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便的性状判断宝宝的健康情况

合集下载

护理小宝宝 通过便便看健康

护理小宝宝 通过便便看健康

护理小宝宝通过便便看健康宝宝的便便与其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便便的情况就能看出宝宝的身体状况。

如果宝宝喝的是母乳,那么便便一般是金黄色,偶尔会带些绿色且比较稀,有时也会现软膏状,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

如果宝宝是配方奶喂养,那么大便一般是淡黄色或土黄色,并且干燥,粗糙,带有粪臭味。

如果奶中含糖量高,大便就可能会变软,并带腐败类的臭味,而且每次排量增多,有时如果消化不良的话,大便里还带有灰白色的奶瓣。

宝宝爸妈妈应该注意的事,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多,一天一般为2至5次,新生宝宝的大便呈黄色,且粪水分开,如果大便次数增多,说明宝宝可能消化不良,可能是母乳中含糖量太高,因为糖分过度发酵使宝宝出现腹胀,大便多泡沫,酸味重,说明宝妈应该限制糖分和淀粉的摄入量。

婴儿一般一天为7到8次,以后随着宝宝月份的增长,大便次数相应会减少至一天1到2次。

所以,吃母乳的宝宝如果出现大便稀,次数多的情况,但是只要宝宝精神饱满,吃的好睡的好,各项身体指标正常,家长就不用担心宝宝的健康了。

如何通过便便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

如何通过便便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

如何通过便便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1.母乳喂养的便便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低聚糖,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有效地刺激胃肠蠕动。

①颜色:黄色或金黄色。

②性状:稠度均匀如膏状,不成形,有一股甜酸气味,但不臭,无明显粘液,偶尔有颗粒样奶瓣或微带绿色。

③次数:每日3~5次,有的每日排便也可达6~7次或更多,但每次量不多,性状也好,体重照常增加,营养状态很好,无脱水症状。

随着宝宝月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时每天1~2次。

2.人工喂养的便便由于配方奶粉中酪蛋白和钙质的含量较高,不易消化。

①颜色:淡黄色或土黄色。

②性状:质较硬,干燥成形,往往不沾污尿布,如奶中糖多则变软,并略带有腐败样酸味。

③次数:每天排便1~2次或隔2~3天一次,每次排便量也较多。

只要孩子不涨肚,便不干,无恶心呕吐,精神状态好,就属于正常。

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各种食物增加,大便就逐渐与成人相同。

3.混合喂养的便便性状和次数:大多介于纯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之间。

——异常便便是啥样的?1.硬球球便①表现:大便干燥,结块,有时就像羊粪便,一个个小球球似的,宝宝拉便便很费力很痛苦,甚至拉不出。

②原因:主要由于各器官发育不平衡,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经常吃快餐、油炸、方便食品,贪玩时有便意顾不上,饮水过少等原因。

③预防:饮食中要增加蔬菜和纤维素、谷类的摄入,培养宝宝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便秘之前讲过课程,需要的姐妹找我发课件。

2.糊糊样便①表现:呈糊状,夹杂有食物腐败的气味。

②原因:多半是进食过多,消化不良所致。

便便里有泡沫,酸味刺鼻,这可能是糖类不消化所致。

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可能是蛋白质不消化。

粪便呈淡黄色,量多,像油一样发亮,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

③预防:哺乳期宝宝:注意配方奶是不是浓度过高,是否需要增减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注意低脂奶不能长期吃)。

已经添加辅食和已断奶的宝宝:应根据情况,减少或暂停相应的食物种类,等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

从婴儿的粪便看营养状况

从婴儿的粪便看营养状况

从婴儿的粪便看营养状况食物的体内过程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人体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通过消化吸收,一方面人体获取所需的氨基酸,另一方面还可消除蛋白质的特异性,避免产生过敏、中毒情况的发生。

唾液中不含水解蛋白质的酶,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

胃粘膜中的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胃酸的激活后成为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水解,将部分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

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比较短,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小肠中含有胰蛋白酶和肠激酶,二者的共同作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前者占只有三分之一,后者占三分之二。

小肠粘膜细胞中含有寡肽酶,将小肠内的寡肽进一步水解成氨基酸。

蛋白质的消化率很高,可以达到95%。

剩余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不能被吸收,同时也有一部分消化产物不能及时吸收,肠道菌群可以利用这些物质产生腐败作用,其产物多数对机体有害,当然也能产生少量的脂肪酸和维生素被人体利用。

氨基酸穿过小肠粘膜进入粘膜下毛细血管,最终汇聚到门静脉而进入血液循环。

进入体内的蛋白质主要有三个去向:通过生物氧化释放能量供机体需要、参与构成机体组成成分和转化成非蛋白质成份。

与糖和脂肪不同(糖原主要储备在肌肉和肝脏,甘油三酯主要储备在脂肪组织),氨基酸没有专门的贮备器官。

体内氨基酸有两个主要来源: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外源性氨基酸)和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内源性氨基酸)。

另外机体细胞还可以合成少量的非必需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混合在一起分布在全身各处细胞内,组成氨基酸代谢池。

由于氨基酸不能自由穿过细胞膜,氨基酸在身体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肌肉中最多,占大约50%,其次是肝脏,占10%,肾脏4%。

氨基酸代谢有三个去路:脱氨基产生α-酮酸和尿素;脱羧基生成胺;转化成其他含氮化合物(如嘌呤、嘧啶等)。

氨基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α-酮酸和氨,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

α-酮酸可以同氨再结合生成人体营养非必需氨基酸,也可以转化成糖类和脂类化合物,或者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H2O,同时释放能量。

通过宝宝的便便了解健康状况

通过宝宝的便便了解健康状况

通过宝宝的便便了解健康状况宝宝的大便就像晴雨表,不仅可以反应宝宝消化吸收的功能,还可以提供宝宝一些疾病方面的重要信息。

所以尽管大便“长相不雅”,臭不可闻,可是还有它的利用价值。

爸爸妈妈通过学习如何观察宝宝的大便状况,这样对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是大有益处的。

宝宝处于发育时期,各阶段的饮食结构和喂养方法都有所不同,而且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孩子的大便性状也是不尽相同。

不过,作为家长应了解孩子正常大便的性状,宝宝各个阶段的正常大便性状一,胎便:新生宝宝在出生后两个小时左右就开始排出胎便,它是由胎儿期的肠道分泌物、胆汁和羊水组成,呈墨绿色稠糊状,并稍有腥臭味,一般会在2-3天排解完毕。

等宝宝吃奶后,大便就会转成黄色了。

二,婴儿大便:如系母乳喂养,大便多呈金黄色软膏样并稍有酸臭味,有时呈淡绿色或混有少许奶瓣的软便,一般每天2-3次。

以牛奶喂养为主的婴儿,大便常为淡黄色,质较硬,每天1-2次或隔日1次,每次量较多。

如孩子除吃奶外,还吃米粉、米汤等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较多,味较臭。

在最初给孩子添加蔬菜等辅食时,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叶等,待孩子的胃肠功能逐渐适应了以后,该现象就会消失。

三,年长儿大便:与成人的大便性状基本相同,多为黄色或黄褐色软便,每天1-2次,或每隔1-2天1次。

如孩子吃了西瓜、西红柿,大便中可见红色瓜瓤样物,或解少许带红色的水样便。

如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较多的肉类,或服用铁剂、碳剂,大便可呈黑色,在前一种情况下,大便的隐血试验可呈阳性。

在成形的大便表面附有少许黏液。

宝宝在各阶段异常的大便性状一,大便如呈黄色黏液状、脓血状:多表示宝宝患有肠道细菌感染或痢疾;如为稀水样、蛋花样,且有酸臭味,则以消化吸收不良或梅毒性肠炎的可能性大。

二,果酱样便或血水样便:前者多发生于孩子患有肠套叠的情况下,后者以发生出血性肠炎的可能性大,孩子多伴有哭闹、腹胀及吐泻等情况。

三,黑色便:又称柏油样便。

若排除了前面所述的特殊食物或药物的干扰,黑便通常意味着孩子有消化道出血现象,且多为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的病有消化道溃疡、息肉和钩虫病等。

从大便观察宝宝健康

从大便观察宝宝健康

宝宝吃手指是病吗?琳从大便观察宝宝健康大便通畅是婴幼儿非常重要的生理表现,随着年龄渐长,宝宝饮食逐渐多元化,大便的样子也会有所不同。

大便的形状、颜色与次数都能反映出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妈妈们不妨多留意一下。

【0~1个月】小心淡黄与灰白色大便刚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拉出来的大便称为“胎便”,其颜色多半为深墨绿色,大概需要经过2~7天的时间,大便的颜色就会转淡,开始出现常见的黄色、金黄色、黄绿色或墨绿色等。

一般来说,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多半是糊状的,一天可达3~9次。

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其大便可能略硬一些,但也应该是糊状的。

★观察重点如果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1天的大便次数只有1次,甚至2天才排便1次,就可能有生理上的问题,应该找医师检查。

如果新生儿的大便出现淡黄、灰白色时,应该立即就医检查,有可能罹患胆道闭锁症,要尽可能于出生2个月内及早发现并治疗。

如果超过2个月以上才发现,很可能会造成难以挽救的肝硬化,甚至有生命危险。

【2~12个月】留意便秘与腹泻1个月之后,宝宝的消化系统较为成熟,每天大便的次数可能会稍微减少,大便通常还是以糊状便为主。

到了4~8个月大,可添加辅食,这时宝宝的大便就会因添加食物的不同而在颜色及外形上略有改变,例如食用蔬菜泥或含铁较高的食物会出现绿色便。

★观察重点1岁内的宝宝因为只有几颗小牙,加上消化系统还不完全成熟,有些纤维较粗的食物可能无法咬碎及消化。

所以大便中偶尔会看见某些没消化的食物,例如玉米粒、胡萝卜丝等,这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用担心。

每添加一种辅食时,家长就要观察大便是否有明显改变,如果出现便秘、腹泻等反应,就应该留意是否有食物过敏或不适应的可能,必要时咨询医生。

【1~4岁】形状与气味大不同1岁后宝宝的饮食内容开始趋近于成人,所以宝宝的大便也会和大人相近,次数上可能为1天1次或两三天排1次,多半呈现软软的条状便。

随着食物的变化,大便的气味也会与小时候以奶类为主食的时期有所不同。

通过宝宝大便颜色可知健康状况

通过宝宝大便颜色可知健康状况

通过宝宝大便颜色可知健康状况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养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干硬,条状,常带奶瓣,有明显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

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不能认为有病。

宝宝大便呈绿色的可能的原因一般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绿色,有时会混杂一些白色颗粒。

奶粉喂养儿若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排绿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种惊吓,这是错误的。

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须摄取足量的铁质,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平时给孩子补充一些肠道有益菌,妈咪爱与合生元都是有益菌,是调理胃肠道系统的,拉稀的调到不稀,便秘的调到不干。

妈咪爱价格适中,合生元价格偏贵。

大便干,一定要多喝水,白开水。

人工喂养及添加了辅食的婴儿每天都需要喂水,每次喂水量约为每顿奶量的一半:出生第一星期30毫升;第二星期45毫升;1个月后50~60毫升;3个月时60~75毫升;4个月时70~80毫升;6个月时80~100毫升;8~12个月时100~120毫升。

夏天应适当增加水量。

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记住,白开水就是白开水,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俗语说就是孩子闪腰了,抱孩子要小心扶着孩子的腰和脖子。

老人们都知道的。

便便反应宝宝的健康状况便便能够反应出宝宝的健康状况,所以妈妈们需要格外关注。

宝宝便便有很多颜色,每种颜色的背后也隐含了不同的意义,想知道宝宝便便的颜色有何奥秘,就来看看吧!胎便黑绿色新生儿的胎便呈现黑绿色和宝宝胆汁有关。

医师表示,因为宝宝刚出生还没有吃任何食物,所以胎便是胆汁和肠胃道脱落细胞的残渣和分泌物的混合物,因此为黑绿色,并且呈黏稠状。

教你通过便便识宝宝健康,爸妈们注意了!

教你通过便便识宝宝健康,爸妈们注意了!

教你通过便便识宝宝健康,爸妈们注意了!观察宝宝的便便几乎是所有的妈妈都会做的事,因为宝宝的便便就是宝宝身体健康的指示灯,是掌握宝宝身体状况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便便的颜色、性状、气味等,都在反映着宝宝的健康状况,什么样的便便是正常的,什么样的便便是不正常的,确实是每个父母都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宝宝的便便。

一、便便的颜色1、绿色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会排出墨绿色、黏稠、无臭的胎便,除此之外宝宝一般正常的便便颜色是金黄或者棕黄色的。

但宝宝的便便也会受食物的影响,比如偶尔菠菜吃多了大便颜色偏绿,家长看到时也不用惊慌,先回想一下宝宝最近的食物,观察一下。

2、血色遇到宝宝的便便呈血色,排除食物的原因后,比如吃了红心火龙果,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可能是肠道里面不正常的组织或者息肉造成的出血。

3、黑色有时候宝宝吃了补铁的药也会导致大便呈黑红色,除此之外则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比如十二指肠,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及时就诊。

4、陶土色正常情况下宝宝的大便呈黄色或者绿色,这是因为大便里含有胆汁,但是如果颜色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有可能是宝宝的胆道阻塞,导致胆汁不能流入肠道内,家长需要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5、蛋花样宝宝的大便像蛋花色稀水样,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比如秋季腹泻,需要及时就诊。

二、便便的性状宝宝大便的性状和饮食有很大关系,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稀,而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则比较稠,但通常宝宝没有出现便秘、腹泻等特殊情况,家长可以不用太过担心。

大家可以参考著名的“布里斯托分类法”,一目了然,不过这张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孩子大便分类会比较可靠,因为添加辅食之前的宝宝大便一般都是糊糊状。

三、便便的气味1、酸臭味宝宝摄入的食物没有被完全消化时,排出的便便有可能有酸臭味,除此之外也有可能和宝宝肠道菌落有关,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肠道菌群。

2、酒精味有些家长可能有疑问为什么宝宝没喝酒,但是宝宝的便便有酒精味呢?其实这有可能是宝宝的胃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消化不良引起的,除此之外也和宝妈的饮食情况、宝宝是否受凉以及肠胃发育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从便便判断宝宝健康

从便便判断宝宝健康

从便便判断宝宝健康
作者:郑启城
来源:《健康博览》 2017年第2期
宝宝大便的性状是家长判断孩子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喂养宝宝后,食物进入消化道
至粪便排出的时间因年龄而异,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约13 小时,人工喂养的婴儿平均约15 小时,因此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比较多。

此外宝宝大脑皮质尚在发育中,进食后会有明显的
胃- 结肠反射促进结肠蠕动引起排便,因此婴幼儿吃奶后拉便便是健康的表现。

●纯母乳喂养:大便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粪便颗粒,或稍稀薄、
绿色、不臭,呈酸性(pH4.7~5.1)。

平均每日排便2~4 次,一般在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减少。

●配方奶喂养:大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燥,呈中性或碱性反应(pH 6~8)。

因配方
奶中含酪蛋白较多,大便有明显的蛋白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

因配方
奶中的酪蛋白对结肠蠕动有抑制作用,因此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每日大约1~2 次大便,也相对容
易发生便秘。

●混合喂养:大便情况和配方奶喂养的相似,大便淡黄色、灰黄色,较软。

添加米粉后,
稠度稍减,颜色稍暗褐色,臭味加重。

添加各类蔬菜、水果时,大便外观与成人相似,初加菜泥,大便中常可见绿色便排出,每日1次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大便的性状判断宝宝的健康情况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

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

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

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

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

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

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

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
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

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

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

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一.大便的颜色
通常宝宝出生头几天的大便呈均匀,墨绿色且带黏性,成为太便(正常现象)。

初生一个月内喂养母奶的宝宝,其粪便多为黄色,随年龄增长,粪便会由黄色转为黄绿色或绿色。

到5个月大时,大部分为黄绿色及绿色粪便。

然而,喂哺婴儿配方奶粉的宝宝,尤其是乳清蛋白且加强铁质的配方,其粪便多为绿色。

宝宝添加副食品之后,粪便会逐渐转为褐色。

宝宝出现绿便与个人体质、年龄、肠内酸碱度、肠内细菌生长状态、奶制品成分(如铁质)都有关系,只要宝宝精神与活动正常,则不必担心。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比较稀释,细腻,色金黄,略有酸味,无泡沫,每天3-8次不等;
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大便易干燥,色蛋黄,略有臭味,比人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量多,解便的次数少,一日1-3次。

但如果你选用的是含益生元配方的婴儿奶粉,宝宝的大便会更接近母乳的大便形状。

二.大便内有白色颗粒
喂哺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的初生宝宝,其粪便中常会发现一些白色颗粒,这些白色颗粒外面包着通明黄色或棕色物质,此乃由于初生宝宝胃肠未发育完全以及消化道的消化酶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关系,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而排出于粪便中,这些俗称为生理性粪便,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可请妈妈们放心。

三.大便次数
如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样,水分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现黏液,脓血/鲜血,则为异常大便,应及时就诊。

就诊时应留少许异常大便,带到医院化验,以协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