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杜牧,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多年为官。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在晚唐成绩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借问:请问。
5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 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 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 十分和谐美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域优美。本 诗从篇法来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再见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 节良辰,便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 一轮,不由吟诵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
2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 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 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我会写
佳节
jiā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亻 组词:佳作 渐入佳境 造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 愿全国小朋友快乐成长。
佳
书写指导:上边土字的中 竖要长,两个土字上边三 横都稍向上拉,最下横平 直有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 日情景?(核心问题)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
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 情景?(串珠问题4)
年。 送来暖暖春意。
家家户户。 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
【千门万户】
【日】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旧符
jiù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日 组词:破旧 喜新厌旧 造句:妈妈这件衣服已经 陈旧了。
旧
书写指导:一竖在左边、不要写错 位置,日字的横折起笔稍轻、转折 时要顿笔、竖要重、往稍左收。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清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请问。
【欲断魂】
【借问】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串珠问题3)
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 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 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课件

——(唐)孟浩然 清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hónɡ) 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想想当年老八的一生,胤礽不由想起妹妹张欢,又不由想起那些东西,黑线,他们兄弟当年那样凶险万分,步步惊心,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夺嫡局面,竟然能被后世YY成那样? 不过..........想起当年老四对老八那样不死不休的局面,嘿嘿,莫非真是求而不得,于是恼羞成怒,于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甭像得到? 已经诵读完毕,正写着字的胤礽有些无聊的yy着............ 还有老大,后世的那些腐女,特别是妹妹张欢,竟YY他和老大有一腿?黑线,若说老大和谁有一腿,那也得是老三啊,怎么能轮到他? 眯着眼,看着面无表情走进来的老大,还有后头刚刚六岁,粉嫩粉嫩的老三,胤礽笑了。 ---------------------看到胤礽,老大面无表情眉宇间却似乎在忍耐着什么似的上前行礼,虽然他是老大,可惜胤礽却是太子,不过胤礽也不敢怎么接受,于是避开,回敬一礼,笑容浅淡,透着谦和,虽然还未长开,举止间却不卑不亢,从容优雅。 老大胤禔.长胤礽三岁,比胤礽多吃了三年饭多吃了三年盐,城府自然不比六岁的胤祉,此刻看着太子浅淡的笑容,总觉得他的这个太子弟弟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但,胤禔.也没多说什么,冷淡的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 而胤祉跟在胤禔身后向胤礽行礼后,也不敢多话,乖乖的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胤礽看着胤祉的举动,粉嫩的小正太,却偏做大人样,想起曾经跟妹妹张欢和弟弟张乐唯一的一次公园游乐时,看到的那些五六岁窝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就觉得心头有种心酸,哎,皇家的孩子......... 在汤斌等老师讲学后不久,外头一声尖细的高喊,“皇上驾到” 胤礽怔楞了一会,随即急忙跪下。 心头在最初的呆怔后,随即复归平静。 不久一双明黄色的靴子就停在了胤礽面前,然后低沉颇具磁性,却又有些清冷的声音淡淡想起,“起咯吧。” 后世之人都说康熙满脸麻子,可真相却是,眼前的男人此时二十二岁,身材修长,面容俊美不已,浑身散发着弟弟张乐经常嘀咕着的“王八之气”,若妹妹张欢在这,必定会高呼一声“天下无敌大帅哥啊”。 不过,这些都是胤礽前世印象,此时重生的他低垂着头,规规矩矩的站着。 既然无意于权势,那么就让自己做个规规矩矩的皇子阿哥吧。 “太子的学业如何?”男人的声音依然淡淡的,却含着不容侵犯的威严和某种意味。 汤斌上前,叩头行礼后面带笑容的说着太子的勤奋,太子的聪慧...........
——(唐)韩翃(hónɡ) 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想想当年老八的一生,胤礽不由想起妹妹张欢,又不由想起那些东西,黑线,他们兄弟当年那样凶险万分,步步惊心,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夺嫡局面,竟然能被后世YY成那样? 不过..........想起当年老四对老八那样不死不休的局面,嘿嘿,莫非真是求而不得,于是恼羞成怒,于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甭像得到? 已经诵读完毕,正写着字的胤礽有些无聊的yy着............ 还有老大,后世的那些腐女,特别是妹妹张欢,竟YY他和老大有一腿?黑线,若说老大和谁有一腿,那也得是老三啊,怎么能轮到他? 眯着眼,看着面无表情走进来的老大,还有后头刚刚六岁,粉嫩粉嫩的老三,胤礽笑了。 ---------------------看到胤礽,老大面无表情眉宇间却似乎在忍耐着什么似的上前行礼,虽然他是老大,可惜胤礽却是太子,不过胤礽也不敢怎么接受,于是避开,回敬一礼,笑容浅淡,透着谦和,虽然还未长开,举止间却不卑不亢,从容优雅。 老大胤禔.长胤礽三岁,比胤礽多吃了三年饭多吃了三年盐,城府自然不比六岁的胤祉,此刻看着太子浅淡的笑容,总觉得他的这个太子弟弟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但,胤禔.也没多说什么,冷淡的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 而胤祉跟在胤禔身后向胤礽行礼后,也不敢多话,乖乖的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胤礽看着胤祉的举动,粉嫩的小正太,却偏做大人样,想起曾经跟妹妹张欢和弟弟张乐唯一的一次公园游乐时,看到的那些五六岁窝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就觉得心头有种心酸,哎,皇家的孩子......... 在汤斌等老师讲学后不久,外头一声尖细的高喊,“皇上驾到” 胤礽怔楞了一会,随即急忙跪下。 心头在最初的呆怔后,随即复归平静。 不久一双明黄色的靴子就停在了胤礽面前,然后低沉颇具磁性,却又有些清冷的声音淡淡想起,“起咯吧。” 后世之人都说康熙满脸麻子,可真相却是,眼前的男人此时二十二岁,身材修长,面容俊美不已,浑身散发着弟弟张乐经常嘀咕着的“王八之气”,若妹妹张欢在这,必定会高呼一声“天下无敌大帅哥啊”。 不过,这些都是胤礽前世印象,此时重生的他低垂着头,规规矩矩的站着。 既然无意于权势,那么就让自己做个规规矩矩的皇子阿哥吧。 “太子的学业如何?”男人的声音依然淡淡的,却含着不容侵犯的威严和某种意味。 汤斌上前,叩头行礼后面带笑容的说着太子的勤奋,太子的聪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PPT精品课件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除夜》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__把__新__桃__换__旧__符__。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__童__遥__指__杏__花__村__。 独__在__异__乡__为__异__客__,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情景交融:“雨纷纷”写的是当时春雨 淅沥的意境。清明节是与亲友游玩踏青或扫 墓的日子,可是诗人却孤身独行,触景伤怀, 复杂的情感可想而知。诗歌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用“雨纷纷”形容雨中行路人复杂的 心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我一个人客居在异地他乡,每状元成才到路
状元成才路
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三、读一读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乞巧
状元成才路
[唐]林杰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先抑后扬,
状元成才路
对比交错,
相映成趣。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清明
清明——雨纷纷 触景 行人——欲断魂 伤怀
酒家——何处有 借酒 牧童——杏花村 消愁
排解愁闷 振作精神
这首诗写得清丽可人,语言通俗易懂, 意境含蓄优美,写雨中行人的忧愁,笼罩 着淡淡的情思,又不令人消沉,千百年来 一直被人们传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 萸只少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 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 “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 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 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 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 乎常情。
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认识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 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 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 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 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 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是指吴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 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 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 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 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 越强烈。
评析
诗人一开始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 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 人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 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 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 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示范优质课课件

课堂小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第3课时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瞑》《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简介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清 明[唐]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唐]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独”指出了诗人孤身一人客居异乡,内心非常孤独与寂寞。两个“异”字更加深了这种孤独之感,虽然身处热闹繁华的长安,可是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这份热闹与繁华终究不属于自己这个异乡人。
品读古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示例: 元 日 清 明爆竹/声中/一岁除△,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风/送暖/入屠苏△。 路上/行人/欲断魂。千门/万户/曈曈日, 借问/酒家/何处有?总把/新桃/换旧符△。 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读古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品读古诗
曈曈
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第3课时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瞑》《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简介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清 明[唐]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唐]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独”指出了诗人孤身一人客居异乡,内心非常孤独与寂寞。两个“异”字更加深了这种孤独之感,虽然身处热闹繁华的长安,可是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这份热闹与繁华终究不属于自己这个异乡人。
品读古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示例: 元 日 清 明爆竹/声中/一岁除△,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风/送暖/入屠苏△。 路上/行人/欲断魂。千门/万户/曈曈日, 借问/酒家/何处有?总把/新桃/换旧符△。 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读古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品读古诗
曈曈
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
中线上。
品读古诗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
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
诗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
一年,饮着醇(chún)美的屠苏酒,感受到
了春天的气息。
品读古诗
赏析:
这两句诗紧扣题目,写了人们在阵阵鞭炮
声中辞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
活动展示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吃饺子放爆竹拜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赏花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农历腊月三十守岁吃年夜饭贴春联谢谢观看9古诗三首元元日宋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春风送暖
入屠苏”描写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
饮屠苏酒的景象,欢乐祥和的情景跃然纸上。
品读古诗
形容太阳出来后
天色渐亮的样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
新桃换旧符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
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
春联的前身。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
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瞑》《竹
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初读古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xiōn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wéi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线上。
品读古诗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
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
诗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
一年,饮着醇(chún)美的屠苏酒,感受到
了春天的气息。
品读古诗
赏析:
这两句诗紧扣题目,写了人们在阵阵鞭炮
声中辞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
活动展示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吃饺子放爆竹拜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赏花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农历腊月三十守岁吃年夜饭贴春联谢谢观看9古诗三首元元日宋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春风送暖
入屠苏”描写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
饮屠苏酒的景象,欢乐祥和的情景跃然纸上。
品读古诗
形容太阳出来后
天色渐亮的样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
新桃换旧符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
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
春联的前身。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
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瞑》《竹
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初读古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xiōn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wéi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三首

课文理解
2.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 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际描写。诗人只是联想到以前在家中时, 每逢重阳节,都会和兄弟们进行一样的活动,然而如今自己独在异 乡,不能参加了,更添内心的愁闷思绪。
拓展延伸
1.“千×万×”式词语。
千变万化 千呼万唤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秋万代
dú
独在 独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犭 组词:孤独 独具匠心 造句:周日,我独自一个在家看书。
书写指导:犭旁要窄长、 弯钩行笔由轻变重、呈 弧形,虫字口扁宽、居 中,末笔点要重。
yì
异客 异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廾
组词:异类 异口同声 造句:姐姐独自在异乡求学。
书写指导:上边要窄扁、扁 框封闭,下横要长、位置靠 上,左撇右竖、稍分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 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插 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体会到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常里就常常思 念亲人,而对今天的良辰佳节思念之情更加涌上心头,此时此刻比 平时更加思念亲人。道出了多少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 念,多少游子对家乡的点点回忆。
指名读诗词,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品读释疑 带着问题,听录音回顾古诗。
核心问题: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串珠问题: 1.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远远地想到。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浓 烈香气的植物。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 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 一个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
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 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 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既朴素 自然,又曲折有致。
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 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斗蛐蛐: 亦称“斗促织”,即用蟋蟀(xī shuài)相斗取乐
的娱乐活动。蛐蛐们互相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 却,胜的张翅长鸣。它是中国特有的文化。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挑促织(tiáo ti_ǎ_o)_ ●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 阳节。民间很重视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 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 灾。
(唐)王维
山东:指华山以东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山西),王维的 家乡就在这带。
独:单独。 异乡:他乡、外乡。 逢:遇到,遇见。
佳节:美好的节日。
倍:加倍,更加。
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 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9古诗三首
走近作者
王维:唐代诗人,擅长各种诗 体,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他是 “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孟浩然并 称为“王孟”。
主要作品:《鸟鸣涧》《从军 行》《鹿柴》《送元二使安西》 《使至塞上》等。
我会认
yì yì féng jiā bèi chā
忆异逢佳倍插
我会写
yì
忆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忄
九
月
为异客 在异乡
倍感孤独
九
逢佳节
日
忆
山
东
登高处
思 乡 怀 亲
兄 想家乡
触景生情
弟
插茱萸
课文主旨
诗人描写自己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 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亲的 感情。
推荐阅读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译文】 《秋风引》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遥知”写出了诗人联想家乡的兄弟们此时登高,插
茱萸,欢度重阳节,可惜只缺自己一人的情景,表面上看 好像不是自己为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而遗憾,反倒 是兄弟们为佳节时刻未能家人团聚而遗憾;似乎自己独在 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因家人不 能团聚而更感遗憾。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敌人已经插翅难飞。
上撇短,横略长,竖要直。
多音字
shǎo (多少 少数) 少
shào (年少 少女)
核心问题: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串珠问题: 1.这首诗中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乡愁, 令他想起家乡的什么
习俗?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梳理文意 忆:想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组词:遥望 遥远
造句:我遥望着远方,感 受大自然的壮美。
书写指导:内部结构紧凑, “辶”长托上。
biàn
遍
结构:半包围
音序:B 部首:辶
组词:普遍 一遍
造句:明天我国南方地方 普遍有雨。
书写指导:“扁”撇长且 斜度适当。
chā
插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扌
组词:插入 插秧
造句:在我军重重包围下,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
“佳”的部首是______,共有____j画,第四画是_j_iā__。 “佳”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__。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知有儿童挑促织( ① ) ①知道;②知识;③通知。 2.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 )( ② )
“独”:①独自;②唯独;③孤独。 “异”:①不同的;②另外的;③特别的。 四、 写诗句大意,或根据大意写诗句。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亲的感情。
串珠问题: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乡 愁,令他想起家乡的什么习俗? 重阳节。想起家乡的兄弟们团聚在一起登高, 插茱萸,欢度重阳节。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突出了诗人思念家乡, 孤独寂寞的心情。
课文结构
积累: 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习俗? 例:重阳节 登高 插茱萸 _元__宵__节____吃__元__宵__;__端__午__节____划__龙__舟____吃__粽__子__;__ _中__秋__节____赏__月____吃__月__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问题: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插秧(c_h_ā_ cā) ●
深夜(s_h_ē_n shēnɡ) ●
二 、我会查字典。
加倍(_bè_i_ péi) ● 相逢(fé_n_ɡ bénɡ) ● 遍布(b_ià_n_ piàn) ●
“逢”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辶__部,再查__7__画。在“每逢
佳
遇到,碰到
节倍思亲”亻中,“逢”8的意思_________丨_____。
jiā
佳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亻
组词:佳节 佳期
造句:全国人民喜迎新春 佳节。
书写指导:右边四横间距均 匀。上下竖对齐但不相连。
bèi
倍
结构加倍 事半功倍 造句:我要加倍努力学习。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部第二横稍长,“口”不要 过大。
yáo
遥
结构:半包围
音序:Y 部首:辶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看__到__深__夜__篱__笆__旁__的__一__盏__灯__在__发__亮__,__知__道__是__孩__子__们__在__拨__弄__蟋__蟀__。_
2.我独自在异乡做客人,每到佳节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_独__在__异__乡__为__异__客__,__每__逢__佳__节__倍__思__亲__。_________________
组词:回忆 记忆
造句:这一幕引起了他对往 事的回忆。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右部弯处要圆润。
yì
异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卄 组词:异地 异响 造句:爸爸在异地工作。
书写指导:上部较宽,竖 弯钩的转弯圆润。
fénɡ
逢
结构:半包围
音序:F 部首:辶
组词:相逢 重逢
造句:我和老朋友相逢在 上海。
书写指导:“辶”起笔低, 平捺长伸,托住被包部分。
五、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选择。 1.下面的诗句分别写的什么事?
A.夜挑蟋蟀;B.重阳登高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A )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 2.是什么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A.江上秋风;B.每逢佳节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