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燃烧

合集下载

液体燃烧类型及特点

液体燃烧类型及特点

液体燃烧类型及特点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常见的可燃液体中,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在含有水分、粘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一)沸溢
从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
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
③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二)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燃烧学 6液体燃料的燃烧

燃烧学 6液体燃料的燃烧

6液体燃料的燃烧6.1液体燃料的燃烧原理✧液体燃料的燃烧方式:主要为扩散燃烧✧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先蒸发气化为油蒸汽,进而进行均相燃烧。

(1、雾化2、蒸发3、掺混4、燃烧)✧液体燃料燃烧特点:1、扩散燃烧2、非均相燃烧✧液体燃料与气体燃料的不同点:液体燃料在与空气混合之前存在着蒸发气化过程✧液体燃料在在着火燃烧前发生蒸发与气化的特点,可将其燃烧分为,液面燃烧、灯芯燃烧、蒸发燃烧、雾化燃烧。

✧燃油雾化燃烧:油的雾化油滴的蒸发油滴的燃烧过程✧雾化燃烧:用雾化器将燃油分裂成许多微小而分散的油滴,以增加燃油单位质量的表面积,使其能和周围空间的氧化剂更好地进行混合,在空间达到迅速和完全的燃烧。

✧雾化的方法可分为机械式雾化和介质式雾化。

✧液体燃料雾化的目的(为什么用雾化、为什么说雾化过程是液体燃料燃烧的关键):(P185)✧雾化性能及质量的评定主要指标:(P185)✧雾化过程的几个阶段:(P185)✧雾化角等概念(P186-P191好好看看)✧常用雾化方式及装置:①机械雾化、介质雾化、混合式雾化、组合式雾化。

②✧配风器的作用(任务):P195✧配风原理及配风器应该满足的要求:P196-P197✧合理的稳焰技术:P203✧对于重油燃料,燃烧器应?P204✧加强液体燃料的燃烧方法:P201(1)加强雾化,减小油滴直径,选用合适的雾化器;(2)增加空气与油滴的相对速度。

相对速度越大,越有利于燃料和空气之间的扩散、混合,加强燃烧;(3)及时、适量供风及时供风,避免高温、缺氧造成燃料热分解;适量供风,提高燃烧效率。

(4)供风原则少量一次风送入火焰根部,在着火前与燃料混合,防止油在高温下热分解;保证后期混合,提高风速,使射流衰减变慢;在着火区制造适当的回流区,保证着火;燃烧中保证油雾与空气强烈混合,气流雾化角与油雾扩散角相适应。

第七讲 液体燃烧

第七讲 液体燃烧

第一节 液体燃料的雾化
§7-1 液体燃料的雾化
• 燃烧方法:
蒸发燃烧:汽油 接近均相燃烧(单相扩散燃烧) 雾化燃烧:柴油,重油 非均相燃烧(多相扩散燃烧)
• 液体燃料雾化燃烧经历雾化、蒸发、混合、 着火和燃烧几个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1 液体燃料的雾化• 雾化目的:增大液滴的比表面积,加快蒸发 速率。 • 燃烧速率取决于蒸发速率蒸发表面积减 小滴径雾化 • 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一、雾化方法 • 二、雾化机理 • 三、雾化质量指标
(3)、油的物理性质
• 影响雾化质量的油的物理性质主要是粘度和 表面张力。粘度影响最大。 • 提高温度,可以降低粘度和表面张力(降低 不大),使雾化质量提高。 • 对离心式机械喷嘴:雾化初始段黏度影响起 决定作用;雾化中期,表面张力起主要作用; 雾化后期,黏度和表面张力同时起作用。
(4)、雾化介质的物理性质
(1)、喷咀结构
• 结构参数、型式及加工质量对雾化质量影响 很大。如对离心式机械喷咀,油离开喷嘴时 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比值大小对雾化质量 有决定性的影响。切向速度增大,喷雾锥角 增大,射程缩短,卷吸的空气量大,雾化颗 粒细度较小。
(2)、喷油压降
• 提高喷嘴前后压差,可以提高喷油速度,增 大喷油量。对离心机械喷咀,油压越高,雾 化越细。油压增加,喷雾锥角增大,但油压 也不能过高,否则喷雾锥角反而略有下降。 • 使用低压雾化剂时时,油压不宜太高,否则 油流会穿过雾化剂,得不到良好的雾化。高 压雾化剂时,油压不宜太低,否则会封嘴。
(3)影响油粒平均直径的影响因素
• 包括:喷嘴结构参数、油的性质参数和工况参数P141。
• 油的性质参数:油温的影响,T提高可以显著降低油的 粘度,表面张力也有所减少,可以改善雾化质量; • 雾化剂压力和流量的影响:提高雾化剂压力,雾化剂喷 出速度将提高,相对速度对雾化直径影响很到,相对速 度越大,雾化直径越小。 • 油压的影响:油压决定油的流程速度。使用低压雾化剂 时时,油压不宜太高,否则油流会穿过雾化剂,得不到 良好的雾化。高压雾化剂时,油压不宜太低,否则会封 嘴。对于采用机械式雾化,油压越大,雾化后颗粒的平 均直径越小。

液体着火与稳定燃烧

液体着火与稳定燃烧

烷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自燃点的比较
烷烃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自燃点 (oC) 537 472 446 430
醇类
甲醇 乙醇 丙醇 丁醇
自燃点 (oC) 470 414 404 345
醛类
甲醛 乙醛 丙醛 丁醛
自燃点 (oC) 430 185 221 230
二、液体自燃 (二)同类液体自燃点变化规律
5、环烷类与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类
(二)同类液体自燃点变化规律
3、饱和烃和非饱和烃
活泼π键
饱和烃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丙醇
自燃点(oC) 472 446 430 309 404
不饱和烃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丙烯醇
自燃点(oC) 425 410 384 275 363
二、液体自燃 (二)同类液体自燃点变化规律
4、烃的含氧衍生物
1、分子量增大
烷烃和醇类自燃点随分子量的变化
烷烃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分子量 自燃点 (oC)
16
537
30
472
44
446
58
430
醇类
甲醇 乙醇 丙醇 丁醇
分子量 自燃点 (oC)
32 470 46 414 60 404 74 345
二、液体自燃 (二)同类液体自燃点变化规律
2、同分异构物质
二、液体自燃
体 质 力 力 取向力
非非
极非 极极
燃 烧 化化
学学 性健
原子间力!
质力
燃点
二、同类液体闪点变化规律
1、随分子量增加,同系物闪点升高;
2、沸点升高,同系物闪点升高;、比重增大,同 系物闪点升高;
4、蒸气压降低, 同系物闪点升高;

液体持续燃烧实验报告

液体持续燃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体持续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条件;2. 掌握液体持续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液体燃烧的现象,加深对燃烧过程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液体持续燃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液体能够持续进行燃烧反应的过程。

液体持续燃烧的条件主要包括:液体具有可燃性、氧气充足、温度达到燃烧点等。

实验中,我们选择酒精作为可燃液体,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酒精的持续燃烧现象。

三、实验用品1. 酒精(无水酒精,浓度约为95%);2. 玻璃棒;3. 烧杯;4. 铁架台;5. 火柴;6. 水槽;7. 量筒;8. 温度计;9. 秒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铁架台固定好,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上,并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约50ml);2. 使用玻璃棒搅拌酒精,使酒精充分混合;3. 将温度计插入烧杯中,记录酒精的温度;4. 用火柴点燃酒精,观察酒精的燃烧现象;5. 记录酒精燃烧的时间,同时观察火焰的颜色、高度、稳定性等;6. 待酒精燃烧完毕后,关闭火源,观察烧杯底部是否有残留物;7.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数据记录1. 酒精初始温度:20℃;2. 酒精燃烧时间:30秒;3. 火焰颜色:淡蓝色;4. 火焰高度:约2cm;5. 火焰稳定性:较为稳定;6. 烧杯底部残留物:无。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酒精燃烧时,火焰颜色为淡蓝色,说明酒精的燃烧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2. 酒精燃烧时间较短,仅为30秒,可能是由于酒精浓度较高,燃烧速度较快;3. 火焰高度约为2cm,说明酒精燃烧时,燃烧面积较小;4. 火焰稳定性较好,说明实验条件控制较为合理;5. 烧杯底部无残留物,说明酒精燃烧较为完全。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液体持续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条件,掌握了液体持续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酒精在氧气充足、温度达到燃烧点的条件下,可以持续进行燃烧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的燃烧

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的燃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液体的燃烧
• 在闪点温度下只能发生闪燃而不能连续燃烧,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 的可燃液体蒸发较慢,蒸气量较少,闪燃后即将蒸气烧尽。
• 闪点对可燃液体的防火工作意义很大,根据物质闪点可以区别各种可 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例如煤油的闪点是40℃,它在室温(一般为15℃ 左右)情况下与明火接近是不能立即发火的,因为这个温度比闪点低,蒸 发出来的油蒸气很少,不能闪燃,更不能燃烧。只有把煤油加热到40℃ 时才能闪燃,继续加热到燃点温度时,才会燃烧。这就是说,低于闪点温 度时,在液面上不会形成油蒸气与空气的可燃混合气,遇到火种的瞬间 作用也不会燃烧,只有在闪点温度以上才有着火的危险。
• 连锁反应通常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图3-2)两种。 • 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是典型的直链反应。直链反应的基本特点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液体的燃烧
• 每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与作用分子反应后,仅生成一个新的活性粒子 ,自由基(或原子)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自由基不消失;自由基(或原子) 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活化能很低。
下一页 返回
3.1 液体的燃烧
• 蒸发:形成可燃蒸气而燃烧,例如酒精喷灯把酒精预热蒸发后再进行燃 烧。
• 热分解:有些复杂化合物经过热分解的中间过程后,再同氧气化合燃烧, 如蜡烛的石蜡大分子,在火焰温度烘烤下发生分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 较小的可燃气后与氧化合。
• 1.活化能理论 • 物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首要条件是相互碰撞。在标准状态下,单
• 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已被用于指导生产实际。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效化 学灭火剂,如1211灭火剂(CF2ClBr)、1202灭火剂(CF2Br2)等,其灭火 原理就是利用了有些燃烧反应为连锁反应的理论。当1211或1202等 与火焰接触时,受热分解产生溴离子,由于溴离子能够与燃烧反应产生 的氢自由基相结合,使氢自由基与氧的连锁反应中断,从而使燃烧反应 停止,火焰熄灭,最后达到灭火的目的。

可燃液体的液(固)面燃烧及燃烧速度

可燃液体的液(固)面燃烧及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越快。
燃烧学

储罐液面高度
随着液面高度降低,液面和燃烧区的距离增大,传到液面
的热量减少,燃烧速度降低。

水的影响
燃烧时,谁的蒸发要吸收部分热量,蒸发的水蒸气进入燃
烧区,降低可燃蒸气与氧气的浓度,降低燃烧速度。
燃烧学

风的影响
风有利于可燃蒸气与氧气的充分接触,同时及时带走燃
烧产物,加快燃烧速度。但风速过大不利于可燃蒸气和热量 的集聚,导致燃烧熄灭。
油面初温较低时,油面初温升高,蒸发速度加快,液面上
可燃蒸气浓度增大,火焰蔓延速度随之增大。
【Q】火焰蔓延速度会随着油温升高而无限增大吗?
燃烧学
不会。当油面初始温度达到某个临界值后,液体表面燃气
与空气形成一定浓度比例的预混可燃气,其火焰传播速度是一
定的,因此油面火的蔓延速度会趋向于一个常数。
燃烧学

油面初温对燃烧类型的影响
油的初温低于闪点时,液面上方蒸气浓度低,不能维持燃
烧,火焰要向火焰前面的液体提供足够能量,加快蒸发速度使
之与火焰蔓延速度平衡,形成扩散燃烧。 油的初温低于闪点时,液面上方蒸气浓度足够大,且与空 气预先混合,形成预混燃烧。
燃烧学

风向对火焰蔓延速度的影响
顺风条件下,火焰向未燃区域倾斜,加强火焰对液面的热
v H 0.15 m/h 0.15m/h t 1
燃烧质量速度
G=vρ=0.15×750 kg/(m2・h)=112.5 kg/(m2・h)
燃烧学
液体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
• 燃烧区传给液体的热量
液体要维持稳定燃烧,液面需不断从燃烧区吸收热量,保
持一定的蒸发速度。

液相燃烧法实验原理scs

液相燃烧法实验原理scs
液相燃烧法实验中产生的排放物主要包括烟 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这些排放物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到环 境中,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 害,如空气污染、酸雨和水体污染等。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放物处理措施,如除尘 、脱硫和脱硝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液相燃烧法实验案例 研究
安全措施
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如 通风橱、灭火器等,并穿 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实验参数
根据实验需求,设定合适 的燃料油种类、浓度、温 度等参数。
实验操作步骤
燃料油配制
根据实验参数,将燃料 油与适量的水混合,搅
拌均匀。
燃烧器点燃
将燃料油倒入燃烧器中 ,点燃燃烧器,观察火
焰情况。
温度测量
使用温度计测量燃烧过 程中的温度变化,记录
燃烧产物
燃烧反应会产生热量和光,同时产 生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液相燃烧的物理原理
01
02
03
液体燃料
液相燃烧是指液体燃料在 液态下的燃烧过程。
燃料蒸发
在燃烧过程中,液体燃料 首先需要蒸发成气体,以 便与氧气混合。
火焰传播速度
液相燃烧的火焰传播速度 较慢,需要较长的燃烧时 间。
液相燃烧的数学模型
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未来趋势
未来,液相燃烧法的发展将更加 注重智能化、高效化和低碳化, 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环保措施 ,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
保护。
02
液相燃烧法实验原理
燃烧反应的化学原理
燃烧反应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 应,通常涉及到可燃物与氧气之
间的反应。
燃烧三要素
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 氧气)和足够的高温来引发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9 雾化角示意图
三、 液体燃料雾化性能
雾化角的大小对燃烧完善程度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 它是雾化器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参数。若雾化角过大,油滴 将会穿出湍流最强的空气区域而造成混合不良,以致增加 燃烧不完全的损失,降低燃烧效率,此外还会因燃油喷射 到炉墙或燃烧室壁上造成结焦或积灰现象。若雾化角过小, 则会使燃油液滴不能有效地分布到整个燃烧室空间,造成 与空气的不良混合,致使局部过剩空气系数过大,燃烧温 度下降,,以致着火困难和燃烧不良。 此外,雾化角的大小还影响到火焰外形的长短。如雾 化角过大,火焰则短而粗;反之,则细而长。一般雾化角 约在60°~120°范围内,这可根据需要在设计时选定。 对于小型燃烧室,雾化角不宜太大,一般在60°~ 80°, 这一点对于燃烧渣油来说,尤为重要。但是雾化角也不宜 过小,否则燃料会过于集中地喷射到缺氧的回流区,产生 更多的热分解。
一. 油类燃料特性
• (2)沸点 :燃料油也没有一个恒定的沸点,而只有
一个温度范围,它的沸腾从某一温度开始,随着 温度升高而连续变化。实际上石油蒸馏时,就是 收集不同沸点的馏出物。 (3)比重: t℃时油的重度和4℃时纯水的重度之比 称为该油的比重,用符号表示。通常以20℃作为 油的标准比重,在其他温度下 式中,kγ为温度修正一、 雾化过程及机理
• 根据雾化过程和机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工程中
• • •
强化液体燃料雾化的主要方法有: 第一,提高液体燃料的喷射压力,压力越高,雾 化得越细。 第二,降低液体燃料的粘度与表面张力,如提高 燃油的温度可降低燃油的粘度与其表面张力。 第三,提高液滴对空气的相对速度。而且增强液 体本身的湍流扰动也可提高雾化效果。
一. 油类燃料特性
2.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物质 (1)碳氢化合物 组成石油的化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在化 学上称为烃。烃的种类很多,但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有3类: 烷类、环烷类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2)胶状沥青物质 石油中除了烃类物质以外,还有非烃化合 物,其中含量最大的一类就是胶状沥青物质,高的可达40 %~50%,一般为百分之几。胶状物质中除碳氢之外,还 含有氧、硫和氮的化合物,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量 高达270~1100,不易挥发,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石油的残 渣中。燃烧时喷嘴处易产生结焦。
二、其它液体燃料
1.水煤浆: • 水煤浆以煤与何种液体相混合来命名,如油煤浆(COM) 、 煤油水浆(COW)、煤水油浆(CWO) 、水煤混合燃料等。 其中水煤混合燃料因对洗煤厂的煤泥和废液的利用的可能 性更具吸引力。 • 在水煤浆应用过程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磨损。磨损在水 煤浆燃料操作设备,泵、阀门和雾化喷嘴中都有发生,减 少含灰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减小颗粒尺寸也能帮助减少 磨损。另一个要避免的问题是要防止沉淀,特别是在储罐 和管线上,这就要求加入稳定剂以增加稳定性,或将煤破 碎得更细。另外,保持较高的浓度也可减少沉淀和分层的 出现。
50
3.0
70
2.86
90
2.72
110
2.5
一. 油类燃料特性
• (9)闪点: 设容器内装有温度为t的液体燃料,在
这温度下,燃料以低的蒸发速度蒸发并与空气混 合,当与明火接触时,就发生短暂的闪光(一闪即 灭),这时的油温称为闪点。油中的轻质组分愈多 其闪点愈低;比重增加时,闪点提高。一般直馏 重油其闪点大多在135~237℃,沸点在196~ 320℃。裂解渣油的闪点为185~243℃,沸点为 240~335℃。一般推荐在无压容器中加热重油时 其加热温度不得超过闪点,而应比闪点低10℃左 右,在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内则不受此限制。
t 20 4 4 k (20 t)

一. 油类燃料特性
• (4)发热量: 由于油的碳氢含量远较煤为多,因此
油的发热量也远较煤为高,通常低位发热量Qnet,ar 为38.5~44MJ/kg。约为煤的1.5~3倍。一般来 说,油越重,相对含氢量越少,发热量也越低。 因此,一般汽油发热量要高一些,而重油的发热 量则要低一些。 (5)比热容: 燃料油的比热容一般为2.0kJ/(kg· ℃) 左右,油的比热容与油温有关,燃料油在t℃的比 热容为 C =1.737+0.0025t
一. 油类燃料特性
• (10)燃点 : 当燃料气体一旦被点火火焰点着,火
焰就能连续不断维持下去的温度称为液体燃料的 着火点或燃点(通常连续燃烧的时间≮5s)。例如 某种原油的闪点为39℃,其燃点为54℃;某种重 油的闪点为222℃,其燃点为282℃。着火以后表 面蒸发和气相燃烧相互支持而继续,液体表面从 火焰表面接受热量,反过来又提供更多的蒸汽去 燃烧,至稳定状态时,蒸发速度即等于燃烧速度。 此时,液体表面温度高于闪点,接近但稍低于沸 点。
二、其它液体燃料
2.其他合成液体燃料 • 合成液体燃料是由煤、油页岩、油砂、天然气等 经过一系列不同的加工方法得到的一类液体燃料。 合成液体燃料的生产过程较复杂,生产费用较高, 而原油(天然石油)的开采和加工费用较低,故各 种液体燃料大都来源于天然石油。随着天然石油 资源的逐渐减少,合成液体燃料作为一种替代或 补充能源将有其发展前景。
一、 雾化过程及机理
• 射流速度非常低时,液流成滴(如水龙
头滴水)。假如流体速度足够大,但仍 然很低,射流为瑞利破碎,液体惯性与 表面张力竞争,瑞利破碎使液滴直径几 乎为射流两倍。 • 射流速度增加,转化为气力破碎, (weg≈1.0)射流弯曲破碎,液滴直径 接近射流直径。射流速度继续增加,表 面不稳定性助长了螺旋不稳定性,破碎 为一系列不同尺寸的液滴,直径达到射 流器直径。再高的韦伯数(weg>1040),射流在射流器出口破碎。该状态 也叫做气力雾化,生成非常小的液滴。 假如Ohnesorge数很大(oh>2.4),粘性 影响使不稳定性减弱进而破碎形成稳定 射流。
第二节 液体燃料的雾化
一、 雾化过程及机理 二、 喷嘴
三、 液体燃料雾化性能
第二节 液体燃料的雾化
• 液体燃料的雾化是液体燃料喷雾燃烧过程
的第一步。液体燃料雾化能增加燃料的比 表面积、加速燃料的蒸发气化和有利于燃 料与空气的混合,从而保证燃料迅速而完 全的燃烧。因此雾化质量的好坏对液体燃 料的燃烧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 雾化过程及机理
• 雾化过程就是把液体燃料碎裂成细、小液滴群的过程。雾
化过程是一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它与流体的湍流扩散、 液滴穿越气体介质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等因素有关。研究 表明,液体燃料射流与周围的气体间的相对速度和雾化喷 嘴前后的压力差是影响雾化过程的重要参数。压力差越大, 相对速度越大,雾化过程进行得越快,液滴群尺寸也就越 细。 根据雾化理论,雾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液体由喷 嘴流出形成液体柱或液膜;由于液体射流本身的初始湍流 以及周围气体对射流的作用(脉动、摩擦等),使液体表面 产生波动、褶皱,并最终分离为液体碎片或细丝;在表面 张力的作用下,液体碎片或细丝收缩成球形液滴;在气动 力作用下,大液滴进一步碎裂。
第五章 液体燃料燃烧
第五章 液体燃料燃烧
第一节 液体燃料的特性 第二节 液体燃料的雾化
第三节 液滴的蒸发 第四节 液滴燃烧
第一节 液体燃料的特性
一. 油类燃料特性
二、其它液体燃料
一. 油类燃料特性
1.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元素主要是 碳、氢、氧、氮、硫5种,其中主要的是碳 和氢2种元素,碳的含量占84%~87%,氢 的含量占11%~14%。除了上述5种主要元 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有极微量的金属元 素和其他非金属元素。
二、 喷嘴
• 根据雾化的机理不同,工程上常见的雾化方式有 •
• •
压力式、旋转式和气动式,前两种雾化方式有时 又被合称为机械式。 压力式喷嘴是利用喷嘴进出口压差实现液滴从液 体射流中分离; 旋转式喷嘴是利用喷嘴进出、压差和旋转离心力 使液膜失稳而分离出液滴; 气动式喷嘴则是利用空气和蒸汽作雾化介质使液 滴从液体燃料中分离。
前推进力、气体的阻力和液滴本身的重力所组成。一般因液滴质量较小,重力往往可 略去不计;二是内力,有内摩擦力(宏观的表现是粘度)和表面张力,这两种力都将液滴 维持原状。当液滴直径较大且飞行较快时,外力大于内力,液滴发生变形。因外力沿 液滴周围分布是不均匀的,故变形首先从液滴被压扁开始,这样液滴就有可能被分离 成小液,如分裂出来的小液滴所受到的力仍然是外力大于内力,则还可继续分裂下去。 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液滴直径不断减小,质量和表面积也就不断减少,这就意味着 外力不断减小而内力(表面张力)不断增加。最后内外力达到平衡时雾化过程就停止了。
Et
一. 油类燃料特性
• (7)导热系数:对无水粘性为(20~135)×10-6m2/s
的油可用下式计算:
t 20 k (20 t)

(W/m· ℃)
(8)表面张力 各类燃料油的表面张力相差不大, 并随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其典型数据如表所示。 表5-2表面张力
油温度,℃
σ , ×10-2N/m
三、 液体燃料雾化性能
• 液体燃料雾化质量的好坏对燃烧过程和燃
烧设备的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通常评 定燃料雾化质量有如下一些指标:雾化角、 雾化颗粒细度、雾化均匀度、喷雾射程和 流量密度分布等。
三、 液体燃料雾化性能
• 1. 雾化角
雾化角是指喷嘴出口到喷雾 炬外包络线的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 也称为喷雾锥角,以α表示。喷雾 炬离开喷口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但喷雾质量好的喷嘴,不宜过分收 缩。工程上常用条件雾化角来补充 表示喷雾炬雾化角的大小。条件雾 化角指以喷口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弧和外包络线相交点与喷口中心联 线的夹角,以αr表示,见5-9图。 对大流量喷嘴取r=100~ 150mm;对小流量喷嘴取r=40~ 80mm。
一. 油类燃料特性
3.石油的炼制 最基本的炼制方法是直接蒸馏法,利用石油中不同成 分具有不同沸点的特点,对石油进行加热蒸馏,可以把石 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蒸馏产物。每一个馏程内 的产物称为馏分,它仍然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石油炼制 中,各馏分的名称及温度范围大致如表5-1所列。 此外,石油炼制还有减压蒸馏和深化裂解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