽刺手法、诗词运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学生朗读课文,自由发言,谈谈对《窦娥冤》的初步印象。

(三)人物形象分析1.窦娥:刚烈、善良、孝顺、坚强。

引导学生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如窦娥面对冤屈时的反抗精神、对亲人的孝顺等。

2.蔡婆:善良、勤劳、无奈。

分析蔡婆的性格特点,如蔡婆对窦娥的关爱、面对生活的无奈等。

3.张驴儿:卑鄙、无耻、残忍。

分析张驴儿的性格特点,如张驴儿对窦娥的迫害、对亲人的残忍等。

4.太守:贪婪、腐败、无能。

分析太守的性格特点,如太守受贿、无能处理窦娥冤案等。

(四)故事情节分析1.窦娥冤案: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冤案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张驴儿告状:分析张驴儿告状的目的、手段和后果。

3.太守受贿:分析太守受贿的原因、手段和后果。

4.窦娥报仇:分析窦娥报仇的过程、手段和意义。

(五)艺术特色赏析1.悲剧色彩: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冤》的悲剧色彩,如窦娥的悲惨命运、张驴儿的卑鄙行径等。

2.讽刺手法:分析作品中太守、张驴儿等人物的讽刺形象,如太守的贪婪、张驴儿的卑鄙等。

3.诗词运用:分析作品中诗词的运用,如窦娥的《窦娥冤》、太守的《状元郎》等。

新版高中语文《窦娥冤》教学案含答案

新版高中语文《窦娥冤》教学案含答案

窦娥冤(一)作者简介关汉卿,一颗响珰珰的铜豌豆关汉卿博学多才,风流倜傥,吟诗、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无所不通,本应求取功名,造福苍生。

但那是一个穷兵黩武的马上民族,歧视汉人,仇视文化,废黜科举,撤走了社会底层优秀文人步向理想的天梯,断送了多少读书人、尤其是汉族文人寒窗苦读的梦想。

关汉卿曾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他悬壶济世,走街串巷,敏感忧伤的眼睛,目睹了官府的草菅人命。

蒙受不白之冤的朱晓兰,被如狼似虎的衙役,押往刑场。

那凄惨的“冤枉”声,一声高过一声……关汉卿的心在流血,他握紧了拳头,咬紧了牙齿,反复地扪心自问:“难道我当真只能救得人家的伤风咳嗽吗?”“贤的不一定是他,愚的也不一定是我,我们就是要争,就是要把贤愚是非争个明白。

”从“争什么”到“争个明白”,关汉卿觉醒了!在庙堂之外的天地里觅得知音,在戏台粉墨中如鱼得水,在文字里“打家劫舍、替天行道”,为市井小民、红粉歌女树碑立传、描言写心,用情写尽世态炎凉,向酷虐的黑暗现实开战,为无辜百姓们鼓与呼……“一管笔在手,敢与孙吴斗”,关汉卿用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

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窦娥冤》:“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真是凄凄惨惨戚戚,令人扼腕叹息!关汉卿有一位红颜知己——朱帘秀,一位当红的歌伎。

姿色虽说不是倾城倾国,但风姿绰约、能诗善曲、歌喉清婉。

一个是砚田笔耕,佳作频出的戏曲巨匠;一个是技压群芳,独步舞台的表演明星,情投意合,志趣相同。

“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当《窦娥冤》公演时,当窦娥的冤魂唱道:“将那些贪官污吏都杀坏,与一人分忧,为万民除害!”当唱到这句台词时,观众高声呼应,要“为万民除害”。

这出戏激励着台下的观众,也激怒了阿合马这样的贪官酷吏。

阿合马下令:“不改不能演,演,要你们的脑袋!”威胁利诱,软硬兼施,关汉卿与朱帘秀互相鼓舞,“不要脑袋就都不要吧!”《窦娥冤》一字未改,仍旧上演,阿合马恼羞成怒,立即禁演,关汉卿与朱帘秀双双锒铛入狱……一道亮丽的血色,映照天地,存留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一、大致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

二、感受并赏析窦娥人物形象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三、初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并理解窦娥反抗精神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重点】一、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二、主题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看课本彩图插页《窦娥冤》,引入元杂剧。

一、关于元杂剧杂剧之名,最早见于晚唐。

元杂剧是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由于元杂剧在历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所以一般讲到“杂剧”就是指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剧本结构有统一的体制,通常是一个楔子(少数剧本无楔子)加四折(也有更长的,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一本五折,王实甫的《西厢记》<课本有选段>为五本共二十折加五个楔子)。

楔子独立成戏,一般在开头,也有在折与折之间,用来安静剧场,介绍剧情、角色或衔接剧情。

四折戏一般形成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每一折用一套曲子,曲数可多可少,每一套曲子都用同一宫调。

2、内容:元杂剧内容由曲词、宾白和科(介)组成。

曲词是元杂剧的主体,都用北曲,主要作用是抒情,也起喧染场景和贯穿情节的作用。

宾白含对白(对话)、独白、旁白、带白等。

宾白主要起叙事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并塑造人物形象,有时还起逗笑的作用,可调节气氛,也可用来讽刺。

曲词与主抒情的曲词两相配合,相得益彰。

科(介)主要是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提示语。

3、角色:①末类:男角,有正、副、外、小、大、二末等。

②旦类:女角,有正、副、外、贴、大、小、老、花旦等。

③净类:男女皆扮,为刚烈、凶恶或滑稽之角。

④杂类:指以上三类之外角色不明的其他杂角,如驾为帝王,孤为官员,细酸为书生或秀才,禾为农人,勃为老汉,卜儿为老妇,徕或徕儿这小孩,祇侯这仆人,邦老为贼盗凶徒,曳剌为兵勇等,但“驾”、“孤”、“细酸”等乃金元市井语,非角色名称。

元杂剧全剧一般由一个角色(正末或正旦为最常见)一唱到底,正末主唱者为末本戏,正旦主唱者为旦本戏。

(京剧中的角色有:生、旦、净、丑等,元杂剧中基本无丑角,丑角由净扮)4、题目与正名:通常是一联或两联对子,为剧情提要,也确定剧本之名。

如,①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②题目: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凤侣正名:杨贵妃晓日荔树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附:元四大悲剧: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马致远的《汉宫秋》、③白朴的《墙头马上》和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二、关于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著名戏曲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但大多散佚,今存18部。

其创作题材广泛,多干预社会,倡导人道,诅咒战争,向往和平,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着意表现人民特别是层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与达·芬奇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全剧情节参见注①。

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四、课文情节朗读全文,梳理课文情节。

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包括【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四支曲词,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通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通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悲剧愈悲。

第三部分由【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四曲构成,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三个部分由一个“冤”字贯穿始终,由冤生怨——由冤生悲——由冤生誓。

五、形象赏析在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中,前两个部分显示了窦娥性格中坚贞刚烈和善良孝顺的不同侧面,第三个部分则进一步表现了窦娥对含冤而死的不屈与叛逆。

三个部分层相递进,逐步揭示了人物的刚烈性格,从而突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问题思考:剧本在写窦娥受刑前为什么要写婆媳诀别这一情节?要点提示:根据前两折的剧情,官府已判窦娥有谋杀之罪,加上窦娥性情刚烈,容易误导观众,婆媳诀别的情节着重表现了窦娥孝顺善良这一侧面,从而在丰满人物形象的同时,更加突出了窦娥的含冤负屈,增强了悲剧性。

(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因此,这一情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六、重点曲词品味1、【端正好】与【滚绣球】品味:【端正好】由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窦娥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

由于内心悲愤到了极点,所以不由得对天地表示怨恨。

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在【滚绣球】这支曲词中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

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

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

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

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本来面目。

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

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顿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

从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窦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闪烁着关汉卿思想的光辉。

但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对于这样不平的命运、不公的天地又能奈何呢?她的一腔悲愤只能以“两泪涟涟”作结,抒发一下自己的痛苦和悲伤而已。

在这一折中,人物一出场,就把一个冤屈至深、怨愤至极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2、【耍孩儿】【二煞】【一煞】这三支曲词写窦娥的三桩誓愿,请思考: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品味:【耍孩儿】是窦娥的第一个誓愿。

她发这个誓,意在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她的第二个誓愿是【二煞】,希望自己的冤屈将像古代的邹衍那样得到上天的反应。

【一煞】是她的第三个誓愿,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这三个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彻底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

从而成为全剧的高潮,也成为塑造窦娥这个形象最动人的一笔。

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年轻妇女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立在观众的面前。

(窦娥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

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也是作家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七、主题认识从【滚绣球】和三桩誓愿引出,归纳主题:本剧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的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精品,戏剧不仅彰显了现状、天命和道德的绝对权威,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作为个体的窦娥其人格的高尚和伟大,通过窦娥的奇冤,使人们更能看清当时社会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的黑暗与与腐败,激发人民的反抗之情,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八、艺术手法小结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2、曲白相生,如三桩誓愿先用宾白,再用唱词,曲白相生,彼此增美,强化了感情的抒发。

3、本色派语言:通俗自然又形象生动。

(关汉卿的剧作具有强烈的社会内容。

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

在他的笔下,被压迫、受损害的人们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智慧,而上层统治者又总是那样卑以低下和贪婪。

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他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复杂深邃的内心世界。

其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现出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九、拓展与练习1、建议阅读《窦娥冤》全剧。

2、背诵【滚绣球】这支曲词。

3、完成练习题(印发)。

附:《窦娥冤》练习题一、选择。

1、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2、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

白,有散文,也有韵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